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713848发布日期:2021-12-01 10:16阅读:79来源:国知局
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池生产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2.当今社会,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购买低能耗的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电能为主要的动力源。
3.新能源汽车又被分为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但不论是哪一种,都离不开电池模组为其提供动力。电池模组一般由电芯、汇流排等结构组成,多组电芯被构造成通过汇流排电连接,而为了增加电芯和汇流排之间的绝缘性能,通常在电芯和汇流排之间设置端部支架,但由于将端部支架设置在电芯和汇流排之间,在电芯上的极耳和汇流排连接的过程中端部支架会增加电芯和汇流排的连接难度,进而降低装配效率,且现有技术中的端部支架一般采用塑料材料制成,结构强度低,在箱体组件受到撞击时端部支架无法起到溃缩吸能的作用,导致电芯易受到损伤,缩短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电池模组箱体组件,所述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可实现极耳和汇流排的快速连接,装配效率高且具有一定的结构强度,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电池模组箱体组件装配效率低且结构强度差的技术问题。
5.本实用新型还旨在提出一种具有上述电池模组箱体组件的电池模组。
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形成有容纳腔,所述壳体的两端形成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敞口;两个端部支架,两个所述端部支架分别盖设在两个所述敞口处,每个所述端部支架均与所述壳体的多个面可拆卸连接,所述端部支架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形成有多个间隔肋,相邻的所述间隔肋之间间隔开形成导向通道,所述端部支架设有多个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导向孔,每个所述导向通道均连通一个所述导向孔,每个所述间隔肋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多个支撑肋。
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通过在壳体内形成容纳腔,将多组电芯放置在容纳腔内,一方面容纳腔可限定电芯的位置,使得电芯在壳体内位置稳定;另一方面壳体可起到保护电芯的作用,提高电芯的安全性;连接在敞口处的端部支架朝向容纳腔设置有导向通道和导向孔,电芯的极耳可通过导向通道和导向孔与汇流排实现快速连接,提高连接效率,且端部支架上设置有支撑肋,支撑肋可增加端部支架的结构强度,在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受到撞击时,端部支架吸收部分撞击力,减少撞击力对端部支架的损伤,提高电芯的安全性,并延长电芯的使用寿命。
8.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所述间隔肋沿着所述壳体的高度方向延伸,同一个所述端部支架上的所述间隔肋之间彼此平行,每个所述间隔肋两端对
应的所述支撑肋彼此平行。
9.可选地,所述支撑肋包括纵向肋和横向肋,相邻的所述纵向肋平行布置,所述纵向肋的一端连接所述间隔肋,所述纵向肋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端部支架的边缘;所述横向肋与所述纵向肋交错布置,所述横向肋与所述纵向肋的横截面形状不同。
10.可选地,所述横向肋的至少部分横截面朝着远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纵向肋的横截面朝着远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不变。
11.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所述间隔肋的至少部分横截面朝着远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逐渐增大,所述导向通道的至少部分横截面朝着远离所述容纳腔的方向逐渐减小。
12.可选地,所述间隔肋的末端形成所述导向孔的孔壁,所述导向孔为矩形孔。
13.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所述支撑肋和所述间隔肋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形成为平滑面。
14.可选地,所述壳体包括底壳和两个侧壳,所述底壳的顶部两侧分别连接一个所述侧壳,所述底壳上设有多个朝向所述端部支架隆起的定位凸起,所述端部支架上设有与所述定位凸起相配合的定位凹槽;所述侧壳和所述端部支架的一个上设有插槽另一个上设有插扣,所述插扣与所述插槽插接配合。
15.可选地,所述电池模组箱体组件还包括汇排保护壳和电极保护盖,所述汇排保护壳和所述电极保护盖均连接在所述端部支架的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所述汇排保护壳上设有避让孔以使所述电极保护盖伸出;所述壳体还包括顶壳和两个端壳,所述顶壳连接两个所述侧壳且所述顶壳与所述底壳平行设置,所述顶壳与所述端部支架的朝向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面抵接,所述端壳连接在所述汇排保护壳远离所述端部支架的一侧。
