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

文档序号:30379644发布日期:2022-06-11 03:14阅读:81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

1.本发明涉及汽车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需要现在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被生产制造出来,新能源汽车不仅可以做到零排放而且还具有不属于燃油车的性能,因此新能源汽车得到了群众的喜爱,但是新能源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电池会持续发热,如果不及时对电池进行散热就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3.目前新能源汽车上位于电池仓内都安装有温度传感器,以便于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电池温度,但是只依赖温度传感器进行温度测量是远远不够的,当温度传感器失灵或者因保养不及时导致温度传感器出现问题的情况下,电池的温度升高就无法及时被发现,就无法及时对电池进行散热,就会出现安全事故
4.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公告号cn211719743u),该专利通过散热风扇和冷却管结构,当需要对电池组进行冷却时,驾驶员可以控制散热风扇工作,通过两个风扇将热气从装置两侧隔板上的散热孔中抽出,使得大部分热量得到排出,剩下的热量穿过通气孔进入冷却管进行冷却,散热风扇与冷却管结构配合使得可以对电池组进行很好的冷却效果,但是,该专利只是利用了散热扇和冷却管对电池进行散热,当电池温度过高时冷却管是难以对电池进行冷却的这就会导致降温效率大大降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7.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外壳的右端还固定连接有循环泵,所述外壳的内壁上排布有循环管,所述外壳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隔板,若干所述隔板将外壳内分隔成若干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均安装有电池,所述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电磁铁,所述电池的外部套设有承载框,所述电池的下端固定连接磁铁块,所述电池吸附在电磁铁上,所述承载框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弹性杆,所述隔板上安装有过热保护装置,通过过热保护装置可及时对过热的电池进行保护处理,所述上盖上固定连接有若干隔绝套,所述隔绝套与电池对应,所述隔绝套插设在电池与承载框之间的间隙中,通过隔绝套可对电池进行保护。
8.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外壳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散热挡板,所述散热挡板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散热片,且所述散热挡板上安装有若干散热扇,所述外壳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散热口,所述散热口与散热挡板对应。
9.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板包括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隔热板,所述隔热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绝缘板。
10.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过热保护装置安装在安装框内,所述过热保护装置包括膨胀管,所述膨胀管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存液管,所述存液管内存放有遇热会膨胀的液体,所述膨胀管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
11.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管远离膨胀管的一端安装有浮力筒,所述连接管插设在浮力筒内,所述浮力筒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远离浮力筒的一端与存液管连接,所述回流管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阀,所述浮力筒内活动连接有浮力塞,所述浮力塞上螺纹连接有浮力杆,所述浮力杆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触发板,所述浮力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柱,所述安装柱的上端设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位于触发板的下方。
