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88515发布日期:2022-07-09 09:30阅读:76来源:国知局
智能穿戴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2.目前,智能手表、手环等智能穿戴电子产品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日常生活中,随着技术的发展和生活需求的提高,智能手表、智能手环等可穿戴设备的功能越来越强大。例如,相对于传统手表,除指示时间之外,还集成有运动辅助、轨迹定位、与智能终端连接等众多功能。为了实现这些功能,智能手表中需要内置天线来接收和辐射信号。但是,现有的天线结构的信号容易受到智能手表中例如显示屏等金属结构的影响,从而导致天线结构的性能稳定性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天线结构的性能稳定性差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包括壳体、显示屏、主控板以及天线结构,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壳体相互盖合并形成容纳空间,所述主控板与天线结构收容于所述容纳空间内,所述显示屏与所述天线结构均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其中,所述壳体具有壳侧壁,所述壳侧壁的内侧开设有凹槽,所述天线结构安装于所述凹槽内
5.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槽底朝所述凹槽的槽口方向设有定位柱,所述天线结构开设有通孔,所述天线结构通过所述通孔穿设于所述定位柱。
6.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柱设有两个,所述通孔设有两个,一所述定位柱对应穿过一所述通孔。
7.进一步地,所述天线结构粘接于所述凹槽的槽底。
8.进一步地,所述天线结构包括主体部和电性连接部,所述主体部收容于所述凹槽内,所述电性连接部延伸至所述凹槽的槽口外部且与所述主控板电性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壳体还设有支撑块,所述电性连接部固定于所述支撑块。
10.进一步地,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呈方形。
11.进一步地,所述主体部的截面形状与所述凹槽的截面形状相匹配。
12.进一步地,所述天线结构的天线类型为卫星定位天线、蓝牙天线、wifi天线、4g lte天线或5g天线的一种。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壳体、显示屏、主控板以及天线结构,显示屏与壳体相互盖合并形成容纳空间,主控板与天线结构收容于容纳空间内,显示屏与天线结构均与主控板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壳体具有壳侧壁,并且壳侧壁的内侧开设有凹槽,通过将天线结构安装于凹槽内,使得天线结构的位置能够远离显示屏,避免了显示屏屏蔽天线结构所发出的信号,提高了天线结构的性
能稳定性。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表盘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盘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18.其中,图中各附图标记:
19.表盘1、壳体100、容纳空间1000、壳侧壁110、凹槽1100、定位柱120、支撑块130、显示屏200、主控板300、天线结构400、主体部410、通孔4100、电性连接部420、物理按键500、麦克风600、第一表带710、第二表带720。
具体实施方式
20.为了使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21.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22.需要理解的是,术语“长度”、“宽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2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24.请参阅图1,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进行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智能穿戴设备是一种直接穿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的衣服或配件的一种便携式设备,智能穿戴设备可以包括但不限于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腕带、智能眼镜、指环或者头盔等等。为了方便解释,以下以智能手表为例进行详细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智能穿戴设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请参考图1,智能手表包括表盘1以及与表盘1一端连接的第一表带710以及与表盘1另一端连接的第二表带720。在佩戴时,第一表带710和第二表带720共同缠绕用户的腕部,并且第一表带710和第二表带720连接,以将表体固定在用户的腕部,实现佩戴。
26.本实施例中,表盘1可以为能够实现智能手表功能的设备主体,表盘1可以设置有
显示屏200、壳体100、物理按键500和麦克风600等,显示屏200与壳体100围成的腔体内部可以设置有芯片、内部传感器、电池等部件,壳体100的背部可以设置生理监测传感器,例如心率传感器。
27.壳体100可以呈截面为圆形或者方形等的规则形状,当然壳体100还可以呈其他的不规则形状。壳体100的材质可以有多种,例如壳体100可由塑料、陶瓷、金属(例如,不锈钢、铝、钛合金等)、其他合适的材料,或者这些材料中任意两者或更多者的组合形成。壳体100可以利用一体式配置形成,在一体式配置中,壳体的一部分或全部被机加工或模制成单个结构,或者可以利用多个结构(例如,内部框架结构、形成外部外壳表面的一个或多个结构等)形成。
28.显示屏200可以为液晶显示屏(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或有机发光显示屏(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或基于其他显示技术的显示屏200(例如,电泳显示屏、在柔性基板上具有晶体半导体发光二极管阵列的显示屏200等)。显示屏200可以为包括电容性触摸传感器、电阻性触摸传感器或其他触摸传感器部件的触摸屏显示屏或者可为非触敏的显示屏200。
29.显示屏200可包括一个或多个透明保护材料层。例如,显示屏200的有时可称为显示屏200覆盖层的最外层可由诸如刚性聚合物、玻璃、蓝宝石或其他晶体材料的硬透明材料或其他透明材料形成,以帮助保护显示屏200免受损坏。
