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189609发布日期:2021-12-25 01:49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插座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连接器产品领域,特别涉及指一种安装于电路板上的插座连接器。


背景技术:

2.随着各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现行电子产品朝向逐步微型化方向发展,各配套安装于电子产品中电连接器也需要微型化,才能极大的满足电子产品轻、薄、短方向发展,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
3.usb type

c连接器是电连接器的一种,该usb type

c连接器不分正反两面均可插入,由于现新一代usb type

c尺寸更小,这样导致对产品的机模性能要求更高,现行usb type

c 插座连接器采用插入组件,其插入组件是由上插入组件、中插入组件、及下插入组件经三次组装才能完成,由于usb type

c结构较为特殊,上下插入组件内均各设有导电端子,而中插入组件又设有中心屏蔽铁片,形成上排导电端子、中间屏蔽铁片及下排导电端子三层格式结构,同时又由于usb type

c连接器尺寸过小,插入组件插入非常困难,效率极为低下;结构较为复杂,其三层结构叠加容易造成公差累积,结构稳定性差。
4.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技术缺限,有必要提出一种改进的插座连接器以克服上述所存在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果简单、组装部零件少且提高整体连接器强度的插座连接器。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一种插座连接器,包括有绝缘座体、固定于绝缘座体内的数支导电端子以及包覆于所述绝缘座体外围的壳体,所述数支导电端子包括有一对接地端子、一对电源端子、一对信号端子,所述的各个端子具有一固定部、固定部一端前延伸的位于同平面的基板部以及沿固定部后端延伸折弯出的焊接脚,其中,所述基板部上撕破成型有接触部,所述一对接地端子的接触部位于绝缘座体的同一侧,所述一对电源端子的接触部位于绝缘座体的同一侧或绝缘座体的上侧和下侧且呈反向对应排列布置,所述一对信号端子的接触部位于绝缘座体的上侧和下侧且呈反向对应排列布置。
7.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地端子、电源端子、信号端子各包括有一对接地端子、电源端子、信号端子,所述的一对接端子位于绝缘座体外侧,所述一对电源端子位于接地端子的内侧,所述一对信号端子位于一对电源端子之间。
8.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一对接地端子的接触部在基板部上同一方向撕破成型,所述一对电源端子的接触部在基板部同一方撕破或在基板部上呈反向撕破成型,所述一对信号端子的接触部在基板部上呈反向撕破成型。
9.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插座连接器还进一步包括有一对接地片,所述
的一对接地片分别与一对接地端子相连接。
10.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每一接地片具有与每一接端子的接触部的背面相接触的抵接部,所述抵接部延伸突出方向与接地端子的接触部延伸方向相同。
11.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接地片具有第一固持部、抵接部、第二固持部、横向尾部,所述抵接是由第一固持部前端凹陷或凸出向前延伸,所述第二固持部由抵接部向前延伸并与第一固持部保持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横向尾部由第一固持部尾端向外侧横向延伸突出。
12.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固持部沿横向方向外突设有卡扣部,所述横向尾部的末端形成有干涉部。
13.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绝缘座体具有一主本体、自主本体延伸突出的阶梯部以及自阶梯部向前延伸的舌板,所述主本体两侧位于尾角边缘处分别设有外凸的卡块,所述主本体外壁面上端凹设有一卡位槽;所述壳体两侧边末端相对卡块位置设有配合的缺口,该壳体的上表面后边缘向卡位槽内撕破设有第一限位片。
14.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主本体与延伸出的阶梯部的接合面处其上端设有一对第一限位槽,所述主本体与延伸出的阶梯部的接合面处其下端设有一对第二限位槽,所述阶梯部的底端边缘且位于一对第二限位槽之间设有固定槽;所述壳体上表面相对第一限位槽设有与第一限位槽相配合的卡突,所述壳体下表面后边缘中间处设有与固定槽相配合的卡突,位于卡突的两侧边缘相对设置有一对与第二限位槽卡合的第二限位片。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各个端子结构采用撕破成型减少端子组装,提高了连接器的整体强度,节省了端子数量,降低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休分解图;
17.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对接地端子立体图;
18.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对电源端子第一实施方案立体图;
19.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对电源端子第二实施方案立体图;
20.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对信号端子立体图;
21.图6是本实用新型由电源端子第一实施方案排列组合形成的半成品示意图;
22.图7是图6另一角度示意图;
23.图8是本实用新型由电源端子第二实施方案其中一种排列组合的半成品示意图;
24.图9是图8另一角度示意图;
25.图10是本实用新型由电源端子第二实施方案另外一种排列组合的半成品示意图;
26.图11是图10另一角度示意图;
27.图12是本实用新型壳体与半成品组装时示意图;
28.图13是图12组装后的立体图;
29.图14是图13的仰视图;及
30.图15是图14在c