1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多组电芯,所述电芯的两端分别设有向外伸出的极耳;多个汇流排,所述极耳与所述汇流排连接;电池模组箱体组件,所述电池模组箱体组件为前述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多组所述电芯置入所述容纳腔中,多个所述汇流排分别连接在所述端部支架的远离所述容纳腔的一侧面,所述极耳分别从所述导向孔向外伸出并与所述汇流排连接。
17.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通过将多组电芯置入前述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内,电池模组箱体组件中的壳体可保护电芯的安全,延长电芯的使用寿命,且在电芯上的极耳与汇流排连接的过程中可实现快速定位连接,提高电池模组的装配效率。
18.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9.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壳体和端部支架之间的爆炸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端部支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端部支架另一角度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底壳、侧壳和端部支架之间的爆炸图。
24.图5为图4中区域ⅰ的局部放大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端部支架和汇排保护壳之间的爆炸图。
26.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壳体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7.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的爆炸图。
28.图9为图8中区域ⅱ的局部放大图。
29.附图标记:
30.100、电池模组箱体组件;
31.1、壳体;
32.11、容纳腔;111、敞口;
33.12、底壳;121、定位凸起;
34.13、侧壳;131、插槽;
35.14、顶壳;
36.15、端壳;
37.2、端部支架;
38.21、间隔肋;211、内凹腔;
39.22、导向通道;
40.23、导向孔;
41.24、卡接筋;
42.25、支撑肋;251、纵向肋;252、横向肋;
43.26、定位凹槽;
44.27、插扣;
45.28、加强肋;
46.29、卡接腔;291、定位柱;
47.3、电极保护盖;
48.7、汇排保护壳;71、避让孔;
49.8、fpc板;
50.1000、电池模组;
51.200、电芯;210、极耳;
52.300、汇流排。
具体实施方式
53.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纵向”、“横向”、“长度”、“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55.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
5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如图1所示,包括:壳体1和两个端部支架2。
57.其中,如图1所示,壳体1内形成有容纳腔11,壳体1的两端形成与容纳腔11连通的敞口111。这里是指,容纳腔11的两端均设置有敞口111。
58.两个端部支架2分别盖设在两个敞口111处,每个端部支架2均与壳体1的多个面可拆卸连接,端部支架2朝向容纳腔11的一侧形成有多个间隔肋21。
59.如图2所示,相邻的间隔肋21之间间隔开形成导向通道22,端部支架2设有多个与容纳腔11连通的导向孔23,每个导向通道22均连通一个导向孔23,每个间隔肋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多个支撑肋25。
60.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通过在壳体1内形成容纳腔11,容纳腔11内可放置下文所提及到的多组电芯200,一方面,容纳腔11可起到保护电芯200的作用,在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受到撞击时,壳体1溃缩吸能并利用自身的强度和刚度吸收一部分撞击力,减少撞击力对电芯200的破坏;另一方面,容纳腔11为多组电芯200提供了安装空间,并限制了电芯200的最大移动位置,防止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受到撞击时电芯200错位移动而导致自身损坏,延长电芯200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电芯200的安全性。
61.壳体1的两端形成与容纳腔11连通的敞口111,将多组电芯200置于容纳腔11内,电芯200两端向外伸出的极耳210可分别从敞口111处伸出,便于将极耳210连接在汇流排300上,以实现多组电芯200之间的串联或并联。
62.两个端部支架2分别盖设两个敞口111处,端部支架2一方面可起到限定极耳210位置的作用,使得极耳210位置稳定,提高电芯200在容纳腔11内的稳定性;另一方面,端部支架2通常采用绝缘材质,从而端部支架2可起到绝缘的作用,提升电芯200、汇流排300和壳体1之间的安全性。
