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顶盖下塑胶注液结构及动力电池顶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182371发布日期:2021-10-30 11:45阅读:2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动力电池顶盖下塑胶注液结构及动力电池顶盖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动力电池顶盖下塑胶注液结构及动力电池顶盖。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行业的日益发展,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行业的关键部件,其研发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动力电池具有质轻、高容、长寿命、自放电率低、无记忆效应、无污染等优点,特别是动力电池在电动自行车、电动五金工具等设备上被广泛运用,动力电池在这些设备中的应用具备优势。
3.现有技术中的通过下塑胶板上的注液孔对电芯进行注液,其缺点为:常规的注液孔结构单一,注液时液体会沿着注液孔的方向直射,所产生的压力会直接作用在电芯结构上,导致正极/负极附在隔膜上的材料及隔膜,会被加大压力的点解液冲破或冲脱落,导致电芯ng或报废。
4.鉴于此,需要对现有技术中的注液结构加以改进,以解决注液时压力过大,造成隔膜脱落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动力电池顶盖下塑胶注液结构及动力电池顶盖,解决以上的技术问题。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动力电池顶盖下塑胶注液结构,包括塑胶板本体,所述塑胶板本体上设置有注液孔,所述注液孔的底部设置有挡板组件;
8.所述挡板组件包括自所述注液孔的下边沿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远离所述塑胶板本体的一端连接有挡板部,所述挡板部与所述塑胶板本体之间形成有用于注液的第一间隙通道;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塑胶板本体的板面朝下的方向。
9.可选的,所述挡板部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二挡板的数量为偶数个,偶数个所述第二挡板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两侧;
10.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呈阶梯式排布,所述所述第一挡板和所述第二挡板之间形成有用于注液的第二间隙通道。
11.可选的,所述第二挡板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挡板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的两侧。
12.可选的,所述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沿平行于所述塑胶板本体的板面的方向设置。
13.可选的,所述挡板组件与所述塑胶板本体一体成型。
14.可选的,所述注液孔的孔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连接部螺纹连接于所述注液孔。
15.可选的,所述塑胶板本体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一个所述注液孔,所述挡板组件的
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挡板组件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注液孔上。
16.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包括如上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下塑胶注液结构。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注液时,将注液设备的注液口对准注液孔并进行注液,具有一定压力的电解液会直接冲击到挡板部,并沿着第一间隙通道流入到电池内部;挡板部起到对电解液的缓冲作用,并且通过第一间隙通道的引导作用,使电解液从电池盖板的侧部流入电池内,避免了电解液直接冲击电池电芯,造成隔膜脱落的问题。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9.本说明书附图所绘示的结构、比例、大小等,均仅用以配合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以供熟悉此技术的人士了解与阅读,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可实施的限定条件,故不具技术上的实质意义,任何结构的修饰、比例关系的改变或大小的调整,在不影响本实用新型所能产生的功效及所能达成的目的下,均应仍落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技术内容得能涵盖的范围内。
20.图1为动力电池顶盖下塑胶注液结构的整体示意图;
21.图2为动力电池顶盖下塑胶注液结构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22.图3为动力电池顶盖下塑胶注液结构的底面斜视结构示意图之一;
23.图4为动力电池顶盖下塑胶注液结构的底面斜视结构示意图之二;
24.图5为动力电池顶盖下塑胶注液结构的底面斜视结构示意图之三;
25.图6为动力电池顶盖下塑胶注液结构的挡板组件的示意图。
26.图示说明:塑胶板本体1、注液孔2、挡板组件3、连接部31、挡板部32、第一间隙通道4、第一挡板321、第二挡板322、第二间隙通道5。
具体实施方式
27.为使得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8.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29.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30.实施例一:
31.一种动力电池顶盖下塑胶注液结构,包括塑胶板本体1,所述塑胶板本体1上设置有注液孔2,所述注液孔2的底部设置有挡板组件3;
32.所述挡板组件3包括自所述注液孔2的下边沿沿第一方向延伸的连接部31,所述连接部31远离所述塑胶板本体1的一端连接有挡板部32,所述挡板部32与所述塑胶板本体1之间形成有用于注液的第一间隙通道4;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垂直于所述塑胶板本体1的板面朝下的方向。
33.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注液时,将注液设备的注液口对准所述注液孔2并进行注液,具有一定压力的电解液会直接冲击到所述挡板部32,并沿着所述第一间隙通道4流入到电池内部;挡板部32起到对电解液的缓冲作用,并且通过第一间隙通道4的引导作用,使电解液从电池盖板的侧部流入电池内,避免了电解液直接冲击电池电芯,造成隔膜脱落的问题。
34.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挡板部32包括第一挡板321和第二挡板322,所述第二挡板322的数量为偶数个,偶数个所述第二挡板322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321的两侧;
35.所述第一挡板321和所述第二挡板322呈阶梯式排布,所述所述第一挡板321和所述第二挡板322之间形成有用于注液的第二间隙通道5。结合图3所示,其中,所述第一挡板321设置在所述第二挡板322的下方,所述第一挡板321和所述第二挡板322具有高度差,从而在两者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通道5,注液时,所述第一挡板321和第二挡板322起到对电解液的缓冲作用,同时引导电解液从所述第一间隙通道4和所述第二间隙通道5流出,起到双重缓冲和减压的作用,缓冲效果更佳。
36.具体地,所述第二挡板32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二挡板322分别对称设置于所述第一挡板321的两侧。
37.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挡板321和第二挡板322均沿平行于所述塑胶板本体1的板面的方向设置。其中,所述第一挡板321和第二挡板322的较优设置方式为平行设置,同理,所述第一挡板321和第二挡板322也可以倾斜预设角度设置,使所述电解液能够引导分流,从多个方向流出,避免液体回流。
38.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项,所述挡板组件3与所述塑胶板本体1一体成型。在塑胶板注塑成型时,使所述挡板组件3与所述塑胶板本体1在注塑模具中一体成型然后取出成品。
39.可选地,所述注液孔2的孔壁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连接部31螺纹连接于所述注液孔2。通过组合装配的方式,使所述挡板组件3与所述塑胶板本体1连接,从而减小注塑成型时的拔模难度。
40.作为本实施例的一优选项,所述塑胶板本体1的两侧对称地设置有一个所述注液孔2,所述挡板组件3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挡板组件3分别设置于对应的注液孔2上。使塑胶板的正负极呈对称分布,避免因下塑胶需区分正负极方向,导致生产时装反的问题。
41.实施例二:
42.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动力电池顶盖,包括如实施例一所述的动力电池顶盖下塑胶注液结构。
43.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