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04860发布日期:2022-04-16 15:25阅读:79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有机发光显示装置中采用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作为发光元件,其具有自发光的特性,不需要额外设置光源,有利于显示装置整体的轻薄化,而且能够实现柔性显示屏的制作。另外有机自发光显示技术还具有响应速度快、宽视角等特性,由此成为目前研究的重点。
3.在当前的显示面板中,随着面板集成度越来越高,发光材料层上方的膜层数量逐渐增加,膜层的增加导致膜层与膜层之间的光损失增加,出光效率降低。因此,现在急需一种能够提高出光效率的有机发光显示器件。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出光效率的问题,提升显示面板的品质。
5.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
6.像素定义层,位于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像素定义层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开口,所述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包括第一侧边。
7.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发光单元与所述像素开口对应,且位于所述像素开口内。
8.第一调光层,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所述第一调光包括多个调光开口,所述调光开口与所述像素开口对应。
9.第二调光层,位于所述第一调光层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表面,并填充所述调光开口,其中所述第二调光层的折射率大于所述第一调光层的折射率。
10.所述调光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包括主体部和至少一个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第一凸出部,在投影平面内,所述第一凸出部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侧边远离所述调光开口的中心的一侧。
11.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发光元件的远离衬底的一侧的彩膜层;彩膜层包括多个滤光单元和遮光部,遮光部限定出多个第一开口,滤光单元在遮光部所在平面的投影覆盖第一开口;沿显示面板出光方向,第一开口与发光元件交叠,且金属部在彩膜层的投影覆盖第一开口。
12.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意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13.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4.显示面板中的调光开口具有主体部和至少一个与所述主体部连接的第一凸出部,因此在制备显示面板过程中,掩膜板与衬底基板之间的对位偏差会被所述第一凸出部部分抵消,最终使得第一调光层的调光开口在产生对位偏差后,能够减小工艺波动对光效的影响,进而改善显示面板出现不同方向的视角光学差异的情况,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果,
保证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附图说明
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6.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000的局部俯视图;
17.图2为图1中i-i截面的截面示意图;
18.图3为调光开口与像素开口的边缘之间的预设距离s(δcd)与光提取效率提升的关系示意图;
19.图4为相关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在具有对位偏差后的局部示意图;
20.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
21.图6为图5中ii-ii截面的截面示意图;
22.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
23.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调光层的俯视图;
24.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
25.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
26.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
27.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
28.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
29.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0.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1.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在本发明实施例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
32.图1为相关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000的局部俯视图,图2为图1中i-i截面的截面示意图。如图1-2所示,显示面板000包括层叠设置的衬底1’,像素定义层2’,所述像素定义层2’位于所述衬底1’的一侧,所述像素定义层2’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开口21’。所述阵列排布可以理解为像素开口按一定规则(最小重复单元)以重复排列,并不局限于矩阵的形式。
33.多个发光单元3’与所述像素开口21’对应,且位于所述像素开口21’内,所述发光单元3’可以分别是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的发光单元。例如,可以是能够发出红光的红色发光单元,能够发出绿光的绿色发光单元,以及,能够发出蓝光的蓝色发光单元。示例性
