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便于操作的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253508发布日期:2022-06-02 01:57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便于操作的接线端子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接线端子的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便于操作的接线端子。


背景技术:

2.接线端子是用于实现电气连接的一种配件产品,工业上划分为连接端子的范畴。随着工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和工业控制要求越来越严格、精确,接线端子的用量逐渐上涨。随着电子行业的发展,接线端子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多,而且种类也越来越多。现有的接线端子是为了方便导线的连接而应用的,它其实就是一段封在绝缘塑料里面的金属片,两端都有孔可以插入导线,有螺丝用于紧固或者松开,比如两根导线,有时需要连接,有时又需要断开,这时就可以用端子把它们连接起来,并且可以随时断开,而不必把它们焊接起来或者缠绕在一起。
3.其中一种接线端子的种类为,使用时需要将外部的导线接入到该类接线端子内时,用户需要摁压操作按钮,使操作按钮把导线夹紧接头打开,以留出供导线能够插入的间隙,在导线插入该间隙后,用户释放对操作按钮的按压力,就可以借助导线夹紧接头的弹性恢复力把位于该间隙处的导线夹持住,进而实现导线与电接触元件的电连接,完成该接线端子的接线操作。
4.上述接线端子传统的使用方式是,参阅图4,用一个螺丝刀等工具通过操作孔将内部的弹性件顶开以让出供导线插入的间隙,插入后取出螺丝刀,弹性件自动复位将导线压紧。或者,参阅图5,需要用螺丝刀先将螺丝拧开后将壳体拆分,然后再进行接线。上述方式其弊端十分明显,例如:一是必须借助工具,若手头没有工具就无法进行插拔接线的操作;二是操作存在不稳定性,容易导致内部弹性件、壳体等部件受损,降低产品的使用寿命。
5.另一类连接端子中,推杆为一体式结构。当转动推杆解除锁定使弹片放松回位时,没有考虑弹性部件瞬间迅速回弹的弹力对推杆造成的冲击。当推杆遇到的冲击较大时,推杆的操作端会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
6.因此,急需对现有的接线端子结构进行改进,以在不借助工具的情况下方便用户对其进行线缆的插拔操作。


技术实现要素:

7.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便于操作的接线端子。
8.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于操作的接线端子,包括:
9.绝缘壳体,其开设有导线插接孔和端子孔,所述的绝缘壳体内具有与所述导线插接孔和端子孔相连通的容纳腔;
10.导电件,其设置在容纳腔中,且导电件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的端子孔伸出至所述的绝缘壳体外;
11.弹性施夹件,其设置在容纳腔中,具有活动端和固定端,所述的活动端用于将从导线插接孔进入容纳腔的导线压紧在导电件上,所述的固定端始终与所述的导电件接触在一
起;
12.驱动导轮,其转动设置在容纳腔中,所述驱动导轮的一端与弹性施夹件的活动端抵接,另一端与弹性施夹件的固定端抵接,且所述的驱动导轮上设有传动部;
13.操作件,其由前至后依次具有操作端、连接端和驱动端,所述的操作端伸出至所述的绝缘壳体外,所述的连接端与所述的绝缘壳体形成转动连接,所述的驱动端能够伸入至容纳腔中并与驱动导轮的传动部抵接,从而促使驱动导轮转动,驱动导轮作用于弹性施夹件的活动端并使之变形,进而变形后的活动端与导电件之间形成供导线穿入的置入间隙。
14.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驱动导轮包括半环状主体、以及凸设在半环状主体上的传动部,所述容纳腔中还具有圆形槽,所述的圆形槽中设有定心柱,所述的半环状主体安装在所述的圆形槽中并能够以定心柱为中心发生转动。
15.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操作件中开设有容置槽,所述的传动部能够插入至所述的容置槽内。
16.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置槽的两侧设有限位挡壁,所述的传动部与所述的限位挡壁接触,以限制操作件的纵向偏移。
17.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弹性施夹件包括半环状基体,所述的活动端由所述半环状基体的其中一端部向外延伸形成,且所述的活动端始终具有靠近所述导电件的弹性运动趋势;所述的固定端由所述半环状基体的另一端部向外延伸形成,且所述的固定端始终与容纳腔的腔壁抵靠在一起。