c方向剖视图。
31.附图标记说明:
32.100插座电连接器
ꢀꢀꢀꢀꢀꢀꢀꢀꢀꢀꢀꢀꢀꢀꢀꢀꢀꢀ
1绝缘座体
33.11主本体
ꢀꢀꢀꢀꢀꢀꢀꢀꢀꢀꢀꢀꢀꢀꢀꢀꢀꢀꢀꢀꢀꢀꢀꢀꢀ
111卡块
34.12阶梯部
ꢀꢀꢀꢀꢀꢀꢀꢀꢀꢀꢀꢀꢀꢀꢀꢀꢀꢀꢀꢀꢀꢀꢀꢀꢀ
13舌板
35.112卡位槽
ꢀꢀꢀꢀꢀꢀꢀꢀꢀꢀꢀꢀꢀꢀꢀꢀꢀꢀꢀꢀꢀꢀꢀꢀ
113第一限位槽
36.114第二限位槽
ꢀꢀꢀꢀꢀꢀꢀꢀꢀꢀꢀꢀꢀꢀꢀꢀꢀꢀꢀꢀ
115固定槽
37.2数支导电端子
ꢀꢀꢀꢀꢀꢀꢀꢀꢀꢀꢀꢀꢀꢀꢀꢀꢀꢀꢀꢀ
3接地端子
38.3a、3b一对接地端子
ꢀꢀꢀꢀꢀꢀꢀꢀꢀꢀꢀꢀꢀꢀꢀ
31第一固定部
39.32第一基板部
ꢀꢀꢀꢀꢀꢀꢀꢀꢀꢀꢀꢀꢀꢀꢀꢀꢀꢀꢀꢀꢀ
321第一接触部
40.33第一焊接脚
ꢀꢀꢀꢀꢀꢀꢀꢀꢀꢀꢀꢀꢀꢀꢀꢀꢀꢀꢀꢀꢀ
4电源端子
41.4a、4b一对电源端子
ꢀꢀꢀꢀꢀꢀꢀꢀꢀꢀꢀꢀꢀꢀꢀ
41第二固定部
42.42第二基板部
ꢀꢀꢀꢀꢀꢀꢀꢀꢀꢀꢀꢀꢀꢀꢀꢀꢀꢀꢀꢀꢀ
421第二接触部
43.43第二焊接脚
ꢀꢀꢀꢀꢀꢀꢀꢀꢀꢀꢀꢀꢀꢀꢀꢀꢀꢀꢀꢀꢀ
5信号端子
44.5a、5b一对信号端子
ꢀꢀꢀꢀꢀꢀꢀꢀꢀꢀꢀꢀꢀꢀꢀ
51第三固定部
45.52第三基板部
ꢀꢀꢀꢀꢀꢀꢀꢀꢀꢀꢀꢀꢀꢀꢀꢀꢀꢀꢀꢀꢀ
521第三接触部
46.53第三焊接脚
ꢀꢀꢀꢀꢀꢀꢀꢀꢀꢀꢀꢀꢀꢀꢀꢀꢀꢀꢀꢀꢀ
6接地片
47.6a、6b一对接地片
ꢀꢀꢀꢀꢀꢀꢀꢀꢀꢀꢀꢀꢀꢀꢀꢀꢀ
61第一固持部
48.62抵接部
ꢀꢀꢀꢀꢀꢀꢀꢀꢀꢀꢀꢀꢀꢀꢀꢀꢀꢀꢀꢀꢀꢀꢀꢀꢀ
63第二固持部
49.631卡扣部
ꢀꢀꢀꢀꢀꢀꢀꢀꢀꢀꢀꢀꢀꢀꢀꢀꢀꢀꢀꢀꢀꢀꢀꢀ
64横向尾部
50.641干涉部
ꢀꢀꢀꢀꢀꢀꢀꢀꢀꢀꢀꢀꢀꢀꢀꢀꢀꢀꢀꢀꢀꢀꢀꢀ
50半成品
51.7壳体
ꢀꢀꢀꢀꢀꢀꢀꢀꢀꢀꢀꢀꢀꢀꢀꢀꢀꢀꢀꢀꢀꢀꢀꢀꢀꢀꢀꢀ
71缺口
52.72、75卡突
ꢀꢀꢀꢀꢀꢀꢀꢀꢀꢀꢀꢀꢀꢀꢀꢀꢀꢀꢀꢀꢀꢀꢀꢀ
73第一限位片
53.74第二限位片
具体实施方式:
54.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55.请参见详细示出的附图,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插座连接器100具体较佳实施例,该插座连接器100包括有绝缘座体1、固定于绝缘座体1内的数支导电端子2以及包覆于所述绝缘座体1外围的壳体7,所述数支导电端子2包括有接地端子3、电源端子4和信号端子5。所述的插座连接器100还一进步包括有固定在绝缘座体1内的一对接地片6。
56.请一并结合图6至图7所示,所述绝缘座体1具有一主本体11、自主本体11延伸突出的阶梯部12以及自阶梯部12向前延伸的舌板13;所述主本体11两侧位于尾角边缘处分别设有外突的卡块111,所述主本体11外壁面上端凹设有一卡位槽112,所述主本体11与延伸出的阶梯部12的接合面处其上端设有一对第一限位槽113,所述主本体11与延伸出的阶梯部12的接合面处其下端设有一对第二限位槽114,所述阶梯部12的底端边缘且位于一对第二限位槽114之间设有固定槽115。
57.请一并结合图2与图7所示,所述接地端子3包括一对接地端子3a、3b,该一对接地端子3a、3b位于导电端子2的两侧,所述一对接地端子3a、3b结构相同呈左右对称结构,其每一接地端子3a、3b包括有第一固定部31、第一固定部31一端前延伸的第一基板部32以及沿第一固定部31后端延伸折弯出的第一焊接脚32,所述第一固定部31与第一基板部32 位于