的,如图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可以选择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来制备上述各个发光单元3’。或者,也可以将发光单元3’设置为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micro-led)或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qled)。
34.显示面板000还包括第一调光层4’,所述第一调光层4’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2’远离所述衬底1’的一侧,所述第一调光层4’包括多个调光开口41’,如图1所示,所述调光开口41’与所述像素开口21’对应。且所述调光开口41’与所述像素开口21’的边缘之间具有预设间隔s。
35.图3为所述调光开口41’与所述像素开口21’的边缘之间的预设距离s(δcd)与光提取效率提升之间的关系示意图。可以看到图中当s的取值在[p,q]这个区间,光提取效率提升最为理想,而一旦超出了这个区间,光提取效率会大幅度下降。
[0036]
显示面板000还包括第二调光层5’,所述第二调光层5’位于所述第一调光层4’远离所述衬底1’的一侧表面,且所述第二调光层5’完全填充所述调光开口41’,第一调光层4’的折射率n1小于第二调光层5’的折射率n2,以便发光单元3’发射的大角度的光线通过第一调光层4’的折射或反射之后,继续通过第二调光层5’以小角度出射,从而提高显示面板正面的光效。
[0037]
然而由于在显示面板制备的工艺过程中,由于掩膜板的对位偏差和工艺过程中的随机性,会导致最终形成的显示面板上调光开口41”和像素开口21”之间产生错位,如图4所示,图4为相关技术中一种显示面板在具有对位偏差后的局部示意图。导致预设间隔s变化,至少产生两个非预设值s1和s2,如图3所示,所述调光开口41’与所述像素开口21’的边缘之间具有预设间隔s一般会设置成为光提取效率最高的值,而非预设值的出现则会导致光效提升脱离期望,甚至降低。
[0038]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图6为图5中ii-ii截面的截面示意图。为了保证调光层的光提取效率不被制备工艺的误差影响,如图5-6所示,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00,包括层叠设置的衬底1,像素定义层2,所述像素定义层2位于所述衬底1的一侧,所述像素定义层2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像素开口21,所述阵列排布可以理解为像素开口按一定规则(最小重复单元)以重复排列,并不局限于矩阵的形式。多个发光单元3与所述像素开口21对应,且位于所述像素开口21内,所述发光单元3可以分别是能够发出不同颜色的光线的发光单元。
[0039]
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一调光层4,所述第一调光层4位于所述像素定义层2远离所述衬底1的一侧,所述第一调光层4包括多个调光开口41,所述调光开口41与所述像素开口21对应。
[0040]
一般来说,所述调光开口41沿出光方向至少与所述发光单元3部分交叠,这种情况下,所述第一调光层4一般为低折射率的膜层。当所述第一调光层4为高折射率的膜层,所述调光开口41也可以位于像素定义层2的上方,如图7所示,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截面示意图。可以理解的是,图6和图7是一种等效结构,为了简化说明,后续实施例仅基于其中一种情况进行说明。其中,低折射率的膜层折射率取值范围可以为1.3-1.6,高折射率的膜层折射率取值范围可以为1.6-1.8。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选择不同折射率的低折射率膜层和高折射率膜层,实现第一调光层4对发光单元3的不同调光效果。
[0041]
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二调光层5,所述第二调光层5位于所述第一调光层4远离所述衬底1的一侧表面,且所述第二调光层5完全填充所述调光开口41,第一调光层4的折射率n1小于第二调光层5的折射率n2,以便发光单元3发射的大角度的光线通过第一调光层4的折射或反射之后,继续通过第二调光层5以小角度出射,从而提高显示面板正面的光效。
[0042]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调光层的俯视图。如图8所示,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调光开口41在所述衬底1上的投影包括主体部411(虚线框部分)和至少一个与所述主体部411连接的第一凸出部412。
[0043]
如图5所示,所述像素开口21在所述衬底1上的投影包括第一侧边e1,在投影平面内,所述第一凸出部412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一侧边e1远离所述调光开口41的中心c的一侧。所述调光开口41的中心c可以为所述主体部411的几何中心。
[0044]
通过在显示面板中的调光开口41设置主体部411和至少一个与所述主体部411连接的第一凸出部412,在制备显示面板过程中,掩膜板与衬底基板之间的对位偏差会被所述第一凸出部412部分抵消,如图5所示,即使第一调光层4的调光开口41产生了对位偏差,由于第一凸出部412的存在,也能使得至少部分第一侧边e1(加粗部分)上的光效提升效果得以保证,从而能够减小工艺波动对显示面板光效的影响,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果,保证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0045]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411与其对应的像素开口在衬底上的投影为相似图形。具体主体部的形状在此不做限定。在图8中,所述主体部411为矩形,则其对应的像素开口也应该为矩形,以获得较好的光提取效果。若像素开口为其他形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将对应的主体部调整为与像素开口对应的相似图形。
[0046]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主体部411的面积大于或者等于所述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由于第一凸出部412的存在,当所述主体部411的面积等于所述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时,能够在所述调光开口产生偏移时,沿偏移方向的冗余量减少,有效控制偏移后像素不同方位的亮度差异。但实际情况往往不会如此理想,因此为了尽量保证调光开口覆盖面,通常会将所述主体部411的面积设置为比所述像素开口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面积稍大一些。
