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75325发布日期:2022-03-23 11:14阅读:61来源:国知局
连接器组件的制作方法
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指一种提高电连接器的信号完整性性能的连接器组件。
【技术背景】
2.在电气领域中,通常设置为通过多个电连接器将电路板和多个模块卡机械式的连接而相互电气耦合,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多个所述电连接器之间或者是所述电连接器与所述电路板上其他的信号传输元件之间会产生信号串扰问题,从而影响了信号在传输过程中的高频性能,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在所述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外包覆有一屏蔽外壳,但现有技术中的屏蔽外壳仅能屏蔽信号传输过程中在绝缘本体处的信号传输路径,而不能对整个信号传输路径产生完整和有效的屏蔽,导致在多个电连接器之间或者是电连接器和电路板上其他的信号传输元件之间仍然会产生串扰,不利于信号传输的si性能;另外,现有技术中模块卡被设计为:仅在相邻的信号传输层之间设置一个接地屏蔽层,以在信号传输过程中减少相邻的信号传输层之间的串扰,但仅设置一个接地屏蔽层会导致在所述模块卡的厚度方向上,所述信号传输层会向所述模块卡的两侧产生辐射干扰,而产生的电磁干扰会干扰相邻的模块卡、电连接器或其他信号传输元件的正常工作,还会产生不必要的辐射损耗,影响电连接器的信号完整性性能。
3.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连接器组件,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创作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电连接器的信号完整性性能的连接器组件。
5.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7.一电连接器,具有一绝缘本体,所述绝缘本体具有一对接槽,所述对接槽的相对两侧设置有两个侧壁;至少一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收容于所述绝缘本体,每一所述导电端子具有一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接触部显露于所述对接槽;一屏蔽板,所述屏蔽板包括一第一屏蔽板和一第二屏蔽板,所述第一屏蔽板和所述第二屏蔽板分别覆设于两个所述侧壁的外侧,所述第一屏蔽板和所述第二屏蔽板均具有靠近所述对接槽开口处的一第一端面,自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对接槽内弯折延伸至少一弹臂,每一所述弹臂具有一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位于所述对接槽内,且所述第二接触部相对所述第一接触部靠近所述开口;
8.一模块卡,所述模块卡自所述开口插设入所述对接槽,所述模块卡包括绝缘基板以及通过所述绝缘基板彼此电绝缘的多个导电层,其中,
9.多个所述导电层包括至少两个接地屏蔽层和至少一信号传输层,每一所述信号传输层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接地屏蔽层,所述信号传输层包括至少一信号导接部,
所述接地屏蔽层包括至少一接地导接部且具有一第二端面,在所述模块卡的插设方向上,所述接地导接部相对所述信号导接部靠近所述开口,且所述第二端面相对所述信号导接部远离所述开口,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信号导接部电性连接形成一信号传输路径,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接地导接部电性连接形成一接地屏蔽回路,所述信号传输路径位于所述第一屏蔽板、一个所述接地屏蔽层、另一个所述接地屏蔽层和所述第二屏蔽板依次接触导通形成的隔离区域内。
