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接触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167937发布日期:2021-08-06 13:04阅读:34来源:国知局
一种接触器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接触器装置,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电器开关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接触器是指工业电中利用线圈流过电流产生磁场,使触头闭合,以达到控制负载的电器。现有技术中,动、定铁芯的磁极接触端面为平面,产生的电磁力小导致触头压力小,触头断开及拉弧时间升,造成接触器的寿命短,安全性能低。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接触器装置,通过铁芯接触面设置为斜面,从而增大电磁力,进而提高触头压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接触器装置,包括动触头、静触头、动铁芯、定铁芯及线圈、复位弹簧,所述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对应设置实现接触器闭合及断开状态,动触头通过动触头架与动铁芯连接,动铁芯一端设有定铁芯,动铁芯与定铁芯设有相对应的中间磁极和两侧磁极,动铁芯的中间磁极上套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同时与定铁芯作用实现动铁芯复位动作,定铁芯设有线圈槽用于安装线圈通电后形成电磁力,动铁芯与定铁芯对应的磁极中至少一磁极的接触端面为v形面。

进一步,动铁芯与定铁芯对应的中间磁极的接触端面为v形面,动铁芯与定铁芯对应的两侧磁极接触端面为平面,且在定铁芯的两侧磁极端面设有凹槽以安装铁芯短路环。

进一步,动铁芯与定铁芯对应的中间磁极的接触端面为平面,动铁芯与定铁芯对应的两侧磁极接触端面为v形面,且在定铁芯的中间磁极端面设有凹槽以安装铁芯短路环。

进一步,动铁芯与定铁芯对应的中间磁极的接触端面为v形面,动铁芯与定铁芯对应的两侧磁极接触端面为v形面。

进一步,动触头架上设有触头压力弹簧,触头压力弹簧与动触头作用以增强动、静触头的接触压力。

进一步,动铁芯与定铁芯对应磁极的v形面的夹角在40°至50°。

进一步,动铁芯和定铁芯是由若干铁芯片叠加并由横向连杆串接固定,动铁芯和定铁芯上设有散热通孔。

进一步,动铁芯的两侧磁极的宽度与定铁芯对应磁极的宽度大致相同。

进一步,动铁芯包括连接两侧磁极的横连部,动铁芯横连部的宽度小于两侧磁极接触端的宽度。

进一步,动铁芯中间磁极上套有的复位弹簧为塔形弹簧,复位弹簧的较小端与动铁芯的中间磁极根部接触,复位弹簧的较大端与定铁芯或与定铁芯配合的线圈作用。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动铁芯与定铁芯的接触端面,使电磁力增大,复位弹簧的力可以更大,触头断开时间更短,拉弧时间更短。

2、本实用新型由于电磁力增大,触头压力弹簧的力增大,即触头压力可以更大,使触头接触更可靠,所以产品可靠性更高,触头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动、定铁芯磁极平面配合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接触器装置,包括动触头1、静触头2、动铁芯3、定铁芯4及线圈5、复位弹簧6,所述的动触头1和静触头2对应设置实现接触器闭合及断开状态,动触头1通过动触头架7与动铁芯3连接,动铁芯一端设有定铁芯,动铁芯3与定铁芯4设有相对应的中间磁极和两侧磁极,动铁芯的中间磁极上套有复位弹簧6,复位弹簧6同时与定铁芯4作用实现动铁芯复位动作,定铁芯4设有线圈槽用于安装线圈5,线圈通电后形成电磁力,动铁芯3与定铁芯4对应的磁极中至少一磁极的接触端面为v形面。本实用新型通过大量实验,动铁芯与定铁芯对应磁极的v形面的夹角θ在40°至50°,θ优选是45度。本实用新型接触器,动触头设置在动触头架的横臂两端,相应的位置设置静触头。

请参阅图4,接触器的动、定铁芯的磁极接触面为平面,且间距为s。为了提高电磁力,提出以下改进模式。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动铁芯3与定铁芯4对应的中间磁极的接触端面为v形面,动铁芯3与定铁芯4对应的两侧磁极接触端面为平面,形成平v平配合模式,且在定铁芯4的两侧磁极端面设有凹槽以安装铁芯短路环8。动铁芯与定铁芯的中间磁极的间隙为s1,动铁芯与定铁芯的两侧磁极的间隙为s,其中s1<s。

请参阅图2,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中,动铁芯3与定铁芯4对应的中间磁极的接触端面为平面,动铁芯3与定铁芯4对应的两侧磁极接触端面为v形面,形成v平v配合模式,且在定铁芯4的中间磁极端面设有凹槽以安装铁芯短路环8。动铁芯与定铁芯的中间磁极的间隙为s,动铁芯与定铁芯的两侧磁极的间隙为s1,其中s1<s。

