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的隔板及铅酸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22944发布日期:2022-05-18 20:36阅读:213来源:国知局
铅酸蓄电池的隔板及铅酸蓄电池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铅酸蓄电池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铅酸蓄电池的隔板及铅酸蓄电池。


背景技术:

2.铅酸蓄电池的隔板是铅酸蓄电池中重要的组成部,铅酸蓄电池的隔板置于铅酸蓄电池的正负极板间,具有隔离正负极板的作用。铅酸蓄电池中正负极板交替叠放,正负极板之间通过隔板隔开,可避免正负极接触而造成铅酸蓄电池短路。目前,平板式隔板无法起到定位作用,极板相对隔板易出现偏移,当偏移量较大时正负极板同时超出隔板边沿相互接触,导致铅酸蓄电池短路。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铅酸蓄电池的隔板及铅酸蓄电池,旨在解决隔板不能限位极板,极板相对隔板易出现偏移,导致铅酸蓄电池短路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铅酸蓄电池的隔板,所述隔板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隔板主体,所述隔板主体具有沿前后向相对设置的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前侧面和/或所述后侧面为设置面,所述设置面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侧壁贯穿所述隔板主体的上侧面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之间对接能够形成上端开口的插设槽,用以容设正极板或者负极板。
5.可选地,所述容纳槽的侧壁贯穿所述隔板主体的下侧面设置。
6.可选地,所述隔板的材质为超细玻璃棉。
7.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铅酸蓄电池,所述铅酸蓄电池包括铅酸蓄电池的隔板,所述隔板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隔板主体,所述隔板主体具有沿前后向相对设置的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前侧面和/或所述后侧面设置面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侧壁贯穿所述隔板主体的上侧面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之间对接能够形成上端开口的插设槽,用以容设正极板或者负极板。
8.可选地,所述隔板设置多个,多个所述隔板之间相互对接以形成多个所述插设槽;
9.所述铅酸蓄电池还包括多个正极板和多个负极板,多个所述正极板和多个所述负极板对应交替插设于多个所述插设槽内。
10.可选地,所述容纳槽的槽深大于或者等于所述正极板厚度。
11.可选地,所述容纳槽的槽深大于或者等于所述负极板厚度。
12.可选地,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后侧面均设有所述容纳槽,且所述容纳槽的槽深均大于所述正极板厚度的三分之一且小于等于所述正极板厚度的二分之一。
13.可选地,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后侧面均设有所述容纳槽,且所述容纳槽的槽深均大于所述负极板厚度的三分之一且小于等于所述负极板厚度的二分之一。
14.可选地,所述前侧面和所述后侧面均设有所述容纳槽,其中一个所述容纳槽的槽
深等于所述负极板厚度的二分之一,另一个所述容纳槽的槽深等于所述正极板厚度的二分之一。
1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隔板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隔板主体,所述隔板主体具有沿前后向相对设置的前侧面和后侧面,所述前侧面和/或所述后侧面为设置面,所述设置面设有容纳槽,所述容纳槽的侧壁贯穿所述隔板主体的上侧面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隔板之间对接能够形成上端开口的插设槽,用以容设正极板或者负极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所述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可以对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的所述正极板或所述负极板进行限位,避免位于所述隔板的前后侧面的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相互接触,有效解决铅酸蓄电池因正负极板接触而短路的问题。