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汇流排防护组件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01202发布日期:2022-10-14 18:52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汇流排防护组件及电池模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制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汇流排防护组件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2.受益于全球节能减排趋势及欧盟达成碳排放协议,锂电池市场正处于高速发展期,在便携式电器、电动工具、新能源汽车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随着锂电池的不断发展及应用范围的日益扩大,对锂电池的安全性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热失控防护成为电池安全的重要考量点。
3.在电池发生热失控时,大量的金属粉末、电解液及其他高温物质被喷发出来后,散落至箱体各处的表面,目前的电池模组在电芯的极耳处未作热失控防护,导致汇流排与电芯铝壳之间毫无遮挡,热失控后的导电物质极易在两者之间形成通路导致电芯短路,造成二次热失控,迅速扩张到相连的电芯或电池模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汇流排防护组件,解决了现有电池模组热失控防护能力不足的问题。
5.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6.一种汇流排防护组件,包括:
7.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上设置有第一极耳穿孔和排气孔;
8.第二壳体,与所述第一壳体扣合形成容纳空间,所述第二壳体上设置有限位孔,汇流排设置于所述容纳空间,并贴合于所述第二壳体的内侧,所述汇流排的部分结构位于所述限位孔内;以及
9.隔热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汇流排之间,所述隔热板上设置有第二极耳穿孔,所述第一极耳穿孔与所述第二极耳穿孔相连通。
10.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汇流排设置有多个,每个所述汇流排均对应设置一个所述限位孔、两个所述第一极耳穿孔和两个所述第二极耳穿孔。
11.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汇流排中间设置为凸起,所述汇流排的两端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所述凸起位于所述限位孔内。
12.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汇流排的两端通过热铆钉连接于所述第二壳体。
13.作为可选方案,所述隔热板夹设于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所述隔热板、所述第一壳体和所述第二壳体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接。
14.作为可选方案,所述连接件为热铆钉。
15.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第一壳体包括一个底板和四个侧板,所述底板与所述第二壳体相扣合,所述第一极耳穿孔设置于所述底板,所述排气孔设置于其中一个所述侧板。
16.作为可选方案,所述排气孔设置为多个。
17.一种电池模组,包括如上所述的汇流排防护组件,所述汇流排防护组件设置于所
述电池模组的电芯的两端,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电芯相对,所述电芯设置有极耳,所述极耳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极耳穿孔和所述第二极耳穿孔后连接于所述汇流排。
18.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电芯的外侧设置有防护罩,所述防护罩伸出所述电芯的两端,所述防护罩伸出所述电芯的部分与所述汇流排防护组件相连。
19.作为可选方案,所述防护罩伸出所述电芯的部分设置有通孔,所述通孔能够与所述排气孔正对相贯通。
20.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电池模组还包括端盖,所述端盖连接于所述汇流排防护组件的远离所述电芯的一端。
21.作为可选方案,所述端盖与所述汇流排防护组件卡接相连。
22.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3.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汇流排防护组件,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和隔热板,汇流排贴合于第二壳体内侧,隔热板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汇流排之间,第一壳体上设置有排气孔。安装时,使第一壳体正对电芯,隔热板位于电芯与汇流排之间,从而对汇流排形成隔热防护,防止电芯热失控产生的高温导电物质飞溅到汇流排而造成电池短路,进而影响到相连的电芯或电池模组;而且,热失控产生的热量能够从第一壳体上的排气孔排出,防止将热失控传递到相连的电池模组,极大地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热失控防护能力。
附图说明
24.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汇流排防护组件的拆分结构示意图;
25.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汇流排防护组件的组装结构示意图;
