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汽车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17791发布日期:2022-06-25 03:54阅读:164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汽车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结构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汽车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汽车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电池模组由大量电芯通过串联或并联组成,传统模组使用分散的铝排和支架实现高压电连接,使用低压信号线采集模组信号,这种方式需要复杂的组装,生产效率低,人工成本高且空间占用率高、稳定性较低。随着集成化方案空间利用率和美观高效的优点逐渐显现,模组电连接与低压采集模块的集成化是大势所趋。因此,如何集成化电芯连接,具有重要的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结构,解决现有电池模组内电芯连接存在组装复杂、组装效率低的问题,能提高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的组装效率和安全性,降低生产的人工成本。
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用于汽车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pet膜、第二pet膜、柔性电路板和铝排;
6.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两侧均连接有所述铝排,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铝排与电芯极柱电连接,以采集电芯电压;
7.所述第一pet膜的下表面与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铝排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二pet膜的上表面与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铝排的下表面相贴合,并将所述第一pet膜、所述柔性电路板、所述铝排和所述第二pet膜热压形成一个整体。
8.优选的,所述柔性电路板设有多个焊接镍片和汇流输出端,每个所述焊接镍片对应一个电芯极柱,每个所述焊接镍片均与所述汇流输出端电连接。
9.优选的,所述焊接镍片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两侧,所述焊接镍片的一端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焊接,所述焊接镍片的另一端与所述铝排焊接。
10.优选的,所述铝排设有连接铝片,每一个所述连接铝片与一个所述焊接镍片对应设置。
11.优选的,所述连接铝片上设有焊接观察孔和集成热压定位孔。
12.优选的,所述铝排的端部设有输出端铝片,所述输出端铝片设有接线柱。
13.优选的,所述第一pet膜的两侧均设有铝排焊接孔、位置定位孔和铝排翻折避让孔。
14.优选的,所述第二pet膜两侧均设有电芯极耳连接孔。
15.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结构,在柔性电路板的两侧设置铝排,以与电芯极柱连接,并通过第一pet膜和第二pet膜对柔性电路板和铝排的上下表面,进
而热压形成一个整体。解决现有电池模组内电芯连接存在组装复杂、组装效率低的问题,能提高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的组装效率和安全性,降低生产的人工成本。
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17.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汽车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结构的爆炸图。
18.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电芯连接结构装配示意图。
19.图3是本发明提供柔性电路板的结构示意图。
20.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铝排结构示意图。
21.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一pet膜结构示意图。
22.图6是本发明提供的第二pet膜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3.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发明实施例的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发明实施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24.针对当前汽车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时存在组装效率低、组装线路复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结构,解决现有电池模组内电芯连接存在组装复杂、组装效率低的问题,能提高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的组装效率和安全性,降低生产的人工成本。
25.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用于汽车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pet膜21、第二pet膜24、柔性电路板22和铝排23。所述柔性电路板22的两侧均连接有所述铝排23,所述柔性电路板22通过所述铝排23与电芯极柱电连接,以采集电芯电压。所述第一pet膜21的下表面与所述柔性电路板22与所述铝排23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二pet膜24的上表面与所述柔性电路板22与所述铝排23的下表面相贴合,并将所述第一pet膜21、所述柔性电路板22、所述铝排23和所述第二pet膜24热压形成一个整体。
26.具体地,如图1和图2所示,电池模组1的顶部直接安装有电芯连接结构2,使电芯连接结构2上的铝排23与电芯极柱电连接。第一pet膜21和第二pet膜24起绝缘和热压作用,使柔性电路板和铝排热压合成一个整体,以实现电连接和采集线一体化,可去除塑料支架,缩小整体占用空间,能解决现有电池模组内电芯连接存在组装复杂、组装效率低的问题,能提高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的组装效率和安全性,降低生产的人工成本。
