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塑胶锂离子电池的组配式外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217060发布日期:2021-11-03 15:52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一种塑胶锂离子电池的组配式外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主要涉及锂离子电池的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塑胶锂离子电池的组配式外壳。


背景技术:

[0002]“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1912年锂金属电池最早由gilbert n.lewis提出并研究。20世纪70年代时,m.s.whittingham提出并开始研究锂离子电池。由于锂金属的化学特性非常活泼,使得锂金属的加工、保存、使用,对环境要求非常高。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锂电池已经成为了主流,近年来,随着锂电池技术的飞速发展,各种商业用途对于锂电池的需求量大大提高,在锂电池的装配中,由于成品需要外壳进行封装,所以往往会需要一种塑胶锂离子电池的组配式外壳。
[0003]
例如cn201920173141.1的实用新型,包括锂电池外壳本体,所述锂电池外壳本体的底端固定安装有底座,所述锂电池外壳本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锂电池,所述锂电池的顶端通过正极组件与锂电池外壳本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锂电池的底端通过负极组件与锂电池外壳本体内壁固定连接,所述锂电池外壳本体由上壳体和下壳体组成,所述上壳体的底端固定设有凸起,所述下壳体的顶端固定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的内部铺设有绝缘垫,所述锂电池外壳本体两侧的内壁均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固定板,若干个所述固定板上固定安装有若干个弹簧,若干个所述弹簧的一端均固定安装有吸盘,若干个所述吸盘均与锂电池两侧的外壁固定连接,该专利虽然可对锂电池进行封装,但安装流程较为复杂,且当外壳内部的锂电池发生泄露时,使用者往往不能方便地察觉,影响了使用者的安全,降低了锂电池外壳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主要提供了一种塑胶锂离子电池的组配式外壳,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
[0005]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0006]
一种塑胶锂离子电池的组配式外壳,包括壳体、电池和堵块,所述壳体由外侧到内侧依次设有第一塑胶层、第二塑胶层和第三塑胶层;
[0007]
所述壳体的一侧设有开口,所述壳体的内壁靠近开口处设有卡槽组,所述堵块的表面设有卡环组;
[0008]
所述堵块的一侧设有若干个通气孔。
[0009]
优选的,所述卡槽组包括有第一卡槽、第二卡槽和环形槽,所述卡环组包括有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和密封环,所述壳体靠近开口的四角等分设有四个球柱块,所述堵块的一侧对应球柱块设有四个限位孔。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卡槽、第二卡槽环形槽、第一密封条、第二密封条和密封环,实现了壳体与堵块的多层密封的作用,并且通过球柱块和
限位孔,实现了壳体与堵块的二次限位的作用。
[0010]
优选的,所述第一塑胶层为防腐塑胶层。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第一塑胶层为防腐塑胶层,实现了壳体的外部防腐耐用的作用。
[0011]
优选的,所述第二塑胶层为低密度聚乙烯层。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第二塑胶层为低密度聚乙烯层,实现了壳体的二次绝缘的作用。
[0012]
优选的,所述第三塑胶层为聚酰亚胺层。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第三塑胶层为聚酰亚胺层,实现了壳体有耐辐照性与自熄性的作用。
[0013]
优选的,所述堵块的一侧设有正极外接线和负极外接线。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正极外接线(32)和负极外接线,实现了电池内部与外部设备可以进行连接的作用。
[0014]
优选的,所述壳体的两侧设有防滑垫。在本优选实施例中,通过防滑垫,实现了壳体在安装使用时能防滑的作用。
[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0016]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塑胶层、第二塑胶层、第三塑胶层、开口、卡槽组和卡环组,实现了较简洁快速的安装流程,且当外壳内部的锂电池发生泄露时,由于壳体为三层塑胶层,可以方便地观察到壳体发生了鼓胀,且通过通气孔可方便地观察到电池液的泄露,确保了使用者的安全,提高了锂电池外壳的实用性。
[0017]
以下将结合附图与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解释说明。
附图说明
[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轴测图;
[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的截面图;
[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的a区放大图;
[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图2中的b区放大图。
[0022]
图中:1、壳体;10、开口;11、第一塑胶层;12、第二塑胶层;13、第三塑胶层;14、球柱块;2、电池;3、堵块;30、限位孔;31、通气孔;32、正极外接线;33、负极外接线;4、卡槽组;41、第一卡槽;42、第二卡槽;43、环形槽;5、卡环组;51、第一密封条;52、第二密封条;53、密封环;6、防滑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加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通过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文本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的,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使对本实用新型公开的内容更加透彻全面。
[0024]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5]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连接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知识为
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6]
实施例,请参照附图1

4所示,一种塑胶锂离子电池的组配式外壳,包括壳体1、电池2和堵块3,所述壳体1由外侧到内侧依次设有第一塑胶层11、第二塑胶层12和第三塑胶层13,所述壳体1的一侧设有开口10,所述壳体1的内壁靠近开口10处设有卡槽组4,所述堵块3的表面设有卡环组5,所述堵块3的一侧设有若干个通气孔31,所述卡槽组4包括有第一卡槽41、第二卡槽42和环形槽43,所述卡环组5包括有第一密封条51、第二密封条52和密封环53,所述壳体1靠近开口10的四角等分设有四个球柱块14,所述堵块3的一侧对应球柱块14设有四个限位孔30,通过第一卡槽41、第二卡槽42环形槽43、第一密封条51、第二密封条52和密封环53,实现了壳体1与堵块3的多层密封的作用,并且通过球柱块14和限位孔30,实现了壳体1与堵块3的二次限位的作用,所述第一塑胶层11为防腐塑胶层,通过第一塑胶层11为防腐塑胶层,实现了壳体1的外部防腐耐用的作用,所述第二塑胶层12为低密度聚乙烯层,通过第二塑胶层12为低密度聚乙烯层,实现了壳体1的二次绝缘的作用,所述第三塑胶层13为聚酰亚胺层,通过第三塑胶层13为聚酰亚胺层,实现了壳体1有耐辐照性与自熄性的作用。
[0027]
实施例,请参照附图1所示,所述堵块3的一侧设有正极外接线32和负极外接线33,通过正极外接线32和负极外接线33,实现了电池2内部与外部设备可以进行连接的作用,所述壳体1的两侧设有防滑垫6,通过防滑垫6,实现了壳体1在安装使用时能防滑的作用。
[0028]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方式如下:
[0029]
首先,使用者将手通过防滑垫6拿起壳体1,将其放置在平面上,接着将电池2放入壳体1内,之后将堵块3垂直对准开口10开始进行组配封装,首先将球柱块14穿过限位孔30,完成堵块3与壳体1的限位连接,接着使第一密封条51与第一卡槽41过盈连接,同时第二密封条52与第二卡槽42过盈连接,并且密封环53与环形槽43过盈连接,完成了堵块3与壳体1的过盈连接,当内部电池发生损坏时,首先会通过第一塑胶层11、第二塑胶层12和第三塑胶层13发现壳体鼓胀,并且当电池液发生泄露时,会通过通气孔31发现泄露问题。
[0030]
上述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这种非实质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他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