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566378发布日期:2022-09-20 20:45阅读:87来源:国知局
电磁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电磁继电器。


背景技术:

2.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电磁继电器具备用于切断在触点产生的电弧的磁铁。电弧因磁铁的磁力所产生的洛伦兹力在触点壳体内的灭弧空间内伸长。为了避免在切断时电弧通过磁铁而继续,进而为了保护磁铁使其不受电弧的影响,磁铁配置于由绝缘材料形成的触点壳体的外侧。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104360号公报
4.专利文献2:中国实用新型第202013854号说明书
5.在专利文献1的电磁继电器中,为了提高触点附近的磁通密度,需要使用磁力较强的磁铁,从而有电磁继电器的制造成本增加的担忧。并且,当在触点的附近配置磁铁时,在另外设置用于保护磁铁使其不受电弧的影响的部件的情况下、在另外设置用于保持磁铁的部件的情况下,也有电磁继电器的制造成本增加的担忧。例如,在专利文献2所公开的电磁继电器中,为了在基座的外侧保持磁铁而涂敷有密封材料,制造成本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课题在于,在电磁继电器中,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7.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磁继电器具备第一固定端子、基座以及磁铁。第一固定端子包括第一固定触点。基座保持第一固定端子。基座包括设于第一固定触点的附近且朝向第一固定端子开口的磁铁插入孔。磁铁配置于磁铁插入孔,通过第一固定端子来防止从磁铁插入孔脱落。
8.在该电磁继电器中,磁铁通过第一固定端子来防止从磁铁插入孔脱落。即,第一固定端子配置为覆盖磁铁插入孔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利用第一固定端子能够抑制磁铁受到电弧的影响。由此,与另外设置用于保护磁铁使之不受电弧的影响的部件、用于保持磁铁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电磁继电器的制造成本的增加。并且,由于能够在第一固定触点的附近配置磁铁,所以能够在第一固定触点附近高效地提高磁通密度。其结果,也能够选定磁力较低的磁铁,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电磁继电器的制造成本的增加。
9.第一固定端子也可以封堵整个磁铁插入孔。在该情况下,能够进一步抑制磁铁受到电弧的影响。
10.磁铁也可以配置为与第一固定端子分离。在该情况下,能够抑制第一固定端子与磁铁干涉,因此例如能够避免第一固定触点的高度产生偏差。
11.第一固定端子也可以包括支撑第一固定触点的触点支撑部、以及从触点支撑部弯曲而从基座向外部突出的第一延伸部。在该情况下,例如,在电弧沿从触点支撑部朝向第一延伸部的方向伸长的情况下,第一延伸部能够兼具使电弧伸长的角形避雷器的功能。
12.第一固定端子也可以还包括与触点支撑部连接且与第一延伸部对置的第二延伸
部。磁铁插入孔也可以配置于第一延伸部与第二延伸部之间。在该情况下,例如,在电弧的伸长方向根据极性而变化的电磁继电器中,第一延伸部以及第二延伸部能够兼具使电弧伸长的角形避雷器的功能。并且,利用第一延伸部、第二延伸部或触点支撑部的任一个,能够防止磁铁从磁铁插入孔脱落。
13.第一固定端子也可以包括支撑第一固定触点的触点支撑部。磁铁插入孔也可以朝向触点支撑部开口。在该情况下,能够在第一固定触点附近高效地提高磁通密度。
14.第一固定触点也可以包括铆接固定于第一固定端子的铆接部。铆接部也可以配置于磁铁插入孔。在该情况下,利用磁铁插入孔能够避免铆接部与基座干涉。即,能够将磁铁插入孔用作供铆接部退让的空间。
15.电磁继电器也可以还具备配置为与第一固定端子分离的第二固定端子和可动接触片。第二固定端子也可以包括第二固定触点。可动接触片也可以包括与第一固定触点对置的第一可动触点和与第二固定触点对置的第二可动触点。在该情况下,在具备第一固定端子和第二固定端子的电磁继电器中,能够抑制电磁继电器的制造成本的增加。
16.根据本发明,在电磁继电器中,能够抑制制造成本的增加。
附图说明
17.图1是电磁继电器的立体图。
