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金属壳体及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7462957发布日期:2021-11-18 11:18阅读:149来源:国知局
一种金属壳体及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金属壳体及连接器。


背景技术:

2.设置在线缆端部的连接器一般包括由若干导电端子和电子料等构成的用于对接线缆与对象连接器的电连接部件、收容电连接部件的绝缘本体,以及收容绝缘本体外的金属壳体。金属壳体的作用在于为电连接部件提供屏蔽环境,同时其也兼具抗击外部挤压、冲击等外力作用,以防止电连接部件受损、失效。
3.通常,金属壳体由金属片材经折弯、冲压等工序制成,以使金属片材相对的两端借由u形、燕尾形等铆合结构固接,而后形成为筒状壳体。由于现有的金属壳体的顶壁和底壁都是平面型结构,当金属壳体的顶壁和底壁受较大冲击力时,上述固接结构较容易地被冲击失效,同时使金属壳体的顶壁和底壁被冲击变形,导致绝缘本体内部的电连接部件受损、失效。
4.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金属壳体及连接器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金属壳体,该金属壳体受外力挤压、冲击时不易变形。
6.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一种金属壳体,用于收容绝缘本体,其包括:
8.第一半壳,所述第一半壳上设置有第一叠合部;
9.第二半壳,所述第二半壳上设置有第二叠合部,所述金属壳体收容所述绝缘本体时,所述第一叠合部和所述第二叠合部叠合连接。
10.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叠合部包括多个悬臂,所述悬臂被配置为贴置于所述第二叠合部的内壁或外壁上。
11.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半壳的对接侧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多个所述悬臂。
12.作为优选,所述第二叠合部包括多个对接片,多个所述对接片与多个所述悬臂一一对应,相邻的两个所述对接片之间设有筋肋。
13.作为优选,在远离所述第二半壳的方向上,所述筋肋的端部与所述对接片的端部平齐。
14.作为优选,所述悬臂被配置为贴置于所述对接片的外壁,所述筋肋相对于所述第二半壳外凸设置,所述悬臂与所述对接片叠合连接时,所述悬臂的外壁与所述筋肋的外壁平齐。
15.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叠合部和所述第二叠合部二者中,一个设置有卡勾,另一个设置卡孔,所述第一叠合部和所述第二叠合部叠合时,所述卡勾钩卡于所述卡孔中。
16.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半壳或所述第二半壳上还设置有铆合爪。
17.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较好的抗挤压、冲击能力。
18.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19.一种连接器,包括电连接部件和收容所述电连接部件的绝缘本体,还包括如上所述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本体收容于所述金属壳体内。
20.作为优选,所述绝缘本体径向的一侧贴靠所述第一半壳的内壁,另一侧贴靠所述第二半壳的内壁。
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金属壳体由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对接叠合而成,即第一半壳和第二半壳对接配合收容绝缘本体时,分别设置于二者上的第一叠合部和第二叠合部叠合连接,以增强该金属壳体的抗压能力,从而在受外力挤压、冲击时能够减少甚至避免变形,进而可有效保护绝缘本体内的电连接部件。
2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连接器因采用上述的金属壳体,使得该连接器具有较好的抗压和抗冲击能力,确保该连接器可长期、有效地服役于电连接使用场景。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连接器的分解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金属壳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金属壳体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8.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金属壳体的分解图。
29.图中:
30.100、电连接部件;200、绝缘本体;300、金属壳体;400、线缆;
31.1、第一半壳;2、第二半壳;3、对接结构;31、卡勾;32、卡孔;4、悬臂;5、对接片;6、筋肋;7、铆合爪。
具体实施方式
32.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4.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
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5.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36.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连接器,其包括电连接部件100、收容电连接部件100的绝缘本体200,以及收容绝缘本体200的金属壳体300。电连接部件100大体包括电子料、若干外露于金属壳体300以能与对象连接器对接的导电端子及向后延伸的线缆400。绝缘本体200用于固持电连接部件100,并使电连接部件100与金属壳体300绝缘。金属壳体300能够为电连接部件100位于其内的部分提供屏蔽环境,同时其也兼具抗击外部挤压、冲击等外力作用,以防止电连接部件100位于金属壳体300之内的部分受损、失效。
37.请继续参阅图2并结合图3和图4,为提升金属壳体300的抗挤压、抗冲击能力,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金属壳体300,其包括第一半壳1和第二半壳2,其中,第一半壳1上设置有第一叠合部,第二半壳2上设置有第二叠合部,当第一半壳1和第二半壳2对接时形成能够收容绝缘本体200的容腔,同时,第一叠合部和第二叠合部在垂直于金属壳体300轴向的方向上叠合连接。由第一叠合部和第二叠合部连接后形成的重叠区域可以增强该金属壳体300在上述重叠区域的结构强度,从而满足提升该金属壳体300抗挤压、冲击能力的需求。
38.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是以图示的连接器以usb type

