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夹锁功能的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014531发布日期:2022-05-16 19:42阅读:89来源:国知局
具有夹锁功能的电源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与电源连接器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夹锁功能的电源连接器。


背景技术:

2.关于电源连接器,能与对接连接器对接,使对接连接器的导接端子插接于电源连接器的夹持件内而彼此导通。
3.电源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之间为了防止彼此不当脱离,现有电源连接器已外接有防脱扣环或防脱扣臂,以利用防脱扣环或防脱扣臂来扣住对接连接器,如此防止电源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之间彼此不当脱离。
4.然而,此等防脱扣环或防脱扣臂,却会有必须施以相当的外力才能卡扣和解除卡扣的不易施力缺失,对于例如老人、小孩等手部力气没那么大的人来说,要操作电源连接器和对接连接器彼此卡扣和彼此解除卡扣都是一项难事,常会发生卡扣不完全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夹锁功能的电源连接器,能经由推动受动构件来迫使夹持件夹锁住导接端子,借此防止电源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彼此不当分离。
6.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夹锁功能的电源连接器,用于插接导接端子且包括:载体;至少一个夹持件,设置于该载体且夹持有所述导接端子;至少一个受动构件,可活动地设置于该载体,该受动构件对应该夹持件配置;滑移构件,滑接于该载体且具有齿排和推迫部;齿轮,可转动地连接于该载体且与该齿排啮接;其中,经由控制该齿轮转动而连动该滑移构件相对于该载体滑移,该推迫部跟随该滑移构件移动而推动该受动构件活动至迫使该夹持件夹锁住所述导接端子。
7.相较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以下功效:具有能防止电源连接器与对接连接器彼此不当分离的稳固夹锁效果,且对于夹锁或解除夹锁都具有易于施力的效果。
8.上述概述仅仅是为了说明书的目的,并不意图以任何方式进行限制。除上述描述的示意性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之外,通过参考附图和以下的详细描述,本技术进一步的方面、实施方式和特征将会是容易明白的。
附图说明
9.在附图中,除非另外规定,否则贯穿多个附图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或元素。这些附图不一定是按照比例绘制的。应该理解,这些附图仅描绘了根据本技术公开的一些实施方式,而不应将其视为是对本技术范围的限制。
10.图1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11.图2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于组合控制件前的立体示意图。
12.图3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于组合控制件后的立体示意图。
13.图4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的剖视示意图。
14.图5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于插接导接端子且还未夹锁前的剖视示意图。
15.图6为本技术依据图5于夹锁后的剖视示意图。
16.附图标记说明:
17.100:电源连接器
18.1:载体
19.11:载体滑槽
20.12:开口
21.13:第一盖体
22.14:第二盖体
23.2:夹持件
24.21:夹臂
25.3:受动构件
26.31:摆臂
27.32:受动体
28.4:滑移构件
29.41:框体
30.411:齿排
31.412:框体滑槽
32.413:沟槽
33.415:封合板
34.42:凸柱
35.421:推迫部
36.5:齿轮
37.6:控制件
38.7:包覆外层
39.900:对接连接器
40.9:导接端子
41.d:直线滑移方向
具体实施方式
42.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和技术内容,配合图式说明如下,然而所附图式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非用以限制本技术。
43.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夹锁功能的电源连接器,如图5所示,用于与对接连接器900对接,使对接连接器900的导接端子9对应插接于本技术具有夹锁功能的电源连接器(以下简称电源连接器100)的夹持件2内。
44.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电源连接器100包括:载体1、至少一个夹持件2、至少一个受动构件3、滑移构件4以及齿轮5,较佳还包括控制件6。本技术并未限定夹持件2和受动构件3的数量,可为一个,也可为两个以上;例如可以是一个受动构件3搭配两个夹持件2(图中未示),并让这个受动构件3对应配置于这两个夹持件2当中的任一个的一侧;或者也可以是
