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双隔离弯式同轴隔直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86537发布日期:2021-11-03 11:09阅读:90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双隔离弯式同轴隔直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通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双隔离弯式同轴隔直器。


背景技术:

2.隔直器是一种接入传输线中隔离直流电源信号避免直流电流将设备或测试仪器击坏的器件,用于实现微波信号的传输和直流信号的隔离。随着通讯技术的发展,在新的天线系统中需要在有限的空间内安装大量的器件,导致安装空间拥挤、可供操作的空间受限,现有的隔直器通常为直线型,不利于体积较大的模块化器件之间灵活连接,无法满足天线系统在狭小空间内的使用需求,因此需要一种新型双隔离弯式同轴隔直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受限空间内安装方便的新型双隔离弯式同轴隔直器。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双隔离弯式同轴隔直器,包括公头和母头,所述公头包括公头外导体及设置在所述公头外导体内的公头中心针,所述母头包括母头外导体及设置在所述母头外导体内的母头中心针,还包括转接组件,所述转接组件包括转接外导体及设置在所述转接外导体内的转接中心针,所述转接外导体分别与所述公头外导体及所述母头外导体相配合,所述母头中心针、所述转接中心针、所述公头中心针依次相连,所述母头中心针的轴线不与所述公头中心针的轴线平行或共线。
5.进一步的,所述转接中心针的轴线与所述母头中心针的轴线共线,所述转接中心针的轴线与所述公头中心针的轴线垂直。
6.进一步的,所述转接中心针靠近所述母头的一端具有盲孔,部分所述母头中心针伸入所述盲孔内。
7.进一步的,所述盲孔内设有第一隔离绝缘体,所述第一隔离绝缘体位于所述母头中心针与所述转接中心针之间。
8.进一步的,所述转接中心针靠近所述公头中心针的一端与所述公头中心针焊接为一体。
9.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外壳,所述固定外壳包裹所述母头外导体与所述转接外导体的连接处。
10.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外壳与所述母头外导体之间设有第二隔离绝缘体,所述第二隔离绝缘体分别与所述固定外壳及所述母头外导体粘接。
11.进一步的,所述公头外导体的内周壁上设有卡环,所述转接外导体上设有与所述卡环相配合的卡槽。
12.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外导体靠近所述公头外导体的一端套设有橡胶圈。
13.进一步的,所述公头外导体的内周壁上具有第一螺纹,所述母头外导体的外周壁上具有第二螺纹。
14.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双隔离弯式同轴隔直器采用公头、转接组件、母头依次相连的结构使公头的中心针与母头的中心针呈一定角度相连,进而使分别与公头和母头连接的两个模块化器件的位置可灵活选择,特别是在便于两个模块化器件在摆放位置无法任意安排的有限空间中连接,实现了在受限空间中两个模块化器件的有效连接。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新型双隔离弯式同轴隔直器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新型双隔离弯式同轴隔直器的爆炸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新型双隔离弯式同轴隔直器的剖视图。
18.标号说明:
