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包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271416发布日期:2023-02-24 18:30阅读:27来源:国知局
一种电池包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池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池包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电池包一般具有多个电芯,且彼此相邻的两个电芯的极耳需要进行连接,这样才能实现电芯之间的连接。一般的,极耳之间的连接结构,通常是在相邻的两个电芯的极耳上穿孔并通过螺钉实现极耳间的连接。然而,这种连接结构需要使用螺钉才能实现两个极耳的连接,增加了电池包的制作成本,而且极耳之间使用螺钉连接,增加了电池包制造的时间,由此带来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改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使用方便的电池包及电子设备。
4.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电池包,包括第一电芯以及第二电芯,所述第一电芯具有第一极耳,所述第一极耳设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二电芯具有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设有第二凹部,所述第一凸部设于所述第二凹部。
6.通过设置第一凸部以及第二凹部,第一凸部设于第二凹部并连接,便可实现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连接,节省了电池包制造的时间。
7.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设有第一凹部,所述第一凹部自所述第一凸部部分朝远离所述第二极耳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第二极耳设有第二凸部,所述第二凸部是自所述第二凹部部分朝靠近第一极耳的方向凸起形成,所述第二凸部设于所述第一凹部。
8.进一步设置第一凹部以及第二凸部,第二凸部设于第一凹部,使得第一极耳与第二极耳连接更紧固。
9.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具有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极耳具有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凸部以及所述第一凹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凸部以及所述第二凹部均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堆叠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并连接。
10.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堆叠连接,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凸部的投影为封闭的第一区域,所述第一凹部的投影为封闭的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外周围。
11.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二凹部的投影为第三区域,所述第二凸部的投影为第四区域,所述第三区域位于所述第四区域的外周围。
12.可选地,所述第一凸部以及所述第二凹部的数量有多个,一所述第一凸部配合一所述第二凹部,且多个所述第一凸部及所述第二凹部沿着第二方向线性设置。
13.设置多个第一凹部以及第二凹部,可以使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连接更稳固。
14.可选地,所述第一极耳设有第三凹部,所述第二极耳设有第四凸部,所述第三凹部
设于所述第四凸部。
15.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设有第三凸部,所述第三凸部是由所述第三凹部部分朝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方向凸起形成;所述第二连接部设有第四凹部,所述第四凹部自所述第四凸部部分朝远离第一连接部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第三凸部设于所述第四凹部。
16.可选地,所述第三凹部、所述第四凸部、所述第三凸部以及所述第四凹部的数量均具有多个,一所述第三凹部设有一所述第三凸部,一所述第四凸部设有一所述第四凹部。
17.可选地,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沿第一方向堆叠连接,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凹部的投影为封闭的第五区域,所述第三凸部的投影为封闭的第六区域,所述第五区域位于所述第六区域外周围。
18.可选地,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四凸部的投影为封闭的第七区域,所述第四凹部的投影为封闭的第八区域,所述第七区域位于所述第八区域的外周围。
19.可选地,所述第一电芯具有第三极耳以及第一电芯本体,所述第一电芯本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极耳,所述第一电芯本体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极耳;所述第二电芯具有第四极耳以及第二电芯本体,所述第二电芯本体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极耳,所述第二电芯本体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极耳。
20.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解决其技术问题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21.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的电池包。
2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包括第一电芯以及第二电芯,第一电芯具有第一极耳,所述第一极耳设有第一凸部,所述第二电芯具有第二极耳,所述第二极耳设有第二凹部,第一凸部设于第二凹部,并且所述第一凸部与所述第而凹部相互嵌合。如此,第一电芯与第二电芯两者的极耳连接,节省了电池包的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23.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附图中具有相同参考数字标号的元件表示为类似的元件,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图1中第一电芯的第一极耳与第二电芯的第二极耳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图2中a部的放大图;
