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676207发布日期:2022-09-28 02:09阅读:70来源:国知局
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公开涉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平板显示装置包括液晶显示装置(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等离子体显示装置(plasma display panel:pdp)、有机发光显示装置(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 device:oled device)、场效应显示装置(field effect display:fed)、电泳显示装置(electrophoretic display device)等。
3.另一方面,为了增加显示装置的屏占比(screen-to-body ratio),即,为了增加在正面观察显示装置时画面所占的比例,正在致力于减小位于显示区域的周边的非显示区域的宽度。
4.此外,因可能在显示装置的制造工序中产生的静电,用于向显示装置传递信号的信号线可能会受损。


技术实现要素:

5.实施例用于提供可以减小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域的宽度的同时防止因静电引起的损伤的显示装置。
6.本发明的目的并不限于上述的目的,在不超出本发明的思想和领域的范围可以进行各种扩展是显而易见的。
7.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基板,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周边的非显示区域;多个连接线,位于所述基板的所述非显示区域,并且与所述基板的所述显示区域连接;以及电压传递线,位于所述基板的所述非显示区域,并且将信号传递到所述基板的所述显示区域,所述电压传递线包括沿着与所述基板的表面构成垂直的第一方向彼此重叠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层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不与所述多个连接线重叠,所述第二层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多个连接线中的一部分重叠。
8.可以是,所述电压传递线在所述非显示区域被设置成包围所述显示区域。
9.可以是,所述电压传递线的所述第一层包括彼此间隔开的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
10.可以是,所述电压传递线的所述第二层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与彼此间隔开的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重叠。
11.可以是,所述电压传递线的所述第二层的宽度比所述电压传递线的所述第一层的宽度宽。
12.可以是,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半导体层,位于所述显示区域;栅电极,与所述半导体层重叠;源电极和漏电极,与所述半导体层连接;数据线,与所述源电极连接,所述多个连接线形成在与所述栅电极相同的层。
13.可以是,所述电压传递线的所述第一层形成在与所述源电极和所述漏电极相同的层。
14.可以是,所述电压传递线的所述第二层形成在与所述数据线相同的层。
15.可以是,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电压传递线,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域,并且将与所述电压传递线不同的信号传递到所述基板的所述显示区域。
16.可以是,所述第一电压传递线形成在与所述数据线相同的层,或者所述第一电压传递线包括形成在与所述源电极及所述漏电极相同的层的第一子层以及形成在与所述数据线相同的层的第二子层。
17.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基板,包括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以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域的周边的非显示区域;多个连接线,位于所述基板的所述非显示区域,并且与所述基板的所述显示区域连接;以及电压传递线,位于所述基板的所述非显示区域,并且将信号传递到所述基板的所述显示区域,所述电压传递线包括:第一区域,沿着与所述基板的表面构成垂直的第一方向不与所述多个连接线重叠;以及第二区域,沿着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多个连接线中的一部分重叠。
18.可以是,所述电压传递线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彼此重叠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一区域包括:第一子区域,在所述第一子区域,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彼此重叠;以及第二子区域,在所述第二子区域,沿着所述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层与所述第二层彼此不重叠。
19.可以是,所述电压传递线包括沿着所述第一方向彼此重叠的第一层和第二层,所述第二层位于所述第二区域。
20.根据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可以减小显示装置的非显示区域的宽度的同时防止因静电引起的损伤。
21.本发明的效果并不限于上述的效果,在不超出本发明的思想和领域的范围可以进行各种扩展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22.图1是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23.图2是示出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24.图3是简单示出图1的一部分区域的截面的剖视图。
25.图4至图6是依次示出图1的一部分区域的信号线的配置的平面图。