63.通过将每个端部支架2设置成与壳体1的多个面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使得壳体1和两个端部支架2形成为三个分体结构,将多组电芯200放置在容纳腔11并安装到位后,再将两个端部支架2分别连接在两个敞口111处,极大地提升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生产制造的简易性和装配的便利性。
64.每个端部支架2朝向容纳腔11的一侧形成多个间隔肋21,间隔肋21一方面可增加端部支架2的结构强度,在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受到撞击时,端部支架2溃缩吸能,端部支架2利用自身的强度和刚度吸收一部分撞击力,减少撞击力对电芯200的破坏;另一方面间隔肋21还可将相邻的两个极耳210分隔开,保证在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运输或撞击的过程中,相邻两个极耳210不会发生接触,以提高电芯200的安全性。
65.通过导向通道22和导向孔23配合,在多组电芯200上的极耳210需要与汇流排300连接时,极耳210可通过导向通道22快速伸出导向孔23并与汇流排300连接,导向通道22对极耳210提供导向,使得极耳210快速从导向孔23中伸出,从而实现极耳210和汇流排300之间的快速连接,提高装配效率。
66.每个端部支架2上的间隔肋21的两端还设有多个支撑肋25,支撑肋25进一步增加了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的结构强度,在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受到撞击时,保护容纳腔11
内放置的电芯200,使得电芯200不会因较小的撞击力而造成损伤,延长电芯200的使用寿命。
67.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相对于现有技术,可实现极耳210与汇流排300的快速连接,提高装配效率,且两个端部支架2的结构一致,在端部支架2生产的过程中只需生产一个模具即可,节约生产成本并提高生产效率。
68.可选地,端部支架2采用塑料制成。也就是端部支架2形成为塑料支架,两个塑料支架分别盖设在两个敞口111处,使得端部支架2自身具有较好的化学稳定性和耐冲击性,并起到绝缘的作用,提升电芯200、汇流排300和壳体1之间的安全性,且因塑料的材质较轻,通过塑料制成的端部支架2可实现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的轻量化。
69.可选地,壳体1的材料可采用铸造钢、玻璃钢或铝合金材料中的一种。使得壳体1具有较高的强度和刚性,在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发生撞击时,最大程度的保护电芯200不受损坏,延长电芯200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电芯200的安全性。
70.有利地,壳体1的表面进行防腐处理,保证壳体1在长期高温条件下仍具有较好的防腐效果,提高壳体1的使用寿命,节约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的使用成本。
7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7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间隔肋21沿着壳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同一个端部支架2上的间隔肋21之间彼此平行,每个间隔肋21两端对应的支撑肋25彼此平行。彼此平行设置的间隔肋21使得端部支架2上形成多条平行的导向通道22,多个并排叠设的电芯的极耳210通过导向通道22连接汇流排300时,极耳210自身不会产生断裂,延长极耳210的使用寿命。而设置在间隔肋21两端的支撑肋25彼此平行可使间隔肋21两端的各个结构走向一致,节约间隔肋21两端的有限空间,方便加工。
73.可选地,如图2所示,支撑肋25包括纵向肋251和横向肋252,相邻的纵向肋251平行布置,纵向肋251的一端连接间隔肋21,纵向肋251的另一端连接端部支架2的边缘。纵向肋251主要是将间隔肋21连接至端部支架2的边缘,起到支撑间隔肋21的作用,提高间隔肋21的结构强度,也就是提高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的结构强度。纵向肋251还可将间隔肋21的受力快速传递至端部支架2的边缘,防止间隔肋21受力变形而挤压导向通道22中的极耳210。
74.可选地,如图2所示,横向肋252与纵向肋251交错布置。也就是说,横向肋252与纵向肋251的延伸方向不同,通过将支撑肋25设置成两个延伸方向不同的纵向肋251和横向肋252,从而使得横向肋252和纵向肋251具有相交的面,可将传来的作用力快速分散,防止应力集中;并且可以节约材料。具体为:横向肋252一方面可提高纵向肋251的结构强度,当端部支架2受到纵向的撞击时,纵向肋251可起到溃缩吸能的作用;另一方面,当端部支架2受到横向的撞击时,横向肋252可起到溃缩吸能的作用,在多个方向上提升受力溃缩性能,由此,通过横向肋252和纵向肋251配合,进一步提高电芯200的安全性。此外,交错布置的横向肋252与纵向肋251之间还可形成多个腔体,方便散热。
75.在具体的示例中,纵向为端部支架2的高度方向,横向为端部支架2的长度方向。纵向肋251沿端部支架2的高度方向布置,也就是说,纵向肋251和间隔肋21的延伸方向一致,均沿端部支架2的高度方向延伸设置,横向肋252沿端部支架2的长度方向延伸设置。
76.可选地,横向肋252与纵向肋251的横截面形状不同。方便在纵向肋251上设置多个
