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端子、插座、电池包、电动工具和电动工具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5976875发布日期:2023-11-09 19:51阅读:30来源:国知局
母端子、插座、电池包、电动工具和电动工具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电源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母端子、插座、电池包、电动工具和电动工具系统。


背景技术:

1、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生活和工作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人们对于工具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锂电工具行业,锂电电池包的放电能力有限,以往只能应用于一些功率较小的产品上,在正负极连接时,大功率放电往往会因公端子接触面积太小,导致连接处温度过高,具有使塑料件融化,失火等风险。并且在以往的产品中,公端子并排放置或者前后放置,都需要很大的空间,现有公端子结构无法满足电池包对较小空间体积的要求,因此需要提供一种母端子、插座、电池包、电动工具和电动工具系统,以在有限的空间里增加电池包与电动工具之间的放电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以上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发明提供一种母端子、插座、电池包、电动工具和电动工具系统,以改善现有电池包与电动工具之间放电能力有限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它相关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母端子,用于与公端子电接,所述母端子包括:第一电接体和第二电接体。第一电接体具有供所述公端子电接插入的第一弹性开口;第二电接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接体内侧,具有供所述公端子电接插入的第二弹性开口;其中,电接时,所述公端子依序进入所述第一弹性开口、所述第二弹性开口,并与所述第一电接体和所述第二电接体电连接。

3、在本发明母端子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接体和所述第二电接体均包括至少一组夹持部,每组所述夹持部包括两个夹持臂,所述两个夹持臂相对设立,并相向弯折形成所述第一弹性开口或所述第二弹性开口。

4、在本发明母端子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开口和/或所述第二弹性开口两侧的所述两个夹持臂上分别设置有凸起,所述两个夹持臂上的凸起对应相向凸起以形成所述第一弹性开口或所述第二弹性开口。

5、在本发明母端子一实施例中,所述凸起包括弧形体和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一侧与所述夹持臂相连接,所述连接体的另一侧与所述弧形体相连接。

6、在本发明母端子一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体的一侧与所述夹持部中的一个所述夹持臂通过圆角顺滑连接,所述第一电接体上所述连接体的另一侧向相对的另一所述夹持臂侧倾斜,所述连接体与所述公端子的插入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40°,所述第二电接体上所述连接体与所述公端子的插入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25°。

7、在本发明母端子一实施例中,所述弧形体背离所述连接体的一侧设置有引导所述公端子插入的翻边。

8、在本发明母端子一实施例中,所述翻边的一侧与所述弧形体背离所述连接体的一侧相切并连接,所述翻边的另一侧向外侧倾斜延伸,所述第一电接体上所述翻边与所述公端子的插入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0~50°,所述第二电接体上所述翻边与所述公端子的插入方向之间的夹角为50~60°。

9、在本发明母端子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接体和/或所述第二电接体包括两组夹持部,每组所述夹持部内形成的第一弹性开口或第二弹性开口均沿直线延伸,所述直线垂直于所述公端子的插入方向。

10、在本发明母端子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接体和/或所述第二电接体包括插脚片,所述插脚片对应插装在端子固定部上。

11、在本发明母端子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弹性开口和所述第二弹性开口分布在同一插入直线上,且在沿所述插入直线上的距离为10~15mm。

12、在本发明母端子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电接体和/或所述第二电接体包括限位体,所述限位体对所述第二电接体进行限位。

13、本发明还提供一种插座,用于与具有两个公端子的插头电接,所述插座包括有至少两个母端子,所述两个母端子用于与所述两个公端子电性插接以形成电流回路,所述母端子包括:第一电接体和第二电接体。所述第一电接体具有供所述公端子电接插入的第一弹性开口;所述第二电接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接体内侧,具有供所述公端子电接插入的第二弹性开口;其中,电接时,所述公端子依序进入所述第一弹性开口、所述第二弹性开口,并与所述第一电接体和所述第二电接体电连接。

14、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池包,所述电池包的电池界面包括有至少两个母端子,所述两个母端子分别与所述电池包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所述母端子包括:第一电接体和第二电接体。所述第一电接体具有供所述公端子电接插入的第一弹性开口;所述第二电接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接体内侧,具有供所述公端子电接插入的第二弹性开口;其中,电接时,所述公端子依序进入所述第一弹性开口、所述第二弹性开口,并与所述第一电接体和所述第二电接体电连接。

