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壳体组件、电池壳体以及电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18356发布日期:2022-02-09 10:58阅读:85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壳体组件、电池壳体以及电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电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壳体组件、电池壳体以及电源设备。


背景技术:

2.汽车应急电源是一种能将低压直流电转换和电器额定电压相同的直流电、供一般电器使用的装置,它可以用于汽车亏电或者其他原因无法启动汽车的时候能启动汽车,也能将充气泵与应急电源、户外照明等功能结合起来,是户外出行必备的产品之一。
3.传统的汽车应急电源内部电池与电源系统的控制板安装方式往往占用较大的空间,导致整个汽车电源组件占用过多的汽车的内部空间,从而造成汽车内部空间不足。同时,体积过大的电源也不便于携带,厂家生产安装也非常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壳体组件、电池壳体以及电源设备,以解决汽车应急电源占用空间大的问题。
5.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壳体组件,包括:第一壳体,多个第一支撑柱以及多个第二支撑柱。
6.第一壳体设有第一凹槽,第一凹槽上部设有开口,用于容纳电池。多个第一支撑柱围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四周,所述第一支撑柱用于支撑第一电路板。多个第二支撑柱围设于所述第一凹槽的四周,第二支撑柱支撑隔热板。
7.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柱高于所述第二支撑柱,使得所述第一电路板、所述隔热板、所述电池层叠设置。
8.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池壳体,包括:电池壳体组件、电池、隔热板以及第一电路板。
9.其中,电池置于第一凹槽内,隔热板支撑第二支撑柱,第一电路板支撑第一支撑柱。
10.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电源设备,包括:第二壳体以及电池壳体组件。
11.其中,所述第二壳体和所述电池壳体组件连接。
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的情况,本技术在电池壳体组件中的第一凹槽周围设有多个第一支撑柱和多个第二支撑柱,第一支撑柱支撑第一电路板,第二支撑柱支撑隔热板,第一凹槽容纳电池。其中第一支撑柱高于第二支撑柱,从而达到将电池、隔热板以及第一电路板层叠设置,将电池、隔热板和第一电路板紧凑设置,有效地节约了空间,相对于将电池、隔热板和第一电路板在横向上平铺设置导致占用面积较大而言,以纵向上的层叠设置可以减少了相关器件的占用面积。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14.图1是本技术电源设备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技术电池壳体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本技术电池壳体实施例中第二壳体和电池壳体组件的内部结构图;
17.图4是本技术电池壳体实施例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18.图5是本技术中电池壳体组件、第一电路板和隔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19.图6是图5的ⅰ区域的放大图;
20.图7是本技术电源设备实施例的仰视图。
21.附图标记:10电源设备、21第一电路板、22隔热板、23电池、24减震板、25粘接带、26第二电路板、30电池壳体、100第一壳体、200第二壳体、300电池壳体组件、101第一支撑柱、1011第一固定部、102第二支撑柱、1021第一定位部、103扣手位、104卡边、105第三固定部、106第一卡扣部、107接口支架、1071两侧板、10711电路板卡槽、108挡板、1081第三卡扣部、1082第二电路板接口、109盖板、1091第四卡扣部、110第一凹槽、111第一加强筋、120卡槽、121第二加强筋、130标签位、201按键孔、202指示孔、203第二卡扣部、204第四固定部、205接口、206支撑脚、210第二凹槽、211按键、212指示件。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件分实施例,而不是全件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均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23.本技术提供电源设备、电池壳体以及电池壳体组件的实施例,该实施例不仅可以用于汽车应急电源,还可以适用于其他机械装置电源箱、电池箱内。
