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950702发布日期:2022-07-30 07:25阅读:60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终端设备的快速发展,对终端设备的显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的显示技术领域,主要分为液晶显示(lcd)、有机发光显示(oled)和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显示。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是新一代的显示技术,将二极管结构进行微小化、薄膜化和阵列化,能够实现单点驱动发光,具有高亮度、高发光效率和功耗低等优点。
3.目前,针对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显示提出了具有丰富显示效果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能够提供多种显示效果,满足了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显示具有丰富显示效果的需求。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
6.相对设置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
7.发光器件,位于所述第一基板靠近所述第二基板的一侧;
8.出光部件,沿第一方向所述出光部件至少部分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器件之间,所述出光部件至少对应一种颜色,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一基板所在平面;
9.调光结构,位于所述第二基板靠近所述第一基板的一侧,所述调光结构与所述发光器件对应;所述调光结构包括调光表面,所述调光表面用于反射所述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至所述出光部件;
10.所述调光结构包括第一调光结构,所述第一调光结构与第一发光器件对应,所述第一调光结构包括第一调光状态和第二调光状态,所述第一调光状态下,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光线经所述第一调光结构的调光表面反射至第一出光部件;所述第二调光状态下,所述第一发光器件的光线所述第一调光结构的调光表面反射至第二出光部件,所述第一出光部件和所述第二出光部件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不交叠。
1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如上述实施例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发光器件、出光部件和调光结构,其中,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对设置,发光器件位于第一基板靠近第二基板的一侧,出光部件在平行于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第一方向上至少部分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器件之间,出光部件至少对应一种颜色,即出光部件至少允许一种颜色的光出射,调光结构位于第二基板靠近第一基板的一侧,调光结构包括调光表面,调光表面用于反射与调光结构对应的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至出光部件,调光结构包括第一调光结构,第一调光结构包括两种调光状态:第一调光状态和第二调光状态,在第一调光状态时,第一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调光结构的调光表面反射至第一出光部件,在第二调光状态时,第一发光器件发出
的光线经过第一调光结构的调光表面反射至第二出光部件,第一出光部件和第二出光部件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不交叠,也就是说,位于第一出光部件和第二出光部件之间的第一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可以通过与第一发光器件对应的第一调光结构的调光表面进行反射,第一调光结构的调光状态能够确定调光表面是将光线反射至第一出光部件或第二出光部件,实现不同的出光部件出射光线的显示效果,满足了多种显示效果的需求。
附图说明
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4.图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示出了沿着图1所示aa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6.图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示出了沿着图3所示bb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18.图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19.图6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20.图7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21.图8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22.图9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23.图10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4.图11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25.图12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26.图13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27.图14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截面结构示意图;
28.图15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29.图16示出了沿着图15所示cc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0.图17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31.图18示出了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2.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