18.图2是电磁继电器的侧视图。
19.图3是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平面处剖切触点装置的剖视图。
20.图4是在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平面处剖切第一固定触点周边的剖视图。
21.图5是变形例的第一固定端子的剖视图。
22.图6是变形例的第一固定端子的剖视图。
23.图7是变形例的第一固定端子的剖视图。
24.图8是变形例的第一固定端子的剖视图。
25.符号说明
26.1:电磁继电器;2:基座;6:第一固定端子;6a:第一固定触点;6b:触点支撑部;6c:第一延伸部;6d:第二延伸部;6f:铆接部;7:第二固定端子;7a:第二固定触点;8:可动接触片;8a:第一固定触点;8b:第二固定触点;23a:磁铁插入孔;30a:磁铁
具体实施方式
27.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其中,在各附图中,将x1方向作为左方向,将x2方向作为右方向,将y1方向作为前方向,将y2方向作为后方向,将z2方向作为上方向,将z1方向作为下方向进行说明。此外,上述方向是为了便于说明而定义的,并不限定电磁继电器的配置方向。
28.如图1及图2所示,电磁继电器1具备基座2、触点装置3以及驱动装置4。基座2由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基座2支撑触点装置3及驱动装置4。触点装置3及驱动装置4由安装于基座2的未图示的壳体覆盖。
29.图3是在与前后方向正交的平面处剖切触点装置3的剖视图。基座2包括底部21、端子支撑部22a、22b以及磁铁插入孔23a、23b。底部21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呈矩形。
30.端子支撑部22a、22b形成为从底部21向上方突出。端子支撑部22a配置为与端子支撑部22b在左右方向上分离。端子支撑部22a、22b的上表面包括与上下方向正交的平坦面。
31.磁铁插入孔23a设于端子支撑部22a。磁铁插入孔23a朝向上方开口。磁铁插入孔23a以向下方凹陷的方式形成于端子支撑部22a的上表面。磁铁插入孔23a的左右方向、前后方向以及下方向被端子支撑部22a覆盖。磁铁插入孔23b设于端子支撑部22b。磁铁插入孔23b朝向上方开口。磁铁插入孔23b以向下方凹陷的方式形成于端子支撑部22b的上表面。
32.触点装置3包括第一固定端子6、第二固定端子7、可动接触片8、可动部件9以及触点弹簧10。第一固定端子6、第二固定端子7以及可动接触片8是板状的端子,由铜等具有导电性的材料形成。
33.第一固定端子6以及第二固定端子7的截面呈u字状,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具有呈u字状地弯曲的形状。第一固定端子6以及第二固定端子7保持于基座2。第一固定端子6以及第二固定端子7例如压入固定于基座2。
34.第一固定端子6包括第一固定触点6a、触点支撑部6b、第一延伸部6c、第二延伸部6d以及一对外部连接部6e。第一固定触点6a配置于触点支撑部6b。第一固定触点6a包括铆接固定于第一固定端子6的铆接部6f。铆接部6f从触点支撑部6b向下方突出。铆接部6f配置于磁铁插入孔23a。
35.触点支撑部6b被支撑在端子支撑部22a的上表面。触点支撑部6b沿与上下方向正交的方向延伸。触点支撑部6b支撑第一固定触点6a。触点支撑部6b铆接固定有第一固定触点6a。此外,第一固定触点6a可以与第一固定端子6成为一体,也可以省略铆接部6f。
36.第一延伸部6c以及第二延伸部6d压入固定于基座2的底部21。第一延伸部6c与触点支撑部6b连接,且从基座2向外部突出。第一延伸部6c从触点支撑部6b的前端向下方弯曲,且从基座2的底部21向下方突出。第一延伸部6c与端子支撑部22a的前表面接触。第二延伸部6d与第一延伸部6c在前后方向上对置。第二延伸部6d与触点支撑部6b连接,且从基座2向外部突出。第二延伸部6d从触点支撑部6b的后端向下方弯曲,且从基座2的底部21向下方突出。第二延伸部6d与端子支撑部22a的后表面接触。一对外部连接部6e配置于第一延伸部6c的下端以及第二延伸部6d的下端,与未图示的外部设备电连接。
37.第二固定端子7配置为与第一固定端子6在左右方向上分离。第二固定端子7呈与第一固定端子6相同的形状。第二固定端子7包括第二固定触点7a、触点支撑部7b、第一延伸部7c、第二延伸部7d以及一对外部连接部7e。第二固定触点7a包括铆接部7f。第二固定端子7的各结构与第一固定端子6的各结构相同,因此省略说明。