27.图4是图2的正视图;
28.图5是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第三区域与第四区域、第五区域与第六区域、第七区域与第八区域的简单示意图;
29.图6是第一极耳以及第二极耳放入至第一压头、第二压头之间的示意图;
30.图7是第一压头与第二压头共同挤压第一极耳和极耳极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详细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表述“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表述“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
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其间可以存在一个或多个居中的元件。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上”、“下”、“内”、“外”、“垂直的”、“水平的”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2.除非另有定义,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说明书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33.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例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34.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其中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100,包括第一电芯10以及第二电芯20,所述第一电芯10与所述第二电芯20相互堆叠,并且相互连接,以形成电池包100。
35.请结合图1与图2,所述第一电芯10包括第一电芯本体12、第一极耳14以及第三极耳16,所述第一极耳14以及所述第三极耳16均与所述第一电芯本体12连接,所述第一极耳14与所述第三极耳16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电芯本体12相对的两端。
36.所述第二电芯20包括第二电芯本体22、第二极耳24以及第四极耳26,所述第二极耳24以及所述第四极耳26均与所述第二电芯本体12连接,所述第二极耳24以及所述第四极耳26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电芯本体22相对的两端。其中,所述第一极耳14与所述第二极耳24位于同一侧且相互连接,以使得第一电芯10与第二电芯20之间相互连通。
37.如图2-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极耳14包括第一连接部142以及自第一连接部142延伸形成的第一延长部144,所述第二极耳24包括第二连接部242以及自第二连接部242延伸形成的第二延长部244。所述第一延长部144以及所述第二延长部244均可弯折。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42设有第一凸部1422以及第一凹部1424,所述第一凹部1424和所述第一凸部1422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242设有第二凹部2422以及第二凸部2424,所述第二凸部2424和所述第二凹部2422连接。
38.在一些实施例中,以所述第一连接部14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42叠置的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连接部142和所述第二连接部242沿第一方向连接。请结合图5,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凸部1422的投影为封闭的第一区域1422',所述第一凹部1424的投影为封闭的第二区域1424',所述第一区域1422'位于所述第二区域1424'的外周围。
39.沿第一方向,第二凹部2422的投影为第三区域2422',所述第二凸部2424的投影为第四区域2424',所述第三区域2422'位于所述第四区域2424'的外周围。当所述第一电芯10叠置于所述第二电芯20时,所述第一电芯本体12的一端面与所述第二电芯本体22的一端面相叠置,所述第一连接部14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42相互叠置。其中,所述第一凸部1422与所述第二凹部2422相互嵌合,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14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42连接,增强所述第一极耳14与所述第二极耳24的连接。同时,所述第一凹部1424与所述第二凸部2424亦相互嵌合,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14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42连接更为紧密,从而增强所述第一
极耳14与所述第二极耳24之间的连接。
4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凹部1424自所述第一凸部1422朝远离所述第二连接部242的方向凹陷形成,所述第二凸部2424自所述第二凹部2422朝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142的方向凸起形成。
41.所述第一凸部1422的形状可以是圆台状,也可以是其它的形状,其形状并不限定于本实例中提及的圆台状。所述第二凹部2422的形状为与所述第一凸部1422的形状相配合的形状,例如第二凹部2422的形状可以是与圆台状相匹配的圆形凹槽状。同样的,所述第一凹部1424与所述第二凸部2424二者的形状亦是相互配合,以便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4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42连接。
4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4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42之间的连接方式,可采用所述第一凸部1422与所述第二凹部2422相互连接实现。