横向肋252,在增加纵向肋251结构强度的同时还可提高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的结构强度,使得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的受到撞击时可起到溃缩吸能的作用。
77.在具体的一些示例中,横向肋252的横截面形成为大致等腰梯形,纵向肋251的横截面形成为长方形,横截面呈等腰梯形状的横向肋252沿端部支架2的长度方向延伸,用于吸收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所受到的横向撞击力,呈长方形状的纵向肋251沿端部支架2的高度方向延伸,用于吸收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所受到的纵向撞击力,进而保护多组电芯200的安全,且将纵向肋251的横截面设置成长方形,还可减少纵向肋251所占用的端部支架2的长方向的空间,且可方便在纵向肋251的周围布设横向肋252,提升端部支架2的空间利用率,并便于将容纳腔11内的热量散出。
78.可选地,纵向肋251所在面垂直于横向肋252所在面。
79.可选地,横向肋252的至少部分横截面朝着远离容纳腔11的方向逐渐增大。也就是说,横向肋252的至少部分横截面朝着端部支架2的方向逐渐增大,以增加横向肋252与端部支架2的接触面积,使得横向肋252稳定地连接在端部支架2上。
80.可选地,纵向肋251的横截面朝着远离容纳腔11的方向不变。在保证纵向肋251具有足够强度的同时,最大化的减少纵向肋251的用料且节约纵向肋251的布置空间,节约生产成本,并减轻纵向肋251的重量,有利于端部支架2的轻量化。
81.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间隔肋21的至少部分横截面朝着远离容纳腔11的方向逐渐增大,导向通道22的至少部分横截面朝着远离容纳腔11的方向逐渐减小。因相邻的两个间隔肋21之间形成一个导向通道22,间隔肋21设置成至少部分横截面朝着靠近容纳腔11的方向逐渐减小时,相应地,导向通道22的至少部分横截面朝着靠近容纳腔11的方向逐渐增大,当电芯200上的极耳210通过导向通道22伸入导向孔23时,靠近容纳腔11方向横截面较大的导向通道22可保证极耳210能快速进入导向通道22内,且因导向通道22的部分横截面朝着远离容纳腔11的方向逐渐减小,以将导向通道22的侧面形成为斜面,极耳210在进入导向通道22朝向导向孔23移动的过程中,导向通道22的侧壁还可起到导向的作用,保证极耳210可快速、准确地穿过导向孔23,提高极耳210与汇流排300的连接效率。
82.可选地,间隔肋21的末端形成导向孔23的孔壁,导向孔23为矩形孔。因现有技术中极耳210的横截面为矩形面,将导向孔23设置成矩形孔方便极耳210伸出导向孔23与汇流排300连接,且导向孔23在极耳210移动的过程中可起到导向的作用,极耳210伸出导向孔23与汇流排300连接后,导向孔23还可限定极耳210的位置,保证电池模组1000在晃动的过程中极耳210不会大幅度晃动而导致极耳210断裂,延长极耳210的使用寿命。
8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支撑肋25和间隔肋21朝向容纳腔11的一侧形成为平滑面。因端部支架2连接在与容纳腔11连通的敞口111处,容纳腔11内放置有多组电芯200,将支撑肋25和间隔肋21的一侧设置成平滑面,确保支撑肋25和间隔肋21与电芯200接触时不会划伤电芯200,也就是保证端部支架2不会对多组电芯200造成损伤,延长电芯200的使用寿命,且平滑面可增加端部支架2和电芯200的接触面积,使得电芯200在容纳腔11内位置稳定,不会发生晃动。
84.可选地,间隔肋21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形成内凹腔211,如图3所示,每个内凹腔211中间隔设有多个加强肋28,加强肋28延伸至内凹腔211的端口。内凹腔211的形成一方面可减少端部支架2的用料,节约生产成本;另一方面还可减轻端部支架2的重量,实现电池模
组箱体组件100的轻量化,内凹腔211中设置的加强肋28可进一步增加端部支架2的结构强度,在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受到撞击时,端部支架2溃缩吸能,端部支架2利用自身的强度和刚度吸收一部分撞击力,减少撞击力对电芯200的破坏。
85.可选地,如图3所示,加强肋28沿着端部支架2的高度方向延伸,同一内凹腔211内的加强肋28之间彼此平行。在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受到高度方向的撞击时,加强肋28溃缩吸能并吸收一部分撞击力,减少撞击力对电芯200的破坏。
86.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加强肋28还可沿着端部支架2的长度方向延伸。已确保当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受到长度方向的撞击时,加强肋28可起到溃缩吸能的作用。
87.当然,在另一些示例中,加强肋28不限于上述设置,也可在同一内凹腔211内设置多个沿端部支架2的高度方向延伸和沿端部支架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肋28,其中,沿端部支架2高度方向延伸的加强肋28和沿端部支架2的长度方向延伸的加强肋28交叉设置,无论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是受到长度方向的撞击还是受到高度方向的撞击,加强肋28均可起到溃缩吸能的作用,以延长电芯200的使用寿命。
88.可选地,多个加强肋28远离容纳腔11一侧的端面平齐。端面平齐设置的加强肋28可保证端部支架2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的部分表面形成为平面,将下文所提及到的汇流排300放置在多个加强肋28形成的平面上,增加汇流排300与端部支架2的接触面积,提高汇流排300的位置稳定性。
