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电池下止动架及包含其的锂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99780发布日期:2022-08-03 04:26阅读:228来源:国知局
锂电池下止动架及包含其的锂电池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锂电池下止动架及包含其的锂电池组件。


背景技术:

2.随着新能源市场的不断成长,锂电池被广泛应用于电动汽车以及储能系统等设备中。若仅使用盖板来固定锂电池的电芯,电芯在电池壳内容易发生晃动,日积月累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极耳断裂。为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人们会在盖板组件下方设置下止动架,来提高锂电池电芯的稳定性。现有技术中的下止动架的主体由薄板构成,在生产、装配过程中容易因结构强度偏低,导致下止动架整体发生弯曲,从而不能很好地压住电芯,无法保证锂电池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锂电池下止动架容易发生变形,不能很好地与电芯抵接的缺陷,提供一种锂电池下止动架及包含其的锂电池组件。
4.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5.一种锂电池下止动架,包括主板和第一抵接部,所述第一抵接部设置在所述主板长度方向的两侧,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正面用于抵接电芯,所述第一抵接部的背面设置有第一加强筋,所述第一加强筋的上端与盖板组件相抵接。
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第一抵接部的背面设置第一加强筋,可以有效防止第一抵接部因承载来自电芯的压力而产生变形,另一方面,因为第一加强筋的上端与盖板组件相抵接,第一加强筋在盖板组件的作用下向第一抵接部的背面施加与来自电芯相反的作用力,进一步降低下止动架的变形。
7.较佳地,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主板一体成型并呈凹槽状,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正面相对于所述主板的下表面突出。
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将第一抵接部设置为凹槽状,凹槽的端壁可以防止第一抵接部的边缘在受压的情况下产生形变。
9.较佳地,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一抵接部一体成型并呈“十”字形,所述第一加强筋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凹槽处的端壁相连接。
1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一加强筋与第一抵接部一体成型制造方便、成本低,“十”字形加强筋的本身结构稳固,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第一抵接部形成较为全面均匀的加强作用。第一加强筋与第一抵接部的凹槽处的端壁相连接,还能对凹槽处的端壁起到强化作用,更好地防止下止动架发生变形。
11.较佳地,所述第一抵接部的凹槽处设置有4个通孔,4个所述通孔分别位于“十”字形的所述第一加强筋的象限区域内。
1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通孔能够方便电解液流入电芯。
13.较佳地,所述锂电池下止动架还包括第二抵接部,所述第二抵接部设置在所述主板沿长度方向的中部。
1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主板的中部设置第二抵接部,可以防止主板直接与电芯相抵接而产生变形。
15.较佳地,所述第二抵接部与所述主板一体成型并呈凹槽状,所述第二抵接部的正面相对于所述主板的下表面突出并与所述第一抵接部的正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16.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二抵接部与主板一体成型其制造方便、成本低,将第二抵接部设置为凹槽状,凹槽的端壁可以防止第二抵接部的边缘在受压的情况下产生形变。第二抵接部的正面与第一抵接部的正面处于同一水平面,能防止主板在与电芯抵接时产生高低不平的现象,保持主板的平直状态。
17.较佳地,所述第一抵接部与所述第二抵接部之间的所述主板在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筋。
18.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当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受压不均匀时,第二加强筋能防止第一抵接部与第二抵接部之间的主板发生弯折。
19.较佳地,所述第二加强筋与所述主板一体成型,并沿所述主板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延伸。
2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二加强筋与主板一体成型制造方便、成本低,第二加强筋完整包覆主板宽度方向的两侧,对主板的加强更加全面。
21.较佳地,所述第二加强筋相对于所述主板的上表面突出,所述第二加强筋相对于所述主板的下表面凹陷呈矩形,所述第二加强筋的突出高度与凹陷深度相同。
2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矩形加强筋可以由主板压制成形,制造简单。主板在制造过程中,不会因材料收缩速度不一致,导致主板整体弯曲变形。
23.一种锂电池组件,包括电芯、盖板组件和上述的下止动架,所述下止动架设置有装配部,所述下止动架通过所述装配部与所述盖板组件进行装配。
24.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锂电池组件在生产、装配过程中下止动架不易产生变形,可以更好地压住电芯,防止电芯上下晃动导致正负极耳接触,从而致使锂电池内部短路。
25.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在第一抵接部的背面设置第一加强筋,可以有效防止第一抵接部因承载来自电芯的压力而产生变形,另一方面,因为第一加强筋的上端与盖板组件相抵接,第一加强筋在盖板组件的作用下向第一抵接部的背面施加与来自电芯相反的作用力,进一步降低下止动架的变形。
附图说明
