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模组及键盘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128517发布日期:2022-05-18 21:26阅读:70来源:国知局
按键模组及键盘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产品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按键模组及键盘。


背景技术:

2.当前市场上使用的键盘所包含的按键大多为响声按键,响声按键包括盖体、导芯、弹簧及基座,当外加压力按下按键时,所述导芯撞击基座发出声音,当撤销所加压力时,在所述弹簧的作用下,导芯回弹触碰到盖体发出响声,人们使用包含所述响声按键的键盘时,所述键盘发出的噪音难免会使人感到心烦和急躁,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消音按键,有效减少或避免按键发出噪音,使人们在安静的环境下生活和工作。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按键模组,包括盖体、基座、消音单元,所述盖体配合所述基座围成收容空间,所述消音单元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消音单元包括导芯、从动件和静音垫,所述导芯贯穿所述从动件,所述静音垫设于所述盖体与所述从动件之间,间歇性与所述盖体和/或所述基座抵接设置。
5.优选地,所述静音垫固定于所述导芯侧壁。
6.优选地,所述静音垫设于所述导芯与所述从动件之间,包括静音垫片及静音凸块,所述静音凸块设于所述静音垫片外壁,所述导芯贯穿所述静音垫片。
7.优选地,所述静音垫片为中空结构,所述导芯贯穿所述中空结构。
8.优选地,其特征在于,所述静音垫片包括第一贯穿孔与第二贯穿孔,所述导芯贯穿所述第一贯穿孔与所述第二贯穿孔。
9.优选地,所述静音垫包括静音垫一和静音垫二,所述静音垫一与所述静音垫二相抵接,所述静音垫一固定于所述导芯,所述静音垫二固定于所述从动件。
10.优选地,所述导芯包括导程柱,所述导程柱贯穿所述第一贯穿孔,间歇性与所述基座抵接设置。
11.优选地,所述静音垫包括静音垫片,所述静音垫片设于所述导芯及从动件之间,所述导芯贯穿所述静音垫片。
12.优选地,所述导芯包括塑料凸块,所述塑料凸块设于所述导芯侧壁。
13.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键盘,所述键盘包括线路板、固定板、电容检测模组、多个阵列设置的按键模组、控制模组,所述按键模组阵列设于所述线路板,所述电容检测模组设于所述线路板,并与所述按键模组电连接,所述控制模组根据所述电容检测模组的检测结果对应产生输入信号。所述按键模组,包括盖体、基座、消音单元,所述盖体配合所述基座围成收容空间,所述消音单元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消音单元包括导芯、从动件和静音垫,所述导芯贯穿所述从动件,所述静音垫设于所述盖体与所述从动件之间,间歇性与所述盖体和/或所述基座抵接设置。
14.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当外界作用力向下按压本实用新型所述按压端及撤销外界作用力后所述按压端复位时,通过所述静音垫与所述盖体和/或所述基座碰触,从而达到消音效果,可以减少或避免噪音的产生,有利于给人们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键盘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按键模组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图2所示按键模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沿图2所示iv-iv线的剖视图;
19.图5是图2所示消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a、图6b及图6c是第一实施例中静音垫不同所在位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7a和图7b是图2所示按键模组按压及复位两种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22.图8是第二实施例中按键模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23.图9是第三实施例中按键模组的侧面剖视图;
24.图10是第四实施例中按键模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25.图11是第五实施例中按键模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7.第一实施例
28.请参阅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键盘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所述键盘20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按键模组10、固定板21、线路板23、电容检测模组25及控制模组27。所述按键模组10陈列设于所述线路板23。所述电容检测模组25与所述线路板23及所述按键模组10电连接。所述控制模组27根据所述电容检测模组25的检测结果对应产生输入信号。所述固定板21包括多个第一通孔211,所述线路板23包括多个第二通孔231,与所述第一通孔211相对应,所述固定板21和所述线路板23相对间隔设置,所述按键模组10分别对应贯穿所述固定板21的第一通孔211和所述线路板23的第二通孔231,并与所述固定板21及所述线路板23卡合固定。