26.图7和图8是示意性示出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27.图9是示出另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28.图10是示出另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29.图11是另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30.图12是示出另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平面图。
31.图13是简单示出图11的区域a的截面的剖视图。
32.符号说明:
33.1000、2000:显示装置;110:基板;120:缓冲层;125:第一栅电极;126:第二栅电极;127:存储电极;135:第一半导体层;136:第二半导体层;140:第一栅极绝缘膜;142:第二栅极绝缘膜;150:第一层间绝缘膜;160:第二层间绝缘膜;180:第三层间绝缘膜;171:数据线;172:驱动信号线;190:像素定义膜;400:第一电压传递线;500:第二电压传递线;400a、
500a:第一层;400b、500b:第二层;500a1:第一部分;500a2:第二部分;600:驱动部;710:像素电极;720:有机发光层;730:公共电极;sp:间隔物;f:连接线。
具体实施方式
34.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各实施例,以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实施。本发明可以由各种不同的形态实现,并不限于在此说明的实施例。
35.为了明确说明本发明,省略了与说明无关的部分,并在整个说明书中对相同或者类似的构成要素赋予相同的符号。
36.此外,图示的各构成的大小以及厚度为了便于说明而任意示出,本发明并不一定限于图示的情况。在附图中,为了明确表示各层以及区域,有所夸张地示出了厚度。此外,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有所夸张地示出了部分层和区域的厚度。
37.此外,层、膜、区域、板等部分位于其他部分上或上方时,不仅包括直接位于其他部分上的情况,还包括其间具有其他部分的情况。相反,某一部分直接位于其他部分上时,是指其间不存在其他部分。此外,位于作为基准的部分上或上方是指位于作为基准的部分的上或下方,并不一定指在重力方向侧位于上或上方的情况。
38.此外,在整个说明书中,某一部分包括某一构成要素时,在没有特别相反的记载的情况下,并不是排除包括其他构成要素,而是指还可以包括其他构成要素。
39.此外,在整个说明书中,“平面上”是指从上观察对象部分的情况,“截面上”是指从侧方观察垂直截取对象部分的截面的情况。
40.此外,在整个说明书中,“连接”并不是仅表示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被直接连接的情况,还表示两个以上的构成要素通过其他构成要素被间接连接的情况,除了物理上连接外还包括电连接的情况,或者虽然根据位置或功能而被指代为不同的名称但形成为一体的情况。
41.参照图1,说明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图1是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
42.参照图1,本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1000包括具有多个像素且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da以及位于显示区域da的外廓的非显示区域nda。
43.非显示区域nda包括向显示区域da传递信号的驱动部600所处的驱动区域pa。例如,在驱动区域pa可以安装如驱动芯片这样的外部装置,或者可以通过柔性电路基板而与外部装置连接。
44.传递驱动电压的第一电压传递线400和第二电压传递线500位于非显示区域nda。与外部装置电连接的焊盘电极以及与其连接的多个连接线可以位于非显示区域nda。多个连接线可以从驱动区域pa接收数据信号、扫描信号、发光信号、电源电压、触摸感测信号等的传递,从而将其传递到显示区域da。多个连接线可以是扇出(fan out)部分。
45.根据图示的实施例,第一电压传递线400是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的形态,第二电压传递线500是从驱动部600开始沿着非显示区域nda包围显示区域da的形态,但是这是一例,第一电压传递线400和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配置并不限于此。
46.虽未图示,但是驱动区域pa也可以沿着第二方向d2位于两侧。
47.然后,参照图2,说明第二电压传递线500。图2是示出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的
一部分的平面图。
48.结合图1参照图2,第二电压传递线500具有沿着非显示区域nda包围显示区域da的形态,包括彼此重叠的第一层500a和第二层500b。
49.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可以被划分为彼此间隔开而不连接的第一部分500a1和第二部分500a2。
50.更具体而言,第一部分500a1的第一末端部分50a和第二部分500a2的第二末端部分50b可以被配置成彼此间隔开且彼此相向。
51.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可以与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二层500b重叠,并且可以通过第一接触口c1而彼此被连接。
52.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的宽度可以比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二层500b的宽度窄。
53.然后,结合图1和图2并参照图3、图4至图6,说明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1000的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da的层间结构。图3是简单示出图1的一部分区域的截面的剖视图。图4至图6是依次示出图1的一部分区域的信号线的配置的平面图。图3是简单示出图1的区域a的截面的剖视图。
54.如上所述,显示装置1000包括显示区域da和非显示区域nda。
55.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1000可以包括基板110,基板110可以具有柔性(flexible)。虽未图示,但是基板110可以包括彼此重叠的多个绝缘膜,还可以包括位于重叠的各绝缘膜之间的阻挡膜。
56.缓冲层120位于基板110上。缓冲层120可以包括如氮化硅(sin
x
)和氧化硅(sio
x
)这样的绝缘膜的单层膜、或者氮化硅(sin