一个受动构件3搭配三个夹持件2(图中未示)。
45.各夹持件2皆设置于载体1。夹持件2可为任何能用于夹持导接端子9的构件,于本实施例中则以本段后述为例进行说明:夹持件2具有彼此弹性对夹的二夹臂21,导接端子9被夹持于二夹臂21之间。
46.各受动构件3皆可活动(包含:移动、摆动等)地设置于载体1,换言之,受动构件3能相对于载体1活动。且如图1和图3所示,二受动构件3分别对应前述三个夹持件2当中的两个来配置;具体而言,这两个夹持件2彼此间隔并排,各受动构件3则位于这两个夹持件2之间。
47.滑移构件4滑接于载体1,换言之,滑移构件4能相对于载体1滑移。且滑移构件4主要具有齿排411和推迫部421。具体而言,滑移构件4的推迫部421位于前述二受动构件3之间。
48.至于如何连动滑移构件4相对于载体1滑移,在本技术中并未限制,只要是能经由任意齿轮啮接于齿排411来连动滑移构件4滑移的任何构件皆可,于本实施例中则仅单以齿轮5为例进行说明。
49.齿轮5可转动地连接于载体1,使齿轮5与齿排411啮接,如此就能借由转动齿轮5来连动滑移构件4滑移。具体而言,齿轮5以其转轴(未标组件符号)可转动地连接于载体1。
50.控制件6(见于图2、图3)则直接或间接设置于齿轮5,于本实施例中则以控制件6的一端部直接设置于齿轮5的前述转轴为例进行说明,以能借由控制件6来带动齿轮5转动。
51.借此,如图4至图6所示,当本技术电源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900对接,对接连接器900的各导接端子9将对应插接于电源连接器100的各夹持件2内。此时,使用者借由拨转控制件6,就能带动齿轮5转动,进而连动滑移构件4相对于载体1滑移;滑移构件4于滑移后,其推迫部421将跟随滑移构件4移动而推动二受动构件3相对于载体1活动(包含:移动、摆动等),并活动至迫使二夹持件2分别夹锁住二导接端子9,如此具有能防止本技术电源连接器100与对接连接器900彼此不当分离的稳固夹锁效果,而且本技术电源连接器100对于无论是夹锁或解除夹锁(只要反方向拨转控制件6,就能退回受动构件3,进而解除夹锁),都具有易于施力的效果(因为本技术是以转动齿轮5来连动滑移构件4纵向直线移动,进而推动受动构件3横向弧线摆动或图中未示的横向直线移动,因此易于施力)。需说明的是,受动构件3于活动后,推动夹持件2的二夹臂21当中的其中之一朝其中另一靠近,以迫使二夹臂21彼此夹紧而夹锁住导接端子9。
52.详细而言,如图1至图4所示,载体1可为单件式结构(图中未示),也可如图所示进一步具有第一盖体13和第二盖体14,详述如后。载体1的二相对面分别具有载体滑槽11和多数凹槽(未标示组件符号),滑移构件4设置于载体滑槽11内,各夹持件2分别设置于各凹槽内,第一盖体13对应载体滑槽11位置盖覆于载体1的一相对面,第二盖体14对应各凹槽位置盖覆于载体1的另一相对面,并于最外面再包覆包覆外层7(见图2)。
53.滑移构件4包含框体41和凸柱42,凸柱42自框体41的外边凸出;其中,凸柱42较佳为如图所示的等径柱体,推迫部421形成于凸柱42的端部。框体41可为矩形框且设置在载体滑槽11内滑移,凸柱42可伸出于载体滑槽11之外,以让推迫部421在载体滑槽11之外推动受动构件3;前述齿排411形成于框体41的内框边(未标示组件符号)。至于齿轮5则设置于框体41内而啮接齿排411。
54.其中,框体41的一面封合有封合板415,框体41与封合板415之间共同形成前述框
体滑槽412,封合板415开设有镂空的沟槽413,齿轮5则以其转轴(如前述)穿过沟槽413并可转动地连接于载体1与第一盖体13之间。
55.受动构件3可为能够受力摆动的构件,且受动构件3可转动地连接于载体1,以让前述推迫部421推动受动构件3摆动至迫使夹持件2夹锁住导接端子9。详细而言,受动构件3包含摆臂31和受动体32,且受动体32的外径较佳是大于摆臂31的外径;摆臂31的一端可转动地连接于载体1与第一盖体13之间,受动体32则连接于摆臂31的另一端,前述推迫部421则经由推动各受动体32而分别连动各受动构件3摆动。
56.较佳而言,如图4至图6所示,载体1依据载体滑槽11定义出直线滑移方向d,滑移构件4的框体41沿着直线滑移方向d来回直线移动,推迫部421跟随框体41在载体滑槽11之外移动而产生动作路径(平行于直线滑移方向d,图中未示),各受动构件3的受动体32皆位于推迫部421的前述动作路径上。
57.此外,载体1还可具有如图1和图4所示的二开口12,二开口12分别位于二夹持件2与二受动构件3之间,以使各受动构件3的受动体32能经由各开口12推迫各夹持件2。
58.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夹锁功能的电源连接器,确可达到预期的使用目的,并解决现有的缺失,完全符合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要件,因此依据专利法提出申请,敬请详查并赐准本案专利,以保障本技术发明人的权利。
59.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可行实施例而已,非因此即局限本技术的专利范围,举凡运用本技术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为的等效结构变化,均理同包含于本技术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内,在此予以陈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