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一基板部32上撕破成型有第一接触部321,所述接地端子3a、3b 的第一接触部321成型在第一基板部32的上方或下方,即同一方向撕破成型,所述接地端子 3a、3b的第一接触部321分别位于舌板13的上侧或下侧,两个第一接触部321位于舌板13 的同一侧面上。
58.请一并结合图3至图10所示,所述电源端子4包括位于接地端子3内侧的一对电源端子 4a、4b,每一电源端子4a、4b包括有第二固定部41、第二固定部41一端前延伸的第二基板部42以及沿第二固定部41后端延伸折弯出的第二焊接脚43,所述第二固定部41与第二基板部42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二基板部42上撕破成型有第二接触部421;在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方案中,一对电源端子4有两种实施方案,第一种方案是所述的电源端子4a与4b 的第二接触部421位于第二基板部42的上方或下方,即为同一侧;第二种方案是所述电源端子4a的第二接触部421位于第二基板部42的上方,所述电源端子4b的第二接触部421位于第二基板部42的下方,也就是说电源端子4a与4b的第二接触部421呈反向撕破成型排列;这样所述电源端子4a、4b的第二接触部421位于绝缘座体的舌板13同一侧或分别位于舌板 13上侧和下侧。
59.所述信号端子5位于一对电源端子4a、4b之间,该信号端子5包括有一对信号端子5a、 5b,每一信号端子5a、5b包括有第三固定部51、第三固定部51一端前延伸的第三基板部52 以及沿第三固定部51后端延伸折弯出的第三焊接脚53,所述第三固定部51与第三基板部52 位于同一平面上,所述第三基板部52上撕破成型有第三接触部521。所述信号端子5a的第三接触部521位于第三基板部52的下方,所述信号端子5b的第三接触部521位于第三基板部52的上方。这样所述信号端子5a、5b的第三接触部521分别位于舌板13下、上侧,两个第三接触部521不位于舌板同一侧面上,信号端子5a、5b的接触部在基板部上呈反向且对应布置排列。
60.所述接地端子3、电源端子4和信号端子5的各个第一、二、三的基板部32、42、52位于同一平面内,所述的导电端子2及接地片6与绝缘座体1一体成型于绝缘座体1中固定,此时,所述接地端子3的第一接触部321固定在舌板13的同一侧上且外露于舌板13;由于一对电源端子4a与4b的第二接触部421撕破方向有两种实施方案,这样,各个接触部在绝缘座体1的舌板13排列布置有三种排列布置,第一种情况是:电源端子4a与4b接触部互为反向时,即所述电源端子4a的第二接触部421位于第二基板部42的上方,所述电源端子4b 