x
)和氧化硅(sio
x
)被层叠的多个多层膜。缓冲层120防止如杂质或水分这样的不必要的成分的渗透。
57.第一半导体层135和第二半导体层136位于显示区域da的缓冲层120上。
58.第一半导体层135和第二半导体层136可以包括多晶硅或氧化物半导体。此时,氧化物半导体可以包括以钛(ti)、铪(hf)、锆(zr)、铝(al)、钽(ta)、锗(ge)、锌(zn)、镓(ga)、锡(sn)或铟(in)为基础的氧化物以及它们的复合氧化物中的任一种。
59.第一半导体层135包括第一沟道区域1355以及分别位于第一沟道区域1355的两侧的第一源极区域1356和第一漏极区域1357。与此类似地,第二半导体层136包括第二沟道区域1365以及分别位于第二沟道区域1365的两侧的第二源极区域1366和第二漏极区域1367。第一半导体层135的第一沟道区域1355和第二半导体层136的第二沟道区域1365可以是未掺杂杂质的区域,第一半导体层135的第一源极区域1356和第一漏极区域1357以及第二半导体层136的第二源极区域1366和第二漏极区域1367可以是掺杂了导电性杂质的区域。
60.第一栅极绝缘膜140位于第一半导体层135和第二半导体层136上。
61.第一栅电极125和第二栅电极126位于显示区域da的第一栅极绝缘膜140上。
62.第一栅电极125与第一沟道区域1355重叠,第二栅电极126与第二沟道区域1365重叠。
63.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位于非显示区域nda的第一栅极绝缘膜140上。
64.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可以先沿着第二方向d2延伸然后
在相对于第一方向d1和第二方向d2倾斜的方向上弯曲,并且彼此被间隔开。
65.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与第一栅电极125和第二栅电极126可以一同形成为相同的层。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与第一栅电极125和第二栅电极126可以形成为第一金属层。
66.第一金属层可以包括钼(mo)、铝(al)、铜(cu)、银(ag)、铬(cr)、钽(ta)、钛(ti)等,可以是包括以上物质的单层或多层的结构。更具体而言,第一金属层可以是由钼(mo)构成的单层。
67.图4示出了作为非显示区域nda的第一金属层的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
68.第二栅极绝缘膜142位于第一栅电极125、第二栅电极126以及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上。
69.第一栅极绝缘膜140和第二栅极绝缘膜142可以是包括氧化硅(sio
x
)、氮化硅(sinx)的单层膜或者层叠了这些物质的多层膜。
70.存储电极127位于显示区域da的第二栅极绝缘膜142上。
71.第一层间绝缘膜150位于存储电极127上。第一层间绝缘膜150可以是包括氧化硅(sio
x
)、氮化硅(sin
x
)的单层膜或者它们被层叠的多层膜。
72.在第一栅极绝缘膜140、第二栅极绝缘膜142以及第一层间绝缘膜150形成有与第一半导体层135的第一源极区域1356重叠的第一接触孔56、与第一半导体层135的第一漏极区域1357重叠的第二接触孔57、与第二半导体层136的第二源极区域1366重叠的第三接触孔66以及与第二半导体层136的第二漏极区域1367重叠的第四接触孔67。
73.第一源电极76、第一漏电极77、第二源电极86以及第二漏电极87位于显示区域da的第一层间绝缘膜150上。
74.第一源电极76通过第一接触孔56而与第一半导体层135的第一源极区域1356连接,第一漏电极77通过第二接触孔57而与第一半导体层135的第一漏极区域1357连接,第二源电极86通过第三接触孔66而与第二半导体层136的第二源极区域1366连接,第二漏电极87通过第四接触孔67而与第二半导体层136的第二漏极区域1367连接。虽未图示,但是第一漏电极77与第二栅电极126连接。
75.第一电压传递线400的第一层400a和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位于非显示区域nda的第一层间绝缘膜150上。
76.第一电压传递线400的第一层400a包括在第一方向d1上延伸的部分和从其扩展而向驱动区域pa侧延伸的部分,第一电压传递线400的第一层400a与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中的一部分连接线f沿着与基板110的表面构成垂直的第三方向d3彼此重叠。
77.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沿着与基板110的表面构成垂直的第三方向d3不与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重叠。
78.显示区域da的第一源电极76、第一漏电极77、第二源电极86以及第二漏电极87与非显示区域nda的第一电压传递线400的第一层400a和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可以一同形成为相同的层。第一源电极76、第一漏电极77、第二源电极86、第二漏电极87、第一电压传递线400的第一层400a和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可以形成为第二金属层。
79.第二金属层可以包括铝(al)、银(ag)、镁(mg)、金(au)、镍(ni)、铬(cr)、钙(ca)、钼(mo)、钛(ti)、钨(w)和/或铜(cu)等,可以是包括它们的单层或多层的结构。例如,第二金属层可以是包括由钛(ti)构成的下部层、由铝(al)构成的中间层以及由钛(ti)构成的上部层的三重层结构。
80.图5示出了作为非显示区域nda的第一金属层的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以及作为第二金属层的第一电压传递线400的第一层400a和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
81.如上所述,第一电压传递线400的第一层400a与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中的一部分连接线f沿着与基板110的表面构成垂直的第三方向d3彼此重叠,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沿着与基板110的表面构成垂直的第三方向d3不与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重叠。
82.如图2所示,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可以被划分为彼此间隔开且不连接的第一部分500a1和第二部分500a2。