29.请结合参阅图2及图3,其中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按键模组的立体组装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所示按键模组的立体分解结构示意图。所述按键模组10包括具收容空间的壳体11、消音单元13、弹性体15、可变电容17及电容电路19。所述消音单元13、所述弹性体15及所述可变电容17收容于所述收容空间,所述弹性体15弹性夹设于所述消音单元13及所述壳体11之间。所述电容电路19设于所述线路板23,与可变电容17串联设置。
30.请结合参阅图4,是沿图2所示iv-iv线的剖视图。所述壳体11包括盖体111和基座113,所述盖体111和所述基座113通过卡扣结构围成所述收容空间。所述盖体111包括导程
通孔1111,所述消音单元13一端贯穿所述导程通孔1111。所述基座113包括第一底壁1131、四第一侧壁1133及导程管1135,所述第一底壁1131与所述四第一侧壁1133相连接,所述四第一侧壁1133依次首尾相接,两两相对,所述导程管1135设于所述第一底壁1131中心处,并与所述第一底壁1131相连接的一端封闭设置,所述四第一侧壁1133中的二相对侧壁1133居中设有长条形二滑槽11331,所述弹性体15与所述第一底壁1131抵接,所述可变电容17贯穿所述第一底壁1131。
31.请结合参阅图5,是图2所示消音单元的结构示意图,所述消音单元13包括导芯131、静音垫133及具中空结构的从动件135。所述导芯131贯穿所述静音垫133及所述中空结构,如图6a所示,所述静音垫133固定于所述导芯131,并夹设于所述导芯131及所述从动件135之间,所述导芯131一端贯穿所述导程通孔1111。
32.所述导芯131包括按压端1311、导程柱1313及四卡钩1315。所述导程柱1313固定于所述按压端1311底部中间,所述四卡钩1315固定于所述按压端1311底部四周,且两两对应设置,所述按压端1311贯穿所述导程通孔1111,所述导程柱1313贯穿所述静音垫133及所述中空结构,与所述导程管1135对应设置,并套设于所述弹性体15内侧,所述四卡钩1315固定于所述从动件135。
33.所述静音垫133包括静音片1331及二静音凸块1333,所述二静音凸块1333设于所述静音片1331二相对面的外壁,所述静音片1331包括上表面13311、下表面13313、圆形底壁13315、第一贯穿孔13317及四第二贯穿孔13319,所述圆形底壁13315为所述下表面13313中间凹陷形成,所述第一贯穿孔13317贯穿所述上表面13311及所述圆形底壁13315,所述四第二贯穿孔13319贯穿所述上表面13311及所述下表面13313。所述上表面13311固定于所述按压端1311底部,所述下表面13313与所述从动件135抵接,所述圆形底壁13315与所述弹性体15抵接,所述第一贯穿孔13317位于所述静音片1331中间,与所述导程柱1313对应设置,所述导程柱1313贯穿所述第一贯穿孔13317,所述四第二贯穿孔13319与所述四卡钩1315对应设置,所述四卡钩1315贯穿所述四第二贯穿孔13319。
34.所述从动件135包括上壁1351、四第二侧壁1353及第二底壁1355,所述上壁1351与所述第二底壁1355为中空结构,所述上壁1351及所述第二底壁1355与所述四第二侧壁1353相接设置,所述四第二侧壁1353依次首尾相接,所述上壁1351与所述下表面13313相抵接,所述第二侧壁1353包括二滑块13531及二抵接部13533,所述二滑块13531设于四第二侧壁1353中二相对侧壁,与所述二滑槽11331对应设置,所述二抵接部13533设于所述从动件135面向所述可变电容17的一侧,所述第二底壁1355与所述四卡钩1315钩合固定。
35.所述弹性体15包括第一端151和第二端153,所述第一端151与所述第一底壁1131抵接,所述第二端153套设于所述导程柱1313外侧。
36.所述可变电容17与所述电容电路19串联设置,包括第一电极171及第二电极173,所述第一电极171与所述第二电极173相对间隔设置,所述第一电极171与所述第二电极串联173,所述第一电极171采用弹性导电材料加工而成,所述第二电极173设于所述从动件135与所述第一电极171之间。所述第一电极171一端贯穿所述第一底壁1131焊接固定与所述线路板,另一端设有二抵接端1711和活动电极板1713,所述二抵接端1711与所述活动电极板1713为一体结构,所述二抵接端1711与所述二抵接部13533抵接设置。
37.请同时参阅图7a和图7b,是图2所示按键模组按压及复位两种状态的侧面剖视图。
38.当外界物理作用力作用于所述按压端1311时,所述按压端1311沿所述导程通孔1111下移,所述导程柱1313沿所述导程管1135下移,所述静音垫133下移,压缩所述弹性体15,所述按压端1311继续下移,将作用力传递给所述从动件135,所述二滑块13531沿所述二滑槽11331向下滑动,所述二抵接部13533下移,将压力传递给所述二抵接端1711,所述活动电极板1713随着二抵接部13533的下移往所述第一电极171方向移动,所述第一电极171与所述第二电极173接触导通,所述导程管1135抵接所述静音片1331时所述按压端1311停止下移,所述导程管1135与所述圆形底壁1334触碰实现静音效果;当撤销所述外界物理作用力时,所述按压端1311在所述弹性体15的作用下向上移动复位,所述弹性体15因自身发生形变作用,推动所述按压端1311沿所述导程通孔1111上移,所述导程柱1313沿所述导程管1135上移,所述静音垫上移,所述从动件135上移,所述二滑块13531沿所述二滑槽11331向上滑动,所述二抵接部13533向上移动,使所述二抵接端1711复位,所述第一电极171与第二电极173断开连接,所述按压端1311复位,所述二静音凸块1333与所述盖体111触碰实现静音效果。
