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997600发布日期:2021-10-19 21:45阅读:27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液冷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池热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液冷组件。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汽车不断发展,电池的容量不断的提高,电池模组的能量密度也不断的加大,相应的电池模组的发热量会逐渐增多,现有电池模组采用的液冷技术为下箱体集成液冷板,液冷板与电池模组底部接触,通过液冷板进行电池模组的冷却或加热等热管理。当电池系统需要冷却时,箱体底部液冷板通过管路和外部冷却机构相连,管路中循环冷却液,将电池热量带走,再通过整车集成的的冷却机构进项冷热交换。当电池系统需要加热时,液冷板再通过整车集成ptc加热机构进行冷热交换。由于液冷板集成在电池模组下箱体,下箱体和外界直接接触,会导致将近10%能源因下箱体和外部的热交换而浪费。其次,当电池系统处于加热模式下,尤其是冬天低温环境下,需要整车端ptc加热再传到电池模组,导致将近20%能源的浪费,从而影响整车的续航里程。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4.为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液冷组件,通过将电热板和液冷板贴合设置在电池模组的侧面,避免了液冷板和电热板工作时通过下箱体与外界的热传输,大幅提高电池系统能量效率,从而提高电动车夏季或冬季的续航里程,通过贴近电池模组的电热板设计,并取消了电池模组外部需要增加的加热装置,从而大幅减少系统成本,实现小体积下加热和液冷功能,具满足集成化和轻量化设计,提高系统成组效率,进而提高产品竞争性。
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的一种液冷组件,包括电热板和液冷板,所述电热板的一侧贴合电池模组的侧面设置,所述电热板的另一侧和所述液冷板贴合设置,所述液冷板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液冷板的内具有平行设置的液冷流道,所述液冷流道内通入冷却液。
6.进一步地,所述液冷板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液冷框柱和水平平行设置在两所述液冷框柱之间的多个液冷流道,多个所述液冷流道分别和所述液冷框柱连通。
7.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液冷框柱其中一个的上端设置进液口,另一个的上端设置出液口。
8.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液冷流道间隔设置。
9.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液冷流道之间连通设置有增流管道。
10.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热板和所述电池模组侧面之间的绝缘板。
11.进一步地,所述电热板包括陶瓷玻纤片和设置于所述陶瓷玻纤片上的电阻丝。
12.进一步地,所述电阻丝为ptc加热丝。
13.进一步地,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液冷板外侧的固定板。
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上设置有固定孔位,所述固定孔位穿插有固定件以将所述
固定板固定在所述电池模组的侧面。
15.本技术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6.本技术上述的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下面结合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液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提出的液冷组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液冷组件的分解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液冷组件和电池模组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相反,本技术的实施例包括落入所附加权利要求书的精神和内涵范围内的所有变化、修改和等同物。
