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散热型变压器室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43223发布日期:2022-03-12 15:18阅读:107来源:国知局
一种散热型变压器室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散热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散热型变压器室。


背景技术:

2.在拥有大型变压器的变电站中,由于变压器负荷大而散发较高热量,现有的变压器一般是被放置于变压器室内的,因此在变压器产生热量的情况下,变压器室内的温度能达到70~80℃,如果不能将变压器产生的热量及时排走,不仅影响变压器的正常工作,还会影响配电的安全性以及危及人身安全,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变压器室进行改进,以对变压器室及时散热而确保变压器的安全使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散热型变压器室,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变压器室内温度较高而影响变压器正常使用的问题。
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基础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散热型变压器室,包括用于放置变压器的保护罩,保护罩内设有油坑,油坑与变压器之间设有支撑件,支撑件上设有透风部;保护罩的一侧设有位于支撑件下方的第一通风部,保护罩的顶部设有出风部。
5.本方案的原理是:支撑件用于对变压器提供支撑,由于支撑件上设有透风部,使得变压器的底部与油坑之间存在间隙,既能方便变压器散热,也不会影响在出现安全事故时变压器快速放油;同时,本技术中在保护罩的一侧设置第一通风部,第一通风部位于支撑件的下方,使得外部的空气可以由第一通风部进入到保护罩内,而保护罩的顶部设置出风部,变压器产生的热量使周围空气密度减小而自动向上移动,并最终由出风部被排出保护罩之外,在第一通风部不断向保护罩内通入空气且出风部不断排出空气的循环模式下,保护罩中的热量不断被自动排出保护罩之外,从而使得变压器产生的热量及时被排走,保护罩内的温度不会处于较高状态,确保变压器能够正常使用。
6.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在于:
7.1.能够自动快速散热:本技术中通过在保护罩上设置第一通风部和出风部,依靠变压器产生热量对周围空气的影响,使得保护罩自动从外界经第一通风部抽吸低温空气,并将高温空气由出风部自动被排出保护罩,在保护罩内形成定向气流,使得变压器室内温度处于较低状态,确保变压器的正常使用。
8.2.有利于对变压器散热:本技术中,由于第一通风部位于支撑件的下方,因此外界进入保护罩的空气首先进入到油坑与支撑件的空间,再由支撑件向上流动而吹向变压器,因此利用外界空气对保护罩内部进行散热时,进入保护罩内的空气会自下而上吹动变压器周围的空气,进一步提升变压器周围热空气向上传送速度而提升其降温效果。
9.进一步,所述出风部包括竖向设置的出风管,出风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密封板,出风管的周向设有若干出风口。
10.作为优选,本方案中,利用出风口快速排出保护罩内温度较高的气体,密封板用于
阻挡外界雨水、灰尘等落入保护罩。
11.进一步,所述出风口处固定连接有出风百叶窗。
12.作为优选,本方案中,在出风口处安装出风百叶窗,以便出风管内的高温气体可以方便地流出出风管,并减小外界气流倒吹对出风管排气的影响。
13.进一步,所述保护罩上设有正对变压器的第二通风部,第二通风部位于第一通风部的正上方。
14.作为优选,本方案中,通过设置第二通风部,增大进风口的面积,进一步提升保护罩内散热效果,同时第一通风部和第二通风部均设置于保护罩的同一侧,有利于保持保护罩内气流的稳定循环,并且在保护罩的另一侧留出接线空间,方便变压器室的集中接线操作。
15.进一步,所述第一通风部包括下进风口和固定连接于下进风口上的下百叶窗,所述第二通风部包括上进风口和固定连接于上进风口的上百叶窗。
16.作为优选,本方案中,利用百叶窗,既能方便外界空气进入保护罩,也能减少外界雨水、灰尘等进入保护罩内而对变压器产生影响。
17.进一步,所述保护罩的内侧固定连接有用于覆盖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的防尘网。
18.作为优选,本方案中,利用防尘网对可能由上进风口和下进风口进入保护罩内的灰尘和雨水等杂质进行二次阻挡,进一步提升进入保护罩内空气的洁净度。
19.进一步,所述保护罩内壁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接水槽。
20.作为优选,由于保护罩内部的温度高于外界,因此保护罩内壁上以及出风管的内壁上容易产生冷凝水(特别是在寒冷环境或者潮湿环境中),冷凝水向下落入到油坑中,会对油坑中的油造成污染,油中混入水后容易产生酸性物质而对金属产生腐蚀。本方案中,通过在保护罩的内壁底部固定连接有接水槽,利用接水槽对可能产生的冷凝水进行承接收集,减少冷凝水对油的影响。
21.进一步,所述保护罩的顶部呈圆锥状。
22.作为优选,将保护罩的顶部设置成圆锥状,方便出风管内形成的冷凝水流至保护罩的内壁,然后向下流入到接水槽中,降低出风管中的冷凝水直接向下滴落在变压器上而对变压器造成短路的安全隐患。
23.进一步,所述支撑件包括由若干支撑板固定连接形成的上格栅,上格栅上设有用于形成所述透风部的透风间隙。
