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324680发布日期:2021-11-10 01:06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显示装置被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工作当中,成为当今人们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目前,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消费者对于显示装置的要求不断提升,各类显示器层出不穷,出现了如液晶显示、有机发光显示等显示技术。而且,在此基础上,3d显示、触控显示、曲面显示、超高分辨率显示等技术也不断涌现。
3.目前,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中会设置发挥相应作用的有机层。如图1所示,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中的有机层的截面示意图,在显示区aa’的边缘,有机层1’具有凸起结构10’。凸起结构10’的存在不仅影响有机层1’的表面平坦度,而且也导致爬坡区a0’的长度较长,其中,爬坡区a0’为有机层1’中最低点到凸起结构10’的最高点之间的距离,导致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较大,不利于显示面板的窄边框设计。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于减小有机层中凸起结构的高度,使有机层的表面更加平坦,以及,减小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
5.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6.衬底,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区包括:
7.发光单元,位于所述衬底的一侧;
8.有机层,位于所述发光单元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
9.承载层,位于所述有机层和所述发光单元之间,所述承载层与所述有机层接触;
10.所述显示区包括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非显示区之间;
11.在所述第二显示区,所述承载层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所述有机层在所述承载层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凹槽;沿所述衬底的法线方向,所述第一凹槽与所述发光单元不交叠。
12.另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所述的显示面板。
13.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面板的承载层中设置第一凹槽,并将第一凹槽设置在有机层较为容易积聚的第二显示区,在后续通过打印等工艺制备有机层时,初始状态为液态的有机层可以流进承载层的第一凹槽内。即,第一凹槽的设置可以容纳至少部分有机层,避免有机层在易积聚位置积聚导致凸起,能够提高有机层远离承载层的表面的平坦性,而且还能够减短有机层在非显示区中的爬坡区的长度,有利于窄化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5.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中的有机层的截面示意图;
16.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17.图3为图2中第二非显示区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18.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大视角光线经过光提取层的第一侧面传播的光路示意图;
19.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二非显示区的截面示意图;
20.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二非显示区的截面示意图;
21.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第二显示区的放大示意图;
22.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第二显示区的放大示意图;
23.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第二显示区的放大示意图;
24.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第二显示区的放大示意图;
25.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26.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第二显示区的放大示意图;
27.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第二显示区的放大示意图;
28.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第二显示区的放大示意图;
29.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第二显示区的放大示意图;