24.请参阅图1,图1为本技术电源设备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5.图2为本技术电池壳体实施例的爆炸结构示意图。本技术电源设备实施例描述的电源设备10包括电池壳体30、第一电路板21、隔热板22及电池23。电池壳体30包括电池壳体组件300及第二壳体200。电池壳体组件300包括第一壳体100。
26.电源设备10可以通过电池23存储电能,并可以为外部器件输出电能。第一电路板21、隔热板22及电池23均装设于电池壳体30内,从而可以防止灰尘、水汽等杂质侵扰。电池壳体组件300可以将第一电路板21、隔热板22及电池23紧凑设置,有效地节约了空间。
27.第一电路板21、隔热板22、电池23依次按照顺序层叠设置安装在电池壳体组件300中。
28.其中,第一电路板21设有控制电池23的控制电路(图未示),第一电路板21通过控制电路可以控制电池23电能的输入输出。当然,第一电路板21还可以具有过流保护电路(图未示)和过压保护电路(图未示)等。
29.可选地,第一电路板21可以设有按键211和指示件212,用户可以通过按键211控制第一电路板21,进而实现对电源设备10所有输出开关的控制;指示件212可以是led灯,通过指示件212可以显示电池23的参数信息,例如电量信息。
30.隔热板22位于电池23与第一电路板21之间,将电池23与第一电路板21分隔于两侧,从而防止电池23与第一电路板21之间的热量交换。
31.可选地,隔热板22与电池23可以接触,也可以不接触。隔热板22可以用于对电池23进行限位或者两者相对固定,例如隔热板22和电池23之间可以通过粘接带25连接,进而将电池23和隔热板22进行固定,由于隔热板22是固定在电池壳体组件300上的,因此可以防止电池23在使用或携带过程中晃动或撞击壳体的情况,对电池23进行更好的保护。当然,隔热板22和电池23的壳体之间也可以通过卡扣或者螺纹连接等方式实现相对固定。
32.可选地,隔热板22为玻璃纤维板。玻璃纤维板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耐潮性,有较好的加工性,具有吸音,隔声,隔热,环保,阻燃等特点,适于电源设备的制造。
33.电池23可以容纳于电池壳体组件300中,电池壳体组件300位于电池23远离隔热板22的一侧。电池23可以是软包锂电池,或多个锂电池组成的电池组。
34.可选地,在电池23与电池壳体组件300之间可设置一个减震板24,减震板24可以在电池23和电池壳体组件300之间形成一个缓冲层,对电池23起到保护作用。
35.可选地,减震板24可以为eva塑料板,eva塑料板电绝缘性优良,柔软而抗冲强度好,可对电池23进行较好的保护。
36.本实施例的电池壳体组件300可以和第二壳体200连接,进而使得电池23、隔热板22以及第一电路板21等置于电池壳体组件300和第二壳体200之间的腔体内,能够有效地保护电池23等电子部件,具体地,电池壳体组件300包括第一壳体100,第二壳体200与第一壳体100连接。
37.第二壳体200可以以扣合的方式将与第一壳体100连接,或第二壳体200和第一壳体100之间也可以通过螺栓和螺母配合的方式实现连接,当然还可以通过螺钉的方式实现连接。
38.请参阅图3和图4,图3为本技术提供的电池壳体的一实施例中第二壳体200和电池壳体组件300内部结构图;图4为本技术电池壳体实施例安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39.电池壳体组件300的第一壳体100开设有第一凹槽110,第一凹槽110内可以容纳电池23。
40.第二壳体200开设有第二凹槽210,第二凹槽210的下部设有开口,第二凹槽210及开口可以完全容纳第一壳体100,使得第二壳体200可以以罩扣的方式扣合于第一壳体100的顶部,连接后的第一壳体100大部分位于第二凹槽210内,第二壳体200和第一壳体100的接缝位于整个电池壳体30的底部,且被第二壳体200外侧遮挡,由于第二壳体200一般是一体结构,从而使电池壳体30可以有效实现防水防尘功能。
41.同时第二壳体200和第一壳体100对接安装后,第一凹槽110和第二凹槽210对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容纳腔,电池23、隔热板22以及第一电路板21均放可置于该容纳腔中。
42.可选地,第二壳体200上可以设有按键孔201和/或指示孔202,以使得本技术中的按键211或指示件212从第二壳体200上显示出来,供用户操作或观察。
43.一并参阅图5、图6,图5是本技术中电池壳体组件、第一电路板和隔热板的结构示
意图;图6是图5的ⅰ区域的放大图。
44.第一凹槽110的外侧设有第一卡扣部106,第二凹槽210的开口处可以设有第二卡扣部203,第一卡扣部106可以与设置于第二壳体200上的第二卡扣部203卡扣连接,第一卡扣部106与第二卡扣部203卡扣连接,从而便于第一壳体100与第二壳体200之间的安装。