请参阅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动铁芯3与定铁芯4对应的中间磁极的接触端面为v形面,形成vvv配合模式,动铁芯与定铁芯对应的两侧磁极接触端面为v形面。动铁芯与定铁芯的中间磁极的间隙为s1,动铁芯与定铁芯的两侧磁极的间隙为s1。

请参阅图1、图2及图3,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动触头架7上设有触头压力弹簧9,触头压力弹簧与动触头作用以增强动、静触头的接触压力。动铁芯和定铁芯是由若干铁芯片叠加并由横向连杆串接固定,动铁芯和定铁芯上设有散热通孔。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动铁芯的两侧磁极的宽度与定铁芯对应磁极的宽度大致相同或相同;动铁芯包括连接两侧磁极的横连部,动铁芯横连部的宽度小于两侧磁极接触端的宽度;如图1、图2及图3。

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动铁芯中间磁极上套有的复位弹簧为塔形弹簧,复位弹簧的较小端与动铁芯的中间磁极根部接触,复位弹簧的较大端与定铁芯或与定铁芯配合的线圈作用。

本实用新型中,电磁吸力计算公式:

f=c*m1*m2/s2

c:常数;

m1、m2:两个磁极的磁通量;

s:两个磁极间的间隙。

通过上述公式,如图1中,动铁芯与定铁芯的中间磁极的间隙由s减小至s1,从而产生的电磁吸大增大;图1中,动铁芯与定铁芯的中间磁极的间隙由s减小至s1,从而产生的电磁吸大增大;图2中,动铁芯与定铁芯的两侧磁极的间隙由s减小至s1,从而产生的电磁吸大增大;图3中,动铁芯与定铁芯的中间磁极和两侧磁极的间隙均由s减小至s1,产生的电磁吸大更大。电磁力增大,复位弹簧的力可以更大,触头断开时间更短,拉弧时间更短。同时触头压力可以更大(触头压力弹簧力增大),触头接触更可靠,所以产品可靠性更高,触头寿命更长。

以上所记载,仅为利用本创作技术内容的实施例,任何熟悉本项技艺者运用本创作所做的修饰、变化,皆属本创作主张的专利范围,而不限于实施例所揭示者。



技术特征:

1.一种接触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动触头、静触头、动铁芯、定铁芯及线圈、复位弹簧,所述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对应设置实现接触器闭合及断开状态,动触头通过动触头架与动铁芯连接,动铁芯一端设有定铁芯,动铁芯与定铁芯设有相对应的中间磁极和两侧磁极,动铁芯的中间磁极上套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同时与定铁芯作用实现动铁芯复位动作,定铁芯设有线圈槽用于安装线圈通电后形成电磁力,动铁芯与定铁芯对应的磁极中至少一磁极的接触端面为v形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动铁芯与定铁芯对应的中间磁极的接触端面为v形面,动铁芯与定铁芯对应的两侧磁极接触端面为平面,且在定铁芯的两侧磁极端面设有凹槽以安装铁芯短路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动铁芯与定铁芯对应的中间磁极的接触端面为平面,动铁芯与定铁芯对应的两侧磁极接触端面为v形面,且在定铁芯的中间磁极端面设有凹槽以安装铁芯短路环。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动铁芯与定铁芯对应的中间磁极的接触端面为v形面,动铁芯与定铁芯对应的两侧磁极接触端面为v形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动触头架上设有触头压力弹簧,触头压力弹簧与动触头作用以增强动、静触头的接触压力。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之一所述的一种接触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动铁芯与定铁芯对应磁极的v形面的夹角在40°至50°。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接触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动铁芯和定铁芯是由若干铁芯片叠加并由横向连杆串接固定,动铁芯和定铁芯上设有散热通孔。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一种接触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动铁芯的两侧磁极的宽度与定铁芯对应磁极的宽度大致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接触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动铁芯包括连接两侧磁极的横连部,动铁芯横连部的宽度小于两侧磁极接触端的宽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或4或7或9所述的一种接触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动铁芯中间磁极上套有的复位弹簧为塔形弹簧,复位弹簧的较小端与动铁芯的中间磁极根部接触,复位弹簧的较大端与定铁芯或与定铁芯配合的线圈作用。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接触器装置,包括动触头、静触头、动铁芯、定铁芯及线圈、复位弹簧,所述的动触头和静触头对应设置实现接触器闭合及断开状态,动触头通过动触头架与动铁芯连接,动铁芯一端设有定铁芯,动铁芯与定铁芯设有相对应的中间磁极和两侧磁极,动铁芯的中间磁极上套有复位弹簧,复位弹簧同时与定铁芯作用实现动铁芯复位动作,定铁芯设有线圈槽用于安装线圈通电后形成电磁力,动铁芯与定铁芯对应的磁极中至少一磁极的接触端面为V形面。本实用新型通过电磁力增大,使触头接触更可靠,触头寿命更长。

技术研发人员:吴锦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厦门安达兴电气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14
技术公布日:2021.08.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