19.1、公头;11、公头外导体;12、公头中心针;13、公头绝缘体;14、卡环;15、第一螺纹;2、母头;21、母头外导体;22、母头中心针;23、母头绝缘体;24、第二螺纹;3、转接组件;31、转接外导体;32、转接中心针;33、盲孔;34、第一隔离绝缘体;35、卡槽;36、橡胶圈;37、后盖;38、第三隔离绝缘体;4、固定外壳;41、第二隔离绝缘体。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21.请参照图1至图3,一种新型双隔离弯式同轴隔直器,包括公头1和母头2,所述公头1包括公头外导体11及设置在所述公头外导体11内的公头中心针12,所述母头2包括母头外导体21及设置在所述母头外导体21内的母头中心针22,还包括转接组件3,所述转接组件3包括转接外导体31及设置在所述转接外导体31内的转接中心针32,所述转接外导体31分别与所述公头外导体11及所述母头外导体21相配合,所述母头中心针22、所述转接中心针32、所述公头中心针12依次相连,所述母头中心针22的轴线不与所述公头中心针12的轴线平行或共线。
22.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简述如下:新型双隔离弯式同轴隔直器包括分别与两个模块化器件连接公头1和母头2,还包括连接公头1和母头2的转接组件3,转接组件3包括转接外导体31和转接中心针32,转接外导体31分别与公头外导体11及母头外导体21相配合,公头中心针12、转接中心针32和母头中心针22依次连接,且公头中心针12的轴线不与母头中心针22的轴线平行或共线,即公头中心针12的轴线与母头中心针22的轴线呈一定角度,以满足两个模块化器件的连接需求。
23.从上述描述可知,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双隔离弯式同轴隔直器使分别与公头1和母头2连接的两个模块化器件的位置可灵活选择,特别是在便于两个模块化器件在摆放位置无法任意安排的有限空间中连接,实现了在受限空间中两个模块化器件的有效连接。
24.进一步的,所述转接中心针32的轴线与所述母头中心针22的轴线共线,所述转接
中心针32的轴线与所述公头中心针12的轴线垂直。
25.由上述描述可知,转接中心针32的摆放方向可按需设置,将公头中心针12与母头中心针22连接即可。
26.进一步的,所述转接中心针32靠近所述母头2的一端具有盲孔33,部分所述母头中心针22伸入所述盲孔33内。
27.进一步的,所述盲孔33内设有第一隔离绝缘体34,所述第一隔离绝缘体34位于所述母头中心针22与所述转接中心针32之间。
28.由上述描述可知,转接中心针32与母头中心针22通过设置在转接中心针32上的盲孔33配合连接,并在盲孔33内设置第一隔离绝缘体34以阻断直流信号。
29.进一步的,所述转接中心针32靠近所述公头中心针12的一端与所述公头中心针12焊接为一体。
30.由上述描述可知,转接中心针32与公头中心针12通过焊接连接固定,使转接中心针32与公头中心针12连接稳定。
31.进一步的,还包括固定外壳4,所述固定外壳4包裹所述母头外导体21与所述转接外导体31的连接处。
32.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外壳4与所述母头外导体21之间设有第二隔离绝缘体41,所述第二隔离绝缘体41分别与所述固定外壳4及所述母头外导体21粘接。
33.由上述描述可知,通过设置固定外壳4增强母头外导体21与转接外导体31的连接稳定性,并设置第二隔离绝缘体41增强新型双隔离弯式同轴隔直器的隔离性能。
34.进一步的,所述公头外导体11的内周壁上设有卡环14,所述转接外导体31上设有与所述卡环14相配合的卡槽35。
35.由上述描述可知,在公头外导体11上设置与转接外导体31卡合的卡环14以提高公头外导体11与转接外导体31配合的稳定性。
36.进一步的,所述转接外导体31靠近所述公头外导体11的一端套设有橡胶圈36。
37.由上述描述可知,转接外导体31的端面上设置橡胶圈36提高新型双隔离弯式同轴隔直器的防水防尘性能,利于新型双隔离弯式同轴隔直器稳定工作。
38.进一步的,所述公头外导体11的内周壁上具有第一螺纹15,所述母头外导体21的外周壁上具有第二螺纹24。
39.由上述描述可知,公头1以及母头2均通过螺纹与模块化器件配合连接,连接简单,操作方便。
40.实施例一
41.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为:如图1所示,一种新型双隔离弯式同轴隔直器,用于在天线系统中实现两个模块化器件的连接,具体包括与模块化器件配合连接的公头1和母头2,还包括连接所述公头1和所述母头2的转接组件3,并在所述转接组件3与所述公头1和/或所述母头2之间设置隔离绝缘体实现隔离直流信号。