18.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还设有限位挡筋,所述的限位挡筋能够与所述弹性施夹件的活动端抵接,以限制活动端进一步地位移。
19.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操作件的连接端为转轴,所述绝缘壳体上开设有转孔,所述的转轴插入至所述的转孔中。
20.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孔的尺寸大于所述转轴的尺寸,并形成有横向运动间隙。
21.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操作件的驱动端呈钩状,且该钩状驱动端具有第一导向面和第二导向面;当向上挑动所述的操作件时,所述的第一导向面先与驱动导轮的传动部接触,以促使驱动导轮转动;当驱动导轮转动一定角度后,所述的第二导向面与驱动导轮的传动部接触,以促使驱动导轮进一步转动。
22.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绝缘壳体包括主壳和侧封板,所述主壳具有封闭侧和开放侧,所述的开放侧与所述的侧封板或另一个主壳的封闭侧拼装在一起并形成所述的容纳腔。
23.本发明的使用方式为:需要插拔导线时,用户向上挑起操作件的上挑端使得整个操作件以连接端为转动中心转动,因此上挑端的对立处的驱动端相应转动,所述的驱动端能够伸入至容纳腔中并与驱动导轮的传动部抵接,从而促使驱动导轮转动,驱动导轮作用于弹性施夹件的活动端并使之变形,进而变形后的活动端与导电件之间形成供导线穿入的置入间隙,此时即可将导线插入或是将原有固定的导线释放取出,最后用户释放操作件,弹性施夹件在其自身的弹性力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状态,同时也带动驱动导轮和操作件一同复位。
24.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25.1、通过对结构的改进优化,不需要借助于螺丝刀等外部工具,采用杠杆式原理,即可通过操作件和驱动导轮使得弹性施夹件与导电件之间形成供导线穿入/取出的置入间隙,以实现更快速、轻松得接线动作,在连接和释放导线时有效降低操作难度并节省大量时间。
26.2、采用了优选的驱动导轮和操作件结构,特别是双半环状的结构特点(半环状主体和半环状基体),以使得驱动导轮与弹性施夹件的运动情况保持一致,在转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节点,驱动导轮与弹性施夹件之间始终具有稳定不变的接触面,进而确保开闭过程中各部件受力的一致性,也具备更加稳定的手感;另一方面,能够使得驱动导轮与弹性施夹件的受力更加均匀,进而提升其自身结构的产品疲劳性,长时间使用后不会出现松垮现象,依然保持良好的配合度,使用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发明中接线端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发明中操作件未上挑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发明中操作件上挑时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现有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现有技术的外观结构示意图。
32.图中:1、绝缘壳体;2、导线插接孔;3、端子孔;4、容纳腔;5、导电件;6、弹性施夹件;7、活动端;8、固定端;9、驱动导轮;10、传动部;11、操作件;12、操作端;13、连接端;14、驱动端;15、半环状主体;16、圆形槽;17、定心柱;18、半环状基体;19、容置槽;20、限位挡壁;21、限位挡筋;22、转轴;23、转孔;24、横向运动间隙;25、第一导向面;26、第二导向面;27、主壳;28、侧封板;29、螺丝刀。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34.参照图1~图3,一种便于操作的接线端子,包括:
35.绝缘壳体1,其开设有导线插接孔2和端子孔3,所述的绝缘壳体1内具有与所述导线插接孔2和端子孔3相连通的容纳腔4;导电件5,其设置在容纳腔4中,且导电件5至少部分通过所述的端子孔3伸出至所述的绝缘壳体1外;弹性施夹件6,其设置在容纳腔4中,具有活动端7和固定端8,所述的活动端7用于将从导线插接孔2进入容纳腔4的导线压紧在导电件5上,所述的固定端8始终与所述的导电件5接触在一起;驱动导轮9,其转动设置在容纳腔4中,所述驱动导轮9的一端与弹性施夹件6的活动端7抵接,另一端与弹性施夹件6的固定端8抵接,且所述的驱动导轮9上设有传动部10;操作件11,其由前至后依次具有操作端12、连接端13和驱动端14,所述的操作端12伸出至所述的绝缘壳体1外,所述的连接端13与所述的绝缘壳体1形成转动连接。
36.上述内容为本发明的基础方案,其中操作件11采用了杠杆式的结构原理,需要插