30.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31.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了更好的理解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33.应当明确,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35.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同时存在a和b,单独存在b这三种情况。另外,本文中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的关系。
36.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等来描述显示区,但这些显示区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各个显示区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发明实施例范围的情况下,第一显示区也可以被称为第二显示区,类似地,第二显示区也可以被称为第一显示区。
37.如背景技术部分所述,有机层在边缘位置处容易出现凸起。在实现本发明实施例的过程中,发明人研究发现,在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中,有机层一般是通过打印的方式进行。具体的,首先使用溶剂将形成有机层的材料溶化以形成墨水溶液,然后采用喷墨打印设备在显示区中打印一定体积的上述溶液,之后通过干燥等工艺去除溶剂以形成有机层。在该过程中,墨水溶液自打印中心向四周流动,容易在远离打印中心的边缘位置积聚,干燥后容易导致有机层在边缘位置形成如图1所示的凸起,由于该凸起至少部分位于显示区aa的边缘,因此会导致显示区aa的边缘处像素出光和显示区aa的中心处像素出光差异,从而导致显示面板显示不均一。
38.有鉴于此,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2和图3所示,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图3为图2中第二显示区的一种截面示意图,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1。衬底1包括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显示区aa包括多个子像素,子像素包括相互电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和发光单元22。像素驱动电路包括多个薄膜晶体管21。在图3中仅以与发光单元22电连接的一个薄膜晶体管21作为示意。
39.如图2所示,显示区aa包括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第二显示区aa2位于第一显示区aa1和非显示区na之间。第二显示区aa2位于显示区aa靠近非显示区na的一侧。可选的,第二显示区aa2可以为环绕第一显示区aa1的环形区域。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都设置有上述发光单元22。在显示面板工作时,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都可以显示,二者之间可以不具有界限共同显示一幅完整的画面。
40.非显示区na指的是显示面板中不设置发光单元22的区域。非显示区na可以设置有包括扫描驱动电路和数据驱动电路等在内的周边电路。在图2中,以不同的填充图案对非显示区na和显示区aa进行区分。
4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显示区aa还包括有机层3和承载层4。有机层3位于发光单元22远离衬底1的一侧。承载层4位于有机层3和发光单元22之间。承载层4与有机层3接触。承载层4作为制备有机层3时的承载基体。在制备该显示面板时,先制备承载层4,然后在承载层远离衬底1的一侧制备有机层3。
42.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承载层4在第二显示区aa2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凹槽51。有机层3在承载层4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第一凹槽51。即,第一凹槽51内容纳有部分有机层3。沿衬底1的法线方向,第一凹槽51与发光单元22不交叠。
43.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承载层4中设置第一凹槽51,并将第一凹槽51设置在有机层3较为容易积聚的第二显示区aa2,在后续通过打印等工艺制备有机层3时,初始状态为液态的有机材料可以流进承载层4的第一凹槽51内。即,第一凹槽51的设置可以容纳至少部分有机材料,避免形成的有机层3在易积聚位置积聚导致凸起,能够提高有机层3远离承载层4的表面平坦性。而且,如此设置还能够减短有机层3在非显示区na中的爬坡区的长度,有利于窄化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
44.示例性的,如图2和图3所示,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二显示区aa2与非显示区na毗邻。
45.如图2所示,第二显示区aa2宽度d满足7mm≤d≤8mm,其中,第二显示区aa2在任意位置处的宽度方向为显示区aa的中心指向与该位置处的第二显示区aa2距离最近的非显示区na的方向。以下定义第二显示区aa2的宽度方向为第一方向d1。根据第二显示区aa2与第
一显示区aa1的相对位置关系的不同,上述第一方向d1可以包括多个不同的方向。
46.如图2所示,在将显示面板的形状设置为四边形时,非显示区na包括靠近显示面板的第一边缘s1的第一子非显示区na1、靠近显示面板的第二边缘s2的第二子非显示区na2、靠近显示面板的第三边缘s3的第三子非显示区na3和靠近显示面板的第四边缘s4的第四子非显示区na4。