10.进一步,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位于两个所述侧壁之间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端壁,两个所述端壁和两个所述侧壁一体成型,两个所述侧壁与两个所述端壁围设形成所述对接槽,每一所述端壁的外侧均覆设有一第三屏蔽板,所述第三屏蔽板与所述第一屏蔽板、所述第二屏蔽板一体成型。
11.进一步,每一所述端壁包括一卡块,每一所述第三屏蔽板均包括一固持孔以及自所述开口向所述插槽内弯折延伸的一屏蔽片,所述固持孔包括一端部以及自所述端部延伸的一固持片,所述固持片向所述绝缘本体的方向偏折以与所述卡块配合卡接,其中,所述屏蔽片向插槽内弯折延伸以完全遮蔽所述固持孔。
12.进一步,每一所述第三屏蔽板还具有一覆盖部,所述覆盖部为所述第三屏蔽板靠近所述开口的一端弯折延伸形成的,所述覆盖部覆盖所述端壁的上端面。
13.进一步,每一所述第三屏蔽板还具有一接地固持脚,所述接地固持脚为所述第三屏蔽板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延伸形成的,所述接地固持脚用以与一电路板电性连接。
14.进一步,在所述插设方向上,所述第一屏蔽板和所述第二屏蔽板还包括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第三端面;所述第三端面直接与一电路板电性连接形成所述接地屏蔽回路,以遮蔽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形成的所述信号传输路径。
15.进一步,每一所述侧壁还设有位于每一所述弹臂的至少一侧的导引块,每一所述导引块具有一导引斜面,在所述插设方向上,所述导引斜面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上方。
16.进一步,所述屏蔽板还具有一包覆部,所述包覆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端面,另一端连接所述弹臂,所述包覆部包覆所述侧壁的上端面。
17.进一步,在所述模块卡的厚度方向上,所述绝缘基板内的两侧分别固设有一个所述接地屏蔽层,且所述接地屏蔽层部分显露于所述绝缘基板的外表面以与所述弹臂电性连接形成所述接地屏蔽回路,所述厚度方向垂直于所述插设方向。
18.进一步,至少两个所述接地屏蔽层包括至少一第一接地屏蔽层和至少一第二接地屏蔽层,所述第一接地屏蔽层较所述第二接地屏蔽层更靠近所述屏蔽板,所述第一接地屏蔽层具有用于与所述弹臂电性连接的至少一接地导接部,所述第二接地屏蔽层具有至少两个接地接触部,在所述模块卡的纵长方向上,多个所述信号导接部在所述模块卡的纵长方向上排成一排设置,两个所述接地接触部分别设于一排所述信号导接部的两最外侧,所述导电端子还包括至少两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与所述接地接触部电性连接,以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的两侧遮蔽所述信号传输路径,所述纵长方向垂直于所述插设方向。
1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0.所述电连接器包括设有对接槽的一绝缘本体、包覆所述绝缘本体的屏蔽板,所述屏蔽板包括一第一屏蔽板和一第二屏蔽板,所述第一屏蔽板和所述第二屏蔽板均具有靠近所述对接槽开口处的一第一端面,自所述第一端面朝向所述对接槽内弯折延伸至少一弹
臂,所述弹臂具有一第二接触部,一插设于所述对接槽的模块卡,所述模块卡包括多个导电层,多个所述导电层包括至少两个接地屏蔽层和至少一信号传输层,每一所述信号传输层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接地屏蔽层,另外,所述信号传输层包括至少一信号导接部,所述接地屏蔽层包括至少一接地导接部且具有一第二端面,在所述模块卡的插设方向上,所述接地导接部相对所述信号导接部靠近所述开口,且所述第二端面相对所述信号导接部远离所述开口,所述第一接触部与所述信号导接部电性连接形成一信号传输路径,所述第二接触部与所述接地导接部电性连接形成一接地屏蔽回路,所述信号传输路径位于所述第一屏蔽板、一个所述接地屏蔽层、另一个所述接地屏蔽层和所述第二屏蔽板依次接触导通形成的隔离区域内,即所述屏蔽板与所述接地屏蔽层构成的接地屏蔽回路能完全遮蔽所述导电端子与所述信号传输层构成的信号传输路径,使得所述接地屏蔽回路对整个信号传输路径产生完整和有效的屏蔽,以优化信号传输的高频性能,最终提高电连接器的信号完整性性能,在消去连接器组件产生的不必要的辐射损耗以外,还可以保证电路板上的其他连接器组件或者是其他信号传输元件的正常工作。