[0047]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所述第一凸出部412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l1小于所述主体部411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l,所述第一方向x为所述第一侧边e1的延伸方向。为了保证所述第一凸出部412的补偿效果,可以设置l1≥l/2。
[0048]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所述投影平面内,所述第一凸出部412包括与所述第一侧边e1平行的第一边缘4121,所述第一边缘4121与所述主体部411之间的最小距离h1满足0≤h1≤1.5μm。考虑到实际工艺误差范围,以及为了平衡所述第一凸出部412的补偿效果,所述第一边缘4121与所述主体部411之间的最小距离h1可以满足0.5μm≤h1≤1.5μm。如果h1过小,则所述第一凸出部412可能达不到补偿效果,而如果h1过大,则所述第一凸出部412的出现可能反而导致该像素的出光效率劣化。
[0049]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所述投影平面内,所述第一凸出部412包括与所述第一侧边e1垂直的第二边缘4122。在实际制作时,考虑到工艺上的波动,可以将
±5°
内的角度波动认定为属于垂直或者近似垂直的范畴。
[0050]
然而,受现有的制作工艺限制,所述第一凸出部412的第二边缘4122往往无法实现
完全的垂直于所述第一侧边e1,或者近似垂直于所述第一侧边e1,则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9所示,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在所述投影平面内,所述第一凸出部412包括与所述第一侧边e1相交的第二边缘4122,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边缘4122与所述第一侧边e1的夹角θ小于90
°
。如图9所示,由于至少一个所述第二边缘4122与所述第一侧边e1的夹角θ小于90
°
,使得所述第一凸出部412具有渐变的调节效果,有利于改善各方位角的亮度均一性。
[005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所述发光单元3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一发光单元31,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的出光颜色相同;沿第一方向x,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相对于第一对称轴a对称,由于调光开口41的错位,导致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所对应的调光开口41的主体部411发生错位,所述主体部411相对于所述第一对称轴a不对称,此时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中的所述第一凸出部412与所述主体部411的相对位置不相同。
[0052]
进一步的,沿第一方向x,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对应的主体部411相对于第二对称轴a’对称,则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对应的第一凸出部412也相对于所述第二对称轴a’对称(图中未示出该实施方式)。
[0053]
由于整个显示面板100上的调光开口41所产生的偏移方向相同,因此当所述第一凸出部412处于相同位置时,对光效提升的位置(所述第一凸出部412与对应的所述像素开口21的相对位置)不相同,导致单一像素的出光亮度不同。对于rgb面板来说,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形状和大小往往不相同,因此相同的偏移量可能导致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亮度差异更明显,由此带来显示色偏,因此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中的所述第一凸出部412与所述主体部411的相对位置不相同,能够在偏移方向不可控的情况下,实现同色发光单元的亮度自适应,从而使得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亮度差异减小,平衡显示面板的整体补偿效果,避免由偏移方向的随机性带来的色偏。
[0054]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1所示,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所述像素开口21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包括第二侧边e2,所述第二侧边e2沿第一方向x延伸;如图11中的像素开口21所示,所述第二侧边e2可以与所述第一侧边e1平行或者延伸方向大致相同,其中考虑到工艺上的波动,可以将
±5°
内的角度波动认定为延伸方向大致相同。所述调光开口41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二凸出部413,在投影平面内,所述第二凸出部413位于所述第二侧边e2远离所述调光开口41的中心c的一侧。所述调光开口41的中心c可以为所述主体部411的几何中心。
[0055]
在制备显示面板过程中,掩膜板与衬底基板之间的对位偏差产生的因素较为复杂,不同的条件下对位偏差的偏移方向可能不同,如果只在一个侧边设置凸出部,则当偏移方向与预计的方向完全相反时,凸出部的存在并不能有效改善光效的提升,因此发明人考虑在第一凸出部相对的另一侧设置第二凸出部413,去适应更多的偏移方向,由于第二凸出部413的存在,也能使得至少部分第二侧边e2(加粗部分)上的光效提升效果得以保证,从而能够减小工艺波动对显示面板光效的影响,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果,保证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0056]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凸出部413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l2小于所述主体部411沿第一方向x的长度l,所述第一方向x为所述第一侧边e1和第二侧边
e2的延伸方向。为了保证所述第二凸出部413的补偿效果,可以设置l2≥l/2。