47.相应的,第二显示区aa2包括第一子显示区aa21、第二子显示区aa22、第三子显示区aa23和第四子显示区aa24。第一子显示区aa21位于第一子非显示区na1和第一显示区aa1之间。第二子显示区aa22位于第二子非显示区na2和第一显示区aa1之间。第三子显示区aa23位于第三子非显示区na3和第一显示区aa1之间。第四子显示区aa24位于第四子非显示区na4和第一显示区aa1之间。
48.相应的,第一方向d1包括第一子方向d11、第二子方向d12、第三子方向d13和第四子方向d14。第一子方向d11为显示区aa的中心o指向第一子非显示区na1的方向。第一子方向d11为第一子显示区aa21的宽度方向。第二子方向d12为显示区aa的中心o指向第二子非显示区na2的方向。第二子方向d12为第二子显示区aa22的宽度方向。第三子方向d13为显示区aa的中心o指向第三子非显示区na3的方向。第三子方向d13为第三子显示区aa23的宽度方向。第四子方向d14为显示区aa的中心o指向第四子非显示区na4的方向。第四子方向d14为第四子显示区aa24的宽度方向。
49.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定义第二显示区aa2为设置有上述第一凹槽51的区域。第二显示区aa2的宽度即为第一凹槽51所在区域的宽度。即,第二显示区aa2的宽度d可以理解为第一凹槽51靠近第一显示区aa1的一侧到第一凹槽51靠近非显示区na的一侧的距离。
5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承载层4和有机层3在显示面板中的位置、结构和材料可以有多种实现方式,以下举例说明:
51.如图3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承载层4作为用于调节光的传播方向的光提取层6。具体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承载层4的折射率设置为小于有机层3的折射率,并在光提取层6中设置多个与发光单元22对应的开口60。
52.如图3所示,光提取层6还包括用于形成开口60的第一侧面601,以及与第一侧面601相交且靠近衬底1的一侧的第一底面602。第一侧面601与第一底面602的夹角α1满足0<α1<90
°
。有机层3填充开口60,有机层3与第一侧面601接触。第一侧面601用于将相应的发光单元22发出的大角度光线调整为小角度光线。
53.如图4所示,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大视角光线经过光提取层6的第一侧面601传播的光路示意图,对于发光单元22发出的大视角光线a1而言,光线a1在射向第一侧面601后发生折射,折射光线a1’相较于入射光线a1而言,传播方向朝显示面板的法线方向偏移。对于大视角光线a2而言,光线a2在射向第一侧面601后,由于光线a2的入射角较大满足全反射条件,因此这部分光线能够发生全反射,全反射光线a2’和入射光线a2相比,传播方向也朝显示面板的法线方向偏移。
54.可以看出,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光提取层6和有机层3,并通过对光提取层6和有机层3的材料、形貌和位置进行匹配设置,使包括光提取层6和有机层3的整体可以作为微镜结构(micro lens pattern,简称mlp),微镜结构可以将发光单元22发出的原本沿大角度方向传播的光线调整至沿小角度方向传播,能够提高发光单元22的光提取效率,增大显示面
板的正视角方向的出光亮度。
55.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沿衬底1的法线方向,开口60与第一凹槽51不交叠。如此设置,在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的同时,还能利用开设于光提取层6表面的第一凹槽51保证有机层3的平坦性,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均一性,以及减小有机层3的最低点到最高点之间的爬坡距离,窄化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
56.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第一凹槽51位于相邻两个开口60之间。
57.在制备具有如图3所示结构的显示面板时,在形成发光单元22后,首先采用具有相对具有较小折射率的材料形成光提取层6。光提取层6包括上述开口60和第一凹槽51。开口60和第一凹槽51可以在同一道工艺中形成。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半灰阶掩膜版对光提取层6进行曝光,以得到具有不同深度的开口60和第一凹槽51。其中,半灰阶掩膜版中具有不同透过率的区域分别对应形成开口60和第一凹槽51。在光提取层6制备完成后,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再采用具有相对较大折射率的材料在光提取层6远离衬底1的一侧形成有机层3。有机层3填充开口60和第一凹槽51。有机层3的制备可以采用诸如喷墨打印等工艺形成。
58.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光提取层6和发光单元22之间还可以设置封装层7。可选的,封装层7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71、第二无机封装层72和有机封装层70。有机封装层70位于第一无机封装层71和第二无机封装层72之间。有机封装层70可以采用喷墨打印工艺形成。
59.可选的,在将承载层4设置为光提取层6,令有机层3的折射率大于光提取层6的折射率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中均设置上述开口60,对第一显示区aa1和第二显示区aa2的正视角方向的出光亮度均进行加强。
60.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仅在第二显示区aa2中设置第一凹槽51。在第一显示区aa1中,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光提取层6中不设置上述第一凹槽51。即,在第一显示区aa1中,令位于相邻两个开口60之间的承载层4的表面为平坦表面。