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铅酸蓄电池的隔板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18.图2为铅酸蓄电池的隔板,正极板和负极板的装配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铅酸蓄电池的隔板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为图3中铅酸蓄电池的隔板的另一视角的结构示意图;
21.图5为图3中铅酸蓄电池的隔板,正极板和负极板的装配示意图;
22.图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铅酸蓄电池的隔板的又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3.图7为图6中铅酸蓄电池的隔板的俯视图;
24.图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铅酸蓄电池的隔板的在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25.图9为图8中铅酸蓄电池的隔板的俯视图。
26.附图标号说明:
27.标号名称标号名称1隔板14容纳槽11前侧面15插设槽12后侧面200正极板13上侧面300负极板
28.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0.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
……
),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
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31.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32.铅酸蓄电池的隔板是铅酸蓄电池中重要的组成部件,铅酸蓄电池的隔板置于铅酸蓄电池的正负极板间,具有隔离正负极板的作用。铅酸蓄电池中正负极板交替叠放,正负极板之间通过隔板隔开,可避免正负极接触而造成铅酸蓄电池短路。目前,平板式隔板无法起到定位作用,极板相对隔板易出现偏移,当偏移量较大时正负极板同时超出隔板边沿相互接触,导致铅酸蓄电池短路。
33.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铅酸蓄电池的隔板,所述隔板上设置有所述容纳槽,所述容纳槽可以对放置在所述容纳槽内的所述极板或所述负极板进行限位,避免位于所述隔板的前后侧面的所述正极板和所述负极板相互接触,有效解决铅酸蓄电池因正负极板接触而短路的问题。如图1和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铅酸蓄电池的隔板的一实施例。如图3和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铅酸蓄电池的隔板的另一实施例。如图6和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铅酸蓄电池的隔板的又一实施例。如图8和图9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铅酸蓄电池的隔板的在一实施例。
34.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铅酸蓄电池的隔板1,所述隔板1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隔板主体,所述隔板主体具有沿前后向相对设置的前侧面11和后侧面12,所述前侧面11和/或所述后侧面12为设置面,所述设置面设有容纳槽14,所述容纳槽14的侧壁贯穿所述隔板主体的上侧面13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隔板1之间对接能够形成上端开口的插设槽15,用以容设正极板200或者负极板300。
35.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所述隔板1包括沿上下向延伸的隔板主体,所述隔板主体具有沿前后向相对设置的前侧面11和后侧面12,所述前侧面11和/或所述后侧面12为设置面,所述设置面设有容纳槽14,所述容纳槽14的侧壁贯穿所述隔板主体的上侧面13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隔板1之间对接能够形成上端开口的插设槽15,用以容设正极板200或者负极板300。所述隔板1上设置有所述容纳槽14,所述容纳槽14可以对放置在所述容纳槽14内的所述正极板200或所述负极板300进行限位,避免位于所述隔板1的前后侧面12的所述正极板200和所述负极板300相互接触,有效解决铅酸蓄电池因正负极板接触而短路的问题。
