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复合金属料带及线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510772发布日期:2022-01-15 09:22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高温复合金属料带及线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线电缆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耐高温复合金属料带及线缆。


背景技术:

2.在生产传输线缆时,为提高抗干扰性能,一般需要设置屏蔽层,用于回路构成及电磁屏蔽等性能的实现。屏蔽层形式常见为包带、编织、缠绕、波纹管或者这几种形式的组合,而最常见的一种包带屏蔽层形式为金属塑料复合薄料带,金属塑料复合薄料带一般是金属箔带层通过复合胶层连接pet层,通过绕包在芯线外层后形成屏蔽层。
3.现有的料带在线缆自动制造过程中,由于采用自动卷绕将线缆包覆,主要作用线缆结构的稳定性,现有的线缆在使用中稳定性较差,尤其是耐高温情况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采用双面复合结构,能够保证屏蔽效果的情况下进行透气传热,保证线缆传热的稳定性,提升耐高温性,通过通气腔和连接孔的配合进行通气传热,进而大大提升结构的耐高温效果,结构简单可靠,实用性强的耐高温复合金属料带及线缆。
5.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耐高温复合金属料带,包括连接支架、分别设于连接支架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及设于第一连接面的第一复合面和设于第二连接面的第二复合面,所述连接支架设有通气腔,所述第一复合面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贯第一连接面、且连通至通气腔,所述第二复合面开设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贯第二连接面、且连通至通气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为错开设置。
6.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连接支架包括第一连接膜和第二连接膜、及将第一连接膜与第二连接膜连接的连接柱,所述通气腔设于第一连接膜与第二连接膜之间。
7.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连接膜和第二连接膜均为pet薄膜。
8.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连接柱通过热压成型于第一连接膜和第二连接膜之间。
9.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通气腔由连接柱分隔形成。
10.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连接面与第一复合面一体复合成型;所述第一连接面为铜层或胶层,所述复合面为铝箔层。
11.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一连接孔开设有多个,多个的第一连接孔呈线性阵列于第一复合面。
12.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连接面与第二复合面一体复合成型;所述第二连接面为铜层或胶层,所述复合面为铝箔层。
13.对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为,所述第二连接孔开设有多个,多个的第二连接孔呈线性阵列于第二复合面。
14.一种线缆,包括所述的耐高温复合金属料带。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6.相比传统的线缆,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面复合结构,能够保证屏蔽效果的情况下进行透气传热,保证线缆传热的稳定性,提升耐高温性,通过通气腔和连接孔的配合进行通气传热,进而大大提升结构的耐高温效果,结构简单可靠,实用性强。具体是,设置了连接支架、分别设于连接支架的第一连接面和第二连接面、及设于第一连接面的第一复合面和设于第二连接面的第二复合面,所述连接支架设有通气腔,所述第一复合面开设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贯第一连接面、且连通至通气腔,所述第二连接孔贯第二连接面、且连通至通气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为错开设置。在连接支架的双面分别设置连接面和复合面,两者为复合连接形成一体,在保证对线缆抗电磁屏蔽效果的同时,也保证了结构可靠性,传热效率高,稳定性好。
附图说明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耐高温复合金属料带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图1中耐高温复合金属料带的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连接支架1、通气腔11、第一连接膜12、第二连接膜13、连接柱14、第一连接面2、第二连接面3、第一复合面4、第一连接孔41、第二复合面5、第二连接孔51。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
22.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3.如图1~图2所示,一种耐高温复合金属料带,包括连接支架1、分别设于连接支架1的第一连接面2和第二连接面3、及设于第一连接面2的第一复合面4和设于第二连接面3的第二复合面5,所述连接支架1设有通气腔11,所述第一复合面4开设有第一连接孔41,所述第一连接孔41贯第一连接面2、且连通至通气腔11,所述第二复合面5开设有第二连接孔51,所述第二连接孔51贯第二连接面3、且连通至通气腔11,所述第一连接孔41与第二连接孔51为错开设置。
24.连接支架1包括第一连接膜12和第二连接膜13、及将第一连接膜12与第二连接膜13连接的连接柱14,所述通气腔11设于第一连接膜12与第二连接膜13之间,通过连接柱14将第一连接膜12和第二连接膜13连接形成一体,方便与第一连接面2和第二连接面3进行连接,连接效果好,结构可靠。
25.第一连接膜12和第二连接膜13均为pet薄膜,通过采用pet薄膜用于结构连接,稳定性好,结构可靠。
26.连接柱14通过热压成型于第一连接膜12和第二连接膜13之间,通气腔11由连接柱14分隔形成,通过热压成型的结构,结构可靠,一体性强。
27.第一连接面2与第一复合面4一体复合成型;所述第一连接面2为铜层或胶层,所述复合面为铝箔层,进一步改进为,第二连接面3与第二复合面5一体复合成型;所述第二连接面3为铜层或胶层,所述复合面为铝箔层;采用复合成型的结构,结构可靠,耐用性强。
28.第一连接孔41开设有多个,多个的第一连接孔41呈线性阵列于第一复合面4,进一步改进为,第二连接孔51开设有多个,多个的第二连接孔51呈线性阵列于第二复合面5;采用多个的连接孔可保证通气散热,散热效果好。
29.本实用新型采用双面复合结构,能够保证屏蔽效果的情况下进行透气传热,保证线缆传热的稳定性,提升耐高温性,通过通气腔11和连接孔的配合进行通气传热,进而大大提升结构的耐高温效果,结构简单可靠,实用性强。具体是,设置了连接支架1、分别设于连接支架1的第一连接面2和第二连接面3、及设于第一连接面2的第一复合面4和设于第二连接面3的第二复合面5,所述连接支架1设有通气腔11,所述第一复合面4开设有第一连接孔41,所述第一连接孔41贯第一连接面2、且连通至通气腔11,所述第二复合面5开设有第二连接孔51,所述第二连接孔51贯第二连接面3、且连通至通气腔11,所述第一连接孔41与第二连接孔51为错开设置。在连接支架1的双面分别设置连接面和复合面,两者为复合连接形成一体,在保证对线缆抗电磁屏蔽效果的同时,也保证了结构可靠性,传热效率高,稳定性好。
30.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