38.可动接触片8沿左右方向延伸。可动接触片8的长边方向与左右方向一致。可动接触片8配置于第一固定端子6以及第二固定端子7的上方。可动接触片8包括第一可动触点8a和第二可动触点8b。第一可动触点8a与第一固定触点6a在上下方向上对置,且能够与第一固定触点6a接触。第二可动触点8b与第二固定触点7a在上下方向上对置,且能够与第二固定触点7a接触。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可动触点8a以及第二可动触点8b铆接固定于可动接触片8,但第一可动触点8a以及第二可动触点8b也可以与可动接触片8成为一体。
39.可动接触片8能够朝第一可动触点8a向第一固定触点6a接近的接触方向和第一可动触点8a从第一固定触点6a离开的离开方向移动。在本实施方式中,可动接触片8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可动接触片8与可动部件9连结。可动接触片8能够相对于可动部件9沿上下方
向相对移动。
40.可动部件9沿上下方向延伸。可动部件9配置于可动接触片8的在左右方向上的中央。可动部件9由树脂等绝缘材料形成。可动部件9的上端与驱动装置4连结。可动部件9能够沿上下方向移动。
41.触点弹簧10是螺旋弹簧,向接触方向(此处为下方向)对可动接触片8进行施力。触点弹簧10被收纳在可动部件9的内部。
42.驱动装置4配置于触点装置3的后方。驱动装置4经由可动部件9使可动接触片8沿上下方向移动。驱动装置4包括线圈4a、绕线筒4b、固定铁芯4c、磁轭4d、可动铁片4e、铰链弹簧4f以及复位弹簧4g。
43.线圈4a卷绕在绕线筒4b的外周。绕线筒4b沿上下方向延伸。固定铁芯4c配置于绕线筒4b的内周部。磁轭4d配置为覆盖线圈4a的后方。磁轭4d在从左右方向观察时大致呈l字状。磁轭4d与固定铁芯4c的下端连接。
44.可动铁片4e经由铰链弹簧4f被磁轭4d支撑为能够转动。可动铁片4e以磁轭4d的上端为支点转动。可动铁片4e的前端配置于可动部件9的上部。可动铁片4e配置于固定铁芯4c的上方。铰链弹簧4f向远离固定铁芯4c的方向对可动铁片4e进行施力。复位弹簧4g配置在基座2的底部21与可动部件9之间。复位弹簧4g向离开方向(此处为上方向)对可动部件9进行施力。
45.接下来,对电磁继电器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未对线圈4a施加电压的状态下,利用铰链弹簧4f以及复位弹簧4g的弹力,向离开方向按压可动部件9。因此,第一可动触点8a从第一固定触点6a离开,第二可动触点8b从第二固定触点7a离开。
46.若对线圈4a施加电压而使驱动装置4励磁,则可动铁片4e被固定铁芯4c吸引而转动,并由可动铁片4e向接触方向按压可动部件9。由此,可动部件9克服铰链弹簧4f以及复位弹簧4g的弹力向接触方向移动。随着可动部件9的向接触方向的移动,触点弹簧10向接触方向移动。由此,可动接触片8向接触方向移动,第一可动触点8a与第一固定触点6a接触,第二可动触点8b与第二固定触点7a接触。若线圈4a的电压的施加停止,则可动部件9因铰链弹簧4f以及复位弹簧4g的弹力向离开方向移动。
47.图4是在与左右方向正交的平面处剖切第一固定触点6a周边的剖视图。如图3及图4所示,电磁继电器1还具备磁铁30a、30b。磁铁30a、30b是永久磁铁。磁铁30a、30b例如是铁氧体磁铁。
48.磁铁30a配置于磁铁插入孔23a。通过第一固定端子6来防止磁铁30a从磁铁插入孔23a脱落。此处,磁铁插入孔23a设于第一固定触点6a的附近,朝向第一固定端子6开口。磁铁插入孔23a配置于第一延伸部6c与第二延伸部6d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插入孔23a设于触点支撑部6b的下部,朝向触点支撑部6b开口。第一固定端子6封堵整个磁铁插入孔23a。磁铁插入孔23a由第一固定端子6的触点支撑部6b密封。此外,磁铁30a例如也可以轻压入到磁铁插入孔23a。在该情况下,能够防止磁铁30a的位置因电磁继电器1的安装方向变动而对切断性能产生影响。
49.磁铁30a配置于第一固定触点6a的下方,在从上下方向观察时与第一固定触点6a重叠。磁铁30a配置为与第一固定端子6分离,不与第一固定端子6接触。磁铁30a配置为在上下方向上与铆接部6f分离。
50.磁铁30a配置为,在第一固定触点6a与第一可动触点8a的触点之间,磁铁30a的磁通沿与上下方向交叉的方向流动。例如,磁铁30a配置为n极和s极朝向左右方向。此外,磁铁30a也可以配置为n极和s极朝向前后方向。
