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流体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22165发布日期:2022-04-06 23:35阅读:91来源:国知局
导流体及电池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动力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导流体及电池。


背景技术:

2.电池的内部,需要进行电连接的两个部件通常通过导流体进行连接,使用过程中,电流需流经导流体,相关技术中,在电流较高或面对短期的冲击电流的情况下,导流体的温度易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易发生损坏,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导流体,能够减小使用过程中的温度上升的幅值及速率,提升安全性能。
4.本技术还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导流体的电池。
5.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导流体,包括导流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及吸热部,导流部具有散热腔;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导流部的一端;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导流部的另一端;吸热部容置于所述散热腔,所述吸热部至少接触于部分所述散热腔的内壁。
6.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导流体,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导流部的散热腔中容置有吸热部,吸热部接触于散热腔的内壁,能够吸收导流部的热量,减小温度上升的幅值及速率,从而提升安全性能。
7.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具有多个导流段,多个所述导流段依次连接,相邻的所述导流段相对弯折。
8.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投影面上,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导流部连接的端面的中心点与所述导流部的中心轴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点重合,所述第一投影面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导流部连接的端面;和/或,在第二投影面上,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导流部连接的端面的中心点与所述导流部的中心轴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点重合,所述第二投影面平行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导流部连接的端面。
9.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投影面上,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导流部连接的端面的中心点与所述导流部的中心轴靠近所述第一连接部的端点错开,所述第一投影面平行于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导流部连接的端面;在第二投影面上,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导流部连接的端面的中心点与所述导流部的中心轴靠近所述第二连接部的端点错开,所述第二投影面平行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与所述导流部连接的端面。
10.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开设有第一连接孔,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开设有第二连接孔。
11.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所述第二连接部呈平板状。
12.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还包括第一过渡部,所述第一过渡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导流部,所述第一过渡部能够使所述导流部平滑过渡至所述第一连接部;和/或,还包括第二过渡部,所述第二过渡部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连接部及
所述导流部,所述第二过渡部能够使所述导流部平滑过渡至所述第二连接部。
13.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吸热部的材料为油、石英砂、三氧化二铝、去离子水中的一种。
14.在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导流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及所述第二连接部的材料为铜或铝。
15.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括极柱、电芯及上述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导流体,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于所述极柱,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于所述电芯。
16.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能够减小温度上升的幅值及速率的导流体,能够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
17.本技术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技术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说明,其中:
19.图1为本技术第一方面的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导流体的主视图;
20.图2为图1所示的导流体的导流部、第一连接部及第二连接部的剖视图;
21.图3为图1所示的导流体的剖视图;
22.图4为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导流体的主视图;
23.图5为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导流体的主视图;
24.图6为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导流体的剖视图;
25.图7为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导流体的剖视图;
26.图8为本技术第一方面的另一些实施例提供的导流体的剖视图。
27.附图标记:
28.导流部100,散热腔110,导流段120,第一连接部200,第一连接孔210,第二连接部300,第二连接孔310,吸热部400,第一过渡部500,第二过渡部600。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0.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31.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设置、安装、连接等词语应做广义理解,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结合技术方案的具体内容合理确定上述词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32.本技术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技术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