83.第二层间绝缘膜160位于第一源电极76、第一漏电极77、第二源电极86、第二漏电极87、第一电压传递线400的第一层400a和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上。第二层间绝缘膜160可以包括有机物质,可以是表面几乎平坦的平坦化膜。
84.在显示区域da的第二层间绝缘膜160形成有与第一源电极76重叠的第五接触孔71、与第二源电极86重叠的第六接触孔72、与第二漏电极87重叠的第七接触孔73。在第一层间绝缘膜150和第二层间绝缘膜160形成有与存储电极127重叠的第八接触孔74。在非显示区域nda的第二层间绝缘膜160形成有与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重叠的第一接触口c1以及与第一电压传递线400的第一层400a重叠的第二接触口c2。
85.数据线171、驱动信号线172以及输出部件173位于显示区域da的第二层间绝缘膜160上。
86.显示区域da的数据线171通过第五接触孔71而与第一源电极76连接,驱动信号线172通过第六接触孔72而与第二源电极86连接并且通过第八接触孔74而与存储电极127连接。输出部件173通过第七接触孔73而与第二漏电极87连接。
87.第一电压传递线400的第二层400b和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二层500b位于非显示区域nda的第二层间绝缘膜160上。
88.第一电压传递线400的第二层400b沿着第三方向d3而与第一电压传递线400的第一层400a彼此重叠,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二层500b沿着第三方向d3而与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彼此重叠。
89.第一电压传递线400的第二层400b通过第二接触口c2而与第一电压传递线400的第一层400a连接,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二层500b通过第一接触口c1而与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连接。
90.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二层500b的宽度可以宽于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的宽度。
91.非显示区域nda的第一电压传递线400的第二层400b和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二层500b可以与显示区域da的数据线171、驱动信号线172、输出部件173同时形成为相同的层。
92.数据线171、驱动信号线172、输出部件173、第一电压传递线400的第二层400b和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二层500b可以形成为第三金属层。第三金属层可以包括铝(al)、银(ag)、镁(mg)、金(au)、镍(ni)、铬(cr)、钙(ca)、钼(mo)、钛(ti)、钨(w)和/或铜(cu)等,可以是包括它们的单层或多层的结构。例如,第三金属层可以是包括由钛(ti)构成的下部层、由铝(al)构成的中间层以及由钛(ti)构成的上部层的三重层结构。
93.图6示出了作为非显示区域nda的第一金属层的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作为第二金属层的第一电压传递线400的第一层400a和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作为第三金属层的第一电压传递线400的第二层400b和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二层500b。
94.第一电压传递线400的第二层400b和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二层500b沿着与基板110的表面构成垂直的第三方向d3而与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中的一部分连接线f重叠。
95.第三层间绝缘膜180位于显示区域da的数据线171、驱动信号线172以及输出部件173上,构成间隔物sp的第一间隔部sp1位于非显示区域nda。
96.第三层间绝缘膜180和第一间隔部sp1可以包括有机物,可以同时形成为相同的层。第三层间绝缘膜180可以是表面几乎平坦的平坦化膜。
97.像素电极710位于设置于显示区域da的第三层间绝缘膜180上。像素电极710通过形成在第三层间绝缘膜180的第九接触孔81而与输出部件173连接。
98.像素电极710可以是有机发光元件的阳极。
99.像素定义膜190位于显示区域da的像素电极710上。像素定义膜190具有与像素电极710重叠的像素开口部195。像素定义膜190的像素开口部195位于显示区域da,并且像素定义膜190主要位于显示区域da。
100.构成间隔物sp的第二间隔部sp2位于非显示区域nda
101.像素定义膜190和第二间隔部sp2可以同时形成为彼此相同的层。
102.像素定义膜190可以包括聚丙烯酸系(polyacrylates)或聚酰亚胺系(polyimides)等树脂以及硅系的无机物等,包括黑色颜料或/和染料来吸收外光,从而减小外光的反射率并且提高显示装置1000的对比度。
103.有机发光层720位于设置于显示区域da的像素定义膜190的像素开口部195。
104.有机发光层720可以是包括发光层以及空穴注入层(hole-injection layer,hil)、空穴传输层(hole-transporting layer,htl)、电子传输层(electron-transporting layer,etl)和电子注入层(electron-injection layer,eil)中的一种以上的多层。在有机发光层720包括这些中的所有层的情况下,空穴注入层可以位于作为阳极的像素电极710上,并且在空穴注入层上可以依次层叠有空穴传输层、发光层、电子传输层以及电子注入层。
105.公共电极730位于像素定义膜190和有机发光层720上。公共电极730成为有机发光元件的阴极。因此,像素电极710、有机发光层720和公共电极730构成有机发光元件70。
106.公共电极730可以位于显示区域da的整个面并且扩展至非显示区域nda,从而与位于非显示区域nda的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二层500b接触,由此可以从第二驱动电压传递线500接收公共电压的施加。
107.第一半导体层135、第一栅电极125、第一源电极76和第一漏电极77构成第一晶体管,第二半导体层136、第二栅电极126、第二源电极86、第二漏电极87构成第二晶体管。第一晶体管可以是开关晶体管,第二晶体管可以是驱动晶体管。