33.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还可以采用其它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34.其次,本技术结合示意图进行详细描述,在详述本技术实施例时,为便于说明,表示器件结构的剖面图会不依一般比例作局部放大,而且所述示意图只是示例,其在此不应限制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此外,在实际制作中应包含长度、宽度及深度的三维空间尺寸。
35.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是新一代的显示技术,将二极管结构进行微小化、薄膜化和阵列化,能够实现单点驱动发光,具有高亮度、高发光效率和功耗低等优点。
36.目前,针对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显示提出了具有丰富显示效果的需求,尤其对于多种显示亮度的需求。目前对于显示亮度的变换主要集中于改变驱动电流和提高微型发光二极管发光效率,但是依旧存在不能实现多种显示亮度的瓶颈。
37.基于此,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发光器件、出光部件和调光结构,其中,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对设置,发光器件位于第一基板靠近第二基板的一侧,出光部件在平行于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第一方向上至少部分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器件之间,出光部件至少对应一种颜色,即出光部件至少允许一种颜色的光出射,调光结构位于第二基板靠近第一基板的一侧,调光结构包括调光表面,调光表面用于反射与调光结构对应的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至出光部件,调光结构包括第一调光结构,第一调光结构包括两种调光状态:第一调光状态和第二调光状态,在第一调光状态时,第一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调光结构的调光表面反射至第一出光部件,在第二调光状态时,第一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调光结构的调光表面反射至第二出光部件,第一出光部件和第二出光部件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不交叠,也就是说,位于第一出光部件和第二出光部件之间的第一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可以通过与第一发光器件对应的第一调光结构的调光表面进行反射,第一调光结构的调光状态能够确定调光表面是将光线反射至第一出光部件或第二出光部件,实现不同的出光部件出射光线的显示效果,满足了多种显示效果的需求。
38.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技术效果,以下将结合附图对具体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
39.参考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沿着图1所示aa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4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包括第一基板110、第二基板120、发光器件130、出光部件140和调光结构150,其中,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相对设置,可以利用封装胶101粘合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封装胶101还可以起到支撑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的作用,以便在第一基板110和第二基板120之间预留足够的距离实现发光器件130发出的光线经过调光结构150反射至出光部件140进行出射,其中,显示面板的出光面可以位于第一基板110远离第二基板120的一侧。
41.发光器件130位于第一基板110靠近第二基板120的一侧,也就是说,发光器件130设置于第一基板110上。发光器件130可以包括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led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uantum light emitting diode,qled),本技术实施例以微型发光二极管为例具体进行说明。发光器件130可以在第一基板110中呈阵列分布。发光器件130可以为同一发光颜色的微型发光二极管,例如蓝色的微型发光二极管或紫外的微型发光二极管。
42.微型发光二极管包括发光主体和接触电极,其中,发光主体包括依次层叠设置的n型半导体层、有源层和p型半导体层,有源层可以是量子阱层;接触电极包括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第一接触电极和n型半导体层电连接,第二接触电极和p型半导体层电连接,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用于发光二极管的电引出。微型发光二极管还可以包括绝缘层,绝缘层包括围绕发光主体的侧壁的部分以及位于发光主体的与接触电极相连的一
侧的部分,绝缘层暴露发光主体的用于与接触电极相连的部分。
43.具体的,n型半导体层的材料可以是n型掺杂的氮化镓,p型半导体层的材料可以是p型掺杂的氮化镓,有源层的材料可以是铟镓氮,第一接触电极和第二接触电极的材料可以是导电性好的材料,例如金属材料。
44.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尺寸可以小于200微米,进一步地,可以小于100微米,也可以小于50微米,进一步地,微型发光二极管的尺寸范围可以为1~10微米。
45.第一基板110可以是驱动基板,包括驱动电路层和接收电极,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像素电路,像素电路包括多个晶体管,发光器件130通过接收电极与驱动电路层中的像素电路连接。
4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出光部件140设置于第一基板110上,出光部件140在平行于第一基板110所在平面的第一方向上至少部分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器件130之间,出光部件140用于对发光器件130发出的光线进行出射,以便实现显示面板的显示。第一方向为平行于第一基板110所在平面的方向。
47.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出光部件140位于第一基板110靠近第二基板120的一侧,即出光部件140和发光器件130位于第一基板110的同一侧,参考图1和图2所示。当出光部件140和发光器件130位于第一基板110的同一侧时,出光部件140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器件130之间。