4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凸部1422以及所述第二凹部2422的数量有多个,一所述第一凸部1422配合一所述第二凹部1424,且多个所述第一凸部1422及所述第二凹部2422线性设置。以所述第一连接部142与第一延长部144交汇的直线的方向为第二方向,则多个所述第一凸部1422及所述第二凹部2422线性设置即是指沿着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4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142设有第三凹部1426以及第三凸部1428,所述第三凸部1428连接于所述第三凹部1426,所述第三凹部1426与所述第一凸部1422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部242设有第四凸部2426以及第四凹部2428,所述第四凹部2428连接于所述第四凸部2426,所述第四凸部2428与所述第二凹部2422间隔设置。
45.在一些实施例中,请再次参阅图5,沿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三凹部1426的投影为封闭的第五区域1426',所述第三凸部1428为封闭的第六区域1428',所述第五区域1426'位于所述第六区域1428'的外周围,所述第四凸部2426的投影为封闭的第七区域2426',所述第四凹部2428的投影为封闭的第八区域2428',所述第七区域2426'内位于所述第八区域2428'的外周围。
46.当所述第一连接部14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42相互叠置时,所述第三凹部1426连接于所述第四凸部2426,并且两者之间相互嵌合,可实现所述第一连接部14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42连接。同时,所述第三凸部1428连接于所述第四凹部2428且相互嵌合,可以使所述第一连接部14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42连接更稳固。
4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凸部1428自所述第三凹部1426部分朝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242的方向凸出形成,所述第四凹部2428自所述第四凸部2426朝远离所述第一连接部142的方向凹陷形成。
48.所述第三凹部1426的形状与所述第一凸部1422的形状相配合即可。同样的,所述第一凹部1424与所述第二凸部2424二者的形状亦是需要相互配合,以便于所述第一连接部142与所述第二连接部242连接更加稳固。
4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凹部1426以及第四凸部2426的数量均具有多个,一所述第三凹部1426对应配合一所述第四凸部2426,多个所述第三凹部1426以及所述第四凸部2426线性设置,即多个所述第三凹部1426及所述第四凸部2426沿着所述第二方向间隔设置。
50.上述实施例中的第一极耳14与第三极耳16分别位于第一电芯本体12的相对的两
侧端,所述第一电芯10的极耳的布局方式并不局限于此,只要能实现所述第一极耳14与所述第二极耳24相互连接即可,例如,所述第一极耳14与所述第三极耳16均位于所述第一电芯本体12的同一侧端,或者所述第一极耳14与所述第三极耳16位于所述第一电芯本体12相邻的两侧端。同样的,所述第二极耳24与所述第四极耳26亦不局限于上述的布局方式,例如所述第二极耳24与所述第四极耳26还可设置于所述第二电芯本体22的同一侧端。
51.可以理解的,采用所述第一凸部1422与所述第二凹部2422相互嵌合的方式,可实现所述第一极耳14与所述第二极耳24之间连接,节省了电池包的制作成本,同时,也方便了电池包的制造。
5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芯10、所述第二电芯20均具有多个且相互堆叠,一所述第二电芯10的相对两端分别设置一所述第一电芯10,所述第二电芯20的第二极耳24与相邻的一所述第一电芯10的第一极耳14连接,所述第二电芯20的所述第四极耳26与相邻的另一所述第一电芯10的第三极耳16连接,以实现相邻的电芯之间的串联。
53.应当理解的,所述第三极耳16与所述第四极耳26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是采用第一极耳14与第二极耳24之间的连接方式,也可以是采用其它的连接方式,可选的,所述第三极耳16与所述第四极耳26之间的连接方式仍采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极耳14与第二极耳24之间的连接方式。
54.如图6与图7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芯10与所述第二电芯20之间的连接结构是通过压合设备(图未示)实现的,所述压合设备包括第一压块210以及第二压块220,所述第一压块210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第一压头211,所述第二压块220设有多个间隔设置的第二压头221。当所述第一压头211与所述第二压头221相互咬合时,第一连接部142以及第二连接部242均受到挤压力而产生变形,从而第一连接部142成型出所述第一凸部1422、第一凹部1424、第三凹部1426以及第三凸部1428,第二连接部242成型出所述第二凹部2422、第二凸部2424、第四凸部2426以及第四凹部2428。
5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压合设备还包括第一斜向导柱(未标示)以及第二斜向导柱(未标示),所述第一压块210设有第一斜向导槽212,所述第二压块220设有第二斜向导槽222,所述第一斜向导柱穿插于所述第一斜向导槽212,所述第二斜向导柱穿插于所述第二斜向导槽222。在所述第一斜向导槽212以及第二斜向导槽222的作用下,所述第一压块210与所述第二压块220将定向咬合或分离。当所述第一压块210与所述第二压块220定向咬合时,所述第一压头211以及所述第二压头221将挤压所述第一连接部142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242,在完成成型后,所述第一压块210与所述第二压块220将反向分离,以供用户将其余电芯的极耳放入所述压合设备中挤压成型。
56.通过上述的压合设备,所述电池包100的第一电芯10以及第二电芯20的极耳亦可快速实现连接,生产操作起来方便且快捷。
5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100,包括第一电芯10以及第二电芯20,第一电芯10具有第一极耳14,所述第一极耳14设有第一凸部1422,所述第二电芯20具有第二极耳24,所述第二极耳24设有第二凹部2422,第一凸部1422设于第二凹部2422,并且所述第一凸部1422与所述第二凹部2422相互嵌合。如此,第一电芯10与第二电芯20之间的连接,节省了电池包的制造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58.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包括上述实施例的电池包100。
59.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