39.可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静音垫233固定于所述从动件235,如图6b所示。所述上表面23311与所述按压端2311底部抵接,所述下表面23313固定于所述从动件235。
40.可选地,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静音垫333包括静音垫一3331和静音垫二3333,如图6c所示。所述静音垫一3331固定于所述按压端3311底部,所述静音垫二3333固定于所述从动件335,所述静音垫一3331包括第一上表面33311和第一下表面33313,所述静音垫二3333包括所述第二上表面33331和所述第二下表面33333,所述第一上表面33311固定于所述按压端3311底部,所述第一下表面33313与所述第二上表面33331抵接,所述第二下表面33333固定于所述从动件335。
41.第一实施例实现下压与回弹的全静音效果。
42.第二实施例
43.所述第二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基本相同,区别在于所述静音垫433为块状,如图8所示。所述静音垫433设于所述按压端4311两相对侧壁。所述静音垫433与所述按压端4311为一体,所述一体结构不限于所述静音垫433固定于所述按压端4311,还包括所述静音垫433为所述侧壁向外延伸形成等。当外界物理作用力作用于所述按压端4311时,所述按压端4311及所述静音垫433同步下移至所述按压端4311底部抵接所述导程管4135时停止下移,此时所述导程管4135与所述按压端4311底部触碰发出声音;当撤销所述外界物理作用力时,所述按压端4311及静音垫433复位,所述静音垫433触碰所述盖体411实现静音效果。由此可见,第二实施例实现下压发声,回弹静音的效果。
44.第三实施例
45.所述第三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三实施例所述导程柱5313在下压到底时与所述基座513触碰发出声音,如图9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所述导程柱5313包括底壁53131。当外界作用力作用于所述按压端5311时,所述按压端5311、所述导程柱5313及所述静音垫533同步下移至所述静音垫533抵接所述导程管5135时停止下移,此时所述导程管5135与所述圆形底壁53315抵接实现静音效果,所述底壁53131与所述导程管5135底部触碰发出声音;当撤销所述外界物理作用力时,所述按压端5311、导程柱5313及静音垫533复位,所述二静音凸块5333触碰盖体511实现静音效果。由此可见,第三实施例实现下压发
声,回弹静音的效果。
46.第四实施例
47.所述第四实施例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第四实施例所使用的所述静音垫片6331为中空结构,如图10所示。当外界物理作用力作用于所述按压端6311时,所述按压端6311及所述静音垫片6331同步下移至所述按压端6311底部抵接所述导程管6135时停止下移,此时所述导程管6135与所述按压端6311底部触碰发出声音;当撤销所述外界物理作用力时,所述按压端6311及静音垫片6331复位,所述二静音凸块6333触碰所述盖体611实现静音效果。由此可见,第四实施例实现下压发声,回弹静音的效果。
48.所述第五实施例
49.与所述第一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所述静音垫733包括所述静音垫片7331,且所述按压端7311两侧壁设置塑料凸块7313,如图11所示。所述塑料凸块7313与所述按压端7311侧壁为一体结构,所述一体结构不限于所述塑料凸块7313固定于所述按压端7311,所述塑料凸块7313还可以自所述侧壁向外延伸形成。当外界物理作用力作用于所述按压端7311时,所述按压端7311、塑料凸块7313及静音垫片7331同步下移至所述导程管7135抵接所述静音垫片7331时停止下移,所述导程管7135抵接所述圆形底壁73315实现静音效果;当撤销所述外界物理作用力时,所述按压端7311、塑料凸块7313及静音垫片7331复位,所述塑料凸块7313与所述盖体711触碰发出声音。由此可见,第五实施例实现下压静音,回弹发声的效果。
5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包括所述静音垫133,当外界作用力向下按压本实用新型所述按压端1311及撤销外界作用力后所述按压端1311复位时,通过所述静音垫133与所述盖体111和/或所述基座113碰触,从而达到消音效果,可以减少或避免噪音的产生,有利于给人们提供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5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它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