48.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出光部件140位于第一基板110远离第二基板120的一侧,即出光部件140和发光器件130位于第一基板110的两侧,参考图3和图4所示,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沿着图3所示bb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出光部件140只有一部分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器件130之间,出光部件140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相邻两个发光器件130之间的间隔,也就是说,出光部件140和发光器件130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交叠,出光部件140在第一方向上的尺寸大于相邻两个发光器件130之间的间隙,这样当发光器件130发出的光线经过出光部件140进行出射时,可以降低漏光的概率,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49.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出光部件140至少对应一种颜色,即出光部件至少允许一种颜色的光线出射。出光部件140可以通过控制出射光线的颜色,即不同的出光部件140可以出射不同颜色的光线,实现显示面板的彩色显示。
50.具体地,出光部件140可以包括第一颜色出光部件和第二颜色出光部件,其中,第一颜色的中心波长为λ1,第二颜色的中心波长为λ2,其中,λ1>λ2。
51.作为一种示例,第一颜色为红色,第二颜色为绿色。
52.出光部件140可以包括色阻(color filter,cf)材料或量子点(quantum dots,qd)材料,以实现出光部件140出射至少一种颜色,实现彩色显示的目的。色阻材料用于提高色纯度,量子点材料用于对出射光线的发光颜色进行转换,得到多种颜色的发光。
53.具体地,蓝色发光二极管发出的蓝光可以经红光量子点材料转换为红光并出射,蓝色发光二极管发出的蓝光也可以经绿光量子点材料转换为绿光并出射。紫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紫外光可以经红光量子点材料转换为红光并出射,紫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紫外光可以经绿光量子点材料转换为绿光并出射,紫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紫外光可以经蓝光量子点材料转换为蓝光并出射。
5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调光结构150设置于第二基板120,位于第二基板120靠近第一基板110的一侧,参考图2或图4所示。调光结构150与发光器件130对应,调光结构150和发光器件130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至少部分交叠,以便调光结构150对发光器件130发出的光线进行调整。
55.作为一种示例,调光结构150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覆盖对应的发光器件130,以便调光结构150对发光器件130全部发出的光线进行调整,降低发光器件130发出的光线在调整过程中的损失,提高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56.调光结构150包括调光表面151,调光表面151用于反射与调光结构150对应的发光器件130发出的光线至出光部件140,以便出光部件140将光线出射进行显示,参考图2或图4所示。
57.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调光结构150包括第一调光结构152,发光器件130包括第一发光器件131,出光部件140包括第一出光部件141和第二出光部件142,第一出光部件141和第二出光部件142在第一基板110上的正投影不交叠,第一调光结构152和第一发光器件131对应,即第一调光结构152用于调整第一发光器件131发出的光线,参考图2所示。
58.第一调光结构152包括两种调光状态:第一调光状态和第二调光状态,下面具体对第一调光结构152具有的2种调光状态进行介绍。参考图2和图5所示,第一出光部件141和第二出光部件142之间为第一发光器件131。
59.在第一调光状态时,参考图2所示,第一发光器件131发出的光线经过与第一发光器件131对应的第一调光结构152的调光表面151反射至第一出光部件141,此时调光表面151的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同。
60.在第二调光状态时,参考图5所示,第一发光器件131发出的光线经过与第一发光器件131对应的第一调光结构152的调光表面151反射至第二出光部件142,此时调光表面151的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
61.也就是说,第一发光器件131对应的第一调光结构152能够通过调光表面151朝向方向的变化,实现将第一发光器件131发出的光线反射至不同的出光部件140:第一出光部件141或第二出光部件142进行出射。第一调光结构152的调光状态能够确定调光表面151是将光线反射至第一出光部件141或第二出光部件142,实现不同的出光部件出射光线的显示效果,满足了多种显示效果的需求。
62.具体的,调光结构150可以是可调角度微镜mems器件,可调角度微镜mems器件具有反射表面,并且可以根据驱动电压的不同实现反射表面多种角度或不同朝向的变化,能够实现不同的调光状态。
63.作为一种示例,参考图2所示,当可调角度微镜mems器件处于第一调光状态时,可调角度微镜mems器件的反射表面的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同,以便将第一发光器件131发出的光线反射至第一出光部件141。
64.作为另一种示例,参考图5所示,当可调角度微镜mems器件处于第二调光状态时,可调角度微镜mems器件的反射表面的朝向与第一方向相反,以便将第一发光器件131发出的光线反射至第二出光部件142,可以利用驱动电压改变可调角度微镜mems器件的反射表面的朝向。
6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调光结构150的调光表面151可以反射发光器件130发出的
光线,因此调光表面151与第二基板120所在平面的夹角能影响光线反射至出光部件140的数量,最终影响出光部件140的亮度状态。
66.调光表面151与第二基板120所在平面的夹角均为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的钝角,并且夹角越大,从发光器件130发出的光线经过调光表面151反射至出光部件140的数量越少,导致出光部件140的亮度越来越低,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控制调光表面151和第二基板120所在平面的夹角实现出光部件140多种亮度的显示效果。
67.参考图2所示,第一调光结构152的调光表面151与第二基板120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γ,此时第一出光部件141为第一亮度状态。参考图6所示,第一调光结构152的调光表面151与第二基板120所在平面的夹角为θ,此时第一出光部件141为第二亮度状态,若γ<θ,则第一亮度状态的亮度大于第二亮度状态的亮度。