26.图1为本实用新型下止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实用新型下止动架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实用新型锂电池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29.标记说明
30.主板1
31.第二加强筋11
32.第一抵接部2
33.第一加强筋21
34.通孔22
35.第二抵接部3
36.盖板组件4
37.装配部5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举个较佳实施例,并结合附图来更清楚完整地说明本实用新型。
39.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揭示一种锂电池下止动架,该锂电池下止动架包括主板1和第一抵接部2,第一抵接部2设置在主板1长度方向的两侧,第一抵接部2的正面用于抵接电芯,第一抵接部2的背面设置有第一加强筋21,第一加强筋21的上端与盖板组件4相抵接。
40.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第一抵接部2的背面设置第一加强筋21,可以有效防止第一抵接部2因承载来自电芯的压力而产生变形,另一方面,因为第一加强筋21的上端与盖板组件4相抵接,第一加强筋21在盖板组件4的作用下向第一抵接部2的背面施加与来自电芯相反的作用力,进一步降低下止动架的变形。
41.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抵接部2与主板1一体成型并呈矩形凹槽状,第一抵接部2的正面相对于主板1的下表面突出。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部2还可以呈圆形或者其他多边形,以同样实现强化的目的。
42.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将第一抵接部2设置为凹槽状,凹槽的端壁可以防止第一抵接部2的边缘在受压的情况下产生形变。
43.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加强筋21与第一抵接部2一体成型并呈“十”字形,第一加强筋21与第一抵接部2的凹槽处的端壁相连接。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筋也可以并列排布,还可以设置为弧形,同样可以实现加强的目的。
44.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一加强筋21与第一抵接部2一体成型制造方便、成本低,“十”字形加强筋的本身结构稳固,另一方面也可以对第一抵接部2形成较为全面均匀的加强作用。第一加强筋21与第一抵接部2的凹槽处的端壁相连接,还能对凹槽处的端壁起到强化作用,更好地防止下止动架发生变形。
45.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抵接部2的凹槽处设置有4个通孔22,分别布置在“十”字形加强筋与凹槽端壁形成的象限区域内,以方便电解液流入电芯。在其他实施例中,加强筋与凹槽端壁围成的象限区域如果互相连通,也可以仅设置1个或者2个通孔,也能同样保证电解液流入电芯。
46.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锂电池下止动架还包括第二抵接部3,第二抵接部3设置在主板1沿长度方向的中部。
47.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在主板1的中部设置第二抵接部3,可以防止主板1的中部直接与电芯相抵接而产生变形。
48.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二抵接部3与主板1一体成型并呈凹槽状,第二抵接部3的正面相对于主板1的下表面突出并与第一抵接部2的正面处于同一水平面。
49.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二抵接部3与主板1一体成型其制造方便、成本低,将第二抵接部3设置为凹槽状,凹槽的端壁可以防止第二抵接部3的边缘在受压的情况下产生形变。第二抵接部3的正面与第一抵接部2的正面处于同一水平面,能防止主板1在与电芯抵接时产生高低不平的现象,保持主板1的平直状态。
50.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一抵接部2与第二抵接部3之间的主板1在宽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第二加强筋11。
51.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当第一抵接部2与第二抵接部3受压不均匀时,第二加强筋11能防止第一抵接部2与第二抵接部3之间的主板1发生弯折。
52.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二加强筋11与主板1一体成型,并沿主板1宽度方向的两侧边缘延伸。
53.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第二加强筋11与主板1一体成型制造方便、成本低,第二加强筋11完整包覆主板1宽度方向的两侧,对主板1的加强更加全面。
54.作为一种较佳的实施例,第二加强筋11相对于主板1的上表面突出,第二加强筋11相对于主板1的下表面凹陷呈矩形,第二加强筋11的突出高度与凹陷深度相同。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矩形加强筋可以由主板压制成形,制造简单。主板1在制造过程中,不会因材料收缩速度不一致,导致主板1整体弯曲变形。
55.如图1、图3所示,一种锂电池组件,包括电芯、盖板组件4和上述的下止动架,盖板组件4由上止动架、盖板以及连接片组装构成。下止动架设置有装配部5,装配部5位于第二抵接部3与主板1连接处,装配部5与主板1一体成型并呈凹槽状,装配部5的正面相对于主板1的上表面突出。下止动架通过装配部5与盖板组件4进行装配,第一加强筋的上端与连接片相抵接。
56.在本实施例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锂电池组件在生产、装配过程中下止动架不易产生变形,可以更好地压住电芯,防止电芯上下晃动导致正负极耳接触,从而致使锂电池内部短路。
57.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这仅是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是由所附权利要求书限定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实质的前提下,可以对这些实施方式做出多种变更或修改,但这些变更和修改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