[0057]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在所述投影平面内,所述第二凸出部413包括与所述第二侧边e2平行的第三边缘4131,所述第三边缘4131与所述主体部411之间的最小距离h2满足0≤h2≤1.5μm。考虑到实际工艺误差范围,以及为了平衡所述第二凸出部413的补偿效果,所述第三边缘4131与所述主体部411之间的最小距离h2满足0.5μm≤h2≤1.5μm。如果h2过小,则所述第二凸出部413可能达不到补偿效果,而如果h2过大,则所述第二凸出部413的出现可能反而导致该像素的出光效率劣化。
[0058]
与所述第一凸出部412的设置类似,在所述投影平面内,所述第二凸出部413包括与所述第二侧边e2垂直的第四边缘4132。在实际制作时,考虑到工艺上的波动,可以将
±5°
内的角度波动认定为属于垂直或者近似垂直的范畴。
[0059]
受现有的制作工艺限制,所述第二凸出部413的第四边缘4132往往无法实现完全的垂直于所述第二侧边e2,或者近似垂直于所述第二侧边e2,则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在所述投影平面内,所述第二凸出部413包括与所述第二侧边e2相交的第四边缘4132,其中,至少一个所述第四边缘4132与所述第二侧边e2的夹角小于90
°

[0060]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8所示,所述第二凸出部413与所述第一凸出部412相对于所述主体部411的中心c中心对称。采用中心对称的设计,可以在掩膜板与衬底基板产生垂直于第一方向x的对位偏差时,避免第一凸出部412和第二凸出部413在同一侧而影响出光效率。
[0061]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0所示,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所述发光单元3包括多个阵列排布的第一发光单元31,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的出光颜色相同;沿第二方向y,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对应的主体部411相对于第三对称轴b对称,其中一个第一发光单元31对应的第一凸出部412与另一个第一发光单元31对应的第二凸出部413相对于第三对称轴b对称;所述第二方向y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x。
[0062]
由于整个显示面板100上的调光开口41所产生的偏移方向相同,因此当所述第一凸出部412和所述第二凸出部413处于相同位置时,对光效提升的位置(所述第一凸出部412、所述第二凸出部413与对应的所述像素开口的相对位置)不相同,导致单一像素的出光亮度不同。对于rgb面板来说,不同颜色的子像素形状和大小往往不相同,因此相同的偏移量可能导致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亮度差异更明显,由此带来显示色偏,因此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发光单元31中的所述第一凸出部412与所述主体部411的相对位置不相同,其中一个第一发光单元31对应的第一凸出部412与另一个第一发光单元31对应的第二凸出部413相对于第三对称轴b对称,能够在偏移方向不可控的情况下,实现同色发光单元的亮度自适应,从而使得不同颜色的发光单元亮度差异减小,平衡显示面板的整体补偿效果,避免由偏移方向的随机性带来的色偏。
[0063]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2所示,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所述像素开口21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包括第三侧边e3,所述第三侧边e3沿第三方向z延伸,其中所述第三方向z与所述第一方向x相交;如图12所示,当像素开口21为矩形时,所述第三方向z与所述第二方向y相同。当像素开口21为六边形或者其他形状时,所述第三方向z也可以适应性变化。
[0064]
所述调光开口41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还包括至少一个第三凸出部414,在投影平面内,所述第三凸出部414至少部分位于所述第三侧边e3远离所述调光开口41的中心c的一侧。
[0065]
在制备显示面板过程中,掩膜板与衬底基板之间的对位偏差产生的因素较为复杂,不同的条件下对位偏差的偏移方向可能不同,如果只在一个侧边设置凸出部,则当偏移方向与预计的方向完全相交时,凸出部的存在并不能有效改善光效的提升,因此发明人考虑在第一凸出部相临的另一侧设置第三凸出部414,去适应更多的偏移方向,由于第三凸出部414的存在,也能使得至少部分第三侧边e3(加粗部分)上的光效提升效果得以保证,从而能够减小工艺波动对显示面板光效的影响,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出光效果,保证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0066]
同理,如图12所示,也可以在所述像素开口21其他侧边均设置凸出部,无论最终掩膜板与衬底基板之间的对位偏差往哪个方向偏移,总能保证至少一部分的侧边具有光效提升的部分(加粗部分),使得该方案具有更佳的工艺容错率。
[0067]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如图13所示,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俯视图。所述像素开口21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包括n个侧边,所述调光开口41在所述衬底上的投影包括n个侧边,若n为奇数,则在所述投影平面内,所述调光开口41的每个侧边均设有凸出部415。若n为偶数,则在所述投影平面内,所述调光开口41相邻的两个侧边中至少一者设置凸出部415。在该实施方式中的所述凸出部415可以满足前述实施方式中的第一凸出部412、第二凸出部413和/或第三凸出部414中的任意特征。在此不做赘述。
[0068]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示意图,如图所示,显示装置包括本发明任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对于显示面板100的结构,在上述显示面板实施例中已经说明,在此不再赘述。本发明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是例如手机、平板计算机、笔记本电脑、电纸书、电视机、智能穿戴产品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
[0069]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保护的范围之内。
[0070]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