68.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参考图7和图8所示,当调光结构150为可调角度微镜mems器件时,可以利用不同的驱动电压驱动可调角度微镜mems器件的反射表面和第二基板之间的夹角进行调整,达到最终调整出光部件的亮度的目的。
69.可调角度微镜mems器件设置于支撑结构102上,支撑结构102的支撑表面可以与第二基板所在平面具有一定角度,该角度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即支撑结构具有斜坡面。支撑结构102的材料可以是光刻胶。
70.具体的,图7中,利用驱动电压将第一调光结构的调光表面151与第二基板120所在平面的夹角设置为γ,此时第一出光部件141为第一亮度状态。图8中,利用驱动电压将第一调光结构的调光表面151与第二基板120所在平面的夹角调整为θ,此时第一出光部件141为第二亮度状态,图中所示γ<θ,实现由第一亮度状态的亮度调整为第二亮度状态的亮度。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调光结构150包括第二调光结构153,发光器件130包括第二发光器件132,第二调光结构153和第二发光器件132对应,即第二调光结构153用于调整第二发光器件132发出的光线,参考图9所示,第二发光器件132可以与第一出光部件141相邻。
71.第一调光结构152包括两种调光状态,可以将第一发光器件130发出的光线分别反射至第一出光部件141和第二出光部件142,相应地,第二调光结构153可以将第二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分别反射至与第二发光器件相邻的出光部件;第二调光结构153包括第三调光状态,当第二调光结构153在第三调光状态时,第二发光器件132发出的光线可以经过与第二发光器件132对应的第二调光结构153的调光表面反射至与第二发光器件132相邻的第一出光部件141。
72.当第一调光结构152处于第一调光状态,第二调光结构153处于第三调光状态时,第一发光器件131发出的光线和第二发光器件132发出的光线都被反射至第一出光部件141进行出射,即两个发光器件130对应同一个出光部件140的出光,此时该出光部件140的亮度相较于一个发光器件130对应该出光部件150的亮度具有较大提升。
73.也就是说,本技术提供的调光结构150由于具有至少一种调光状态,因此既可以实现利用一个发光器件对应一个出光部件的出光亮度,也可以实现利用两个发光器件对应一个出光部件的出光亮度,还可以实现多个发光器件对应一个出光部件的出光亮度,实现更大亮度范围的显示效果。
74.参考图10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俯视结构示意图。图中示出的每一个出光部件140的四周都具有发光器件130,即可以实现同时利用至少一个发光
器件130对应一个出光部件140进行出光。
75.作为一种示例,位于出光部件140周围的4个发光器件130同时利用该出光部件140进行出光。在一些其他实施方式中,出光部件可以不限于图中所示出的矩形结构,例如,出光部件140还可以是圆形或者类圆形的结构,此时,一个出光部件对应的发光器件可以为多个,例如3个、5个或者更多,不限于本技术所示出的两个或4个,一个出光部件对应多个发光器件,可以通过调整发光器件的出光状态,实现出光部件的亮度调节,出光部件的亮度越高,光线反射至该出光部件的发光器件也越多。
7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参考图9所示,当第一调光结构152处于第一调光状态,第一调光结构152的调光表面151与第二基板120所在平面具有第一夹角α,第二调光结构153处于第三调光状态时,第二调光结构152的调光表面151与第二基板120所在平面具有第二夹角β,第一发光器件131发出的光线和第二发光器件132发出的光线都被反射至第一出光部件141进行出射,此时,α=β,并且夹角α和β都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77.第一调光结构152处于第一调光状态,调光表面151朝向第一方向,第二调光结构153处于第三调光状态,调光表面151朝向第一方向的反向,也就是说,第一调光结构152的调光表面151和第二调光结构153的调光表面151相对设置,并且可以是对称设置,即第一夹角α与第二夹角β大小相等,第一夹角α与第二夹角β大小相等时可以提升将2个发光器件130发出的光线利用同一个出光部件140进行出光的显示效果,并且角度相同也更加容易控制调光结构的调光表面151。
78.由上所述,可以得知调光结构150的不同调光状态或同一调光状态下调光表面151与第二基板120之间夹角都能够实现出光部件140的不同亮度,显示面板最终具有多种亮度的显示效果。
79.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调光结构152都处于第一调光状态,通过调整调光表面151与第二基板120之间夹角,实现出光部件140不同亮度的出光,参考图2和图6所示,或者参考图7和图8所示。
80.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调光结构152处于不同的调光状态,通过多个发光器件130对应同一个出光部件140,实现出光部件140不同亮度的出光,参考图9所示。
81.作为一种示例,调光结构150都处于第一调光状态,调光表面151与第二基板120之间夹角从θ降低到γ,显示面板实现由第二亮度状态的亮度增大到第一亮度状态的亮度,而后第一调光结构151维持第一调光状态,第二调光结构153在第三调光状态,第一调光结构151和第二调光结构153的调光表面151相对对称设置,且与第二基板120的夹角大小相等,显示面板实现由第一亮度状态的亮度增大到第三亮度状态的亮度,第三亮度状态的亮度为两个发光器件对应同一个出光部件的亮度,实现显示面板由较低亮度状态向较高亮度状态的转变,进一步满足显示面板多种亮度显示的需求。
82.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1和图12所示,出光部件140到第二基板120的最小距离是h1,出光部件140对应的发光器件130到第二基板120的最小距离为h2,出光部件140对应的发光器件130指的是利用某个出光部件140进行光线出射的发光器件130,h1≤h2,也就是说,发光器件13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的距离大于或等于出光部件140与第二基板之间的距离,以便实现发光器件130发出的光线在经过调光结构150反射后能够从出光部件140的平面入射到出光部件140中。
8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3所示,出光部件140包括第一凸起结构160,第一凸起结构160朝向第二基板120凸起。第一凸起结构160朝向第二基板120的表面可以是弧面,例如球面,以便起到将调光结构150反射的光线更多集中于垂直方向,进一步提高显示面板的亮度的作用。
84.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参考图14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扩散部件170,扩散部件170位于出光部件140远离第二基板120的一侧,扩散部件170包括第二凸起结构,第二凸起结构朝向背离第二基板120的方向凸起。第二凸起结构背离第二基板120的表面可以是弧面,例如球面,也可以是粗糙平面,例如包括多个朝向背离第二基板120方向的较小凸起的平面,以便起到光线经过出光部件140出射时的扩散光线的作用。具体的,扩散部件170的折射率大于空气的折射率,以便起到扩散光线的效果。
