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动防水开关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50669发布日期:2022-02-09 15:05阅读:119来源:国知局
微动防水开关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开关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微动防水开关。


背景技术:

2.微动开关,顾名思义,使用很微小的力度的开关。是外机械力通过传动元件作用于动作簧片上,使其末端的定触点与动触点快速接通或断开的开关。
3.微动开关是具有微小接点间隔和快动机构,用规定的行程和规定的力进行开关动作的接点机构,用外壳覆盖,其外部有驱动杆的一种开关,因为其开关的触点间距比较小,故名微动开关,又叫灵敏开关、快动开关。施压促动的快速开关。用于防盗系统中的门开关等。
4.但是传统的微动开关的结构简单,防水效果差,对产品的使用环境有一定的限制,适应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传统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微动防水开关,该微动防水开关的结构设计合理,密封效果好,提升了防水效果,安全性能高,且适应性强。
6.一种微动防水开关,包括壳体、安装于所述壳体内的开关按键、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开关按键相对设置的推动模组、安装于所述推动模组和所述开关按键之间的防水弹性件、安装于所述推动模组上的pcb板、及安装于所述壳体内并与所述pcb板相对设置的触点模组;所述触点模组包括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所述第一导电端子设置在所述pcb板的上方,所述第二导电端子设置在所述pcb板的下方。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壳体包括固定外套及安装于所述固定外套内的安装座,所述固定外套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防水弹性件安装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并分别连接所述开关按键和推动模组。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推动模组包括推动座和缓冲弹簧,所述推动座开设有缓冲槽,所述安装座上设置有与所述缓冲槽相对设置的支撑柱,所述缓冲弹簧套设于所述支撑柱外圈套并延伸至所述缓冲槽内。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顶部设置有至少两组的垫块,所述垫块顶部与所述固定外套的内壁抵接。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加固台和第二加固台,所述第一加固台和第二加固台均设置于所述安装座内。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安装座开设有第一安置槽和第二安置槽,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安装在所述第一安置槽内,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安装在所述第二安置槽内。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和第二导电端子的数量均为两组。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导电端子包括第一插脚部和第一接触部,所述第一插脚部和第一接触部连接形成倒l型,所述第一插脚部两侧设置有第一齿固件。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导电端子包括第二插脚部和第二接触部,所述第二接触部朝向所述pcb板倾斜设置,所述第二插脚部两侧设置有第二齿固件。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水弹性件包括支撑部和弹性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壳体内壁连接,所述弹性部为圆台型设置。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本实用新型设置的微动防水开关的结构设计合理,密封效果好,提升了防水效果,安全性能高,且适应性强,设置壳体用于整体结构的固定连接使用,推动模组安装在壳体内,推动模组顶部与开关按键相对设置、底部与触点模组相对设置,工作人员可通过按压开关按键并带动推动模组下移,从而实现pcb板的下移,进而实现pcb板与第二导电端子的连接,实现电路的导通,松开开关按键时,pcb板在推动模组的带动下上移并与第一导电端子的连接,实现另一电路的导通,电路可通过按压开关按键实现不同电路之间的变换,使用方便,防水弹性件设置在推动模组和开关按键之间,防水效果好,防水弹性件底部与所述壳体紧密配合进一步提升了防水的效果,整体结构稳定可靠,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微动防水开关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的微动防水开关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20.图3为图1的微动防水开关的俯视图;