12.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存液管上插设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一端位于存液管内,另一端位于存液管的外部,所述导热板位于存液管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热簧,所述导热板远离存液管的一端与电池活动连接。
13.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电池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滑道,所述导热板依次穿过隔热片和承载框通过滑道与电池滑动连接,所述导热板远离存液管的一端与电池的表面接触。
14.作为本发明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隔绝套为铜材料制成,且所述隔绝套为双层,所述隔绝套的内部顶端设有触发按钮,所述隔绝套的侧壁内排布有循环细管,所述循环细管的一端贯穿隔绝套的侧壁与循环管连接,另一端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与循环管连接,所述连接头上设有第一电磁阀。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6.1、本发明使用时,当某个电池的热量过高时会通过导热板将热量传递到存液管内,存液管内的液体受热后会发生膨胀从而通过膨胀管流进到浮力筒内,液体流入到浮力筒内后浮力塞会跟随液面上升,浮力塞上升时会通过浮力杆推动触发板,当触发板按压下控制按钮后电磁铁的磁极会发生变化,第二电磁阀会被延迟打开,第二电磁阀被打开后浮力筒内的液体会向存液管内回流,电磁铁磁极发生变化后承载框会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承载框向上移动的时会触发隔绝套内的触发按钮,当触发按钮被触发时此时隔绝套刚好将电池完全罩住,同时第一电磁阀会开启,第一电磁阀开启后循环管内的水会产生支流通过循环细管,经过循环细管的水最后会再次流入到循环管内,通过此种方式可拉近电池与冷却用水的距离,从而对单个电池进行快速降温,进而避免电池温度过高造成安全事故。
17.2、本发明使用时,当电池的温度下降后存液管内的液体便不会在向浮力筒内流动,而浮力筒内的液体会持续回流到存液管内,随着浮力筒内的液面下降控制按钮会被释放,控制按钮被释放后电磁铁的磁极会再次改变,电磁铁磁极发生改变后电池会重新与电磁铁连接,而第一电磁阀会被关闭循环细管内的水不在流动,第二电磁阀在控制按钮被释后会延迟断开,通过此种方式可让冷却后的电池复位,同时可让过热保护装置和隔绝套自动停止工作。
附图说明
18.图1为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的内部结构图。
20.图3为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的内部结构拆分图。
21.图4为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中外壳的内部结构图。
22.图5为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中散热挡板的拆分图。
23.图6为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中电池和承载框的结构图。
24.图7为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中隔绝套的结构示意图。
25.图8为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中过热保护装置的结构图。
26.图9为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中过热保护装置的拆分图。
27.图10为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中浮力筒内部结构拆分图。
28.图11为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中导热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中:1、外壳;2、上盖;3、水箱;4、循环泵;5、散热挡板;500、散热扇;501、散热片;6、循环管;7、隔板;700、安装框;701、隔热板;702、绝缘板;703、膨胀管;704、存液管;705、连接管;8、承载框;9、电池;900、滑道;10、套管;11、连接杆;12、隔绝套;13、触发按钮;14、循环细管;15、连接头;16、第一电磁阀;17、隔热片;18、电磁铁;19、安装柱;190、控制按钮;191、浮力筒;192、回流管;193、第二电磁阀;194、浮力杆;195、浮力塞;196、触发板;197、导热板;198、导热簧。
具体实施方式
30.实施例一:
31.请参阅图1~6,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新能源动力汽车电池组冷却装置,包括外壳1,外壳1的上端通过螺钉连接有上盖2,上盖2的上端开设有散热窗口,外壳1的右端固定连接有水箱3,外壳1的右端还固定连接有循环泵4,外壳1的内壁上排布有循环管6,循环管6一端与循环泵4连接,另一端与水箱3连接,外壳1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散热挡板5,散热挡板5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散热片501,且散热挡板5上安装有若干散热扇500,外壳1的左右两端均开设有散热口,散热口与散热挡板5对应,外壳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隔板7,隔板7包括安装框700,安装框700