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276227发布日期:2022-08-27 00:48阅读:178来源:国知局
继电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开关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继电器。


背景技术:

2.继电器结构一般包括基座、固定在基座上的触点组件、电磁致动组件以及和基座配合的外壳体。该触点组件往往由一组或多组带有触点的静簧片或动簧组件构成,其中动簧组件通常包括动簧支架和铆接在动簧支架上的动簧片,这些作为开关功能的部件被间隔地立设在基座,并受电磁致动组件的驱动,带动动簧片以使动簧片和静簧片上的触点接触或分离,从而实现不同的回路闭合或分断(称为开关切换);该电磁致动组件主要包括衔铁、轭铁、铁芯、线圈、推动卡等,衔铁、轭铁、铁芯、线圈构成常规的电磁-机械转化功能单元,并通过推动卡作用于动簧片,以使该触点组件实现开关切换。
3.现有技术中,动簧片被夹持在推动卡设有的卡槽中,衔铁部分动作时推动卡卡槽推动动簧片发生弹性形变,使动簧片上的导电触点与静簧片上的导电触点相接触或分离。因此,动簧片与基座的相对位置、动簧片与推动卡卡槽的装配位置以及动簧片的弹性系数值(下面简称为k值)直接影响到触点接触或分离的精确程度。然而,受制造和装配精度的限制,动簧组件装配在基座的位置尺寸与推动卡的作用位置往往无法直接满足继电器电气与机械参数的要求,需通过校正工序再对其进行调校,现有技术中需要校正继电器的机械参数和电气参数时,常常是在继电器装配完成后利用工装夹具夹持动簧支架来调整,例如调整其倾斜角度、高度等位置尺寸,以满足继电器电气与机械参数要求,不仅调整效率慢还可能导致动簧支架重新回弹复原,稳定性较差。
4.同时,现有技术中的动簧片与推动卡的装配结构较为简单,不能够单独对动簧片的闭合行程或分断行程进行位置校正,灵活性不足。


技术实现要素:

5.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结构优化的磁保持继电器,以提高继电器机械参数和电气参数调整的灵活性。
6.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7.本发明提出一种继电器,包括基座以及安装设置在基座上的触点组件和电磁致动组件,所述触点组件包括用于控制回路通断的动簧片和静簧片,所述电磁致动组件包括推动卡,所述推动卡具有正向和反向的活动行程以推动所述动簧片摆动实现所述动簧片与静簧片的接触和分离,其特征在于:所述动簧片呈片状结构,在所述推动卡上设有第一推动部和第二推动部以分别对所述动簧片进行正向推动和反向推动,所述第一推动部和第二推动部分别位于所述动簧片的片体摆动方向的两侧且相互错位。
8.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第一推动部和第二推动部之间的间隙大于所述动簧片的片体厚度。
9.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对应所述第一推动部和第二推动部在所述动簧片上
设有与之配合的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所述动簧片上还设有缺失部以隔断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
10.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第一抵接部和/或所述第二抵接部是一悬臂结构。
11.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位于所述动簧片的片体边缘位置,所述缺失部是设置在所述动簧片边缘的缺口。
12.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缺口呈“l”字型弯曲延伸,从而使所述第一抵接部或第二抵接部形成一悬臂结构;或者所述缺口呈“t”字型弯曲延伸,从而使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都形成一悬臂结构。
13.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所述推动卡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缺口中并隔挡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的隔离部。