61.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上述承载层4和有机层3作为显示面板中用于起封装作用的封装层。如图5所示,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二非显示区的截面示意图,上述承载层4可以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71,有机层3可以包括有机封装层70。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有机层3远离第一无机封装层71的一侧的第二无机封装层72。第一无机封装层71、有机封装层70和第二无机封装层72的层叠结构可以共同作为薄膜封装层7,以对发光单元22进行封装。本发明实施例通过在第一无机封装层71中开设第一凹槽51,在保证发光单元22的可靠性的同时,可以保证有机层3形成的有机封装层70的平坦性。
62.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仅在第二显示区aa2的第一无机封装层71中开设第一凹槽51,在第一显示区aa1的第一无机封装层71中不开设第一凹槽51。
63.示例性的,如图6所示,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第二非显示区的截面示意图,承载层4包括黑矩阵43,黑矩阵43包括开口430。有机层3包括多个具有不同出光颜色的子有机层30。子有机层30的颜色即为经子有机层30出射的光的颜色。图6中以不同的填充图案示意具有不同出光颜色的子有机层30。如图6所示,至少部分子有机层30位于黑矩阵43的开口430中。沿衬底1的法线方向,子有机层30与相应的发光单元22至少部分交叠,子有机层30的颜色与相应的发光单元22的发光颜色相同。如此设置,使子有机层30能够起到滤光的作用,相当于令子有机层30复用为彩色滤光片。
64.如图6所示,黑矩阵43包括上述第一凹槽51。至少部分子有机层30位于第一凹槽51中。其中,开口430与发光单元22对应。第一凹槽51位于两个开口430之间。
65.在制作具有如图6所示结构的显示面板时,在形成发光单元22后,首先采用光透过率较小的材料形成黑矩阵43。黑矩阵43包括上述开口430和第一凹槽51。开口430和第一凹槽51可以在同一道工艺中形成。示例性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采用半灰阶掩膜版对黑矩阵43进行曝光,以得到具有不同深度的开口430和第一凹槽51。其中,半灰阶掩膜版中具有不同透过率的区域分别对应形成开口430和第一凹槽51。在黑矩阵43制备完成后,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再采用具有一定出光颜色的材料在黑矩阵43远离衬底1的一侧形成多个子有机层30。子有机层30填充相应的开口430和第一凹槽51。子有机层30的制备可以采用诸如喷墨打印等工艺形成。
66.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上述有机层3和承载层4的数量可以各为一层。或者,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在显示面板中设置至少两层有机层3和至少两层承载层4。在显示面板中设置至少两层有机层3和至少两层承载层4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其中一层有机层作为有机封装层,与该有机层接触的承载层作为无机封装层。将另一层有机层的折射率设置的较大,将与该有机层接触的承载层的折射率设置的较小。并且,在具有较小折射率的承载层中除开设上述第一凹槽外,还可以开设具有倾斜侧壁的开口,令有机层与倾斜侧壁接触以使具有较高折射率的有机层和具有较低折射率的承载层配合形成微镜结构。
67.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第一凹槽可以有多种实现形式,以下分别进行说明:
68.示例性的,如图2所示,第一凹槽51可以包括环绕第一显示区aa1设置的第一子凹槽511。第一子凹槽511为环形凹槽。如此设置,可以对有机层3中容易积聚形成凸起的多个位置进行平坦化,保证有机层3在多个位置处的平坦性,以及减小上述包括第一子非显示区na1、第二子非显示区na2、第三子非显示区na3和第四子非显示区na4在内的位于不同位置处的多个非显示区的宽度。
69.在设置具有环形形状的第一子凹槽511时,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第二显示区的放大示意图,上述第一子凹槽511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可以包括首尾相互连接的多个子段511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子段5110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延伸方向可以根据发光单元22的排布规律进行相应调整。如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至少部分子段5110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2之间。并令子段5110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位于该子段5110两侧的两个发光单元22的距离相等,以避免在形成第一子凹槽511时由于出现工艺误差对距离较近的发光单元22的出光造成影响。需要说明的是,上述距离相等指的是在误差允许范围内的相等。
70.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发光单元22的排布可以有多种形式。如图7所示,发光单元22可以排列为多个发光单元列20。每个发光单元列20包括多个发光单元22。相邻两个发光单元列20之间具有第一间隙g1,同一个发光单元列20中,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2之间具有第二间隙g2。发光单元列20的排列方向a1和发光单元列20的延伸方向a2相交。例如,二者可以相互垂直。可选的,结合图2所示,发光单元列20的排列方向a1可以与显示面板的第二边缘s2的延伸方向平行。发光单元列20的延伸方向a2可以与显示面板的第一边缘s1的延伸方向平行。