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隔热板701,隔热板70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绝缘板702,若干隔板7将外壳1内分隔成若干安装槽,安装槽内均安装有电池9,安装槽内固定连接有电磁铁18,电池9的外部套设有承载框8,电池9的长度和宽度分别小于承载框8的长度和宽度,承载框8上设有若干透气窗口,承载框8的下端开设有连接窗口,连接窗口与电磁铁18对应,电池9的下端固定连接磁铁块,电池9吸附在电磁铁18上,承载框8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若干弹性杆,弹性杆包括套管10,套管10内固定连接有复位弹簧,套管10内还插设有连接杆11,连接杆11与外壳1固定连接,连接杆11与套管10滑动连接,当磁铁块与电磁铁18连接时套管10内的复位弹簧处于压缩状态,隔板7上安装有过热保护装置,通过过热保护装置可及时对过热的电池9进行保护处理,上盖2上固定连接有若干隔绝套12,隔绝套12与电池9对应,隔绝套12插设在电池9与承载框8之间的间隙中,通过隔绝套12可对电池9进行保护。
32.实施例二:
33.请参阅图7-11,结合实施例1的基础,承载框8与过热保护装置之间安装有隔热片17,隔热片17与外壳1固定连接,通过隔热片17可对过热保护装置进行保护,避免外壳1内的温度影响到过热保护装置的正常使用,过热保护装置安装在安装框700内,过热保护装置包
括膨胀管703,膨胀管703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存液管704,存液管704内存放有遇热会膨胀的液体,遇热会膨胀的液体比如水或水银,膨胀管703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有连接管705;
34.连接管705远离膨胀管703的一端安装有浮力筒191,浮力筒191的垂直高度高于存液管704的高度,连接管705插设在浮力筒191内,浮力筒191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回流管192,回流管192远离浮力筒191的一端与存液管704连接,回流管192的内径小于连接管705的内径,回流管192上固定连接有第二电磁阀193,浮力筒191内活动连接有浮力塞195,浮力塞195上螺纹连接有浮力杆194,浮力杆194的上端转动连接有触发板196,触发板196通过转轴与外壳1转动连接,且转轴位于触发板196的中间,浮力筒19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柱19,安装柱19与外壳1固定连接,安装柱19的上端设有控制按钮190,控制按钮190位于触发板196的下方;
35.存液管704上插设有导热板197,导热板197的一端位于存液管704内,另一端位于存液管704的外部,导热板197位于存液管704内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导热簧198,导热板197远离存液管704的一端与电池9活动连接,电池9的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滑道900,导热板197依次穿过隔热片17和承载框8通过滑道900与电池9滑动连接,导热板197远离存液管704的一端与电池9的表面接触,承载框8和隔热片17上均开设有滑动窗口,导热板197通过滑动窗口依次穿过承载框8和隔热片17;
36.隔绝套12为铜材料制成,且隔绝套12为双层,隔绝套12的内部顶端设有触发按钮13,隔绝套12的侧壁内排布有循环细管14,循环细管14的一端贯穿隔绝套12的侧壁与循环管6连接,另一端设有连接头15,连接头15与循环管6连接(顺着循环管6内部水流方向,连接头15位于上游,而循环细管14位于下游),连接头15上设有第一电磁阀16。
37.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是:
38.本发明使用时,开启循环泵4和散热扇500,通过开启循环泵4可使水箱3内的水在循环管6内循环从而对外壳1内部进行散热,当某个电池9的热量过高时会通过导热板197将热量传递到存液管704内,存液管704内的液体受热后会发生膨胀从而通过膨胀管703流进到浮力筒191内,液体流入到浮力筒191内后浮力塞195会跟随液面上升,浮力塞195上升时会通过浮力杆194推动触发板196,触发板196被浮力杆194推动的过程中会不断的靠近控制按钮190,当触发板196按压下控制按钮190后电磁铁18的磁极会发生变化,第二电磁阀193会被延迟打开(延迟时间为控制按钮190被触发10秒后),第二电磁阀193被打开后浮力筒191内的液体会向存液管704内回流(由于回流管192的管径小于连接管705,因此回流管192的回流速度会小于液体进入浮力筒191的速度),电磁铁18磁极发生变化后承载框8会在复位弹簧的作用下向上移动,承载框8向上移动的时会触发隔绝套12内的触发按钮13,当触发按钮13被触发时此时隔绝套12刚好将电池9完全罩住,同时第一电磁阀16会开启,第一电磁阀16开启后循环管6内的水会产生支流通过循环细管14,经过循环细管14的水最后会再次流入到循环管6内,通过此种方式可拉近电池9与冷却用水的距离,从而对单个电池9进行快速降温;
39.当电池9的温度下降后存液管704内的液体便不会在向浮力筒191内流动,而浮力筒191内的液体会持续回流到存液管704内,随着浮力筒191内的液面下降控制按钮190会被释放,控制按钮190被释放后电磁铁18的磁极会再次改变(从与磁铁块磁极相同转变成相反),电磁铁18磁极发生改变后电池9会重新与电磁铁18连接,而第一电磁阀16会被关闭循
环细管14内的水不在流动,第二电磁阀193在控制按钮190被释后会延迟关闭(延迟时间为控制按钮190被释放10秒后)。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