36.所述前侧面11设有所述容纳槽14,所述容纳槽14的具体设置方式不做限制,可以是所述容纳槽14的侧壁贯穿所述隔板主体的上侧面设置,也可是所述容纳槽14的侧壁贯穿所述隔板主体的上侧面13和下侧面设置。如图6和图7所示,所述容纳槽14的侧壁贯穿所述隔板主体的下侧面设置。通过将所述容纳槽14的侧壁贯穿所述隔板主体的上侧面13和下侧面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隔板1之间对接能够形成上下端均开口的插设槽15,以在将所述正极板或者所述负极板插设入所述容纳槽14时更方便。
37.所述前侧面11和所述后侧面12均设有所述容纳槽14,所述容纳槽14的具体设置方式不做限制,可以是所述容纳槽14的侧壁贯穿所述隔板主体的上侧面设置,也可是所述容纳槽14的侧壁贯穿所述隔板主体的上侧面13和下侧面设置。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容纳槽14的侧壁贯穿所述隔板主体的下侧面设置。通过将所述容纳槽14的侧壁贯穿所述隔板主体的上侧面13和下侧面设置,相邻两个所述隔板1之间对接能够形成上下端均开口的插设槽15,以在将所述正极板或者所述负极板插设入所述容纳槽14时更方便。
38.所述隔板1的具体材质不作限定,可以是木质隔板1,也可以是微孔橡胶,还可以是超细玻璃纤维。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1的材质为超细玻璃纤维。铅酸蓄电池中的隔板1材料应具有多孔性和渗透性,且化学性要稳定,即具有良好的耐酸性和抗氧化性。所述超细玻璃纤维为多孔材料,具有耐腐蚀、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采用所述超细玻璃纤维制成的所述隔板1具有大量的内外连通的微小孔隙和孔洞,既可以保证电解液的通过,又可以阻隔正负极板300之间的接触,控制极板上活性物质和电解液的反应速度,保护铅酸蓄电池。所述隔板1通过相应隔板模具注塑成型,加工制造简单,有助于提高所述隔板的产量,降低铅酸蓄电池的生产成本。
39.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铅酸蓄电池,所述铅酸蓄电池包括铅酸蓄电池的隔板1,所述铅酸蓄电池的隔板1的具体结构参照上述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由于本实用新型铅酸蓄电池采用了上述所有实施例的全部技术方案,因此至少具有上述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所有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40.所述铅酸蓄电池中的正负极板相互嵌合,为了避免正负极板彼此接触而短路,正负极板之间要用隔板1隔开。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板1设置多个,多个所述隔板1之间相互对接以形成多个所述插设槽15;所述铅酸蓄电池还包括多个正极板200和多个负极板300,多个所述正极板200和多个所述负极板300对应交替插设于多个所述插设槽15内。通过设置多个所述正极板200和多个所述负极板300,然后将多个所述正极板200并联组成正极板200组,将多个所述负极板300并联组成负极板300组。安装时,将所述正极板200组和所述负极板300组相互嵌合,并在相邻两个所述正极板200和所述负极板300之间插入所述隔板1,可获得较大容量的所述铅酸蓄电池。
41.所述隔板主体的设置面上设有容纳槽14,相邻两个所述隔板1之间对接能够形成上端开口的插设槽15,用以容设所述正极板200或所述者负极板300。所述容纳槽14的槽深具体不作限定,可以是所述容纳槽14的槽深大于所述正极板200厚度,也可以是所述容纳槽14的槽深等于所述正极板200厚度。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容纳槽14的槽深等于所述正极板200厚度。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容设槽设置在所述前侧面11或所述后侧面12上。通过将所述容纳的槽深设为所述正极板200的厚度,使所述正极板200可容纳在所述容纳槽14内,以使所述正极板200在所述隔板1上的位置是确定的,即所述正极板200不会相对所述隔板1偏移,可避免所述正极板200和所述负极板300接触。当所述正极板200插设在相邻两个所述隔板1相互对接形成的所述插设槽15内时,两个相邻所述隔板1之间对接处无间隙贴合,且所述正极板200与相邻两个所述隔板1均无间隙。
42.所述隔板主体的设置面上设有容纳槽14,相邻两个所述隔板1之间对接能够形成上端开口的插设槽15,用以容设所述正极板200或者所述负极板300。所述容纳槽14的槽深具体不作限定,可以是所述容纳槽14的槽深大于所述负极板300厚度,也可以是所述容纳槽