85.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部,遮光部用于限制光线出射的位置。
86.作为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参考图15和图16所示,图16为沿着图15的cc方向的截面结构示意图。显示面板还包括遮光部180,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遮光部180覆盖发光器件130,遮光部180包括开口181,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方向上,开口181与出光部件140至少部分交叠,以便经过出光部件140进行出射的光线利用开口181进行出射。
87.作为另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参考图4所示,当出光部件140位于第一基板110远离第二基板120的一侧时,出光部件140之间的间隙中设置有遮光部180。
88.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发光器件、出光部件和调光结构,其中,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相对设置,发光器件位于第一基板靠近第二基板的一侧,出光部件在平行于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第一方向上至少部分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器件之间,出光部件至少对应一种颜色,即出光部件至少允许一种颜色的光出射,调光结构位于第二基板靠近第一基板的一侧,调光结构包括调光表面,调光表面用于反射与调光结构对应的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至出光部件,调光结构包括第一调光结构,第一调光结构包括两种调光状态:第一调光状态和第二调光状态,在第一调光状态时,第一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调光结构的调光表面反射至第一出光部件,在第二调光状态时,第一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经过第一调光结构的调光表面反射至第二出光部件,第一出光部件和第二出光部件在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不交叠,也就是说,位于第一出光部件和第二出光部件之间的第一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可以通过与第一发光器件对应的第一调光结构的调光表面进行反射,第一调光结构的调光状态能够确定调光表面是将光线反射至第一出光部件或第二出光部件,实现不同的出光部件出射光线的显示效果,满足了多种显示效果的需求。
89.基于以上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下面结合附图来详细说明其工作原理。
90.参见图17,该图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9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92.s101,在第一基板上形成多个发光器件和多个出光部件。
93.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一基板上形成多个发光器件和多个出光部件,其中,沿第一方向出光部件至少部分位于相邻两个发光器件之间,出光部件至少对应一种颜色,第一方向为平行于第一基板所在平面的方向。
94.发光器件和出光部件在第一基板上可以是先后形成的,也可以是同时形成的,发光器件和出光部件在第一基板上呈阵列分布。
95.s102,在第二基板上形成多个调光结构。
96.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可以在第二基板上形成多个调光结构,调光结构与第一基板上的发光器件对应。
97.具体的,调光结构可以是可调角度微镜mems器件。
98.作为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在形成可调角度微镜mems器件之前,可以利用光刻胶预先形成支撑结构,以便可调角度微镜mems器件放置于该支撑结构上,支撑结构的支撑表面可以与第二基板所在平面具有一定角度,该角度大于90度且小于180度。
99.s103,以所述发光器件朝向所述调光结构的方向结合所述第一基板和所述第二基板。
100.在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在第一基板上形成发光器件和出光部件,在第二基板上形成调光结构之后,以发光器件朝向调光结构的方向结合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以便最终形成显示面板。
101.具体的,可以利用封装胶粘合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封装胶还可以起到支撑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作用,以便在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预留足够的距离实现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经过调光结构反射至出光部件进行出射。
102.本技术实施例还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描述的显示面板。
103.参考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显示装置1000包括显示面板100,显示面板100为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描述的显示面板10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可以是手机、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本技术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000,具有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的具体说明,本技术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
104.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虽然本技术已以较佳实施例披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技术技术方案做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技术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的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技术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