27.如图3所示,所述柔性电路板22设有多个焊接镍片221和汇流输出端222,每个所述焊接镍片221对应一个电芯极柱,每个所述焊接镍片均与所述汇流输出端电连接。
28.进一步,所述焊接镍片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两侧,所述焊接镍片的一端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焊接,所述焊接镍片的另一端与所述铝排焊接。
29.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铝排23设有连接铝片231,每一个所述连接铝片231与一个所述焊接镍片221对应设置。
30.进一步,所述连接铝片231上设有焊接观察孔232和集成热压定位孔233。
31.进一步,所述铝排23的端部设有输出端铝片234,所述输出端铝片234设有接线柱。
32.如图5所示,所述第一pet膜21的两侧均设有铝排焊接孔211、位置定位孔和铝排翻折避让孔212。
33.如图6所示,所述第二pet膜24两侧均设有电芯极耳连接孔241。
34.在实际应用中,第二pet膜24为处于电芯连接结构的下表面,铝排23下表面与第二pet膜24上表面贴合,通过电芯极耳连接孔241与电芯极柱贴合,铝排焊接孔211与观察孔232同心,在圆环区域实现与铝排与电芯极柱焊接。柔性电路22下表面与第二pet膜24上表面贴合,焊接镍片221与铝排焊接连接,通过铝排采集电芯电压参数。第一pet膜21下表面贴合柔性电路22和铝排23上表面。上下两张pet膜将柔性电路板fpc与铝排包裹,起绝缘作用,通过热压将所有部件压合形成一个整体,通过定位孔实现整个集成部件的定位功能,集成部件整体装配在模组上部。
35.可见,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结构,在柔性电路板的两侧设置铝排,以与电芯极柱连接,并通过第一pet膜和第二pet膜对柔性电路板和铝排的上下表面,进而热压形成一个整体。解决现有电池模组内电芯连接存在组装复杂、组装效率低的问题,能提高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的组装效率和安全性,降低生产的人工成本。
36.以上依据图示所示的实施例详细说明了本发明的构造、特征及作用效果,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但本发明不以图面所示限定实施范围,凡是依照本发明的构想所作的改变,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仍未超出说明书与图示所涵盖的精神时,均应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汽车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pet膜、第二pet膜、柔性电路板和铝排;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两侧均连接有所述铝排,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铝排与电芯极柱电连接,以采集电芯电压;所述第一pet膜的下表面与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铝排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二pet膜的上表面与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铝排的下表面相贴合,并将所述第一pet膜、所述柔性电路板、所述铝排和所述第二pet膜热压形成一个整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汽车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电路板设有多个焊接镍片和汇流输出端,每个所述焊接镍片对应一个电芯极柱,每个所述焊接镍片均与所述汇流输出端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汽车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镍片设置在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两侧,所述焊接镍片的一端与所述柔性电路板焊接,所述焊接镍片的另一端与所述铝排焊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汽车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排设有连接铝片,每一个所述连接铝片与一个所述焊接镍片对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汽车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铝片上设有焊接观察孔和集成热压定位孔。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汽车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铝排的端部设有输出端铝片,所述输出端铝片设有接线柱。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用于汽车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pet膜的两侧均设有铝排焊接孔、位置定位孔和铝排翻折避让孔。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用于汽车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pet膜两侧均设有电芯极耳连接孔。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于汽车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结构,包括:第一PET膜、第二PET膜、柔性电路板和铝排。所述柔性电路板的两侧均连接有所述铝排,所述柔性电路板通过所述铝排与电芯极柱电连接,以采集电芯电压。所述第一PET膜的下表面与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铝排的上表面相贴合,所述第二PET膜的上表面与所述柔性电路板与所述铝排的下表面相贴合,并将所述第一PET膜、所述柔性电路板、所述铝排和所述第二PET膜热压形成一个整体。本发明能提高电池模组的电芯连接的组装效率和安全性,降低生产的人工成本。人工成本。人工成本。


技术研发人员:洪健 秦李伟 刘舒龙 刘涛 陈康伟 朱海洋 于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3.31
技术公布日:2022/6/2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