89.可选地,如图3所示,端部支架2上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设有多个卡接筋24,多条卡接筋24围设在多个内凹腔211的周围,多条卡接筋24围合成多个卡接腔29,卡接腔29内适于连接电池模组1000的汇流排300。多个卡接筋24一方面可进一步提高端部支架2的结构强度,在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受到撞击时可起到溃缩吸能的作用,保护电芯200不受损伤,另一方面,多条卡接筋24围合形成多个卡接腔29,将汇流排300连接在卡接腔29内,卡接筋24限制了汇流排300的最大移动位置,防止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受到撞击时汇流排300错位移动而带动电芯200上连接的极耳210移动,导致极耳210断裂损坏,延长电芯200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电芯200的安全性。
90.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因为将多条卡接筋24围设在多个内凹腔211的周围并围合成卡接腔29内,将汇流排300连接在卡接腔29内时,内凹腔211与汇流排300的侧壁会形成一定的空腔,使得汇流排300不会直接贴合在端部支架2的表面上,减少汇流排300与端部支架2之间的接触面积,提高汇流排300的散热性能。
91.可选地,如图3所示,卡接腔29的内部设置有多个定位柱291,相应地,汇流排300上设置有多个与定位柱291配合的定位孔(图中未示出)。定位柱291的外表面与定位孔的内壁接触,用于限定汇流排300的位置,使得汇流排300连接在端部支架2上位置稳定,且在装配汇流排300前,工作人员可根据定位柱291的位置确定汇流排300的安装位置,并在装配的过程中,定位柱291可起到导向和定位的作用,降低装配难度并提高装配效率。
92.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壳体1包括底壳12和两个侧壳13,底壳12的顶部两侧分别连接一个侧壳13。底壳12和两个侧壳13配合使得壳体1内部形成两端和上部开口的容纳腔11,方便布设内部的多组电芯200,并为多组电芯200的布置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93.可选地,底壳12与侧壳13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可拆卸连接可提升壳体1生产制造
的简易性和装配的便利性。这里所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为螺栓和螺母连接,也可以为铆接,还可以为卡扣和卡槽的卡接配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94.可选地,如图5所示,底壳12上设有多个朝向端部支架2隆起的定位凸起121,端部支架2上设有与定位凸起121相配合的定位凹槽26。定位凸起121和定位凹槽26配合可将端部支架2限定在底壳12上,并使得端部支架2和底壳12形成可拆卸连接,在提高端部支架2和底壳12之间连接强度的同时提升了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生产制造的简易性和装配的便利性。
95.可选地,如图5所示,侧壳13和端部支架2的一个上设有插槽131另一个上设有插扣27,插扣27与插槽131插接配合。例如在具体的示例中,侧壳13上设有插槽131,而端部支架2上设有相对应的插扣27,侧壳13和端部支架2通过插槽131和插扣27配合连接,插槽131和插扣27在壳体1和端部支架2连接的过程中可起到导向和定位作用,提升了壳体1和端部支架2的装配便利性,且侧壳13和端部支架2连接完成后,插槽131和插扣27形成抵接配合,在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移动的过程中,端部支架2不易松脱,提高连接质量。
96.可选地,如图6所示,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还包括汇排保护壳7和电极保护盖3,汇排保护壳7和电极保护盖3均连接在端部支架2的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因端部支架2和汇排保护壳7之间连接有其他组件,如下文所提及到的汇流排300和fpc板8,通过设置汇排保护壳7,汇排保护壳7可起到保护汇流排300和fpc板8的作用,保证外部尖锐物体不会戳伤汇流排300和fpc板8,有效防止外部异物不会掉落在汇流排300和fpc板8上而造成污染,延长汇流排300和fpc板8的使用寿命。
97.可选地,电极保护盖3包括两个,两个电极保护盖3分别设置在两个端部支架2上。使得两个端部支架2上设置的组件结构相同,在生产端部支架2的过程中只需开发同一款模具即可,降低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的生产成本。
98.可选地,如图6所示,汇排保护壳7上设有避让孔71以使电极保护盖3伸出。避让孔71为电极保护盖3的布设留有避让空间,保证电极从汇排保护壳7中伸出后顶部可位于电极保护盖3的下方,电极保护盖3用于保护电极的安全,保证电极不会受到撞击、腐蚀等,延长电池模组1000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电池模组1000的安全性。
99.可选地,如图6所示,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还包括fpc板8,fpc板8连接在端部支架2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汇排保护壳7上设有避让空间(图中未示出),fpc板8的部分结构伸入避让空间处,fpc板8分别与端部支架2上的汇流排300连接。避让空间方便布设fpc板8并保证fpc板8可通过避让空间与外部组件连接,将汇流排300、排线等连接在fpc板8上的检测电路内,用于检测各个汇流排300的输出电压和电流,便于对整个电池模组1000的工作状态进行监控。
