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404212发布日期:2022-06-15 00:03阅读:80来源:国知局
一种智能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智能断路器。


背景技术:

2.现有的智能型断路器,控制线路板多单独放置于断路器的外壳中,并通过软连接的方式上下接通,由于断路器的外壳为一个封闭的整体,当控制线路板发生故障时,需要将产品整体拆除进行检查或更换控制线路板,在进行此项操作时,需要将线路长时间断开。但随着物联网发展,智能型断路器的功能需求正在逐步完善,产品的模块化具备更换便利的优势,特别是断路器中的电子元件,由于其使用寿命的问题需要定期更换,而便捷的更换方式可节省大量人力、时间和成本,这也是目前智能断路器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检查以及更换便捷的智能断路器。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智能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在断路器本体的外壳上设有模块安装槽,模块安装槽内安装有控制模块,在所述模块安装槽内还设有导通模块,所述导通模块与断路器本体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包括第一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第一线路板,第一壳体设有与第一线路板的第一接插端子对应的第一端子孔,所述导通模块包括第二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第二线路板,第二壳体设有与第二线路板的第二接插端子对应的第二端子孔,控制模块的第一接插端子与导通模块的第二接插端子插接配合。
6.进一步,还包括接插件,控制模块的第一接插端子与导通模块的第二接插端子通过接插件连接。
7.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包括罩壳和第一盖体,第一线路板装配于罩壳的腔体内,在所述罩壳设有供第一接插端子穿出的第一端子孔,第一盖体与罩壳通过卡扣结构盖合。
8.进一步,所述第二壳体包括相互卡接配合的支座和第二盖体,第二线路板固定装配在支座上,在第二盖体上设置有供第二接插端子穿出的第二端子孔;在所述第二盖体上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接口,使设置在第二线路板上的第三接插端子与插接口配合,用于与断路器本体电连接。
9.进一步,所述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的一个端角分别水平向外凸起延伸形成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第一线路板和第二线路板的一个端角对应设有第一接插端子和第二接插端子,在第一连接部、第二连接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端子孔、第二端子孔,第一接插端子、第二接插端子分别配合从第一端子孔、第二端子孔伸出与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接插件插接。
10.进一步,所述第二接插端子的插接端朝向控制模块,所述第三接插端子的插接端背向控制模块。
11.进一步,所述第一线路板包括显示线路板,所述第一接插端子连接在第一线路板的一侧,所述第一线路板上设有微控制器,所述显示线路板层叠设置在第一线路板上,且设置有操作按钮和/或指示灯和/或显示屏。
12.进一步,所述第一连接部面向导通模块的一侧侧壁作为支撑面,在所述支撑面设有作为第一端子孔的矩形通孔,第一连接部背对导通模块的一侧作为压紧板与第一线路板接触配合;
13.所述第二连接部围绕第二接插端子形成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呈矩形槽状结构,在所述凹槽结构的槽底开设有供第二接插端子穿过的第二端子孔,第二连接部的一侧设有开口槽,第二线路板的一端延伸并穿过开口槽后伸入凹槽结构内。
14.进一步,在所述外壳的一侧还转动装配有用于操作断路器本体的手柄,所述控制模块、接插件、导通模块沿逐渐远离手柄的方向依次压紧设置在外壳内。
15.进一步,所述外壳包括相互盖合的面盖和底座,在所述面盖的中部设有翻转连接的翻盖,在所述翻盖的中部设置有手柄孔,控制模块设置在外壳内靠近翻盖的一侧。
16.进一步,所述导通模块设有多个插接端子,用于与断路器本体内的互感器和/或载波模块和/或保护模块和/或测温元件电连接。
1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断路器,其控制模块和导通模块以模块化形式设置在外壳内,外壳上设有模块安装槽,控制模块和导通模块安装在模块安装槽内,控制模块与导通模块插接配合,导通模块用于与断路器本体内的元件电连接,使得控制模块能够与不同的元件便利连接,且控制模块、导通模块在需要检查、更换时可以快速操作,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可以根据需要满足不同的配置要求。
18.此外,控制模块以及导通模块分别设置有壳体,利于为控制模块的第一线路板以及导通模块的第二线路板提供保护作用。
19.此外,控制模块设置在靠近手柄的一侧,特别是控制模块贴近翻盖设置,利于对控制模块的检查与更换。
附图说明
20.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断路器中控制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断路器中导通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智能断路器中接插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4.以下结合附图1至4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断路器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断路器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25.一种智能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在断路器本体的外壳上设有模块安装槽,模块安装槽内安装有控制模块2,在所述模块安装槽内还设有导通模块3,所述导通模块3与断路器本体电连接,所述控制模块2包括第一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一壳体内的第一线路板24,第一壳体设有与第一线路板24的第一接插端子242对应的第一端子孔23,所述导通模块3包括第二壳体以及设置在第二壳体内的第二线路板34,第二壳体设有与第二线路板34的第二接插