108.若栅极导通信号施加到第一栅电极125并且从数据线171将数据信号施加到第一源电极76,则数据信号被传递到第一漏电极77从而被传递到第二栅电极126。此外,施加到驱动信号线172的驱动电压施加到第二源电极86,相应的驱动电流通过第二半导体层136的第二沟道区域1365而流向第二漏电极87。施加到第二漏电极87的电压通过输出部件173被传递到像素电极710,公共电压通过第二电压传递线500施加到公共电极730。像素电极710成为作为空穴注入电极的阳极,公共电极730成为作为电子注入电极的阴极。空穴和电子分别从像素电极710和公共电极730被注入到有机发光层720的内部,由所注入的空穴和电子结合而成的激子(exiton)从激发态跃迁至基态时实现发光。
109.电容器cst连接在第二栅电极126与存储电极127之间。该电容器cst对施加到第二栅电极126的数据信号进行充电来将其保持。
110.封装层80位于公共电极730和间隔物sp上。封装层80可以交替地层叠一个以上的无机层和一个以上的有机层来形成,所述无机层或所述有机层可以分别是多个。
111.在图示的实施例中,封装层80包括第一无机封装层810a和第二无机封装层810b,并且包括位于第一无机封装层810a与第二无机封装层810b之间的有机封装层820。
112.第一无机封装层810a和第二无机封装层810b形成在基板110的整个面从而也位于间隔物sp上,但是有机封装层820不位于非显示区域nda中的间隔物sp的外廓。
113.在形成有机封装层820时,间隔物sp可以起到坝(dam)的作用使得用于形成有机封装层820的有机物质不会溢出,并且由于有机物质形成为不会溢出到间隔物sp的外廓,因此有机封装层820可以形成为不位于间隔物sp的外廓。
114.以上位于图3所示的显示装置1000的显示区域da中的像素的结构是一例,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像素结构并不限于图3所示的结构。在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容易实施变形的范围内,可以以各种结构形成信号线和有机发光元件。例如,在图3示出了包括两个薄膜晶体管(thin film transistor,tft)和一个电容器(capacitor)的显示装置1000,但是本发明并不限于此。因此,在显示装置1000中,薄膜晶体管的数量、电容元件的数量和布线的数量不受限制。
115.如上所述,位于非显示区域nda的第一电压传递线400包括沿着与基板110的表面构成垂直的第三方向d3隔着第二层间绝缘膜160彼此重叠的第一层400a和第二层400b,位于非显示区域nda的第二电压传递线500包括沿着与基板110的表面构成垂直的第三方向d3隔着第二层间绝缘膜160彼此重叠的第一层500a和第二层500b。
116.通过这种方式,第一电压传递线400形成为包括沿着第三方向d3彼此重叠的第一层400a和第二层400b,第二电压传递线500形成为包括沿着第三方向d3彼此重叠的第一层500a和第二层500b,由此可以减小第一电压传递线400和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宽度的同时减小信号电阻。
117.在减小第一电压传递线400和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信号电阻的同时将其形成为具有窄的宽度,从而可以减小设有第一电压传递线400和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非显示区域nda的面积。
118.然后,结合图1至图6参照图7和图8,更具体地说明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1000的第二电压传递线500。图7和图8是示意性示出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119.参照图7,在显示装置1000的制造工序中产生的静电粒子e1可能会沿着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而进行第一次移动t1以移动到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并且静电粒子e1可能会再次向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二层500b进行第二次移动t2,由此第二电压传递线500可能会受损。
120.显示装置1000的第一电压传递线400可以沿着第一方向d1延伸而通过两侧末端部分去除静电,但是第二电压传递线500具有沿着非显示区域nda包围显示区域da的形态,因此很难去除静电。
121.如上所述,第一电压传递线400的第一层400a沿着与基板110的表面构成垂直的第三方向d3而与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中的一部分连接线f彼此重叠,但是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沿着与基板110的表面构成垂直的第三方向d3不与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重叠。此外,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可以被划分为彼此间隔开且不连接的第一部分500a1和第二部分500a2,第一部分500a1的第一末端部分50a和第二部分500a2的第二末端部分50b可以被配置成彼此间隔开且彼此相向。
122.通过这种方式,沿着第三方向d3相对靠近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的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不与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重叠,如图8所示,沿着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可移动的静电粒子e1很难移动到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此外,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形成为被划分成彼此间隔开且不连接的第一部分500a1和第二部分500a2,从而可以利用第一部分500a1的第一末端部分50a和第二部分500a2的第二末端部分50b来去除可移动到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的静电粒子e1,这些静电粒子e1可以不移动至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二层500b。
