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化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734636发布日期:2023-04-06 06:17阅读:54来源:国知局
模块化插头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模块化插头连接器。


背景技术:

0、现有技术

1、模块化插头连接器是现有技术中已知的。例如,ep 0 742 608公开了这种插头连接器。在这种情况下,其中布置有电导体元件的模块部件连接到框架。然后,模块部件通过闩锁凸耳相对于保持框架固定。根据ep 0 742608的插头连接器的缺点是,例如,单个模块的定位不精确。

2、从jp-h09-147960可以获知另一种插头连接器,其具有固定在基部元件上的模块。这是很不利的,因为闩锁元件位于内部,这在可接近性方面是不利的。


技术实现思路

1、从现有技术开始,本发明的目标是提供一种克服现有技术缺点的模块化插头连接器。特别地,本发明目标在于提供一种模块式插头连接器,其中插头连接器模块能够更容易地组装。

2、该目标通过权利要求1的主题来实现。因此,模块化插头连接器包括保持框架和至少一个插头连接器模块,该保持框架具有两个侧壁,两个侧壁彼此平行地延伸并且横向地限定容纳空间,且插头连接器模块能够安装在容纳空间中。侧壁在面向容纳空间的内侧上具有多个保持框架侧引导元件,并且至少一个插头连接器模块在其外侧上具有至少一个插头连接器模块侧引导元件。至少一个插头连接器模块侧引导元件能够插入到保持框架侧引导元件中,并且更为准确地说,使得插头连接器模块位置精确地安装在容纳空间中。侧壁在其外侧具有闩锁结构,并且插头连接器模块具有至少一个闩锁凸耳,该闩锁凸耳接合在容纳空间外部的闩锁结构中。至少一个插头连接器模块包括至少一个功能元件,例如电功能元件或光学功能元件或流体功能元件,通过该功能元件,能够与另外的插头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模块的功能元件在配合状态下建立功能接触。

3、由于引导元件布置在容纳空间内,因此引导元件被很好地保护免受外部机械影响。将闩锁结构布置在外侧的好处在于,闩锁凸耳保持容易接近并且单个插头连接器模块可以相对容易地组装和替换。

4、根据本发明的两个模块化插头连接器能够彼此连接且然后形成插头连接器布置。换句话说,在插头连接器布置中,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插头连接器连接到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插头连接器。相应地对功能元件进行设计,使得在第一插头连接器的功能元件与第二插头连接器的功能元件之间建立功能接触。在这种情况下,以下描述适用于第一插头连接器和第二插头连接器二者。在这种情况下,第一插头连接器和第二插头连接器能够沿着线性插入方向彼此连接。

5、表述“功能元件”被理解为,例如具有引脚侧或匹配容纳件侧的电插头连接器。在这种情况下,引脚侧位于第一插头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模块中,而容纳件侧位于连接到所述第一插头连接器的第二插头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模块中。数据信号,或电能可以通过电插头连接器传输。不过,功能元件也可以是流体功能元件,特别是气动功能元件。关于设计为容纳件侧的插头连接器模块和设计为插头侧的插头连接模块的分配,可以设想将所有容纳件侧分配给一个保持框架,将所有插头侧分配给另一保持框架。不过,也可以将容纳件侧和插头侧布置在一个保持框架上。

6、外侧上的闩锁结构优选为在侧壁的整个长度上完全延伸的凹槽。这样的好处在于,可以为要安装的所有插头连接器模块提供单个闩锁结构,而不管它们在保持框架中的位置。

7、插头连接器模块的闩锁凸耳在连接到保持框架时优选位于保持框架的外侧。因此,可以确立特别好的可接近性。

8、优选地为每个插头连接器模块提供两个闩锁凸耳,其中一个闩锁凸耳与一个侧壁的闩锁结构接合,另一闩锁凸耳与另一侧壁的闩锁结构接合。插头连接器模块因此连接到保持框架的两侧,这确保了插头连接器模块的良好安装。

9、闩锁凸耳优选地具有在插头连接器模块的整个宽度上延伸的宽度。不过,闩锁凸耳特别优选为不宽于插头连接器模块的宽度。这种设计的结果是,可以提高刚性,因此可以提高抵抗外部影响的鲁棒性。