端子341对应的第二端子孔33,控制模块2的第一接插端子242与导通模块3的第二接插端子341插接配合。
2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智能断路器,其控制模块2和导通模块3以模块化形式设置在外壳内,外壳上设有模块安装槽,控制模块2和导通模块3安装在模块安装槽内,控制模块2与导通模块3插接配合,导通模块用于与断路器本体内的元件电连接,使得控制模块2能够与不同的元件便利连接,且控制模块2、导通模块3在需要检查、更换时可以快速操作,利于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可以根据需要满足不同的配置要求。
27.优选的,所述智能断路器还包括接插件4,控制模块2的第一接插端子242 与导通模块3的第二接插端子341通过接插件4连接。所述接插件4包括分别与第一接插端子242、第二接插端子341插接配合的插孔板41、排针42。通过增加接插件4,可以使得控制模块2通过相同的第一接插端子242的排针与不同的导通模块3的第二接插端子341连接,以适配连接不同的元件。
28.结合图1-4提供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智能断路器包括断路器本体,在断路器本体的外壳内设置有控制模块2、接插件4以及导通模块3,其中断路器本体由手柄13手动操作,以控制线路的通断,控制模块2根据所接收的信号控制断路器本体通断,以及采集断路器本体的电流、电压等信息,所述导通模块3 为互感器和其他如载波模块和保护模块的转接模块,用于产品线路连接,通过端子对插的形式连接电压采样线、互感器导线、测温元件采样线等所有的与电子部分功能相关的元件,例如,导通模块3设有多个插接端子,用于与断路器本体内的互感器和/或载波模块和/或保护模块和/或测温元件电连接,并通过接插件4与控制模块2连接,从而实现产品的模块化。
29.在本实施例中,优选所述外壳由相互盖合的面盖11和底座12组成,在所述面盖11的中部设置有与外壳内部连通的模块安装槽,所述模块安装槽由一个翻转连接在面盖11上的翻盖14所封闭,在所述翻盖14的中部设置有手柄孔,用于操作断路器本体的手柄13穿过手柄孔伸出外壳,所述控制模块2、接插件 4、导通模块3沿逐渐远离手柄13的方向依次压紧设置在外壳内,也就是如图 1所示,导通模块3、接插件4以及控制模块2由下至上依次压紧接触设置,其中控制模块2设置在外壳内靠近翻盖14的一侧,如此利于检查更换控制模块2。
30.如图2所示,所述控制模块2包括第一壳体,第一壳体包括罩壳21和第一盖体,所述罩壳21与第一盖体通过卡扣结构盖合,在罩壳21与第一盖体形成的腔体内固定装配有第一线路板24,优选第一线路板24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壳体内,第一壳体设有供第一线路板24的第一接插端子242穿过的第一端子孔23,第一线路板24的第一接插端子242通过第一端子孔23伸出第一壳体,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的一个端角水平向外凸起扩展延伸形成第一连接部,图中在第一壳体的左侧边角处向外扩展延伸形成一个矩形凸台结构,所述矩形凸台结构作为第一连接部与第一壳体的腔体保持连通,其中第一连接部面向导通模块3的一侧侧壁作为支撑面211,也就是由罩壳21的左侧边角处向外扩展形成支撑面211,在所述支撑面211的中部设置有一个矩形通孔,所述矩形通孔作为第一端子孔23供第一接插端子242穿过,第一连接部背对导通模块3 的一侧侧壁作为压紧面221,图中压紧面221由第一盖体22的左端向外凸出延伸,并且压紧面221相比第一盖体22的主体部分更靠近罩壳21,使得压紧面221与支撑面211之间的间隙为第一接插端子242的厚度,在第一接插端子 242延伸至第一连接部之后,由压紧面221压紧第一接插端子242从而被稳定装配于第一连接部,第一
线路板24的主体优选通过螺钉固定在第一壳体的腔体内,第一线路板24与第一壳体之间设有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包括分别设置在第一线路板24与第一壳体上的导向槽和导向凸筋等,本实施例的第一线路板 24包括显示线路板241和第一接插端子242,所述第一接插端子242连接在第一线路板24的一侧,在第一线路板24面向面盖11的一侧设有显示线路板 241,在第一线路板241上还设有微控制器,所述显示线路板241层叠设置在第一线路板24上方,可以设置操作按钮和/或指示灯和/或显示屏。另外,所述控制模块2的功能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配。
31.如图3所示,所述导通模块3包括第二壳体,第二壳体包括相互卡接配合的支座31与第二盖体32,其中支座31与第二盖体32共同形成一个可以用来装配第二线路板34的腔体,优选的,在所述第二盖体32的中部设置有至少一个插接口332,使设置在第二线路板34中部的第三接插端子342与插接口332 配合,所述第三接插端子342可以与设置在外壳内的零部件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一个端角水平向外凸起扩展延伸形成第二连接部,在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供第二接插端子341穿过的第二端子孔33,图中,所述第二连接部面向控制模块2的一侧围绕第二接插端子341形成凹槽结构321,第二接插端子341呈矩形凸台,所述凹槽结构321也呈矩形槽状结构,在所述凹槽结构321的槽底开设有供第二接插端子341穿过的第二端子孔33,也即是在第二盖体32设有作为第二端子孔33的矩形通孔,第二连接部背对控制模块2的一侧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与第二壳体的腔体保持连通,第二线路板34的一端延伸并穿过开口槽后伸入凹槽结构321内,由凹槽结构321将第二接插端子341完全包围起来。优选的,所述第二接插端子341的插接端朝向控制模块2,所述第三接插端子 342的插接端背向控制模块2。本实施例设有多个第二接插端子341,位于导通模块3的底侧和侧壁上。
32.如图4所示,所述接插件4包括分别设置在正反两侧的插孔板41和排针 42,其中插孔板41与控制模块2的第一接插端子242连接,排针42与导通模块3的第二接插端子341插接配合,第一接插端子242、第二接插端子341分别配合从第一端子孔23、第二端子孔33伸出与设置在第一连接部与第二连接部之间的接插件4插接。
33.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只局限于这些说明。对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