123.可以形成为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二层500b的宽度比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的宽度宽使得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二层500b沿着与基板110的表面构成垂直的第三方向d3与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中的一部分连接线f重叠,从而可以减小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信号电阻的同时,防止沿着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可移动的静电粒子e1沿着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移动,由此可以防止因静电引起的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损伤。
124.接着,参照图9,说明另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图9是示出另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125.参照图9,本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与在前说明的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类似。省略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的具体说明。
126.不同于在前说明的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1000,本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1000的第一电压传递线400可以形成为一层,第一电压传递线400可以如显示区域da的数据线171、驱动信号线172和非显示区域nda的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二层500b那样形成为第三金属层。
127.此外,第一电压传递线400可以沿着与基板110的表面构成垂直的第三方向d3而与
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中的一部分连接线f彼此重叠,但是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沿着与基板110的表面构成垂直的第三方向d3不与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重叠,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二层500b可以沿着与基板110的表面构成垂直的第三方向d3而与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中的一部分连接线f重叠。
128.在前参照图1至图8说明的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1000的许多特征均可以适用于本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1000。
129.接着,参照图10,说明另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图10是示出另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130.参照图10,本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1000与在前说明的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1000类似。省略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的具体说明。
131.不同于在前说明的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1000,本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1000的第一电压传递线400可以形成为一层,第一电压传递线400可以如显示区域da的第一源电极76、第一漏电极77、第二源电极86、第二漏电极87和非显示区域nda的第一电压传递线400的第一层400a那样形成为第二金属层。
132.此外,第一电压传递线400可以沿着与基板110的表面构成垂直的第三方向d3而与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中的一部分连接线f彼此重叠,但是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沿着与基板110的表面构成垂直的第三方向d3不与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重叠,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二层500b可以沿着与基板110的表面构成垂直的第三方向d3而与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中的一部分连接线f重叠。
133.在前参照图1至图8说明的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1000的许多特征均可以适用于本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1000。
134.然后,参照图11至图13,说明另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图11是另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的平面图,图12是示出另一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的一部分的平面图,图13是简单示出图11的区域a的截面的剖视图。
135.参照图11至图13,本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与在前参照图1至图8说明的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类似。省略对于相同的构成要素的具体说明。