14.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第一抵接部或第二抵接部位于所述动簧片的片体中间区域,所述缺失部是在所述动簧片片体上开设的呈“u”形结构的通孔,从而使所述第一抵接部或第二抵接部形成一悬臂结构;或者所述缺失部是在所述动簧片片体上开设的呈“h”形结构的通孔,从而使所述第一抵接部和第二抵接部都形成一悬臂结构。
15.其中,在一个实施例中,优选所述第一推动部和第二推动部是成型于所述推动卡上的凸点。
16.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发明通过以上的结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继电器机械参数和电气参数调整的灵活性,当在中检工序中发现有参数调整的需求时,则在前段的制造工序中灵活调整动簧片和推动卡的各项尺寸参数即可,不必在继电器装配完成后利用工装夹具夹持动簧片来调整。既能实现实时调整参数的目的,又能大幅提高校正效率。
附图说明
17.图1是实施例1中继电器的立体示意图;
18.图2是实施例1中继电器的结构爆炸图;
19.图3是实施例1中第一动簧片的示意图;
20.图4是实施例1中推动卡的仰视示意图;
21.图5是实施例1中推动卡的立体示意图;
22.图6是实施例1中继电器的俯视示意图(其一,推动卡局部剖,第一簧片组闭合,第二簧片组断开);
23.图7是图6中m处的局部放大图;
24.图8是图6中n处的局部放大图;
25.图9是实施例1中继电器的俯视示意图(其二,推动卡局部剖,第一簧片组断开,第二簧片组闭合);
26.图10是图9中t处的局部放大图;
27.图11是图9中y处的局部放大图;
28.图12是实施例2中动簧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9.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发明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发明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30.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31.参阅图1、2所示,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一种继电器,包括基座1和安装设置在基座1上的触点组件和电磁致动组件,其中触点组件包括第一簧片组2和第二簧片组3,分别用于控制两个回路的通断,第一簧片组2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动簧组件21和第一静簧片22,第二簧片组3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二动簧组件31和第二静簧片32。第一动簧组件21包括插接于基座1的、竖向延伸的第一动簧支架212和插接于推动卡4的、横向延伸的第一动簧片211,第一动簧片211和第一动簧支架212相互铆接固定,导电触点设置在第一动簧片211上;与之类似的,第二动簧组件31包括插接于基座1的、竖向延伸的第二动簧支架312和插接于推动卡4的、横向延伸的第二动簧片311,第二动簧支架312和第二动簧片311相互铆接固定,导电触点设置在第二动簧片311上。第一静簧片22对立设置在第一动簧片211一端部的外侧位置,第二静簧片32对立设置在第二动簧片311一端部的外侧位置,第一静簧片22、第一动簧片211、第二静簧片32和第二动簧片311上均具有导电触点。第一静簧片22、第一动簧片211、第二静簧片32和第二动簧片311的主要形状是呈片体的结构,第一静簧片22、第一动簧片211、第二静簧片32和第二动簧片311上的导电触点可以是一体成型在簧片片体上的,也可以是分体地固定连接在簧片片体上的。上述各个动簧组件和静簧片均固定插接在基座1上,具体地,是在基座1上设有插接卡槽,上述各个动簧组件和静簧片过盈配合地插接在插接卡槽内。另外,本实施例采用了动簧片和动簧支架分体铆接形成的动簧组件,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动簧片和动簧支架是一体成型的动簧片结构直接插接在基座1上。