45.可选地,第一卡扣部106可以环绕设置于第一凹槽110的四周,也可以设于第一凹槽110的两边。
46.可选地,第二卡扣部203可以环绕设置于第二凹槽210的四周,也可以设于第二凹槽210的两边,只要能配合第一卡扣部106卡扣连接即可。
47.可选地,第一凹槽110的外侧还可以设有第三固定部105,第二凹槽210的开口处可以设有第四固定部204,第三固定部105可以与第二壳体200的第四固定部204固定连接,以将第一壳体100固定与第二壳体200上。
48.可选地,第三固定部105和第四固定部204可以为第三螺钉组件,第三螺钉组件包括螺钉和设置于第三固定部105和第四固定部204上的螺孔,螺钉配合第三固定部105和第四固定部204上的螺孔旋紧,将第二壳体200和第一壳体100固定。
49.可选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三固定部105的高度低于卡边104的高度,第一卡扣部106的高度低于卡边104的高度,以使得当第二壳体200与电池壳体组件300固定连接时,第二凹槽210可以将第一凹槽110包裹,进一步达到第二壳体200以罩扣的方式将电池壳体组件300扣合的效果。
50.可选地,第一凹槽110的内壁可以设有第一加强筋111,第二凹槽210的内壁可以设有第二加强筋211,以使电源设备10更抗摔、抗压,进一步加强电源设备10的稳固性。
51.可选地,第二壳体200上可以设有接口205,接口205与第二凹槽210相通,接口205可以安装输入或输出插座,使外部电路通过插座与电源设备10内部的第一电路板及电池进行电性连接。
52.可选地,第二壳体200上也可以设有type-a、type-c或其他不同协议的接口205所对应的孔,以供安装不同型号的连接端子。
53.可选地,第二壳体200的外侧设有多个支撑脚206,支撑脚206可以是个或个以上。进一步的,第二壳体200自由端的部分端缘向靠近第一壳体100的方向延伸并形成至少三个支撑脚206,组装后的电池壳体30能够通过支撑脚206支撑于平面上,即支撑脚206的自由端端面超过组装后的第一壳体100的底部,使电池壳体30通过支撑脚206支撑于平面上时,第一壳体100不与平面接触,从而避免设备受到挤压时第一壳体直接受压的情况,对安装在电池壳体30内的电池及元器件具有一定缓冲保护作用。
54.在示例性的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电池壳体30为已安装的状态下放置于水平面上。电池壳体组件300固定于第二壳体200,第二凹槽210将电池壳体组件300容纳于第二壳体200中,使得电池壳体组件300的底部不与水平面接触,支撑脚206将电源设备10支撑于水平面上。
55.可选地,支撑脚206的自由端可以设置防滑件,以增大电池壳体30放置时与接触面之间的摩擦力,防止电池壳体30打滑。
56.进一步的,本技术电池壳体组件实施例描述的电池壳体组件300包括多个第一支撑柱101,多个第二支撑柱102和第一壳体100。
57.第一壳体100开设的第一凹槽110可以用于容纳电池壳体30中的电池23。多个第一支撑柱101围绕设置于第一凹槽110周围的第一壳体100上,多个第二支撑柱102围绕设置于第一凹槽110周围的第一壳体100上。第一支撑柱101可以用于支撑第一电路板21,第二支撑柱102可以用于支撑隔热板22。
58.多个第一支撑柱101为相同、等高的立柱,以使得第一电路板21可以水平、稳固地安装于第一支撑柱101上。
59.同样地,多个第二支撑柱102为相同、等高的立柱,以使得隔热板22可以水平、稳固地安装于第二支撑柱102上。
60.多个第一支撑柱101与多个第二支撑柱102可以对称地设置在第一凹槽110的四周,也可以以非对称地设置在第一凹槽110的四周,只要能够稳定支撑第一电路板21和隔热板22即可。
61.其中,第一支撑柱101往第一电路板21方向延伸的高度要高于第二支撑柱102往隔热板22方向延伸的高度,以使得在安装时,电池23容纳于第一凹槽110,隔热板22安装于第一凹槽110周围的第二支撑柱102上,第一电路板21安装于第一凹槽110周围并且高于第二支撑柱102的第一支撑柱101上,最终达到依次将第一电路板21、隔热板22和电池23层叠设置的效果,节省了电池壳体30的安装空间,并且提高了装配效率。
62.隔热板22用于将电池23与第一电路板21分隔设置,防止电池23与第一电路板21之间相互传输热量,防止电池23温度受到电路板热量的影响。
63.可选地,第一支撑柱101与第二支撑柱102之间的高度差大于隔热板22的厚度,使得第一电路板21与隔热板22不相互接触地间隔设置。
64.可选地,请参阅图5,第一支撑柱101的柱端设有第一固定部1011,第一固定部1011可以配合第一电路板21的第二固定部2101连接,以将第一电路板21固定支撑在第一支撑柱101上。
65.具体地,第一固定部1011和第二固定部2101可以是第一螺钉组件,第一螺钉组件包括螺钉和设于第一固定部1011和第二固定部2101上的螺孔,螺钉配合第一固定部1011和第二固定部2101上的螺孔旋紧,将第一电路板21固定支撑在第一支撑柱101上。