42.如图2所示,所述公头1包括公头外导体11、设置在所述公头外导体11内的公头绝缘体13和设置在所述公头绝缘体13内的公头中心针12,所述母头2包括母头外导体21、设置在所述母头外导体21内的母头绝缘体23和设置在所述母头外导体21内的母头中心针22,所述转接组件3包括转接外导体31及设置在所述转接外导体31内的转接中心针32,所述转接
外导体31分别与所述公头外导体11和所述母头外导体21配合连接,所述公头中心针12、所述转接中心针32和所述母头中心针22依次连接且所述公头中心针12的轴线与所述母头中心针22的轴线呈一定角度交叉。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转接中心针32的轴线与所述母头中心针22的轴线共线,且所述转接中心针32的轴线与所述公头中心针12垂直,进而分别与所述公头1及所述母头2连接的两个模块化器件可呈90
°
摆放。所述转接中心针32的轴线还可以分别与所述公头中心针12的轴线及所述母头中心针22的轴线呈一定角度,只要实现所述公头中心针12与所述母头中心针22的连接以满足两个模块化器件在受限空间内的连接需求即可。
43.具体的,所述转接中心针32靠近所述母头中心针22的一端具有盲孔33,所述母头中心针22部分伸入所述盲孔33内,所述转接中心针32靠近所述公头中心针12的一端与所述公头中心针12焊接,进而实现所述母头中心针22、所述转接中心针32和所述公头中心针12的依次连接。所述转接外导体31上设有与所述转接外导体31的内腔连通的通孔,所述通孔正对所述转接中心针32与所述公头中心针12焊接处,以便于将所述公头中心针12与所述转接中心针32焊接,所述转接外导体31上还设有覆盖所述通孔的后盖37,所述公头中心针12与所述转接中心针32焊接完成后将所述后盖37安装至所述转接外导体31上,即可将所述转接外导体31封闭。
44.优选的,所述公头外导体11套设在部分所述转接外导体31上,所述公头外导体11的内周壁上设有卡环14,所述转接外导体31上设有与所述卡环14相配合的卡槽35,所述转接外导体31与所述公头外导体11配合后所述卡环14伸入所述卡槽35中使所述转接外导体31与所述公头外导体11稳定连接。所述母头外导体21套设在部分所述转接外导体31上,所述母头外导体21与所述转接外导体31的连接处设有固定外壳4,所述固定外壳4环绕部分所述母头外导体21及部分所述转接外导体31设置,通过所述固定外壳4进一步提高所述母头外导体21与所述转接外导体31连接稳定性,利于所述新型双隔离弯式同轴隔直器的整体结构稳定。
45.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公头外导体11远离所述转接外导体31的一端具有第一螺纹15,所述公头1通过所述第一螺纹15与模块化器件连接,所述母头外导体21远离所述转接外导体31的一端具有第二螺纹24,所述母头2通过所述第二螺纹24与模块化器件连接,进而便于将所述新型双隔离弯式同轴隔直器与模块化器件连接以实现两个模块化器件的连接。
46.所述转接外导体31靠近所述公头外导体11的一端还设有橡胶圈36,所述橡胶圈36套设在所述公头外导体11上并覆盖部分所述转接外导体31外露的端面,通过设置所述橡胶圈36可提高所述新型双隔离弯式同轴隔直器的防水防尘性能,避免环境中的灰尘或水分进入所述新型双隔离弯式同轴隔直器中影响所述新型双隔离弯式同轴隔直器正常运行。
47.请参照图3,所述盲孔33的内周壁上设有第一隔离绝缘体34,所述第一隔离绝缘体34设置在所述转接中心针32与所述母头中心针22之间;所述母头外导体21的外周壁上套设有第二隔离绝缘体41,所述第二隔离绝缘体41设置在所述母头外导体21与所述固定外壳4之间,且所述第二隔离绝缘体41分别与所述母头外导体21和所述固定外壳4粘接;所述转接外导体31的外周壁上套设有第三隔离绝缘体38,所述第三隔离绝缘体38设置在所述转接外导体31与所述母头外导体21之间。通过设置所述第一隔离绝缘体34、所述第二隔离绝缘体41及所述第三隔离绝缘体38实现所述新型双隔离弯式同轴隔直器隔离直流信号的功能,同
时所述转接组件3与所述母头2之间内外共设置三个隔离绝缘体以确保所述新型双隔离弯式同轴隔直器的隔离性能,有效防止设备或测试仪器被直流电击穿。
4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新型双隔离弯式同轴隔直器使分别与公头和母头连接的两个模块化器件的位置可灵活选择,特别是在便于两个模块化器件在摆放位置无法任意安排的有限空间中连接,实现了在受限空间中两个模块化器件的有效连接,连接稳定且结构稳定性好,隔离性能强。
4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