71.如图7所示,上述发光单元列20包括相邻设置的第一发光单元列201和第二发光单元列202,第一发光单元列201和第二发光单元列202在发光单元列20的排列方向a1上交替排布。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一发光单元列201中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2之间的第二间隙g2与第二发光单元列202中的发光单元22在排列方向a1上交叠。
72.基于具有如图7所示的排布规律的发光单元22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相邻两个子段5110的延伸方向设置为相交。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相邻两个子段5110可以垂直。位于同一个子显示区的第一子凹槽511具有类似“几”字形的形状。
73.或者,如图8所示,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第二显示区的放大示意图,其中,发光单元列20包括第三发光单元列203和第四发光单元列204。在第三发光单元列203中,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2之间具有第三间隙g3。在第四发光单元列204中,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2之间具有第四间隙g4。第三间隙g3和第四间隙g4在发光单元列的排列方向a1上至少部分交叠。
74.基于具有如图8所示的排布规律的发光单元22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第一子凹槽511设置为直线段,即,使第一子凹槽511在单个子显示区中不包括拐角。
75.示例性的,如图8所示,第三发光单元列203和第四发光单元列204在发光单元列20的排列方向a1上可以对齐设置。
76.示例性的,对于位于同一个发光单元列20中相邻设置的两个发光单元22来说,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这两个发光单元22中相邻设置的两个边缘彼此平行。以及,令上述第一子凹槽511的各个子段5110的延伸方向和与该子段5110相邻设置的发光单元22的边缘的延伸方向相同。
77.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发光单元2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设置为四边形。如图7所示,发光单元22包括第一边缘221和第二边缘222。靠近第一边缘221设置的子段5110的延伸方向与第一边缘221的延伸方向平行,靠近第二边缘222设置的子段5110的延伸方向与第二边缘222的延伸方向平行。
78.示例性的,如图7所示,在第一边缘221和第二边缘222相互垂直时,第一子凹槽511中相邻两个子段5110的延伸方向也相互垂直。
79.示例性的,结合图2和图7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一边缘221的延伸方向、发光单元列20的排列方向a1与显示面板的第二边缘s2的延伸方向平行。
80.或者,结合图2和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第二显示区的放大示意图,发光单元列20的排列方向a1可以和显示面板的第一边缘s1的延伸方向b1具有锐角夹角,以及,发光单元列20的排列方向a1可以和显示面板的第二边缘s2的延伸方向b2具有锐角夹角。基于具有图9所示排布规律的发光单元22,在设置第一子凹槽511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一子凹槽511中的各个子段5110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显示面板的第一边缘s1和第二边缘s2都具有锐角夹角,即,使位于同一个子显示区的第一子凹槽511具有类似锯齿状的形状。
81.需要说明的是,图7、图8和图9的发光单元22的形状仅为示意图,在将发光单元2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设置为具有弧形边缘,例如,在将发光单元2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的形状设置为圆形时,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上述第一子凹槽511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也设置为具有与发光单元22的边缘相同曲率的弧线。
82.示例性的,上述第一子凹槽511的数量可以为一个。如图7、图8和图9所示为在第二显示区aa2设置一个第一子凹槽51的示意图。
83.或者,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将第一子凹槽511的数量设置为至少两个。在设置多个第一子凹槽511时,多个第一子凹槽511沿相应的第一方向d1排列,第一方向为显示区aa的中心指向非显示区na的方向。根据第一子凹槽511所在位置的不同,上述第一方向d1可以包括如前所述的第一子方向d11、第二子方向d12、第三子方向d13和第四子方向d14。
84.示例性的,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第二显示区的放大示意图,多个第一子凹槽511沿对应的第一方向d1排列。如果有机层3在第二显示区aa2中积聚的量较大,在一个第一子凹槽511所容纳的有机层3的体积一定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第一子凹槽511,可以容纳更多的容易导致积聚凸起的有机层3,能够进一步提高位于承载层4上方的有机层3的表面平坦性。
