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连接装置、旋转电机装置和电路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37151029发布日期:2024-02-26 17:05阅读:17来源:国知局
电路连接装置、旋转电机装置和电路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与流程

本公开涉及电路连接装置、旋转电机装置和电路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1、以往,作为旋转电机装置的控制单元,使用具有电路基板和连接器的电路连接装置。在电路基板与连接器的连接中,有时使用压合端子。通过将连接器的压合端子压入电路基板的端子用贯通孔,不进行焊接等,能够确保电路基板与连接器的电连接。

2、为了冷却安装在电路基板上的电子部件,有时设置散热器。在将散热器设置在电路基板和连接器之间的情况下,由于电路基板与连接器之间的隔开间隔,因此难以将压合端子插入端子用贯通孔中。在专利文献1中,为了使压合端子容易插入端子用贯通孔,在电路基板上安装有端子排列构件。在端子排列构件上形成有用于将压合端子向端子用贯通孔引导的引导贯通孔。另外,为了容易地将压合端子插入到引导贯通孔中,在引导贯通孔的连接器侧的端部设置有随着朝向连接器侧的开口端而以扩径的方式倾斜的插入引导孔。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5-30261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1、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2、在专利文献1的结构中,在组装电路连接装置时,在连接器与电路基板的相对位置大幅偏离基准位置的情况下,压合端子的前端有可能与端子排列构件的引导贯通孔或其周围碰撞。其结果,存在压合端子压曲等电路连接装置的质量降低的可能性。

3、为了防止压合端子与引导贯通孔的碰撞,考虑增大引导贯通孔的开口的直径。另外,通过减小插入引导孔的倾斜角,可以防止压合端子压曲。但是,若增大引导贯通孔的开口的直径,则需要增大引导贯通孔的配置间隔,压合端子及端子用贯通孔的配置间隔也变大。另外,若减小插入引导孔的倾斜角,则为了形成期望大小的端子用贯通孔,需要增大端子排列构件的厚度。其结果,电路连接装置大型化。

4、本发明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并提高组装性的电路连接装置、旋转电机装置以及电路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

5、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

6、本公开所涉及的电路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与外部连接的连接端子和与所述连接端子连接的压合端子;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形成压入所述压合端子的端子用贯通孔;端子排列构件,该端子排列构件配置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电路基板之间,且固定于所述电路基板,具有端子引导部,所述端子引导部形成有将所述压合端子向所述端子用贯通孔引导的引导贯通孔;以及散热器,该散热器在第一面固定有所述电路基板,在与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面即第二面固定有所述连接器,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从所述第一面贯通到所述第二面且将所述端子引导部收容在内部,在所述连接器及所述散热器中的一方形成有第一定位用突起部,在所述连接器及所述散热器中的另一方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定位用突起部嵌合的第一定位用凹部,在所述电路基板及所述端子排列构件中的一方形成有第二定位用突起部,在所述电路基板及所述端子排列构件中的另一方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定位用突起部嵌合的第二定位用凹部,在所述散热器及所述端子排列构件中的一方形成有第三定位用突起部,在所述散热器及所述端子排列构件中的另一方形成有与所述第三定位用突起部嵌合的第三定位用凹部。

7、本公开所涉及的旋转电机装置包括:旋转电机;以及控制所述旋转电机的所述电路连接装置。

8、本公开所涉及的电路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是电路连接装置的控制方法,所述电路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与外部连接的连接端子和与所述连接端子连接的压合端子;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形成压入所述压合端子的端子用贯通孔;端子排列构件,该端子排列构件配置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电路基板之间,且固定于所述电路基板,具有端子引导部,所述端子引导部形成有将所述压合端子向所述端子用贯通孔引导的引导贯通孔;以及散热器,该散热器在第一面固定有所述电路基板,在与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面即第二面固定有所述连接器,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从所述第一面贯通到所述第二面且将所述端子引导部收容在内部,在所述连接器及所述散热器中的一方形成有第一定位用突起部,在所述连接器及所述散热器中的另一方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定位用突起部嵌合的第一定位用凹部,在所述电路基板及所述端子排列构件中的一方形成有第二定位用突起部,在所述电路基板及所述端子排列构件中的另一方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定位用突起部嵌合的第二定位用凹部,在所述散热器及所述端子排列构件中的一方形成有第三定位用突起部,在所述散热器及所述端子排列构件中的另一方形成有与所述第三定位用突起部嵌合的第三定位用凹部,所述电路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步骤,在该第一步骤中,使所述第二定位用突起部与所述第二定位用凹部嵌合,将所述端子排列构件固定于所述电路基板;第二步骤,在该第二步骤中,将所述第三定位用突起部与所述第三定位用凹部嵌合,将所述端子引导部收容在所述开口部的内部,将所述端子排列构件固定于所述散热器;以及第三步骤,在该第三步骤中,将所述第一定位用突起部与所述第一定位用凹部嵌合,将所述压合端子插通所述引导贯通孔,并且压入所述端子用贯通孔,将所述连接器固定于所述散热器。

9、发明效果

10、根据本公开,能够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小型化并提高组装性的电路连接装置、旋转电机装置及电路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



技术特征:

1.一种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5.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9.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12.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15.如权利要求1至1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16.如权利要求1至1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路连接装置,其特征在于,

17.一种旋转电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18.一种电路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所述电路连接装置包括: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与外部连接的连接端子和与所述连接端子连接的压合端子;电路基板,该电路基板形成压入所述压合端子的端子用贯通孔;端子排列构件,该端子排列构件配置在所述连接器与所述电路基板之间,且固定于所述电路基板,具有端子引导部,所述端子引导部形成有将所述压合端子向所述端子用贯通孔引导的引导贯通孔;以及散热器,该散热器在第一面固定有所述电路基板,在与所述第一面相反侧的面即第二面固定有所述连接器,具有开口部,所述开口部从所述第一面贯通到所述第二面且将所述端子引导部收容在内部,在所述连接器及所述散热器中的一方形成有第一定位用突起部,在所述连接器及所述散热器中的另一方形成有与所述第一定位用突起部嵌合的第一定位用凹部,在所述电路基板及所述端子排列构件中的一方形成有第二定位用突起部,在所述电路基板及所述端子排列构件中的另一方形成有与所述第二定位用突起部嵌合的第二定位用凹部,在所述散热器及所述端子排列构件中的一方形成有第三定位用突起部,在所述散热器及所述端子排列构件中的另一方形成有与所述第三定位用突起部嵌合的第三定位用凹部,所述电路连接装置的制造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


技术总结
电路连接装置包括:具有压合端子的连接器;形成有压入所述压合端子的端子用贯通孔的电路基板;具有形成有将所述压合端子朝向所述端子用贯通孔引导的引导贯通孔的端子引导部的端子排列构件;以及具有将所述端子引导部收容在内部的开口部的散热器,在所述连接器及所述散热器中的一方形成有第一定位用突起部,在其中另一方形成有第一定位用凹部,在所述电路基板及所述端子排列构件中的一方形成有第二定位用突起部,在其中另一方形成有第二定位用凹部,在所述散热器及所述端子排列构件中的一方形成有第三定位用突起部,在其中另一方形成有第三定位用凹部。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淳也,大西善彦,园田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2/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