30.显示屏200可以用于显示时间、健康指标、信息等多种信息。
31.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显示屏200为金属屏。
32.物理按键500可以为按压式的按键,也可以是旋转式的按键,该物理按键500可以为用于控制音量的音量控制按键、用于电亮或熄灭显示屏200以及控制智能穿戴设备开关机的开关按键,智能穿戴设备可以接收物理按键500输入,产生与智能穿戴设备的用户设置以及功能控制有关的键信号输入。
33.麦克风600设置在壳体100侧部,麦克风600可以将收集的声音信号转换为电信号,由音频电路接收后转换为音频数据;音频电路也可以将音频数据转换为电信号,传输到扬声器,由扬声器转换为声音信号输出。
34.内部传感器包括陀螺仪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触摸传感器等。陀螺仪传感器用于确定智能穿戴设备的运动姿态;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智能穿戴设备在各个方向上(一般为三轴)加速度的大小,当智能穿戴设备静止时可检测出重力的大小及方向;温湿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温度和湿度;触摸传感器也称“触控器件”,触摸传感器可以设置于显示屏200,由触摸传感器与显示屏200组成触摸屏,也称“触控屏”,触摸传感器用于检测作用于其上或附近的触摸操作。
35.生理传感器可以是基于ppg传感器、ecg电极、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用户的心率、血氧、心电、血糖、温度等生理信息。
36.电池能够为显示屏200、芯片中的控制器和处理器等部件提供电能,电池的种类包括但不限于锂电池、干电池、蓄电池等。
37.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表带可以根据智能穿戴设备佩戴的位置不同而做出适应性调整。第一表带710和第二表带720可由金属、织物、诸如皮革的天然材料、聚合物或其他材料形成。
38.第一表带710和第二表带720之间的连接方式可以有多种,例如,第一表带710上可以设置有多个表带孔,第二表带720上可以设置有表扣,表扣包括铰接在第二表带720上的框体以及插针,第一表带710可以穿过框体,插针能够穿过任意一个表带孔并抵靠在框体上。
39.或者,第一表带710上可以设置有卡孔,第二表带720上可以设置有能够卡合在卡孔中的卡扣,从而使得第一表带710可以与第二表带720卡合固定连接。
40.可以理解地是,佩戴者佩戴智能手环时,可以通过调节第一表带710和第二表带720的连接位置,从而将表盘1贴合固定在手腕上,此时,表盘1中的传感器可以与皮肤接触,从而准确检测出佩戴者的健康指标,并将其发送到终端,或者显示在显示屏200上。
41.请参阅图2及图3,现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进行进一步说明。该智能穿戴设备还包括主控板300以及天线结构400,显示屏200安装于壳体100并与壳体100相互盖合,显示屏200与壳体100形成容纳空间1000,主控板300与天线结构400收容于容纳空间1000内,显示屏200与天线结构400均与主控板300电性连接,其中,壳体100具有壳侧壁110,壳侧壁110的内侧开设有凹槽1100,天线结构400安装于凹槽1100内。具体地,天线结构400用于接收和辐射信号,其向外能够辐射谐振电磁波和接收外界的射频信号,以实现智能穿戴设备的无线通讯、gps定位或信息交互功能。
4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智能穿戴设备包括壳体100、显示屏200、主控板300以及天线结构400,显示屏200与壳体100相互盖合并形成容纳空间1000,主控板300与天线结构400收容于容纳空间1000内,显示屏200与天线结构400均与主控板300电性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壳体100具有壳侧壁110,并且壳侧壁110的内侧开设有凹槽1100,通过将天线结构400安装于凹槽1100内,使得天线结构400的位置能够远离显示屏200,避免了显示屏200屏蔽天线结构400所发出的信号,提高了天线结构400的性能稳定性。
43.请参阅图2及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凹槽1100的槽底朝凹槽1100的槽口方向设有定位柱120,天线结构400开设有通孔4100,天线结构400通过通孔4100穿设于定位柱120。可以理解地是,在凹槽1100的槽底设置定位柱120,并在天线结构400开设通孔4100,通过该定位柱120与通孔4100的配合能够在安装天线结构400时对天线结构400进行定位,提高了安装效率,并且提高了天线结构400安装至凹槽1100的槽底的稳固性,此种连接方式,结构简单并且可靠性好。
44.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定位柱120设有两个,通孔4100设有两个,一定位柱120对应穿过一通孔4100。具体地,通过设置两个定位柱120和两个通孔4100,更加方便对天线结构400进行定位。
45.请参阅图2,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天线结构400粘接于凹槽1100的槽底,此种连接方式简单并且连接可靠。
46.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天线结构400包括主体部410和电性连接部420,主体部410收容于凹槽1100内,通孔4100开设于主体部410,电性连接部420延伸至凹槽1100的槽口外部且与主控板300电性连接。具体地,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电性连接部420与主体部410一体成型加工,电性连接部420为天线结构400的馈电点,其跨接于主控板300的馈电电路模块与主体部410之间,从而形成天线结构
400的激发源,使主体部410体向外辐射谐振电磁波。
47.请参阅图2及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壳体100还设有支撑块130,电性连接部420固定于支撑块130,该支撑块130用于支撑电性连接部420,提高了电性连接部420的稳固性。
48.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凹槽1100的截面形状呈方形。
49.请参阅图3,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主体部410的截面形状与凹槽1100的截面形状相匹配。
50.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智能穿戴设备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天线结构400的天线类型为卫星定位天线、蓝牙天线、wifi天线、4g lte天线或5g天线的一种。
51.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