14的槽深等于所述负极板300厚度。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2所示,所述容纳槽14的槽深等于所述负极板300厚度。需要说明的是,所述容纳槽14设置在所述前侧面11或所述后侧面12上。通过将所述容纳槽14的槽深设为所述负极板300的厚度,以使所述负极板300可容纳在所述容纳槽14内,以使所述负极板300在所述隔板1上的位置是确定的,即所述负极板300不会相对所述隔板1偏移,可避免所述正极板200和所述负极板300接触。当所述负极板300插设在相邻两个所述隔板1相互对接形成的所述插设槽15内时,两个相邻所述隔板1之间对接处无间隙贴合,且所述负极板300与相邻两个所述隔板1均无间隙。
43.当所述前侧面11和所述后侧面12均设有所述容纳槽14,且两个所述容纳槽14的槽深一样。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侧面11和所述后侧面12均设有所述容纳槽14,且所述容纳槽14的槽深均大于所述正极板200厚度的三分之一且小于等于所述正极板200厚度的二分之一。当所述容纳槽14的槽深小于所述正极板200厚度的三分之一时,所述容纳槽14对插入其中的所述正极板200的限位效果较差,当所述容纳槽14的槽深大于所述正极板200厚度的二分之一时,所述隔板1在使用过程中易被挤压变形。
44.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至图5所示,所述前侧面11和所述后侧面12均设有所述容纳槽14,且所述容纳槽14的槽深均等于所述正极板200厚度的二分之一。通过将所述前侧面11和所述后侧面12上的所述容纳的槽深均设为所述正极板200厚度的二分之,以使所述正极板200可容纳在所述容纳槽14内,同时所述负极板300可容纳在所述容纳槽14内或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14,以使所述正极板200和所述负极板300在所述隔板1上的位置均是确定的,即所述正极板200和所述负极板300均与所述隔板1偏移,可避免所述正极板200和所述负极板300接触。当所述正极板200插设在相邻两个所述隔板1相互对接形成的所述插设槽15内时,两个相邻所述隔板1之间对接处无间隙贴合,且所述正极板200与相邻两个所述隔板1均无间隙。
45.当所述前侧面11和所述后侧面12均设有所述容纳槽14,且两个所述容纳槽14的槽深一样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侧面11和所述后侧面12均设有所述容纳槽14,且所述容纳槽14的槽深均大于所述负极板300厚度的三分之一且小于等于所述负极板300厚度的二分之一。当所述容纳槽14的槽深小于所述负极板300厚度的三分之一时,所述容纳槽14对插入其中的所述负极板300的限位效果较差,当所述容纳槽14的槽深大于所述负极板300厚度的二分之一时,所述隔板1在使用过程中易被挤压变形。
46.具体地,所述前侧面11和所述后侧面12均设有所述容纳槽14,且所述容纳槽14的槽深均等于所述负极板300厚度的二分之一。通过将所述前侧面11和所述后侧面12上的所述容纳的槽深均设为所述负极板300厚度的二分之,以使所述负极板300可容纳在所述容纳槽14内,同时所述正极板200可容纳在所述容纳槽14内或部分位于所述容纳槽14,以使所述正极板200和所述负极板300在所述隔板1上的位置均是确定的,即所述正极板200和所述负极板300均与所述隔板1偏移,可避免所述正极板200和所述负极板300接触。当所述负极板300插设在相邻两个所述隔板1相互对接形成的所述插设槽15内时,两个相邻所述隔板1之间对接处无间隙贴合,且所述负极板300与相邻两个所述隔板1均无间隙。
47.当所述前侧面11和所述后侧面12均设有所述容纳槽14,且两个所述容纳槽14的槽深不同时,在一实施例中,所述前侧面11和所述后侧面12均设有所述容纳槽14,其中一个所述容纳槽14的槽深等于所述负极板300厚度的二分之一,另一个所述容纳槽14的槽深等于
所述正极板200厚度的二分之一。通过在所述前侧面11和所述后侧面12均设置所述容纳槽14,以使所述正极板200和所述负极板300对应位于相应的所述容纳槽14内,以使所述正极板200和所述负极板300在所述隔板1上的位置均是确定的,即所述正极板200和所述负极板300均与所述隔板1偏移,可避免所述正极板200和所述负极板300接触。相邻两个所述隔板1之间对接时,使槽深相同的所述设置面相对,以使所述正极板200插设在相邻两个所述隔板1相互对接形成的所述插设槽15内时,两个相邻所述隔板1之间对接处无间隙贴合,且所述正极板200与相邻两个所述隔板1均无间隙;所述负极板300插设在相邻两个所述隔板1相互对接形成的所述插设槽15内时,两个相邻所述隔板1之间对接处无间隙贴合,且所述负极板300与相邻两个所述隔板1均无间隙。
48.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