18.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提出的一种液冷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19.参见图1,一种液冷组件,包括电热板和液冷板1,所述电热板的一侧贴合电池模组100的侧面设置,所述电热板的另一侧和所述液冷板1贴合设置,液冷板位置由集成在箱体底部变为集成到电池模组100侧面,避免了箱体与外界环境的热交换导致的能量损失。液冷板1用于对电池模组100进行冷却,电热板用于对电池模组100进行加热升温,本发明直接通过电池模组100侧面的电热板对电池加热,减少了加热时的能量损失。所述液冷板1的内部为中空结构,所述液冷板1的内具有平行设置的液冷流道,所述液冷流道内通入冷却液,通过冷却液在液冷板内的循环流动实现对电池模组的冷却降温。本实施例中,液冷板1为主体结构,采用6mm后的铝合金型材,通过模具铸造,具有较好的导热性能,且整体结构坚固。
20.如图1所示,所述液冷板1包括两相对设置的液冷框柱11和水平平行设置在两所述液冷框柱11之间的多个液冷流道12,多个所述液冷流道12分别和所述液冷框柱11连通,液冷框柱11为立式柱,多个液冷流道12和液冷框柱11垂直连通,具体地,多个所述液冷流道12间隔设置,液冷流道12和液冷框柱11之间围合形成窗口,在保证液冷板对电池模的冷却效果的情况下,此种设计能够减轻自重,实现液冷组件轻量化设计。
21.其中,液冷框柱11和多个液冷流道12为一体成型设置,具体地,最底端的液冷流道12和两相对设置的液冷框柱11围合形成u型框结构,且其连接处圆滑过度,其余液冷流道在竖向上依次间隔排列设置,这样保证了液冷板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且冷却液在液冷板内流动顺畅。
22.如图3所示,两个所述液冷框柱11其中一个的上端设置进液口4,另一个的上端设置出液口5,优选地,在进液口4处连接有进液台2,在出液口5处连接有出液台3,该接口为快插接口,具备体积小,质量轻等优势,具体地,从进液口4处通入冷却液,流经液冷流道12后,
从出液口5流出进行回收,由于进液口4和出液口5均设置在两侧的液冷框柱11的上端,能够实现冷却液在一侧的液冷框柱的易通入,布满液冷板内的液冷流道后,从另一侧的液冷框柱的上端流出回收,实现完全彻底的对电池模组的冷却降温。
23.如图1所示,多个所述液冷流道12之间连通设置有增流管道13,具体地,增流管道13竖向布置,连通增流管道13相邻的液冷流道12,这样能够进一步增大液冷板的冷却区域,提高液冷板的冷却能力。
24.一种液冷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电热板和所述电池模组侧面之间的绝缘板9,通过设置绝缘板9实现电池模组和电热板之间的隔离,提高冷却组件的安全性能,避免漏电短路事件的发生。本实施例中,绝缘板9为含玻纤导热硅胶片,含玻纤导热硅胶片具有高绝缘性、回弹性好、变形量好的特点,本实施例中绝缘板采用双层结构,补强材采用专用超薄织物,抗重性强,可操作性强,无论冲孔、条带式、畸形设计都不会打破和变型。
25.如图2和图3所示,所述电热板包括陶瓷玻纤片6和设置于所述陶瓷玻纤片6上的电阻丝8,电阻丝8的上端引出两根加热导线,用于外接电源。陶瓷玻纤片6通过非硅导热灌封胶片7贴在液冷板1内侧,电阻丝8模压到陶瓷玻纤片6上,其中,陶瓷玻纤片6为超高填充陶瓷粉体和30um超薄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导热系数为3.5w,具备高绝缘,低热阻,不出油,表面高平等特性。
26.如图2所示,所述电阻丝8为ptc加热丝,采用ptc材质电阻加热丝。由于ptc材质特性,当温度到达一定阈值时,不会再持续升温,有效的保护了电池过加热的情况,并且通过调整ptc加热丝功率密度,可以把温度控制在80℃,具备防止过加热状态。
27.如图4所示,一种液冷组件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液冷板1外侧的固定板10,具体地,固定板10和液冷板1的外边缘焊接连接,固定板10用于和电池模组的侧面固定连接以将液冷板固定贴合在电池模组侧面。
28.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板10上设置有固定孔位,所述固定孔位穿插有固定件以将所述固定板10固定在所述电池模组的侧面,本实施例中,固定件为螺栓,固定板两侧分别开设有2个固定孔位,通过螺栓将固定板10固定到模组端板上,在通过螺栓锁紧的同时,保障液冷板更加贴合的热交换。
29.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30.流程图中或在此以其他方式描述的任何过程或方法描述可以被理解为,表示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用于实现特定逻辑功能或过程的步骤的可执行指令的代码的模块、片段或部分,并且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的范围包括另外的实现,其中可以不按所示出或讨论的顺序,包括根据所涉及的功能按基本同时的方式或按相反的顺序,来执行功能,这应被本技术的实施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理解。
3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2.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