100.可选地,电极保护盖3、汇排保护壳7和端部支架2之间形成可拆卸连接,极大地提升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生产制造的简易性和装配的便利性。这里所说的可拆卸连接可以为螺栓和螺母连接,也可以为铆接,还可以为卡扣和卡槽的卡接配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101.在其他的一些示例中,电极保护盖3和端部支架2的连接方式不限于上述的可拆卸连接,电极保护盖3和端部支架2也可采用一体注塑成型工艺制成,一体注塑成型工艺有效简化了装配工序,在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装配过程中无需将电极保护盖3和端部支架2进
行前期的焊接、抛光、打磨等机加工,提高了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的生产效率,且在后续装配的过程中,通过电极保护盖3与汇排保护壳7连接即可将汇排保护壳7连接在端部支架2上,无需单独设置端部支架2和汇排保护壳7的连接结构,简化连接结构,提高装配效率。
102.需要说明的是,汇排保护壳7包括两个,两个汇排保护壳7分别连接在端部支架2的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两个汇排保护壳7的结构及尺寸完全相同,在制造汇排保护壳7时只需开发一套模具即可,节约生产成本,且在后续连接汇排保护壳7的过程中无需特意区分两个汇排保护壳7,降低装配难度,提高装配效率。
103.可选地,如图7所示,壳体1还包括顶壳14和两个端壳15,顶壳14连接两个侧壳13且顶壳14与底壳12平行设置,顶壳14与端部支架2(端部支架2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1)的朝向容纳腔11的一侧面抵接,端壳15连接在汇排保护壳7(汇排保护壳7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6)远离端部支架2的一侧。由此可知,本技术的壳体1由顶壳14、两个端壳15、底壳12和两个侧壳13组合而成,壳体1的内部形成容纳腔11,容纳腔11内放置多组电芯200,壳体1可起到保护电芯200的作用,在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受到撞击时,减少撞击力对电芯200的破坏,其中,因端壳15连接在汇排保护壳7远离端部支架2的一侧,端壳15还可起到保护汇排保护壳7和端部支架2作用,延长汇排保护壳7和端部支架2的使用寿命,降低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的使用成本。
104.需要说明的是,因顶壳14与底壳12之间连接有两个侧壳13,且顶壳14与底壳12平行设置,也就是说两个侧壳13的结构相等,在生产的过程中只需生产出同一侧壳13即可,提高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的生产效率。
105.下面参考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0。
106.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一种电池模组1000,如图8所示,包括:多组电芯200、多个汇流排300和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
107.其中,如图9所示,电芯200的两端分别设有向外伸出的极耳210,极耳210与汇流排300连接。
108.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为前述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的结构在此不做赘述。多组电芯200置入容纳腔11中,多个汇流排300分别连接在端部支架2的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面,极耳210分别从导向孔23向外伸出并与汇流排300连接。
109.由上述结构可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1000,通过将前述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设置在电池模组1000内,多组电芯200置入容纳腔11中,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可起到保护电芯200的作用,以延长电芯200的使用寿命,并提升电芯200的安全性,且端部支架2设置在汇流排300和多组电芯200之间,端部支架2起到绝缘的作用,保证汇流排300和多组电芯200之间不会发生短接,提升电芯200、汇流排300和壳体1之间的安全性,在极耳210从导向孔23向外伸出的过程中,极耳210通过导向通道22并与汇流排300连接,以实现多组电芯200之间的串联或并联,且提高极耳210和汇流排300之间的连接速度,防止相邻的极耳210在未连接汇流排300前发生黏连。
110.可选地,电池模组1000还包括电极外接端(图中未示出)。其中,电极外接端包括两个,两个电极外接端的电性不同并与汇流排300电连接,且两个电极外接端分别从两个汇排保护壳7中引出并位于两个电极保护盖3的下方。电极保护盖3用于保护电极外接端的安全,保证电极外接端不会受到撞击、腐蚀等,延长电池模组1000的使用寿命,并提高电池模组
1000的安全性。