21.所述绝缘本体还具有位于两个所述侧壁之间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端壁,每一所述端壁的外侧均覆设有一第三屏蔽板,所述第三屏蔽板与所述第一屏蔽板、所述第二屏蔽板一体成型,从而进一步对模块卡和绝缘本体之间的信号传输进行屏蔽,每一所述端壁包括一卡块,每一所述第三屏蔽板包括一固持片以及自所述开口向所述插槽内弯折延伸的一屏蔽片,所述固持片向所述绝缘本体的方向偏折以与所述卡块配合卡接从而将所述第三屏蔽板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上,所述第三屏蔽板在所述固持片的位置形成一固持孔,所述屏蔽片向插槽内弯折延伸以完全遮蔽所述固持孔,所述第三屏蔽板在所述固持孔的位置对所述信号传输路径的遮蔽效果减弱,故而设计一屏蔽片用以完全遮蔽所述固持孔,使得所述屏蔽板在通过所述固持片稳定的罩设在所述绝缘本体外的同时,不会因为在屏蔽板上形成的固持孔的结构而导致所述接地屏蔽回路对整个信号传输路径的屏蔽效果减弱。
22.每一所述第三屏蔽板还设有包覆所述绝缘本体上表面的一覆盖部,且所述第一屏蔽板和所述第二屏蔽板均设有包覆所述绝缘本体上表面一包覆部,如此设计可以遮蔽所述信号传输路径在所述绝缘本体上端面上的电磁干扰和串扰,在消去连接器组件产生的不必要的辐射损耗,从而提高电连接器信号完整性性能以外,还可以保证电路板上的其他连接器组件或者是其他信号传输元件的正常工作。
23.每一第三屏蔽板设置有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一接地固持脚,一方面用以将所述电连接器固定于所述电路板上,另一方面第三屏蔽板直接与电路板电性连接能起到更好的接地屏蔽作用。
24.在所述插设方向上,所述第一屏蔽板和所述第二屏蔽板还包括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第三端面,所述第三端面直接与一电路板电性连接形成所述接地屏蔽回路,使得所述屏蔽板还可以完全遮蔽所述导电端子和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时产生的信号传输路径,以对电路板和连接器组件之间产生的信号传输路径及进行屏蔽,以优化信号传输的高频性能,从而提高电连接器信号完整性性能。
25.每一所述侧壁还设有位于每一所述弹臂的至少一侧的导引块,每一所述导引块具有一导引斜面,在所述插设方向上,所述导引斜面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部上方,使得所述模块卡在插入所述对接槽时,所述模块卡先接触位于上方的所述导引斜面以校正所述模块卡的
位置,然后模块卡再向插槽内位移从而与所述第二接触部接触,如此可避免所述弹臂的弹性因模块卡的多次误插而降低,从而不能与所述接地导接部抵接,导致所述接地屏蔽回路不能完全屏蔽所述信号传输路径,即会最终导致所述接地屏蔽回路不能提供完整和有效的屏蔽。
26.多个所述信号导接部在所述模块卡的纵长方向上排成一排设置,两个所述接地接触部分别设于一排所述信号导接部的两最外侧,所述接地接触部与所述导电端子中的接地端子电性连接形成接地屏蔽回路,以在所述模块卡的纵长方向上的两侧遮蔽所述信号传输路径,即所述信号线路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的两侧会被所述接地端子和所述接地接触部构成的接地屏蔽回路遮蔽,使得所述信号传输路径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的两侧同样不会对电路板上的其他连接器组件或者是其他信号传输元件产生电磁干扰或者是串扰,从而在消去连接器组件产生的不必要的辐射损耗以外,还可以保证电路板上的其他连接器组件或者是其他信号传输元件的正常工作。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以及电路板的分解图;