10、侧壁的外侧优选为在闩锁凸耳所在的区域中具有凹陷区域,凹陷区域从外侧的外侧表面延伸到侧壁中,其中凹陷区域和闩锁凸耳的设计使得闩锁凸耳基本上不突出超过外侧表面,特别是使得闩锁凸耳基本上与外侧表面齐平。闩锁凸耳然后嵌入所述凹陷区域,由此一方面产生紧凑的结构,另一方面产生闩锁凸耳不易被释放的结构。

11、侧壁优选为在其后端面上具有第一定位元件,第一定位元件与布置在插头连接器模块上的第二定位元件配合。将定位元件布置在端面上的另外的好处是可以通过附加元件引导插头连接器模块。

12、第一定位元件特别优选地是凸轮,第二定位元件是凸轮接合在其中的容纳件。可选地,第二定位元件是凸轮而第一定位元件是凸轮接合在其中的容纳件。

13、插头连接器模块侧引导元件优选是至少一个引导脊,并且保持框架侧引导元件是至少一个引导槽,其中,至少一条引导脊接合在至少一个引导槽中。

14、因此,引导槽和引导脊被设计成彼此互补或匹配。

15、引导槽和引导脊优选为沿与插头连接器的插入方向相同的方向定向。

16、优选地,两个侧壁中的一个侧壁上的引导元件设计成与两个侧壁中的另一侧壁上的引导元件不同,使得可以实现对插头连接器模块的定向进行编码。

17、在每种情况下,引导元件特别地优选为延伸超过容纳空间的至少一半深度。换言之,引导元件在侧壁的至少一半深度上延伸。

18、保持框架侧引导元件和/或插头连接器模块侧引导元件特别地优选为具有主引导区域和插入区域,其中插头连接器模块和保持框架之间在插入区域中的间隙比在主引导区域中的间隙大。因此,可以建立用于组装插头连接器模块的特别有利的结构。

19、至少一个插头连接器模块优选为具有侧表面,其中,侧表面和引导元件之间的间距被设计成使得两个相邻的插头连接器模块能够在侧表面处彼此接触。因此,可以特别好地利用可用的容纳空间。

20、保持框架优选为具有两个横向壁,两个横向壁各自布置在侧壁的端部并与侧壁连接,其中侧壁和横向壁优选为设计成一体。

21、保持框架优选地设计成矩形。容纳空间优选地设计成长方体。

22、横向壁优选为在外侧具有容纳件,接地接触元件保持在该容纳件中,其中接地接触元件由导电材料制成。接地接触元件用作接地接触,其中接地接触然后连接到第二插头连接器的接地接触元件。

23、保持框架优选为具有引导结构,在插入移动期间利用该引导结构来引导两个保持框架。引导结构优选为布置在两个横向壁上。引导结构优选为具有编码元件,使得不会发生不正确的配合。

24、至少一个插头连接器模块优选为具有接触侧,通过该接触侧,该功能元件对于与另外的插头的插入过程是可接近的。插头连接器模块优选为还具有连接侧,通过该连接侧,功能元件可以连接到连接元件,例如连接电缆或连接软管。插头连接器模块能够优选为以其接触侧首先安装在所述容纳空间中。

25、也就是说,换言之,插头连接器模块可以沿两个插头连接器的插入方向安装在容纳空间中。

26、闩锁凸耳优选为从连接侧突出。

27、侧壁优选为具有前端面和后端面,其中,闩锁凸耳在后端面上延伸,并且其中,当连接到另一插头连接器时,前端面能够相对于另一插头连接器的前端面定向。

28、从插入方向看,插头连接器模块优选为突出到容纳空间之外。插头连接器模块优选为设计成使得在侧壁与插头连接器模块之间产生中间空间,待连接的插头连接器的突出插头连接器模块能突出到该中间空间中。换言之,从容纳空间突出的第一插头连接器的插头连接器模块突出到第二插头连接器的中间空间中。

29、在从属权利要求书中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