15、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动工具,所述电动工具的工具界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母端子,所述两个母端子用于与所述两个公端子电性插接以形成电流回路;所述母端子包括:第一电接体和第二电接体。所述第一电接体具有供所述公端子电接插入的第一弹性开口;所述第二电接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接体内侧,具有供所述公端子电接插入的第二弹性开口;其中,电接时,所述公端子依序进入所述第一弹性开口、所述第二弹性开口,并与所述第一电接体和所述第二电接体电连接。

16、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电动工具系统,该电动工具系统包括电动工具和电池包;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电动工具通过公端子和母端子电连接,所述母端子包括:第一电接体和第二电接体。所述第一电接体具有供所述公端子电接插入的第一弹性开口;所述第二电接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接体内侧,具有供所述公端子电接插入的第二弹性开口;其中,电接时,所述公端子依序进入所述第一弹性开口、所述第二弹性开口,并与所述第一电接体和所述第二电接体电连接。

17、本发明母端子通过叠加使用的第一电接体和第二电接体来输出或输入电流,增大了母端子的过流能力,提高了母端子的放电或承电能力。在较为狭小的空间里增加了公端子的接触面积,增加公端子的过流面积,将该母端子应用于插座、电池包、电动工具或电动工具系统内,可以使增加相关部件之间的过流能力,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母端子,用于与公端子电接,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接体和所述第二电接体均包括至少一组夹持部,每组所述夹持部包括两个夹持臂,所述两个夹持臂相对设立,并相向弯折形成所述第一弹性开口或所述第二弹性开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母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开口和/或所述第二弹性开口两侧的所述两个夹持臂上分别设置有凸起,所述两个夹持臂上的凸起对应相向凸起以形成所述第一弹性开口或所述第二弹性开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母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凸起包括弧形体和连接体,所述连接体的一侧与所述夹持臂相连接,所述连接体的另一侧与所述弧形体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母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体的一侧与所述夹持部中的一个所述夹持臂通过圆角顺滑连接,所述连接体的另一侧向相对的另一所述夹持臂侧倾斜,所述第一电接体上所述连接体与所述公端子的插入方向之间的夹角为30~40°;所述第二电接体上所述连接体与所述公端子的插入方向之间的夹角为15~25°。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母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体背离所述连接体的一侧设置有引导所述公端子插入的翻边。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母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翻边的一侧与所述弧形体背离所述连接体的一侧相切并连接,所述翻边的另一侧向外侧倾斜延伸,所述第一电接体上所述翻边与所述公端子的插入方向之间的夹角为40~50°,所述第二电接体上所述翻边与所述公端子的插入方向之间的夹角为50~6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母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接体和/或所述第二电接体包括两组夹持部,每组所述夹持部内形成的第一弹性开口或第二弹性开口均沿直线延伸,所述直线垂直于所述公端子的插入方向。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接体和/或所述第二电接体包括插脚片,所述插脚片对应插装在端子固定部上。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性开口和所述第二弹性开口分布在同一插入直线上,且在沿所述插入直线上的距离为10~15mm。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母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接体和/或所述第二电接体包括限位体,所述限位体对所述第二电接体进行限位。

12.一种插座,用于与具有两个公端子的插头电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包括有至少两个母端子,所述两个母端子用于与所述两个公端子电性插接以形成电流回路,所述母端子包括:

13.一种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的电池界面包括有至少两个母端子,所述两个母端子分别与所述电池包的正极和负极电连接,所述母端子包括:

14.一种电动工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动工具的工具界面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母端子,所述两个母端子用于与所述两个公端子电性插接以形成电流回路;所述母端子包括:

15.一种电动工具系统,包括电动工具和电池包;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包和所述电动工具通过公端子和母端子电连接,所述母端子包括: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母端子、插座、电池包、电动工具和电动工具系统,以改善现有电池包与电动工具之间放电能力有限的问题。所述母端子用于与公端子电接,所述母端子包括:第一电接体和第二电接体。第一电接体具有供所述公端子电接插入的第一弹性开口;第二电接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接体内侧,具有供所述公端子电接插入的第二弹性开口;其中,电接时,所述公端子依序进入所述第一弹性开口、所述第二弹性开口,并与所述第一电接体和所述第二电接体电连接。本发明母端子通过叠加使用的第一电接体和第二电接体来输出或输入电流,增大了母端子的过流能力,提高了母端子的放电或承电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王海滨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格力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