32.电磁致动组件包括推动卡4,还包括构成电磁-机械转化功能单元的衔铁、轭铁、铁芯和线圈(图中未示出),推动卡4与基座1在p点可转动连接,第一簧片组2和第二簧片组3呈镜像地分别设置在推动卡4的两侧,第一动簧组件21和第二动簧组件31在插接于基座1的同时还插装在推动卡4所设有的卡槽中,当推动卡4受电磁-机械转化功能单元的电磁致动力正向/反向偏摆(对线圈通正向/反向脉冲电压)时,推动卡4同时推动第一动簧片211和第二动簧片311发生弹性形变,即迫使第一动簧片211和第二动簧片311摆动,以使得第一簧片组2和第二簧片组3的其中一个闭合,另一个分断,达到开关切换的目的。
33.第一簧片组2和第二簧片组3与推动卡4的配合方式类似,为避免重复描述,下面以第一簧片组2为例进行说明。参阅图3-11,第一动簧片211呈平直片状,推动卡4上设有第一凸点411和第二凸点412,第一凸点411和第二凸点412分别设于第一动簧片211的片体摆动方向的两侧位置,第一凸点411和第二凸点412分别作为推动卡4与第一动簧片211推抵配合的第一推动部和第二推动部,用于在推动卡4发生正向/反向偏摆时抵压在第一动簧片211上,从而推动第一动簧片211形变。本实施例中第一凸点411和第二凸点412是相互错位的,第一凸点411和第二凸点412距离推动卡4的转动中心p的距离不同,第一凸点411和第二凸点412对第一动簧片211的作用力臂也不同,因此,本实施例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凸点411和第二凸点412距离推动卡4的转动中心p的距离(分别对应图4中的尺寸g、f)以调整继电器电气
参数的动作电压与复归电压的电压差值,提高了继电器电气参数调整的灵活性,例如,当电压差值大时(动作电压》复归电压),可通增加推动尺寸g,使分断力臂减小,增大推动反力,使动作电压下降;也可以增大拉开尺寸f,使闭合力臂增大,减小合并反力,使复归电压上升。
34.第一动簧片211的片体上设有一缺口2110,通过缺口2110在第一动簧片211上隔断出分别与第一凸点411和第二凸点412抵接配合的第一抵接部2112和第二抵接部2113,当推动卡4推动第一动簧片211进行其闭合行程时,如图7,是通过第二凸点412与第二抵接部2113相抵从而实现推动卡4推动第一动簧片21形变;当推动卡4推动第一动簧片211进行其分断行程时,如图10,是通过第一凸点411与第一抵接部2112相抵从而实现推动卡4推动第一动簧片211形变。由于推动卡4对第一动簧片211闭合/分断行程的推动是互为独立的,因此本实施例可以通过调整第一凸点411和第二凸点412的凸起高度来分别调整第一动簧片211的闭合位置以及分断位置,从而进一步提高继电器机械参数和电气参数调整的灵活性。例如,调整第一凸点411的高度(对应图4中的尺寸d),可以调整分断状态下第一动簧片211与第一静簧片22的间隙,调整第二凸点412的高度(对应图4中的尺寸e),可以调整闭合状态下第一动簧片211与第一静簧片22的超行程。并且,如图10,本实施例中,第一凸点411和第二凸点412之间的间隙h大于第一动簧片211的片体厚度l,从而使得第一凸点411和第二凸点412的凸起高度的调整余量更大,提高了继电器机械参数调校的灵活性。
35.上述中对第一凸点411和第二凸点412位置或高度的调整,是指在制造产线中的调整,即如果在中检工序中发现继电器有电气与机械参数的调校需求时,可以在前段的制造工序中实时地调整推动卡4上第一凸点411和第二凸点412的位置或高度,调校效率极高。
36.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不设有缺口2110,将第一动簧片211片体上对应第一凸点411和第二凸点412的部位作为抵接部即可。但本实施例由于在第一抵接部2112和第二抵接部2113之间设有缺口2110,使得第一抵接部2112和第二抵接部2113被隔断,并且通过该缺口2110还改变了第一动簧片211片体的k值。则在调校工序中,还可以通过调整该缺口2110的大小来调整第一动簧片211的k值。例如,扩大该缺口2110可以使第一动簧片211的k值减小(通俗的说,此缺口2110越大,则第一动簧片211越易折),反之,缩小该缺口2110可以使第一动簧片211的k值增大。上述的对缺口2110的大小的调整可以是调整缺口2110的槽宽、槽深等尺寸,例如本实施例中增大缺口2110的尺寸a和b(对应缺口2110的槽宽),或者增大缺口2110的尺寸c(对应缺口2110的槽深)均可实现使第一动簧片211的k值减小的效果。在产品组装的产线上,如果在中检工序中发现第一动簧片211的k值无法与电磁-机械转化功能单元的磁路吸力以及推动卡4的偏摆行程相匹配、有电气与机械参数的调校需求时,可以在前段的制造工序中实时地调整缺口2110的大小,从而调节第一动簧片211的k值,调校效率极高。