28.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29.图3为图1的组合图;
30.图4为图3的侧视图;
31.图5为图4中沿b-b的剖视图;
32.图6为图4中沿a-a的剖视图;
33.图7为图1电连接器沿纵长方向的剖视图;
34.图8为图1中模块卡的局部分解示意图;
35.图9为图1中模块卡内导电层的局部示意图。
36.【具体实施方式】
37.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结构、特征以及功效等,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8.如图1至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器组件100,本实用新型所介绍的连接器组件100包括一电连接器1以及用于与所述电连接器1沿一插设方向配合插接的一模块卡2,所述连接器组件100装设于一电路板200上。
39.为了便于理解,定义了插设方向、纵长方向以及厚度方向,且将所述插设方向、所述纵长方向、所述厚度方向投射到xyz坐标系中,所述插设方向用z轴表示,所述纵长方向用x轴表示,所述厚度方向用y轴表示。
40.如图1、图6以及图7所示,所述电连接器1包括一绝缘本体10、收容于绝缘本体10内的多个导电端子11以及覆设于所述绝缘本体10外侧的屏蔽板12,所述绝缘本体10为绝缘塑胶材质制成,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一对接槽101以及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分别设于所述对接槽101两侧的两个侧壁102,在所述插设方向上,所述对接槽101朝上设置有一开口101a,所述模块卡2自所述开口101a进入所述对接槽101与所述电连接器1配合插接,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多个所述导电端子11呈两排分别设置在两个所述侧壁102内以与所述模块卡2电性导接,所述屏蔽板12包覆于每一所述侧壁102背离所述对接槽101的一侧。
41.如图1、图2以及图7所示,具体的,所述绝缘本体10还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对接槽101另外两侧的两个端壁103,两个所述端壁103和两个所述侧壁102为一体注塑成型,且两个所述端壁103和两个所述侧壁102围设形成所述对接槽101,每一所述侧壁102在靠近所述开口101a的两侧设有多个导引块1021,所述导引块1021具有一导引斜面1021a,每一所述端壁
103在背离所述对接槽101的一侧设有一卡块1031。
42.如图7所示,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每一排所述导电端子11包括多个信号端子110和两个接地端子111,在所述纵长方向上,两个所述接地端子111分别位于一排所述导电端子11的两最外侧,每一所述信号端子110具有一第一接触部1101,所述第一接触部1101显露于所述对接槽101,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接地端子111也可以设有多个,多个所述接地端子111中的两个分别位于一排所述导电端子11的两最外侧。
43.如图1至图3所示,具体的,所述屏蔽板12包括一第一屏蔽板12a、一第二屏蔽板12b以及两个第三屏蔽板12c,所述第一屏蔽板12a和所述第二屏蔽板12b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分别包覆于两个所述侧壁102背离所述对接槽101的一侧,两个所述第三屏蔽板12c在所述纵长方向上分别包覆于两个所述端壁103背离所述对接槽101的一侧,所述第一屏蔽板12a和所述第二屏蔽板12b在所述插设方向上具有相对设置的一第一端面120和一第三端面122,在所述插设方向上,所述第一端面120靠近所述开口101a设置,所述第三端面122远离所述开口101a设置,所述第一屏蔽板12a和所述第二屏蔽板12b分别自所述第一端面120朝向所述开口101a延伸形成一包覆部123,所述包覆部123具有