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直流组薄膜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6782476发布日期:2021-09-25 12:01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直流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电容器壳体(1)和电容器芯子组(2);所述电容器壳体(1)为矩形结构,电容器壳体(1)的内部开设有用于安装电容器芯子组(2)的安装槽(3),电容器芯子组(2)安装在安装槽(3)的内部,电容器芯子组(2)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中空结构的母排铜板(21);所述电容器芯子组(2)包括多个相互并联的独立芯子,母排铜板(21)的内部设置有回形结构的通风管道(22);所述母排铜板(21)上焊接有正极接线端(4)、负极接线端(5),电容器壳体(1)的顶端设置防潮密封盖(20),防潮密封盖(20)对应正极接线端(4)、负极接线端(5)的位置上开设有与其结构适配的连接孔;所述电容器壳体(1)的内部套设有降温壳体(6),降温壳体(6)与电容器壳体(1)之间设置有降温腔(7),降温腔(7)的内部设置相互连通的风冷管(8),风冷管(8)固定在降温腔(7)的内壁上,且风冷管(8)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进风口和出风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腔(7)上间隔开设有多个降温风口,降温风口连通降温风管(9)。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直流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风管(9)远离降温风口的一端连通用于固定电容器芯子组(2)的定位框(10),定位框(10)为中空的矩形框架结构,定位框(10)的内部设置有换热腔(2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流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腔(23)的内部间隔设置有多个导风管(11),导风管(11)的截面为“y”形结构,且导风管(11)的圆周外壁上开设有多个出风口(12)。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直流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风管(11)的一端开设有两个用于连通降温风管(9)的集风口(13),导风管(11)的另一端开设有导风口(14)。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流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10)的底端开设有排风口,排风口通过排风管(15)连通排热风机(16),通风管道(22)的进风口与出风口均设置在换热腔(23)的内部,并与换热腔(23)连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管道(22)的截面为弧形结构,且通风管道(22)的凸面朝向独立芯子设置。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腔(7)顶端的防潮密封盖(20)上开设有换热风口(17),换热风口(17)的内部设置有防尘滤网。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直流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框(10)的外侧壁与降温壳体(6)的内侧壁之间、定位框(10)的内侧壁与电容器芯子组(2)之间均填充有冷却固化的高导热性聚氨酯材料(18)。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直流组薄膜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降温腔(7)的内壁上设置有吸湿防潮层(19),吸湿防潮层(19)的内部填充有防潮剂。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直流组薄膜电容器,包括电容器壳体和电容器芯子组;所述电容器壳体的内部套设有降温壳体,降温壳体与电容器壳体之间设置有降温腔,降温腔的内部设置相互连通的风冷管。本实用新型经由定位框将电容器芯子组上产生的部分热量导出至其内部的空腔内,经由排热风机将其内部的热空气排出至电容器的外部,在降温壳体与电容器壳体之间设置的风冷管,能够实现对定位框降温的目的,经由定位框与电容器芯子组的接触,实现对电容器芯子组的降温的目的,且电容器芯子组上大量的外置电极端头可以将电容内部热量及时传导出来,有利于延长电容器使用寿命。用寿命。用寿命。


技术研发人员:吴鑫 黄晓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励容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3.03
技术公布日:2021/9/24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