26.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
27.图中:
28.1、第一壳体;11、第一极耳穿孔;12、排气孔;13、热铆钉避让孔;
29.2、第二壳体;21、限位孔;22、信息采集孔;
30.3、汇流排;
31.4、隔热板;41、第二极耳穿孔;
32.5、电芯;
33.6、极耳;
34.7、端盖;
35.8、防护罩。
具体实施方式
36.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3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相连”、“连接”、“固定”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
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8.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39.在本实施例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右”、“左”等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和简化操作,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仅用于在描述上加以区分,并没有特殊的含义。
40.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汇流排防护组件,应用于电池模组的电芯5两端,对电芯5的极耳6处做热失控防护。该汇流排防护组件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和隔热板4,第一壳体1上设置有第一极耳穿孔11和排气孔12,第二壳体2与第一壳体1扣合形成容纳空间,第二壳体2上设置有限位孔21,汇流排3设置于容纳空间,贴合于第二壳体2的内侧,汇流排3的部分结构位于限位孔21内。隔热板4设置于第一壳体1与汇流排3之间,隔热板4上设置有第二极耳穿孔41,第一极耳穿孔11与第二极耳穿孔41相连通。隔热板4优选隔热复合材料,保证较好的隔热和绝缘效果。
41.安装时,使第一壳体1正对电芯5,隔热板4位于电芯5与汇流排3之间,从而对汇流排3形成隔热防护,防止电芯5热失控产生的高温导电物质飞溅到汇流排3而造成电池短路,进而影响到相连的电芯5或电池模组。而且,热失控产生的热量能够从第一壳体1上的排气孔12排出,防止将热失控传递到相连的电池模组,极大地提高了电池模组的热失控防护能力。
42.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汇流排3设置有多个,每个汇流排3均对应设置一个限位孔21、两个第一极耳穿孔11和两个第二极耳穿孔41,参照图3,电芯5的极耳6依次穿过一个第一极耳穿孔11和一个第二极耳穿孔41后连接于汇流排3。优选地,第一极耳穿孔11和第二极耳穿孔41正对设置,以方便极耳6穿过。
43.优选地,结合图1和图2,汇流排3中间设置为凸起,汇流排3的两端连接于第二壳体2,凸起位于限位孔21内,限位孔21的宽度略大于汇流排3的宽度。汇流排3通过设置凸起形成“几”形结构,凸起顶端略凸出于第二壳体2的平面,以方便与极耳6进行连接。汇流排3的两端通过热铆钉连接于第二壳体2,连接较为牢固。
44.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上还设置有多个信息采集孔22,汇流排3的两端正对信息采集孔22,信息采集设备(图中未示出)通过信息采集孔22连接汇流排3,对电芯5的电压、电流等信息进行采集。
45.进一步地,如图2所示,隔热板4夹设于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隔热板4、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之间通过连接件相连接,具体为通过热铆钉相连。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组合形成方形盒体结构,如图1所示,热铆钉设置于方形盒体的四个顶角处,可以较好地将隔热板4、第一壳体1和第二壳体2连接为一个整体。
46.进一步地,如图1所示,第一壳体1包括一个底板和四个侧板,底板与第二壳体2相
扣合,第一极耳穿孔11设置于底板,排气孔12设置于其中一个侧板,排气孔12优选设置为多个。发生热失控时,电芯5的热量能够从排气孔12排出,有效防止将热失控传递到相连的电池模组。
47.进一步地,汇流排3和第二壳体2之间通过热铆钉相连,此处的热铆钉依次穿过隔热板4、汇流排3和第二壳体2进行固定连接,在隔热板4朝向第一壳体1一侧形成铆钉头,为了使隔热板4能够贴合于第一壳体1上,如图1所示,在第一壳体1的底板上设置有热铆钉避让孔13,上述的铆钉头沉入热铆钉避让孔13内,以使隔热板4能够贴合于第一壳体1。
48.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池模组,该电池模组包括上述的汇流排防护组件,汇流排防护组件设置于电池模组的电芯5的两端,第一壳体1与电芯5相对,电芯5设置有极耳6,极耳6依次穿过第一极耳穿孔11和第二极耳穿孔41后连接于汇流排3。极耳6与汇流排3之间可采用焊接的方式相连接,操作简单且连接较为牢固。
49.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电芯5的外部罩设有防护罩8,防护罩8上设置有与第一壳体1上的排气孔12对应的通孔,汇流排防护组件卡接于电芯5的两端后,通孔与排气孔12对准形成通路,发生热失控时产生的热量能够从此通路排出。
50.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电池模组还包括端盖7,端盖7连接于汇流排防护组件的远离电芯5的一端对汇流排防护组件形成防护作用。优选地,端盖7与汇流排防护组件之间卡接相连,组装较为方便。
51.显然,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了清楚说明本实用新型所作的举例,而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