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的连续长度,自每一所述包覆部123靠近所述开口101a的一端朝向所述对接槽101内弯折延伸形成相互间隔设置的多个弹臂121,且每一所述弹臂121设有一第二接触部1210,所述第二接触部1210显露于所述对接槽101,在所述纵长方向上,每一所述弹臂121的两侧分别设有一个所述导引块1021,且在所述插设方向上,所述导引斜面1021a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部1210上方,从而使得所述模块卡2与所述对接槽101的插设过程中,所述模块卡2先通过导引斜面1021a导正位置后再以正确的插设位置插设于所述对接槽101内,以避免因所述模块卡2的多次误差造成所述弹臂121的弹性降低,所述第三端面122直接与所述电路板200通过表面焊接形成电性连接,使得所述屏蔽板12还可以完全遮蔽所述导电端子11和所述电路板200电性连接时产生的信号传输路径。
44.如图1、图2以及图7所示,每一所述第三屏蔽板12c具有朝向所述绝缘本体10偏折的一固持片125、一接地固持脚128、一覆盖部126以及与所述覆盖部126的一端连接的一屏蔽片127,所述固持片125与所述卡块1031配合以将所述屏蔽板12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0,而所述固持片125是通过撕裂或者冲压形成的,故而所述第三屏蔽片127在对应所述固持片125的位置处形成有一固持孔124,所述接地固持脚128为自所述第三屏蔽板12c远离所述开口101a的一端沿所述插设方向延伸形成的,所述接地固持脚128与所述电路板200配合卡固以将所述电连接器1装设于所述电路板200,且所述接地固持脚128与所述电路板200电性连接,所述覆盖部126为自所述第三屏蔽片127靠近所述开口101a的一端向所述开口101a延伸形成的,所述屏蔽片127为自所述覆盖部126靠近所述开口101a的一端向所述对接槽101内延伸形成的,因为所述第三屏蔽板12c在所述固持孔124处的遮蔽效果会减弱,故而设计一个可以完全遮蔽所述固持孔124的所述屏蔽片127,补强了此处的信号遮蔽效果。
45.如图6、图8和图9所示,所述模块卡2包括一绝缘基板20以及多个导电层21,多个所述导电层21之间由一个所述绝缘基板20相互绝缘间隔开,本实施例中,所述多个导电层21包括两个信号传输层211和相互电性连接的四个接地屏蔽层210,在所述厚度方向上,四个所述接地屏蔽层210被分为两个第一接地屏蔽层210a和两个第二接地屏蔽层210b,两个所述第二接地屏蔽层210b位于两个所述第一接地屏蔽层210a之间,且每两个相邻的接地屏蔽
层210之间相互间隔设置,即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看,四个所述接地屏蔽层210的排列为:第一接地屏蔽层210a-第二接地屏蔽层210b-第二接地屏蔽层210b-第一接地屏蔽层210a,两个所述信号传输层211分别设于相邻的一个所述第一接地屏蔽层210a和一个所述第二接地屏蔽层210b之间,即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看,四个所述接地屏蔽层210和两个所述信号传输层211的排列为:第一接地屏蔽层210a-信号传输层211-第二接地屏蔽层210b-第二接地屏蔽层210b-信号传输层211-第一接地屏蔽层210a;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接地屏蔽层210还可以仅设为三个,三个所述接地屏蔽层210和两个所述信号传输层211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排列为:第一接地屏蔽层210a-信号传输层211-第二接地屏蔽层210b-信号传输层211-第一接地屏蔽层210a,除了所述接地屏蔽层210的数量不同之外,其他特征均与本实施例相同;在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接地屏蔽层210还可仅设为两个,且所述信号传输层211仅设为一个,两个所述接地屏蔽层210和一个所述信号传输层211在所述厚度方向上的排列为:第一接地屏蔽层210a-信号传输层211-第二接地屏蔽层210b,除了所述接地屏蔽层210的数量、所述信号传输层211的数量与本实施例不同之外,其他特征均与本实施例相同。