136.参照图11至图13,本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2000包括具有多个像素且显示图像的显示区域da以及位于显示区域da的外廓的非显示区域nda。
137.传递驱动电压的第一电压传递线400和第二电压传递线500位于非显示区域nda。与外部装置电连接的焊盘电极以及与焊盘电极连接的多个连接线可以位于非显示区域nda。多个连接线可以从驱动区域pa接收数据信号、扫描信号、发光信号、电源电压、触摸感测信号等的传递而将其传递到显示区域da。
138.第二电压传递线500具有沿着非显示区域nda包围显示区域da的形态,包括彼此重叠的第一层500a和第二层500b。
139.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可以被划分为彼此间隔开且不连接的第一部分500a1和第二部分500a2。
140.更具体而言,第一部分500a1的第一末端部分50a和第二部分500a2的第二末端部
分50b可以被配置成彼此间隔开且彼此相向。
141.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可以与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二层500b重叠,并且可以通过第一接触口c1而彼此连接。
142.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的宽度可以比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二层500b的宽度窄。
143.然而,不同于参照图1至图8说明的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1000,本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2000的非显示区域nda可以形成与光学装置重叠的孔h,在这种孔h的周边可以包括位于非显示区域nda的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弯折部分n、n1、n2,在弯折部分n、n1、n2可以减小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宽度,由此在静电粒子传递至位于孔h周边的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窄宽度部分的情况下,可能会因静电粒子而容易引起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损伤。
144.此外,短路条sb可以位于显示装置2000的非显示区域nda,但是短路条sb可以在孔h的周边被切断,由此与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弯折部分n、n1、n2相邻的多个连接线无法与短路条sb连接,静电可以通过不与短路条sb连接的部分移动。
145.然而,如在前参照图1至图8说明的显示装置1000那样,在本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2000中,位于非显示区域nda的第一电压传递线400可以包括沿着与基板110的表面构成垂直的第三方向d3隔着第二层间绝缘膜160彼此重叠的第一层400a和第二层400b,第二电压传递线500可以包括沿着与基板110的表面构成垂直的第三方向d3隔着第二层间绝缘膜160彼此重叠的第一层500a和第二层500b,第一电压传递线400可以沿着与基板110的表面构成垂直的第三方向d3而与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中的一部分连接线f彼此重叠,但是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沿着与基板110的表面构成垂直的第三方向d3不与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重叠,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二层500b可以沿着与基板110的表面构成垂直的第三方向d3而与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中的一部分连接线f重叠。
146.此外,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形成为被划分成彼此间隔开而不连接的第一部分500a1和第二部分500a2,并且将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二层500b的宽度形成得比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一层500a的宽度宽,使得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第二层500b沿着与基板110的表面构成垂直的第三方向d3而与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中的一部分连接线f重叠。
147.通过这种方式,第一电压传递线400形成为包括沿着第三方向d3彼此重叠的第一层400a和第二层400b,第二电压传递线500形成为包括沿着第三方向d3彼此重叠的第一层500a和第二层500b,由此可以减小第一电压传递线400和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宽度的同时减小信号电阻。
148.在减小第一电压传递线400和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信号电阻的同时使其形成为具有窄的宽度,从而可以减小设有第一电压传递线400和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的非显示区域nda的面积。
149.此外,沿着多个连接线f1、f2、f3、f4、f5、f6、f7、f8、f9、f10可移动的静电粒子可以沿着第二电压传递线500移动,从而可以在宽度相对变窄的部分防止第二电压传递线500受损。
150.在前参照图1至图10说明的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1000的许多特征均可以适用于
本实施例涉及的显示装置2000。
151.以上,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例,但是本发明的权利范围并不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利用权利要求书中定义的本发明的基本概念进行的各种变形以及改良形态也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