85.在设置多个上述第一子凹槽511时,沿对应的第一方向d1,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一子凹槽511的体积逐渐增加,以沿对应的第一方向d1,使第一子凹槽511可以容纳的有机层3的体积与有机层3在流动过程中在各个位置处的积聚量相匹配,如此设置更有利于提高有机层3远离承载层4的表面的平坦性。能够避免在某些有机层积聚量小的位置设置体积大的第一子凹槽511所导致的在有机层3远离衬底1的表面形成凹陷结构,以及避免在某些积聚量大的位置设置体积小的第一子凹槽511所导致的有机层3在远离衬底1的表面仍有凸起存在。
86.为使第一子凹槽511的体积按照上述规律设置,沿相应的第一方向d1,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一子凹槽511的深度逐渐增加;和/或,令第一子凹槽511的宽度逐渐增加。
87.示例性的,如图3所示,在图3中以第一凹槽51中的三个第一子凹槽511作为示意,沿相应的第一方向d1,第一子凹槽511的深度逐渐增加。第一子凹槽511的深度方向平行于显示面板的法线方向。
88.如图10所示,在图10中以第一凹槽51中的三个第一子凹槽511作为示意,沿相应的第一方向d1,第一子凹槽511的宽度逐渐增加。
89.可选的,在设置多个第一子凹槽511时,沿对应的第一方向d1,本发明实施例也可以令第一子凹槽511的排布密度逐渐增加,其中,第一子凹槽511的排布密度可以理解为在第二显示区aa2中,单位面积的空间内所拥有的第一子凹槽511的面积。
90.或者,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在第一凹槽51中设置多个第二子凹槽512,多个第二子凹槽512环绕第一显示区aa1设置。如图11所示,相邻两个第二子凹槽512之间具有距离,即,多个第二子凹槽512彼此隔间设置。
91.示例性的,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第二显示区的放大示意图,显示面板包括第七发光单元列207和第八发光单元列208,第七发光单元列207中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2之间的间距g
207
小于第八发光单元列208中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2之间的间距g
208
。第二子凹槽51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位于具有较大间距的第八发光单元列208中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2之间。具有较小间距的第七发光单元列207中的相邻两个发光单元22之间不设置第二子凹槽512。本发明实施例通过令第二子凹槽512避开发光单元22间距较小的位置设置,使相邻两个第二子凹槽512之间具有距离,有利于降低第二子凹槽512
制备时的工艺难度。
92.示例性的,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至少部分第二子凹槽512沿第二方向d2排布。第二方向d2为与相应的第一方向d1相交的方向。
93.如上所述,根据第二子凹槽512所在的位置的不同,第一方向d1可以包括多个方向。相应的第二方向d2也可以包括多个方向。
94.结合图11所示,第二方向d2包括第五子方向d21、第六子方向d22、第七子方向d23和第八子方向d24。位于第一子显示区aa21的第二子凹槽512沿第五子方向d21排列。位于第二子显示区aa22的第二子凹槽512沿第六子方向d22排列,位于第三子显示区aa23的第二子凹槽512沿第七子方向d23排列,位于第四子显示区aa24的第二子凹槽512沿第八子方向d24排列。
95.可选的,第二方向d2可以与相对应的第一方向d1垂直。例如,如图11所示,第五子方向d21可以垂直于第一子方向d11。第六子方向d22可以垂直于第二子方向d12。第七子方向d23可以垂直于第三子方向d13。第八子方向d24可以垂直于第四子方向d14。
96.可选的,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第二显示区的放大示意图,上述多个第二子凹槽512沿第二方向d2排列为第二子凹槽组5120,同一第二子凹槽组5120内的第二子凹槽512沿第一方向d1不交叠,即,同一个第二子凹槽组5120内的第二子凹槽512在第一方向d1上具有距离。
97.显示面板可以包括多个第二子凹槽组5120。多个第二子凹槽组5120沿相应的第一方向d1排列。多个第二子凹槽组5120的设置可以提高位于承载层4上方的有机层3的表面平坦性。如果有机层3在第二显示区aa2中积聚的量较大,在一个第二子凹槽组5120所容纳的有机层3的体积一定时,本发明实施例通过设置多个第二子凹槽组5120,可以容纳更多的容易导致积聚凸起的有机层3,能够进一步提高位于承载层4上方的有机层3的表面平坦性。
98.如图13所示,相邻两个第二子凹槽组5120沿第一方向d1交叠,即,相邻两个第二子凹槽组5120沿第一方向d1具有交叠部。在交叠部所在位置,相当于设置了两道促进有机层3平坦化的凹槽结构,有利于提高有机层3远离衬底1的平面的平坦性。
99.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将上述第二子凹槽组5120的个数设置为至少为三个。示例性的,如图13所示,图13示出了三个第二子凹槽组5120作为示意。沿第一方向d1,交叠部的面积逐渐增大。如此设置,沿对应的第一方向d1,使得第二子凹槽512可以容纳的有机层3的体积与有机层3在打印后的流动过程中在各个位置处的积聚量相匹配。
100.在设置多个沿第一方向d1排布的第二子凹槽512时,沿相应的第一方向d1,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二子凹槽512的体积逐渐增加,以沿对应的第一方向d1,使第二子凹槽512可以容纳的有机层3的体积与有机层3在打印后的流动过程中在各个位置处的积聚量相匹配。