46.如图6、图8和图9所示,本实施例中,在所述插设方向上,所述第一接地屏蔽层210a和所述第二接地屏蔽层210b均具有一第二端面2101,在所述插设方向上,所述第一接地屏蔽层210a的所述第二端面2101位于所述第二接地屏蔽层210b的所述第二端面2101的上方,当所述模块卡2插设于所述对接槽101中,所述第二端面2101位于所述第一端面120的下方,其他实施例中,在所述插设方向上,所述第一接地屏蔽层210a的所述第二端面2101还可以设置为与所述第二接地屏蔽层210b的所述第二端面2101齐平,其他特征均与本实施例相同。
47.如图1、图6、图8所示,所述第一接地屏蔽层210a包括一接地导接部2102,所述接地导接部2102在所述纵长方向上具有连续长度,所述第二接地屏蔽层210b包括两个接地接触部2103,所述信号传输层211包括在所述纵长方向上呈一排设置的多个信号导接部2110,两个所述接地接触部2103与一排所述导电端子11同排设置且分别位于一排所述导电端子11的两最外侧,即多个所述信号导接部2110设于两个所述接地接触部2103之间,当所述模块卡2插设于所述对接槽101中,所述接地导接部2102相对所述信号导接部2110靠近所述开口101a,所述接地导接部2102与所述第二接触部1210电性连接以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的两侧形成一接地屏蔽回路,所述接地接触部2103与所述接地端子111电性连接以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的另外两侧形成另一接地屏蔽回路,所述信号导接部2110与所述信号端子110电性连接形成一信号传输路径,而在所述插设方向上,所述第一端面120位于所述第二端面2101上方,使得所述接地屏蔽回路可以完全遮蔽所述信号传输路径,即所述信号传输路径位于所述第一屏蔽板12a、所述第一接地屏蔽层210a、所述第二接地屏蔽层210b、另一个所述第一接地屏蔽层210a和所述第二屏蔽板12b依次接触导通形成的隔离区域内;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接地接触部2103还可以设置有多个,多个接地接触部2103中的两个所述接地接触部2103位于同一排中的两最外侧,其他特征均与本实施例相同。
48.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49.1、所述电连接器1包括设有对接槽101的一绝缘本体10、包覆所述绝缘本体10的屏蔽板12,所述屏蔽板12包括一第一屏蔽板12a和一第二屏蔽板12b,所述第一屏蔽板12a和所述第二屏蔽板12b均具有靠近所述对接槽101开口101a处的一第一端面120,自所述第一端
面120朝向所述对接槽101内弯折延伸至少一弹臂121,所述弹臂121具有一第二接触部1210,一插设于所述对接槽101的模块卡2,所述模块卡2包括多个导电层21,多个所述导电层21包括至少两个接地屏蔽层210和至少一信号传输层211,每一所述信号传输层211的两侧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所述接地屏蔽层210,另外,所述信号传输层211包括至少一信号导接部2110,所述接地屏蔽层210包括至少一接地导接部2102且具有一第二端面2101,在所述模块卡2的插设方向上,所述接地导接部2102相对所述信号导接部2110靠近所述开口101a,且所述第二端面2101相对所述信号导接部2110远离所述开口101a,所述第一接触部1101与所述信号导接部2110电性连接形成一信号传输路径,所述第二接触部1210与所述接地导接部2102电性连接形成一接地屏蔽回路,所述信号传输路径位于所述第一屏蔽板12a、一个所述接地屏蔽层210、另一个所述接地屏蔽层210和所述第二屏蔽板12b依次接触导通形成的隔离区域内,即所述屏蔽板12与所述接地屏蔽层210构成的接地屏蔽回路能完全遮蔽所述导电端子11与所述信号传输层211构成的信号传输路径,使得所述接地屏蔽回路对整个信号传输路径产生完整和有效的屏蔽,以优化信号传输的高频性能,最终提高电连接器1的信号完整性性能,在消去连接器组件100产生的不必要的辐射损耗以外,还可以保证电路板200上的其他连接器组件100或者是其他信号传输元件的正常工作。