24.作为优选,本方案中,利用格栅作为支撑件,结构简单且加工方便。
25.进一步,所述上格栅和油坑之间固定连接有下格栅,所述下格栅上放置有鹅卵石。
26.作为优选,利用下格栅以及下格栅上的鹅卵石形成一层阻隔层,方便进入上格栅和下格栅之间的气体能快速向上流动至变压器处,对变压器起到降温效果;同时,当变压器产生安全事故而放油后,油向下流入油坑时,鹅卵石起到隔离作用,减小火势,利于灭火;另外高温变压器油经过鹅卵石的冷却后,可减小火势,使得变压器室使用起来更加安全。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一种散热型变压器室的正剖图。
28.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一种散热型变压器室的正剖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30.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保护罩1、上格栅2、变压器3、下进风口4、下百叶窗5、上进风口6、上百叶窗7、防尘网8、出风管9、密封板10、出风口11、风百叶窗12、接水槽13、下格栅14、鹅卵石15、油坑16。
31.实施例一
32.实施例一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散热型变压器室,包括保护罩1,保护罩1内靠近底部固定连接有支撑件,支撑件与保护罩1的底壁之间设有间隙,支撑件的顶部放置有现有技术中的变压器3,支撑件上设有透风部,本实施例中,支撑件包括由多块铁板焊接而成的上格栅2,相邻的铁板之间设有形成透风部的透风间隙,使得上格栅2下方的空气可以向上流经上格栅2而吹向变压器3。
33.上格栅2的下方设有油坑16,油坑16用于承接变压器3可能向下排出的油;同时,保护罩1的左侧壁上设有第一通风部,第一通风部位于上格栅2的下方,且保护罩1的左侧壁上位于第一通风部的正上方设有第二通风部,第二通风部位于上格栅2的上方,本实施例中,第一通风部包括下进风口4和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保护罩1上位于下进风口4处的下百叶窗5,第二通风部包括上进风口6和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保护罩1上位于进风口处的上百叶窗7,而且在保护罩1的内壁上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防尘网8,防尘网8正对上进风口6和下进风口4,利用防尘网8可以对上进风口6和下进风口4处进入的灰尘和雨水进行格挡。
34.如图1所示,保护罩1的顶部呈圆锥状,保护罩1的顶部设有出风部,出风部包括竖向设置的出风管9,出风管9的顶端焊接有密封板10,出风管9的四周均开有出风口11,且出风管9的外壁上每个出风口11处均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出风百叶窗12。
35.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36.本实施例中,当现有的变压器3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产生的热量扩散至变压器3周围的空气中而使周围空气温度升高,温度升高后的空气由于密度减小而自动上升,并由出风管9的出风口11排出,在变压器3周围空气自动上升时,由于保护罩1内气体向上流动而流出出风管9,使得保护罩1内空气密度减小,此时保护罩1自动由下进风口4和上进风口6从外界抽入温度较低的空气,随着外界空气不断被抽入且保护罩1内的空气不断由出风口11被排出,使得保护罩1内整体形成由下至上的气流,将变压器3产生的热量不断排出出风口11而散失掉,从而使得保护罩1内温度处于较低的范围,以确保变压器3正常工作。
37.本实施例中,由于下进风口4位于上格栅2的下方,因此由下进风口4进入保护罩1内的空气会先流动至变压器3的下方,然后再向上穿过上格栅2而吹向变压器3,不仅会提升变压器3的散热速度,还有利于保护罩1内形成右下至上的气流,从而使得保护罩1内的热量更加快速地被排出。
38.实施例二
39.实施例二与实施例一的区别在于,如图2所示,保护罩1内壁靠近底部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接水槽13,接水槽13与保护罩1的内壁紧贴,使得保护罩1内壁上的水能够流入接水槽13中被收集;同时上格栅2的下方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结构与上格栅2相同的下格栅14,下格栅14与上格栅2之间设有间隙,下进风口4正对上格栅2和下格栅14之间的间隙,且
下格栅14的顶部放置头若干鹅卵石15。
40.本实施例中,由于保护罩1以及出风管9内的温度高于外界,在寒冷低温环境或者潮湿的环境中,出风管9的内壁上以及保护罩1的内壁上容易产生冷凝水,冷凝水经过出风管9的内壁以保护罩1的内壁向下流入到接水槽13中被收集,避免冷凝水向下流入到油坑16中而对油坑16中的油产生污染;同时,本实施例中由于设置了下格栅14和位于下格栅14上的鹅卵石15,利用下格栅14以及下格栅14上的鹅卵石15形成一层阻隔层,方便进入上格栅2和下格栅14之间的气体能快速向上流动至变压器3处,对变压器3起到快速降温的效果;同时,当变压器3产生火灾的安全事故而放油后,油向下流入油坑16时,鹅卵石15起到隔离作用,可以减小火势,有利于灭火,且高温变压器3油经过鹅卵石15的冷却后,可减小火势,使得变压器室使用起来更加安全。
41.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