66.可选地,第一固定部1011和第二固定部2101可以以卡扣的方式固定连接。
67.可选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第二支撑柱102设有第一定位部1021,第一定位部1021可以穿隔热板22上设置的的第二定位部2201将隔热板22定位。
68.可选地,第一定位部1021可以是第二支撑柱102上凸起的柱体,该柱体的直径小于第二支撑柱102的直径;第二定位部2201可以是与第一定位部1021匹配的孔,第一定位部1021穿过第二定位部2201将将隔热板22定位。
69.可选地,第一定位部1021和第二定位部2201也可以是第二螺钉组件,第二螺钉组件包括螺钉和设于第一定位部1021和第二定位部2201上的螺孔,螺钉配合第一定位部1021和第二定位部2201上的螺孔旋紧,将隔热板22进行定位。
70.可选地,第一支撑柱101以粘接的方式将第一电路板21固定,第二支撑柱102以粘接的方式将隔热板22定位。
71.可选地,第一凹槽110的周围设有卡边104,当第一凹槽110容纳电池23时,卡边104将电池23包围。
72.可选地,卡边104上可设有一个或多个扣手位103,扣手位103便于用手将电池23从第一凹槽110扣出。
73.如图6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壳体组件300包括接口支架107。接口支架107设置于第一凹槽110的外侧的第一壳体100上。
74.具体地,接口支架107包括两侧板1071,两侧板1071从第一凹槽110边侧水平延伸而出,两侧板1071平行设置。
75.两侧板1071上设有竖向的电路板卡槽10711,电路板卡槽10711可以用于竖向安装图1中所示的第二电路板26,第二电路板26与第一电路板21垂直放置。
76.第二电路板26可以是充电接口板或输出接口板,第二电路板与第一电路板21或电池23电连接。
77.电池壳体组件300还可以进一步包括挡板108和盖板109,挡板108设置于两侧板1071远离第一凹槽110的一侧,盖板109盖设于挡板108远离两侧板1071的一侧。
78.挡板108上可以设有第三卡扣部1081和第二电路板接口1082,第二电路板接口1082可以供第二电路板上的输出口或充电口伸出。
79.盖板109上可以设有第四卡扣部1091,第四卡扣部1091可以与第三卡扣部1081卡扣连接,以使得盖板109遮挡住挡板108,并以盖设的方式设置在挡板108的一侧。
80.同时,在本电池壳体组件的实施例中,盖板109盖设于第二壳体200中的接口205上,以保护第二电路板接口1082。卡边104上可以设有出线孔,使得位于第一凹槽110内的电池23可以通过出线孔与第二电路板26连接。
8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凹槽110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接口支架107、一个挡板108和一个盖板109。其中两个接口支架107内的第二电路板分别为充电接口板和输出接口板,充电接口板和输出接口板分别与电池23连接,两个第二电路板接口1082分别为输出口和充电口。外部电源可以从充电口接入充电接口板为电池23充电;电池23通过输出接口板和输出口向外输出电流。
82.请参阅图7,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电源设备的仰视图,此时第二壳体200与电池壳体组件300扣合连接于一体。
83.电源设备10底部,即第一壳体100远离第二壳体200的一侧设有卡槽120和标签位130。卡槽120可以于外部的卡扣件卡扣连接,以将电源设备10扣挂于外部的卡扣件上。例如,若将外部卡扣件设置于墙体上,即可通过卡槽120扣挂于卡扣件,从而将电源设备10扣挂于墙体上。标签位130用于张贴标签,标签上可以记录电源设备10内的电源输出额定电功率、规格型号、生产日期等信息。
84.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通过本技术原理,得到相同或类似的电池壳体组件、电池壳体或电源设备,凡是通过设置不同的高度差使得不同部件层叠设置的结构或组件,均落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85.本技术中的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
86.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8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技术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机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技术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