50.2、所述绝缘本体10还具有位于两个所述侧壁102之间且间隔设置的两个端壁103,每一所述端壁103的外侧均覆设有一第三屏蔽板12c,所述第三屏蔽板12c与所述第一屏蔽板12a、所述第二屏蔽板12b一体成型,从而进一步对模块卡2和绝缘本体10之间的信号传输进行屏蔽,每一所述端壁103包括一卡块1031,每一所述第三屏蔽板12c包括一固持片125以及自所述开口101a向所述插槽内弯折延伸的一屏蔽片127,所述固持片125向所述绝缘本体10的方向偏折以与所述卡块1031配合卡接从而将所述第三屏蔽板12c固定于所述绝缘本体10上,所述第三屏蔽板12c在所述固持片125的位置形成一固持孔124,所述屏蔽片127向插槽内弯折延伸以完全遮蔽所述固持孔124,所述第三屏蔽板12c在所述固持孔124的位置对所述信号传输路径的遮蔽效果减弱,故而设计一屏蔽片127用以完全遮蔽所述固持孔124,使得所述屏蔽板12在通过所述固持片125稳定的罩设在所述绝缘本体10外的同时,不会因为在所述屏蔽板12上形成的固持孔124的结构而导致所述接地屏蔽回路对整个信号传输路径的屏蔽效果减弱。
51.3、每一所述第三屏蔽板12c还设有包覆所述绝缘本体10上表面的一覆盖部126,且所述第一屏蔽板12a和所述第二屏蔽板12b均设有包覆所述绝缘本体10上表面一包覆部123,如此设计可以遮蔽所述信号传输路径在所述绝缘本体10上端面上的电磁干扰和串扰,在消去连接器组件100产生的不必要的辐射损耗,从而提高电连接器1信号完整性性能以外,还可以保证电路板200上的其他连接器组件100或者是其他信号传输元件的正常工作。
52.4、每一第三屏蔽板12c设置有与电路板200电性连接的一接地固持脚128,一方面用以将所述电连接器1固定于所述电路板200上,另一方面第三屏蔽板12c直接与电路板200电性连接能起到更好的接地屏蔽作用。
53.5、在所述插设方向上,所述第一屏蔽板12a和所述第二屏蔽板12b还包括远离所述开口101a的一第三端面122,所述第三端面122直接与一电路板200电性连接形成所述接地屏蔽回路,使得所述屏蔽板12还可以完全遮蔽所述导电端子11和所述电路板200电性连接时产生的信号传输路径,以对电路板200和连接器组件100之间产生的信号传输路径及进行
屏蔽,以优化信号传输的高频性能,从而提高电连接器1信号完整性性能。
54.6、每一所述侧壁102还设有位于每一所述弹臂121的至少一侧的导引块1021,每一所述导引块1021具有一导引斜面1021a,在所述插设方向上,所述导引斜面1021a位于所述第二接触部1210上方,使得所述模块卡2在插入所述对接槽101时,所述模块卡2先接触位于上方的所述导引斜面1021a以校正所述模块卡2的位置,然后模块卡2再向插槽内位移从而与所述第二接触部1210接触,如此可避免所述弹臂121的弹性因模块卡2的多次误插而降低,从而不能与所述接地导接部2102抵接,导致所述接地屏蔽回路不能完全屏蔽所述信号传输路径,即会最终导致所述接地屏蔽回路不能提供完整和有效的屏蔽。
55.7、多个所述信号导接部2110在所述模块卡2的纵长方向上排成一排设置,两个所述接地接触部2103分别设于一排所述信号导接部2110的两最外侧,所述接地接触部2103与所述导电端子11中的接地端子111电性连接形成接地屏蔽回路,以在所述模块卡2的纵长方向上的两侧遮蔽所述信号传输路径,即所述信号传输层211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的两侧会被所述接地端子111和所述接地接触部2103构成的接地屏蔽回路遮蔽,使得所述信号传输路径在所述纵长方向上的两侧同样不会对电路板200上的其他连接器组件100或者是其他信号传输元件产生电磁干扰或者是串扰,从而在消去连接器组件100产生的不必要的辐射损耗以外,还可以保证电路板200上的其他连接器组件100或者是其他信号传输元件的正常工作。
56.以上详细说明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的说明,非因此局限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所以,凡运用本创作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为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