101.可选的,为使第二子凹槽512的体积按照上述规律设置,沿第一方向d1,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二子凹槽512的深度逐渐增加,其中,第二子凹槽512的深度方向平行于显示面板的法线方向;和/或,沿相应的第一方向d1,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二子凹槽512的宽度逐渐增加,第二子凹槽512的宽度方向平行于第一方向d1。
102.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第一凹槽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子凹槽513,如图14所示,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第二显示区的放大示意图,第三子凹槽513的延伸方向与
第二子凹槽512的延伸方向不同。第三子凹槽513的设置,可以对有机层3进行导流,进一步提高有机层3远离承载层4的表面的平坦性。
103.示例性的,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三子凹槽513沿相应位置处的第一方向d1延伸。
104.可选的,如图14所示,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至少部分第三子凹槽513与第二子凹槽512连通,以容纳更多的有机层3。
105.在设置第三子凹槽513时,沿相应的第一方向d1,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三子凹槽513的宽度逐渐增加,第三子凹槽513的宽度方向与延伸方向垂直;和/或,沿第一方向,令第三子凹槽513的深度逐渐增加。以沿对应的第一方向d1,使第三子凹槽513可以容纳的有机层3的体积与有机层3在打印后的流动过程中在各个位置处的积聚量相匹配。
106.示例性的,如图15所示,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第二显示区的放大示意图,第一凹槽51包括多个第三子凹槽513;多个第三子凹槽513沿相应的第二方向d2排列为第三子凹槽组5130。示例性的,如图15所示,上述第三子凹槽组5130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相邻两个第三子凹槽组5130沿相应的第一方向d1排列,沿相应的第一方向d1,相邻两个第三子凹槽组513不交叠,即,沿相应的第一方向d1,相邻两个第三子凹槽组5130中的距离最近的两个第三子凹槽513不交叠。如此设置,相当于使第三子凹槽513在有机层3的流动路径上间隔设置。
107.可选的,如图16所示,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承载层4还包括至少一个位于非显示区na的第四子凹槽514。第四子凹槽514为环形凹槽,第四子凹槽环绕第二显示区aa2。第四子凹槽514的设置可以减短爬坡区的长度。
108.或者,在设置第四子凹槽514时,本发明实施例还可以令第四子凹槽514按照类似于上述第二子凹槽512的方式进行设置,即,令第四子凹槽514为非连续结构。
109.可选的,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在上述承载层4中设置多个上述第四子凹槽514。并令多个第四子凹槽514沿相应的第一方向d1排列。
110.在设置多个沿第一方向d1排布的第四子凹槽514时,沿相应的第一方向d1,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四子凹槽514的体积逐渐减小,以沿对应的第一方向d1,使第四子凹槽514可以容纳的有机层3的体积与有机层3在打印后的流动过程中在各个位置处的积聚量相匹配。
111.为使第四子凹槽514的体积按照上述规律设置,沿相应的第一方向,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四子凹槽514的宽度逐渐减小;其中,第四子凹槽514的宽度方向平行于相应的第一方向d1;和/或,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四子凹槽的深度逐渐减小。
112.示例性的,在承载层4中设置多个上述第四子凹槽514时,沿第一方向d1,本发明实施例可以令第四子凹槽514的排布密度逐渐减小。
113.示例性的,上述多个第四子凹槽514所在的区域的总宽度n满足2mm≤n≤3mm,在此,第四子凹槽514所在区域的宽度方向为相应的第一方向。
114.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如图17所示,图1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示意图,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100。其中,显示面板100的具体结构已经在上述实施例中进行了详细说明,此处不再赘述。当然,图17所示的显示装置仅仅为示意说明,该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或电视机等任何具
有显示功能的电子设备。该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
11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通过在显示面板的承载层中设置第一凹槽,并将第一凹槽设置在有机层较为容易积聚的第二显示区,在后续通过打印等工艺制备有机层时,初始状态为液态的有机层可以流进承载层的第一凹槽内。即,第一凹槽的设置可以容纳至少部分有机层,避免有机层在易积聚位置积聚导致凸起,能够提高有机层远离承载层的表面的平坦性,而且还能够减短有机层在非显示区中的爬坡区的长度,有利于窄化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
11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