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33.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提供的导流体,包括导流部100、第一连接部200、第二连接部300及吸热部400,导流部100具有散热腔110;第一连接部200连接于导流部100的一端;第二连接部300连接于导流部100的另一端;吸热部400容置于散热腔110,吸热部400至少接触于部分散热腔110的内壁。
34.例如,如图1至图3所示,导流体包括导流部100、第一连接部200、第二连接部300及吸热部400,导流部100具有散热腔110;第一连接部200连接于导流部100的一端;第二连接部300连接于导流部100的另一端;吸热部400容置于散热腔110,吸热部400接触于散热腔110的内壁。导流部100的散热腔110中容置有吸热部400,吸热部400接触于散热腔110的内壁,在面对短期的冲击电流导致的临时性温升问题时,吸热部400能够吸收导流部100的热量,减小温度上升的幅值及速率,从而提升安全性能。
35.可以理解的是,导流部100具有散热腔110,可选用管件制成导流部100,相比于相关技术中常用的铜排、铝排等薄片状导流体,管状的导流部100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更大,能够提高导流部100的散热面积,从而能够提高导流部100的散热效率,减小温度上升的幅值及速率,提升安全性能。导流部100、第一连接部200、第二连接部300可一体成型,以保证导流体的强度。第一连接部200与其他部件、第二连接部300与其他部件的连接方式不做限制,可通过焊接或螺纹连接等方式进行连接。
36.需要说明的是,导流部100具有多个导流段120,多个导流段120依次连接,相邻的导流段120相对弯折。
37.例如,如图4及图5所示,导流部100具有三个导流段120,三个导流段120依次连接,相邻的导流段120相对弯折,能够实现两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部件的连接,使导流体的布置更为灵活。
38.可以理解的是,导流段120的数量、长度等不做限制,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39.需要说明的是,定义导流部100的每一横截面的中心点的连线为中心轴a,第一投影面平行于第一连接部200与导流部100连接的端面,第二投影面平行于第二连接部300与导流部100连接的端面。第一连接部200相对导流部100的位置、第二连接部300相对导流部100的位置均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以下提供几个不同的实施例,值得理解的是,以下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部分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0.实施例1
41.如图3所示,可设置在第一投影面上,第一连接部200与导流部100连接的端面的中心点与导流部100的中心轴a靠近第一连接部200的端点重合,即第一连接部200相对于导流部100居中设置;在第二投影面上,第二连接部300与导流部100连接的端面的中心点与导流部100的中心轴a靠近第二连接部300的端点重合,即第二连接部300相对于导流部100居中设置。
42.实施例2
43.如图6所示,可设置在第一投影面上,第一连接部200与导流部100连接的端面的中心点与导流部100的中心轴a靠近第一连接部200的端点重合,即第一连接部200相对于导流
部100居中设置;在第二投影面上,第二连接部300与导流部100连接的端面的中心点与导流部100的中心轴a靠近第二连接部300的端点错开,即第二连接部300相对于导流部100偏置。
44.实施例3
45.如图6所示,可设置在第一投影面上,第一连接部200与导流部100连接的端面的中心点与导流部100的中心轴a靠近第一连接部200的端点错开,即第一连接部200相对于导流部100偏置;在第二投影面上,第二连接部300与导流部100连接的端面的中心点与导流部100的中心轴a靠近第二连接部300的端点重合,即第二连接部300相对于导流部100居中设置。
46.实施例4
47.如图7及图8所示,可设置在第一投影面上,第一连接部200与导流部100连接的端面的中心点与导流部100的中心轴a靠近第一连接部200的端点错开,即第一连接部200相对导流部100偏置;在第二投影面上,第二连接部300与导流部100连接的端面的中心点与导流部100的中心轴a靠近第二连接部300的端点错开,即第二连接部300相对导流部100偏置。参照图7,可设置第一连接部200及第二连接部300相对导流部100向同一侧偏置,参照图8,也可设置第一连接部200及第二连接部300相对导流部100向不同侧偏置。
48.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200开设有第一连接孔210,和/或,第二连接部300开设有第二连接孔310。
49.例如,如图1及图4所示,第一连接部200开设有第一连接孔210,第二连接部300开设有第二连接孔310。第一连接孔210及第二连接孔310可用于通过螺栓、螺钉等结构连接于其他部件。
50.可以理解的是,也可仅在第一连接部200上开设第一连接孔210,或仅在第二连接部300上开设第二连接孔310,可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设置。
51.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连接部200和/或第二连接部300呈平板状。
52.例如,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连接部200和第二连接部300均呈平板状,平板状的第一连接部200和第二连接部300有利于与其他部件的平面相互匹配连接,能够提高连接的稳定性。并且,平板状的第一连接部200和第二连接部300可通过压平管件两端形成,便于制造。
53.可以理解的是,可根据所需连接的部件的形状设置第一连接部200及第二连接部300的形状。
54.需要说明的是,还包括第一过渡部500,第一过渡部50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00及导流部100,第一过渡部500能够使导流部100平滑过渡至第一连接部200;和/或,还包括第二过渡部600,第二过渡部60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连接部300及导流部100,第二过渡部600能够使导流部100平滑过渡至第二连接部300。
55.例如,如图1至图7所示,导流体还包括第一过渡部500和第二过渡部600,第一过渡部50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一连接部200及导流部100,第一过渡部500能够使导流部100平滑过渡至第一连接部200,防止导流部100与第一连接部200的连接位置出现应力集中;第二过渡部600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第二连接部300及导流部100,第二过渡部600能够使导流部100平滑过渡至第二连接部300,防止导流部100与第二连接部300的连接位置出现应力集中,能够保证导流体的强度。
56.可以理解的是,导流部100、第一连接部200、第二连接部300、第一过渡部500、第二过渡部600可一体成型。
57.需要说明的是,吸热部400的材料可选用油、石英砂、三氧化二铝、去离子水等热容量较高的材料,以保证吸热部400的吸热效率,从而保证导流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能。
58.需要说明的是,导流部100、第一连接部200及第二连接部300的材料为铜或铝等导电性能较好的部件。
59.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提供的电池,包括极柱、电芯及上述任一实施例提供的导流体,第一连接部200连接于极柱,第二连接部300连接于电芯。
60.采用能够减小温度上升的幅值及速率的导流体,能够提升电池的安全性能。
61.上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实施例,在所属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宗旨的前提下作出各种变化。此外,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