的第二接触部421位于第二基板部42的下方,两个第二接触部421分别位于舌板13的上侧和下侧,组合形成连接器端子排列如图6、7组合方式,所述接地端子的接触部321位于绝缘座体舌板13的同一侧,所述电源端子、信号端子的接触部位于绝缘座体舌板13的上侧和下侧且呈反向对应排列布置,形成同一侧4pin接触部与另一侧2pin接触部布局;第二种情况是所述的电源端子4a与4b的第二接触部421位于第二基板部42的上方或下方,即在同一侧,组合形成连接器端子排列如图8、9所示,一对接地端子的接触部321与其中一个信号端子的接触部421位于同一侧,一对电源端子的接触部与另外一个信号端子的接触部位于另一方向的同一侧,形成同一侧3pin接触部与另一侧3pin接触部布局;第三种情况是图10、 11是一对接地端子的接触部、一对电源接触部以及其中一个信号端子的接触部位于同一侧,另外一个信号端子的接触部位于另一方向的同一侧,形成同一侧5pin接触部而另一侧1pin 接触部布局。
61.所述的各个端子接触部撕破成型于基板部上,对接触部有序排列节省了端子数量,同样可以满足电量传输,如用专用于充电使用;同时,各个端子的接触部结构采用撕破成型有效提高了连接器的整体强度。
62.请参见图1所示,所述接地片6包括一对接地片6a、6b,所述一对接地端子6a、6b结构相同呈左右对称结构,该一对接地片6a、6b与导电端子一样一体成型固定在绝缘座体1内且位于舌板13的两侧;每一对接地片6a、6b包括有第一固持部61、抵接部62、第二固持部 63、横向尾部64,所述抵接部62由第一固持部61的一端向前延伸,所述第二固持部63由抵接部62向前延伸并与第一固持部61保持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横向尾部64由第一固持部 61尾端向外侧横向延伸突出,该尾部64的末端形成有干涉部641,该尾部64加强接地片与绝缘座体1接合时固持效果,使接地片6更好的固定在绝缘座体1中;所述第二固持部63沿横向方向外突设有外露于绝缘座体的卡扣部631,该卡扣部631以保证与对接电连接器卡扣配合。
63.如图15所示,所述接地片6在绝缘座体1内与所述接地端子3相连接,所述一对接地片 6a、6b的抵接部62分别抵接在一对接地端子3a、3b的第一接触部321的背面上,所述抵接 62是由第一固持部61前端凹陷或凸出向前延伸,其是凹陷或是凸出延伸均是以接地端子的第一接触部321撕破方向所决定;一对接地片6分别一对接地端子连接可以改善连接器的屏蔽效果,以保证稳定的信号传输。
64.请结合图12至图14所示,所述壳体7包覆在由数支电端子2及由接地片6一体成型的绝缘座体所组成的半成品50上,这样,绝缘座体的舌板13上侧具有二个接触部、下侧具有四个接触部或舌板上侧具有四个接触部、下侧具有二个接触部;所述壳体7两侧边末端相对绝缘座体1的卡块111位置设有配合的缺口71,所述壳体7上表面相对第一限位槽113设有与第一限位槽113相配合的卡突72,该壳体7上表面后边缘向卡位槽112内撕破设第一限位片73;所述壳体7下表面后边缘中间处设有与固定槽115相配合的卡突75,位于卡突75的两侧边缘相对设置有一对与第二限位槽114卡合的第二限位片74;所述壳体7包覆在半成品 50外围时,卡块111与缺口相配合,所述卡突72与第一限位槽113配合,所述第一限位片 73嵌接在卡位槽112内,所述第二限位片74嵌接在第二限位槽114内,这样,半成品50结构通过上述各卡扣配合,所述半成品50既不能在壳体7中前移与后退,可使半成品50稳固在壳体7内,所述壳体7与绝缘座体1的舌板13构成供对接连接器插置的空间。
65.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