拔导线时,用户向上挑起操作件11的上挑端使得整个操作件11以连接端13为转动中心转动,因此上挑端的对立处的驱动端14相应转动,所述的驱动端14能够伸入至容纳腔4中并与驱动导轮9的传动部10抵接,从而促使驱动导轮9转动,驱动导轮9作用于弹性施夹件6的活动端7并使之变形,进而变形后的活动端7与导电件5之间形成供导线穿入的置入间隙,此时即可将导线插入或是将原有固定的导线释放取出,最后用户释放操作件11,弹性施夹件6在其自身的弹性力作用下恢复至初始位置状态,同时也带动驱动导轮9和操作件11一同复位。
37.已有的同类产品中,如zl2021114973529的实用新型专利中,其中作为过渡传动的部件为传动滑块,操作件11在使用时属于转动状态,传动滑块则属于直上直下的移动状态,弹性施夹件6属于单侧(活动端7)转动状态,因此每个位置下的传动滑块与操作件11的接触方式或多或少都存在差异,所造成的具体的后果至少有:一、操作件11从关闭切换至打开时,初段与传动滑块的接触量大导致阻力偏大,手感较硬,有时甚至卡顿无法打开;后段与传动滑块的接触量变小导致阻力偏小,进而手感较轻。二、由于上述情况的存在,导致传动滑块的受力不均,进而其自身结构的产品疲劳性较差,长时间使用后就会出现松垮现象,导致配合不够精密,使用效果大打折扣。
38.为了解决已有产品的上述缺陷,追求开闭时的可靠性和稳定的手感,对所述驱动导轮9和弹性施夹件6的结构作为特殊限定,优选为:包括半环状主体15、以及凸设在半环状主体15上的传动部10,所述容纳腔4中还具有圆形槽16,所述的圆形槽16中设有定心柱17,所述的半环状主体15安装在所述的圆形槽16中并能够以定心柱17为中心发生转动。所述弹性施夹件6包括半环状基体18,所述的活动端7由所述半环状基体18的其中一端部向外延伸形成,且所述的活动端7始终具有靠近所述导电件5的弹性运动趋势;所述的固定端8由所述半环状基体18的另一端部向外延伸形成,且所述的固定端8始终与容纳腔4的腔壁抵靠在一起。并且,所述的半环状基体18始终与半环状主体15贴靠在一起。采用上述双半环状的结构特点,以使得驱动导轮9与弹性施夹件6的运动情况保持一致,在转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节点,驱动导轮9与弹性施夹件6之间始终具有稳定不变的接触面,进而确保开闭过程中各部件受力的一致性,也具备更加稳定的手感;另一方面,能够使得驱动导轮9与弹性施夹件6的受力更加均匀,进而提升其自身结构的产品疲劳性,长时间使用后不会出现松垮现象,依然保持良好的配合度,使用效果更佳。
39.为了使得操作件11与驱动导轮9之间的传动更加稳定,在此提供了一种优选方案,具体为:所述的操作件11中开设有容置槽19,所述的传动部10能够插入至所述的容置槽19内。同时,所述容置槽19的两侧设有限位挡壁20,所述的传动部10与所述的限位挡壁20接触,以限制操作件11的纵向偏移,并确保传动部10与操作件11之间始终具有良好的接触和传动动力的效果。
40.弹性施夹件6一般采用铜制金属制成,既满足导电需求,其自身也具有一定的变形量和可塑性;倘若活动端7的结构不进行特殊设计,其存在的缺陷是,在反复多次使用、变形后,活动端7出现产品疲劳,或是瞬时施加在弹性施夹件6上的外力过大时,会导致弹性施夹件6过度变形或位移,且在释放外力后无法复位到位,进而导致活动端7对于导线的压紧力下降,容易出现松脱、接触不良的情况。为了确保弹性施夹件6的运动更加规律稳定,本实施例所采取的方式为:所述容纳腔4的内壁上还设有限位挡筋21,所述的限位挡筋21能够与所述弹性施夹件6的活动端7抵接,以限制活动端7进一步地位移。
41.本发明中,操作件11与绝缘壳体1之间的转动结构为:所述操作件11的连接端13为转轴22,所述绝缘壳体1上开设有转孔23,所述的转轴22插入至所述的转孔23中。由于操作件11采用的是转动开闭方式,若连接端13与绝缘壳体1之间的连接采用间隙配合,则容易在使用过程中出现干涉卡顿的现象,进而导致力的传递不畅,操作件11无法顺利打开或关闭。
42.为了消除上述操作件11开闭时可能存在的转动缺陷,所述转孔23的尺寸大于所述转轴22的尺寸,并形成有横向运动间隙24。使用时,一旦出现运动卡顿,用户可横向拉动操作件11,以使得操作件11上的驱动端14与驱动导轮9的传动部10的接触位置发生变化,此时再去转动操作件11,即可顺畅使用。
43.为了使得操作件11与驱动导轮9两者之间的相互配合更加顺畅且稳定,以保证两者始终具有足够得接触量,所述操作件11的驱动端14呈钩状,且该钩状驱动端14具有第一导向面25和第二导向面26;当向上挑动所述的操作件11时,所述的第一导向面25先与驱动导轮9的传动部10接触,以促使驱动导轮9转动;当驱动导轮9转动一定角度后,所述的第二导向面26与驱动导轮9的传动部10接触,以促使驱动导轮9进一步转动。
44.接线端子往往是多个并排使用的,以接入/引出更多的电路,因此本实施例中也提供了一种绝缘壳体1的特殊结构,其能够实现任意数量的拼接组合,以达到不同用户的使用需求,具体为:所述的绝缘壳体1包括主壳27和侧封板28,所述主壳27具有封闭侧和开放侧,所述的开放侧与所述的侧封板28或另一个主壳27的封闭侧拼装在一起并形成所述的容纳腔4。
45.以上所述,仅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发明做任何限制,凡是根据发明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变更以及等效结构变化,均仍属于本发明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