111.可选地,多组电芯200堆叠而成并形成堆叠体置入容纳腔11中,堆叠体与侧壳13之间设置有缓冲泡棉,利用缓冲泡棉可为多组电芯200初期组装提供固定的预紧力,也可在电池模组1000使用后期对电芯200产生的膨胀力进行吸收。
112.可选地,多组电芯200之间、相邻两个堆叠体之间、侧壳13和缓冲泡棉之间均采用结构胶粘接,以提高容纳腔11内各部件之间的结构稳定性。
113.下面结合说明书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中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及电池模组1000的具体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为前述的多个技术方案进行组合后的所有实施例,而不局限于下述具体实施例。
114.实施例1
115.一种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包括:壳体1和两个端部支架2。
116.其中,如图1所示,壳体1内形成有容纳腔11,壳体1的两端形成与容纳腔11连通的敞口111。
117.两个端部支架2的结构相同,两个端部支架2分别盖设在两个敞口111处,每个端部支架2均与壳体1的三个面可拆卸连接,端部支架2朝向容纳腔11的一侧形成有多个间隔肋21。
118.如图2所示,相邻的间隔肋21之间间隔开形成导向通道22,端部支架2设有多个与容纳腔11连通的导向孔23,每个导向通道22均连通一个导向孔23,每个间隔肋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设有两个支撑肋25。
119.实施例2
120.一种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6所示,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还包括汇排保护壳7和电极保护盖3,汇排保护壳7和电极保护盖3均连接在端部支架2的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汇排保护壳7上设有避让孔71以使电极保护盖3伸出。
121.实施例3
122.一种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如图4所示,壳体1包括底壳12、两个侧壳13、顶壳14和两个端壳15。
123.底壳12的顶部两侧分别连接一个侧壳13。
124.顶壳14连接两个侧壳13且顶壳14与底壳12平行设置,顶壳14与端部支架2(端部支架2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1)的朝向容纳腔11的一侧面抵接,端壳15连接在汇排保护壳7(汇排保护壳7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图6)远离端部支架2的一侧。
125.如图5所示,底壳12上设有四个朝向端部支架2隆起的定位凸起121,端部支架2上设有与定位凸起121相配合的定位凹槽26;侧壳13和端部支架2的一个上设有插槽131另一个上设有插扣27,插扣27与插槽131插接配合。
126.实施例4
127.一种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2所示,间隔肋21沿着壳体1的高度方向延伸,同一个端部支架2上的间隔肋21之间彼此平行,每个间隔肋21两端对应的支撑肋25彼此平行。
128.如图2所示,支撑肋25包括纵向肋251和横向肋252,相邻的纵向肋251平行布置,纵向肋251的一端连接间隔肋21,纵向肋251的另一端连接端部支架2的边缘;横向肋252与纵
向肋251交错布置。
129.横向肋252的至少部分横截面朝着远离容纳腔11的方向逐渐增大;纵向肋251的横截面朝着远离容纳腔11的方向不变。
130.支撑肋25和间隔肋21朝向容纳腔11的一侧形成为平滑面。
131.实施例5
132.一种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在实施例4的基础上,间隔肋21的至少部分横截面朝着远离容纳腔11的方向逐渐增大,导向通道22的至少部分横截面朝着远离容纳腔11的方向逐渐减小。
133.间隔肋21的末端形成导向孔23的孔壁,导向孔23为矩形孔。
134.实施例6
135.一种电池模组1000,如图8所示,包括:多组电芯200、多个汇流排300和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
136.其中,如图9所示,电芯200的两端分别设有向外伸出的极耳210。
137.极耳210与汇流排300连接。
138.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为实施例1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多组电芯200置入容纳腔11中,多个汇流排300分别连接在端部支架2的远离容纳腔11的一侧面,极耳210分别从导向孔23向外伸出并与汇流排300连接。
139.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140.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箱体组件100及电池模组1000的其他构成例如多组电芯200是如何通过汇流排300实现串联或并联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141.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实施例”、“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142.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