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相位可调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941763发布日期:2021-07-20 16:30阅读:190来源:国知局
一种相位可调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相位可调连接器。



背景技术:

连接器也叫接插件,用于连接两个有源器件的器件,传输电流或信号。目前很多用户对电连接器及电缆组件产品有较高的相位一致性要求,因此,相位可调连接器相继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现有设计的相位可调连接器结构比较复杂,调节不够便捷。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相位可调连接器,具有结构简单、调节便捷、调节精度高等的优点,可实现0.1°的相位精度要求。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达到上述技术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相位可调连接器,包括主体外壳、前衬套、焊接衬套与电缆连接内导体,所述电缆连接内导体与电缆内导体连接,焊接衬套与电缆外导体连接,所述前衬套的一端内置在主体外壳中且另一端可与电缆连接内导体卡接,所述电缆连接内导体和焊接衬套之间设置有后衬套,所述前衬套的另一端和主体外壳之间自内而外顺次设置有调节衬套、调节螺母和第一锁紧螺母,所述调节衬套的另一端套接在焊接衬套的外周,调节螺母的一端与主体外壳的内侧螺纹连接。

优选,所述调节螺母和调节衬套之间设置有第二锁紧螺母。

优选,所述后衬套和焊接衬套之间设置有后外壳。

优选,所述焊接衬套和电缆外导体之间设置有电缆锁紧螺套,所述电缆锁紧螺套内置于调节衬套中。

优选,所述前衬套的外表面设置有轴向一字凹槽,所述调节衬套的内表面设置有对应的轴向一字凸槽,前衬套和调节衬套通过轴向一字凹槽和轴向一字凸槽实现轴向移动。

优选,所述调节螺母的内螺纹和外螺纹为同向螺纹,分别与主体外壳和调节衬套形成差动螺纹结构。

优选,螺纹的螺距差为0.05-1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的相位可调连接器结构简单,其中,调节螺母的外侧与主体外壳螺纹连接而且内侧与调节衬套螺纹连接,三者之间分别形成“差动螺纹结构”,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螺纹的螺距差(螺距差范围可以从0.05-1mm,根据实际需求来设计),实现轴向的微量移动,实现产品相位的调节,调节更便捷,可实现0.1°的相位精度要求。

另外,后衬套为弹性接触件实现电缆连接内导体与外导体的可靠接触,电缆连接内导体、调节衬套、后衬套、后外壳、焊接衬套、电缆锁紧螺套与电缆组装在一起(或组成另外一个端口),形成内部移动可调节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相位可调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前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调节衬套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的标记含义如下:

1:主体外壳;2:前衬套;3:电缆连接内导体;4:调节衬套;5:后衬套;6:后外壳;7:焊接衬套;8:电缆锁紧螺套;9:第一锁紧螺母;10:调节螺母;11:第二锁紧螺母;12:轴向一字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如图1所示,一种相位可调连接器,包括主体外壳1、前衬套2、焊接衬套7与电缆连接内导体3,所述电缆连接内导体3通过焊接的方式与电缆内导体连接,焊接衬套7与电缆外导体连接,所述前衬套2的一端(图1中的左端)内置在主体外壳1中且另一端(图1中的右端)可与电缆连接内导体3卡接。其中,主体外壳1和前衬套2组成产品固定主体外壳,其材质可以采用现有设计。

所述电缆连接内导体3和焊接衬套7之间设置有后衬套5,优选所述后衬套5和焊接衬套7之间设置有后外壳6。所述焊接衬套7和电缆外导体之间设置有电缆锁紧螺套8,所述电缆锁紧螺套8内置于调节衬套4中。

电缆连接内导体3、调节衬套4、后衬套5、后外壳6、焊接衬套7、电缆锁紧螺套8与电缆组装在一起(或组成另外一个端口),形成内部移动可调节部件。其中,后衬套5为弹性接触件实现外导体的可靠接触;电缆连接内导体3的一端与前面内导体接触,另一端与电缆内导体接触,实现内导体的可靠接触;焊接衬套7与电缆外导体进行焊接,电缆锁紧螺套8用来锁紧,形成与电缆连接后的内部移动调节部件。