c连接器为例,第一半壳1和第二半壳2呈具有类u形截面的半壳结构,即二者分别具有一中段的弯弧部位和位于弯弧部位两侧的平面部位,一般地,弯弧部位的结构强度大于平面部位的结构强度,因此,本实施例中,第一叠合部和第二叠合部分别优选设置在第一半壳1和第二半壳2的平面部位上,以增强该金属壳体300位于上述平面部位处的结构强度。
39.而在其他实施方式中,如将上述的金属壳体300应用于其他形式的连接器中而使其具有区别于图示结构的情况下,实施者可在相应结构的金属壳体300的强度薄弱处设置上述的第一叠合部和第二叠合部,以增强金属壳体300及连接器的整体结构强度,提升抗压、抗冲击能力。
40.具体地,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叠合部包括多个悬臂4,悬臂4被配置为贴置于第二叠合部上设置的对接片5的外壁上,多个悬臂4和多个对接片5一一对应叠合,以使第一叠合部和第二叠合部在垂直于金属壳体300轴向的方向上叠合获得重叠区域。
41.较佳地,第一半壳1的对接侧的两端也即第一半壳1的两个平面部位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多个悬臂4,第二半壳2的对接侧的两端也即第二半壳2的两个平面部位的端部分别设置有多个对接片5,以使第一半壳1的对接侧的两端均贴置在第二叠合部的外壁,使该金属壳体300的正、背两侧的平面部位处均获得结构增强。
42.在其他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悬臂4也可以被配置为贴置于对接片5的内壁,也即第一半壳1的对接侧的两端均贴置在第二叠合部的内壁,该结构同样能够使该金属壳体300的正、背两侧的平面部位处均获得结构增强。
43.为进一步增强该金属壳体300的结构强度,本实施例中,第二半壳2位于相邻的两个对接片5之间的部位设有筋肋6。该筋肋6可以是自第二半壳2的两个平面部位向外凸出
的,也可以是自第二半壳2的两个平面部位向内凹陷的。优选地,在远离第二半壳2的方向上,筋肋6的端部与对接片5的端部平齐,也即,该筋肋6优选延伸至第二半壳2与第一半壳1对接侧的端面,以使筋肋6具有更大的尺寸,进而提供更多的抗压支撑能力。
44.可以理解的是,在该金属壳体300承受外力挤压、冲击时,其与外部的对其施力的物体的接触面积越大,金属壳体300承受的压强则越小,进而金属壳体300越能够避免受压变形。为此,本实施例中,悬臂4优选被配置为贴置于对接片5的外壁,筋肋6相对于第二半壳2外凸设置,并且,在悬臂4与对接片5叠合连接时,悬臂4的外壁与筋肋6的外壁平齐,从而使得第一半壳1上的悬臂4和第二半壳2上的筋肋6能够一并承受外部压力,减小金属壳体300受压时所承受的压强。
45.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第一半壳1和第二半壳2在对接时,可以借由设置在二者其一上的用于铆合线缆400的铆合爪7固定连接。而由于铆合爪7一般仅设置于金属壳体300的一端,为能使第一半壳1和第二半壳2具有更稳固的连接结构,如图3至图5所示,第一半壳1和第二半壳2可以借由设置于二者之间的对接结构3对接并固定,具体地,该对接结构3包括在第一叠合部和第二叠合部二者其一上设置的卡勾31,以及在二者中另一上设置的卡孔32,在第一叠合部和第二叠合部叠合时,卡勾31能够钩卡于卡孔32中,从而使二者连接为一体,避免脱离。
46.具体地,卡勾31和卡孔32可以分别设置在悬臂4和连接片5上,或者反置地,卡勾31和卡孔32也可以分别设置在连接片5和悬臂4上。卡孔32可为通孔也可为盲孔,不作具体限定。
47.此外,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绝缘本体200径向的一侧贴可以靠第一半壳1的内壁,另一侧可以贴靠在第二半壳2的内壁,从而能够自金属壳体300的内部撑持第一半壳1和第二半壳2,以更进一步地提升金属壳体300的抗压能力。
48.本实施例中,第一半壳1及其上设置的悬臂4、卡勾31和铆合爪6等皆可一体成型,第二半壳2及其上设置的连接片5、筋肋6及卡孔32等亦皆可一体成型。用于对金属片材进行冲切、折弯等工艺以获得第一半壳1和第二半壳2的加工方法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做赘述。
49.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