37.缺口2110可以是任意形状的,只要其能够在第一动簧片211上形成一缺口即可。本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部2112和第二抵接部2113位于第一动簧片211的片体边缘位置,缺口2110是大致呈“l”字型的弯曲延伸的缺口,使得第二抵接部2113是从第一动簧片211片体上延伸凸出的悬臂结构(或称舌状簧片结构),该悬臂结构是指第二抵接部2113是一个固定端与第一动簧片211本体连接、且自该固定端延伸出不与第一动簧片211本体连接的悬空的另一自由端的悬臂结构,当第二凸点412抵压第二抵接部2113时,是先迫使第二抵接部2113局
部地弹性形变,再迫使第一动簧片211整体地弹性形变,通过此一设计,本实施例可以通过改变缺口2110的大小以改变第二抵接部2113的延伸凸出的长度或宽度,从而调整第二抵接部2113的k值,或者改变第二凸点412抵压第二抵接部2113的位置来更进一步地调整第一动簧片211在闭合过程中的位置,使之与电磁-机械转化功能单元的磁路吸力以及推动卡4的偏摆行程相匹配。在其他实施例中,缺口2110也可以是朝第一抵接部2112偏折,从而使得第一抵接部2112是一悬臂结构。缺口2110还可以是“t”字型的,从而使得第一抵接部2112和第二抵接部2113都是一悬臂结构。继续参阅图4、5,进一步的,本实施例的推动卡4在第一凸点411和第二凸点412之间还设有隔离部413,该隔离部413设置在缺口2110中,该隔离部413一方面可以对第一抵接部2112和第二抵接部2113起到限位作用,提高继电器机械参数稳定性;另一方面还可以对第一抵接部2112和电磁-机械转化功能单元的线圈起到隔档作用,避免在耐压测试时第二抵接部2113对线圈尖端放电,降低继电器的绝缘耐压。
38.对应第二动簧片311,在推动卡4上还设有与第一凸点411和第二凸点412结构和功能相同的第三凸点414、第四凸点415,该第三凸点414、第四凸点415与第一凸点411、第二凸点412是呈镜像布置的,而且第一簧片组2和第二簧片组3也呈镜像地分别设置在推动卡4的两侧,使得推动卡4在一次偏摆过程中同时推动第一动簧片211和第二动簧片311的过程恰好相反,因此能够实现第一簧片组2和第二簧片组3的其中一个闭合,另一个分断。
39.本实施例通过以上的各个结构设计,极大地提高了继电器机械参数和电气参数调整的灵活性,当在中检工序中发现有参数调整的需求时,则在前段的制造工序中灵活调整动簧片和推动卡的各项尺寸参数即可(例如调整上述的尺寸a、b、c、d、e、f、g),不必在继电器装配完成后利用工装夹具夹持动簧片来调整。既能实现实时调整参数的目的,又能大幅提高校正效率。
40.实施例2:
41.本实施例提出一种继电器,其结构与实施例1类似,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采用了不同的动簧片结构。如图12,本实施例的中,第一抵接部2112a和第二抵接部2113a位于动簧片的片体中间区域(片体中间区域指的是该片体在几何形体上相对位于中央的区域,而非位于边缘的区域),动簧片片体上开设有呈“u”结构的通孔100以隔断第一抵接部2112a和第二抵接部2113a,并使得第一抵接部2112a形成一个悬臂结构。在推动卡抵接于第一抵接部2112a时,先迫使第一抵接部2112a局部地弹性形变,再迫使动簧片整体地弹性形变,通过此一设计,本实施例可以通过改变该第一抵接部2112a的尺寸大小以或者改变推动卡抵压第一抵接部2112a的位置来更进一步地调整动簧片在形变过程中的位置,使之与电磁-机械转化功能单元的磁路吸力以及推动卡的偏摆行程相匹配。在其他实施例中,该“u”结构的通孔100可以是u型开口偏向第二抵接部2113a,从而使得第二抵接部2113a是一悬臂结构。该通孔也可以是“h”型的,使得第一抵接部2112a和第二抵接部2113a都呈一悬臂结构。
42.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抵接部2112a和第二抵接部2113a的其中一个是位于动簧片的片体中间区域,另一个位于片体边缘也是可行的。
43.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发明,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本发明做出的各种变化,均落入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