51.磁铁30b除了配置与磁铁30a不同以外,是与磁铁30a相同的结构。磁铁30b配置于磁铁插入孔23b。磁铁30b通过第二固定端子7来防止从磁铁插入孔23b脱落。磁铁插入孔23b设于第二固定触点7a的附近,朝向第二固定端子7开口。磁铁插入孔23b配置于第一延伸部7c与第二延伸部7d之间。在本实施方式中,磁铁插入孔23b设于触点支撑部7b的下部,朝向触点支撑部7b开口。第二固定端子7封堵整个磁铁插入孔23b。磁铁插入孔23b由第二固定端子7的触点支撑部7b密封。
52.在该电磁继电器1中,磁铁30a通过第一固定端子6来防止从磁铁插入孔23a脱落。即,第一固定端子6配置为覆盖磁铁插入孔23a的至少一部分,因此利用第一固定端子6能够抑制磁铁30a受到在第一固定触点6a与第一可动触点8a之间产生的电弧的影响。由此,与另外设置用于保护磁铁30a使之不受电弧的影响的部件、用于保持磁铁30a的部件的情况相比,能够抑制电磁继电器1的制造成本的增加。并且,由于能够在第一固定触点6a的附近配置磁铁30a,所以能够在第一固定触点6a附近高效地提高磁通密度。其结果,在磁铁30a中,也能够选定比钕磁铁廉价的铁氧体磁铁,因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电磁继电器1的制造成本的增加。此外,关于磁铁30b,能够在第二固定触点7a附近高效地提高磁通密度,能够得到与磁铁30a相同的效果。
53.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由第一固定端子6封堵整个磁铁插入孔23a,所以能够进一步抑制磁铁30a受到电弧的影响。
54.并且,由于在第一固定触点6a的下方配置磁铁30a,所以在第一固定触点6a的下方产生较强的磁通,电弧容易向下方拉伸。因此,第一延伸部6c以及第二延伸部6d能够兼具使电弧伸长的角形避雷器(arc horn)的功能。并且,通过将铆接部6f配置于磁铁插入孔23a,能够将磁铁插入孔23a用作供铆接部6f退让的空间。
55.以上,对本发明的一个方式的电磁继电器的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在不脱离发明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变更。例如,触点装置3或驱动装置4的结构也可以变更。
5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端子6的截面呈u字状,但也可以如图5中示意性所示,第一固定端子6的截面呈l字状。例如,也可以省略第一延伸部6c或第二延伸部6d中的任一个。图5中,示出了在第一固定端子6中省略了第二延伸部6d的结构。并且,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延伸部6c以及第二延伸部6d从基座2的底部21向下方突出,但也可以仅第一延伸部6c或第二延伸部6d的一方从基座2的底部21向下方突出。
5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磁铁插入孔23a朝向触点支撑部6b开口,但磁铁插入孔23a也可以朝向第一延伸部6c或第二延伸部6d开口。即,磁铁30a也可以通过第一延伸部6c或第二延伸部6d来防止从磁铁插入孔23a脱落。并且,若电弧是不朝向磁铁插入孔23a伸长的结构,则第一固定端子6不需要封堵整个磁铁插入孔23a。
58.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固定触点6a和第一可动触点8a配置为在上下方向上对置,但也可以如图6至图8中示意性所示,将本发明应用于第一固定触点6a和第一可动触点8a在前后方向上对置的电磁继电器。在图6所示的例子中,触点支撑部6b在剖视时沿上下方
向延伸,磁铁30a通过在剖视时沿左右方向延伸的延伸部6g来防止从磁铁插入孔23a脱落。延伸部6g也可以兼具角形避雷器的功能。
59.图7所示的第一固定端子106具有使板状的端子的两端相互向不同的方向弯曲的形状。第一固定端子106包括:防脱部106a,其防止磁铁30a从磁铁插入孔23a脱落;触点支撑部106b,其从防脱部106a的后端向上方延伸;以及延伸部106c,其从防脱部106a的前端向下方延伸。此外,也可以如图8所示,延伸部106c从防脱部106a的左右方向的一端向下方延伸。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