21.图4为图3的微动防水开关的a-a处剖视图;
22.图5为图2的微动防水开关的安装座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图2的的微动防水开关的触点模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4.附图标记说明:
25.壳体10、固定外套11、第一容置腔11a、第二容置腔11b、安装座12、第一安置槽12a、第二安置槽12b、垫块12c、第一加固台13、第二加固台14、开关按键20、推动模组30、推动座31、缓冲槽31a、支撑柱31b、缓冲弹簧32、防水弹性件40、支撑部41、弹性部42、pcb板50、触点模组60、第一导电端子61、第一插脚部61a、第一接触部61b、第一齿固件61c、第二导电端子62、第二插脚部62a、第二接触部62b、第二齿固件62c。
具体实施方式
26.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7.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8.请参考图1至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微动防水开关,该微动防水开关的结构设计合理,密封效果好,提升了防水效果,安全性能高,且适应性强。
29.在本实施例中,该微动防水开关包括壳体10、安装于壳体10内的开关按键20、安装于壳体10内并与开关按键20相对设置的推动模组30、安装于推动模组30和开关按键20之间
的防水弹性件40、安装于推动模组30上的pcb板50、及安装于壳体10内并与pcb板50相对设置的触点模组60;触点模组60包括第一导电端子61和第二导电端子62,第一导电端子61设置在pcb板50的上方,第二导电端子62设置在pcb板50的下方;本实施例中,推动模组30安装在壳体10内,推动模组30顶部与开关按键20相对设置、底部与触点模组60相对设置,工作人员可通过按压开关按键20并带动推动模组30下移,从而实现pcb板50的下移,进而实现pcb板50与第二导电端子62的连接,实现电路的导通,松开开关按键20时,pcb板50在推动模组30的带动下上移并与第一导电端子61的连接,实现另一电路的导通,可通过按压开关按键20实现不同电路之间的变换,使用方便,防水弹性件40设置在推动模组30和开关按键20之间,防水效果好,防水弹性件40底部与壳体10紧密配合进一步提升了防水的效果。
30.壳体10包括固定外套11及安装于固定外套11内的安装座12,固定外套11开设有相互连通的第一容置腔11a和第二容置腔11b,防水弹性件40安装于第一容置腔11a内并分别连接开关按键20和推动模组30,防水效果好,防水弹性件40底部与壳体10紧密配合进一步提升了防水的效果。
31.安装座12顶部设置有至少两组的垫块12c,垫块12c顶部与固定外套11的内壁抵接起到一定的缓冲支撑作用。
32.本实用新型的微动防水开关还包括第一加固台13和第二加固台14,第一加固台13和第二加固台14均设置于安装座12内用于增强安装座12的整体结构的强度,提高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固台13和第二加固台14的数量均为两组,围设于支撑柱31b的四周,大大增加了强度,同时对第一导电端子61和第二导电端子62起到一定的支撑固定作用。
33.安装座12开设有第一安置槽12a和第二安置槽12b,第一导电端子61安装在第一安置槽12a内,第二导电端子62安装在第二安置槽12b内固定效果好。
34.推动模组30包括推动座31和缓冲弹簧32,推动座31开设有缓冲槽31a,安装座12上设置有与缓冲槽31a相对设置的支撑柱31b,缓冲弹簧32套设于支撑柱31b外圈套并延伸至缓冲槽31a内。
35.防水弹性件40包括支撑部41和弹性部42,支撑部41与壳体10内壁连接,弹性部42为圆台型设置,防水弹性件40设置在推动模组30和开关按键20之间,防水效果好,防水弹性件40底部的支撑部41与壳体10紧密配合提升了防水的效果,按压过程中,通过按压开关按键20,从而按压弹性部42使得弹性部42对支撑部41有向外挤压的力产生,进一步提升了防水效果。
36.第一导电端子61和第二导电端子62的数量均为两组;第一导电端子61包括第一插脚部61a和第一接触部61b,第一插脚部61a和第一接触部61b连接形成倒l型,第一插脚部61a两侧设置有第一齿固件61c,设置第一齿固件61c与安装座12卡接固定效果好。
37.第二导电端子62包括第二插脚部62a和第二接触部62b,第二接触部62b朝向pcb板50倾斜设置,第二插脚部62a两侧设置有第二齿固件62c,设置第二齿固件62c与安装座12卡接固定效果好,不易松动。
38.本实用新型的微动防水开关的结构设计合理,密封效果好,提升了防水效果,安全性能高,且适应性强,设置壳体10用于整体结构的固定连接使用,推动模组30安装在壳体10内,推动模组30顶部与开关按键20相对设置、底部与触点模组60相对设置,工作人员可通过按压开关按键20并带动推动模组30下移,从而实现pcb板50的下移,进而实现pcb板50与第
二导电端子62的连接,实现电路的导通,松开开关按键20时,pcb板50在推动模组30的带动下上移并与第一导电端子61的连接,实现另一电路的导通,可通过按压开关按键20实现不同电路之间的变换,使用方便,防水弹性件40设置在推动模组30和开关按键20之间,防水效果好,防水弹性件40底部与壳体10紧密配合进一步提升了防水的效果,整体结构稳定可靠,实用性强。
3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