所述前衬套2的另一端(图1中的右端)和主体外壳1之间自内而外顺次设置有调节衬套4、调节螺母10和第一锁紧螺母9,调节衬套4的另一端(图1中的右端)套接在焊接衬套7的外周,所述调节螺母10的左端内置于主体外壳1中。图1中,前衬套2的右端和主体外壳1之间是留有设定的间隙的,调节衬套4套接在前衬套2、后衬套5、后外壳6、焊接衬套7、电缆锁紧螺套8的外周,调节螺母10套接在调节衬套4的左侧部分,第一锁紧螺母9套接在调节螺母10的左侧部分,用于锁紧调节螺母10和主体外壳1,同时调节螺母10的左端与主体外壳1的内侧螺纹连接。优选,所述调节螺母10和调节衬套4之间设置有第二锁紧螺母11,第二锁紧螺母11套接在调节螺母10的右侧位置,用于锁紧调节螺母10。其中,调节螺母10调节形成内部移动,调节部件的轴向移动;第一锁紧螺母9在调节目标达到后锁紧;第二锁紧螺母11在调节目标达到后锁紧。

如图2和3所示,优选,所述前衬套2的外表面设置有轴向一字凹槽12,所述调节衬套4的内表面设置有对应的轴向一字凸槽,前衬套2和调节衬套4通过轴向一字凹槽12和轴向一字凸槽实现轴向移动,两个零件之间相互配合。

相位可调连接器的整体结构分成三个主要部分,其中:

主体外壳1和前衬套2组成前外壳组件;

焊接衬套7与调节衬套4、后衬套5、后外壳6和电缆锁紧螺母8一起组成后外壳组件;

第一锁紧螺母9、调节螺母10和第二锁紧螺母11组成调节组件。

其中,所述调节螺母10的内螺纹和外螺纹为同向螺纹,分别与主体外壳1和调节衬套4形成差动螺纹结构。其中,调节螺母的外侧与主体外壳螺纹连接而且内侧与调节衬套螺纹连接,三者之间分别形成“差动螺纹结构”,可根据实际需求设定螺纹的螺距差(螺距差范围可以从0.05-1mm,根据实际需求来设计),实现轴向的微量移动,实现产品相位的调节。整体结构更简单,调节更便捷,可实现0.1°的相位精度要求。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者等效流程变换,或者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相位可调连接器,包括主体外壳(1)、前衬套(2)、焊接衬套(7)与电缆连接内导体(3),所述电缆连接内导体(3)与电缆内导体连接,焊接衬套(7)与电缆外导体连接,所述前衬套(2)的一端内置在主体外壳(1)中且另一端可与电缆连接内导体(3)卡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缆连接内导体(3)和焊接衬套(7)之间设置有后衬套(5),所述前衬套(2)的另一端和主体外壳(1)之间自内而外顺次设置有调节衬套(4)、调节螺母(10)和第一锁紧螺母(9),所述调节衬套(4)的另一端套接在焊接衬套(7)的外周,调节螺母(10)的一端与主体外壳(1)的内侧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位可调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母(10)和调节衬套(4)之间设置有第二锁紧螺母(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位可调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衬套(5)和焊接衬套(7)之间设置有后外壳(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相位可调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衬套(7)和电缆外导体之间设置有电缆锁紧螺套(8),所述电缆锁紧螺套(8)内置于调节衬套(4)中。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相位可调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衬套(2)的外表面设置有轴向一字凹槽(12),所述调节衬套(4)的内表面设置有对应的轴向一字凸槽,前衬套(2)和调节衬套(4)通过轴向一字凹槽(12)和轴向一字凸槽实现轴向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相位可调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螺母(10)的内螺纹和外螺纹为同向螺纹,分别与主体外壳(1)和调节衬套(4)形成差动螺纹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相位可调连接器,其特征在于,螺纹的螺距差为0.05-1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相位可调连接器,包括主体外壳、前衬套、焊接衬套与电缆连接内导体,电缆连接内导体与电缆内导体连接,焊接衬套与电缆外导体连接,前衬套的一端内置在主体外壳中且另一端可与电缆连接内导体卡接,电缆连接内导体和焊接衬套之间设置有后衬套,前衬套的另一端和主体外壳之间自内而外顺次设置有调节衬套、调节螺母和第一锁紧螺母,调节衬套的另一端套接在焊接衬套的外周,第一锁紧螺母内置于主体外壳中。本实用新型的相位可调连接器结构简单,其中,调节螺母的外侧与主体外壳螺纹连接而且内侧与调节衬套螺纹连接,三者之间分别形成“差动螺纹结构”,实现轴向的微量移动,实现产品相位的调节,调节更便捷。

技术研发人员:陈宝红;汤嘉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镇江联沃微波通信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08
技术公布日:2021.07.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