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低热释放防火电线电缆智能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560632发布日期:2022-06-29 03:42阅读:112来源:国知局
一种低热释放防火电线电缆智能生产系统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线电缆制造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热释放防火电线电缆智能生产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对民用建筑电气安全的重视,从强制性标准《电缆及光缆燃烧性能分级》,再延续至各个地区的地方标准、团体标准等,均对民用建筑用电线电缆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消防系统用电线电缆,指出对于民用建筑中有耐火要求的场所,应具有不低于b1级的难燃性能,且附加分级滴落物要求为无滴落,而目前市场上能够同时满足耐火180min、燃烧性能b1级、无滴落的电线电缆凤毛麟角,特别是带有塑料护套的电线电缆,很难满足无滴落性能。该类产品用于市场流动领域,火灾发生时,消防救灾会存在很大的质量隐患。
3.如cn112071513b现有技术公开了一种便于更换使用的电线电缆加工生产用导线装置,现有的电线电缆导线装置尺寸固定不变,不能根据电线电缆的粗细进行相应的调节,使得对电线电缆的导向困难,且目前的导线装置位置都是固定不变的,当导线装置损坏时,需要对整体进行更换,不利于生产成本的节约。
4.另一种典型的如cn113223786b的现有技术公开的一种用于电缆生产的智能化高速编织装置,电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在其外部编织一层保护纤维,以此来提高电缆的使用寿命,而现有的电缆编织机大多是通过固定数量的纤维线缠绕而成,尽管能够达到编织效果,但使用时,由于缆芯的径向尺寸不一致,同数量纤维线难以保证其编织后的包覆效果,且固定数量的纤维线编织效果单一,因而不便于使用。
5.为了解决本领域普遍存在智能程度低、无法进行电缆半径大小进行适应性调整、绕包缠绕不佳、检测手段匮乏和缠绕角度无法调整等等问题,作出了本发明。
6.背景技术的前述论述仅意图便于理解本发明。此论述并不认可或承认提及的材料中的任一种公共常识的一部分。


技术实现要素:

7.本发明的目的在于,针对所存在的不足,提出了一种低热释放防火电线电缆智能生产系统。
8.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低热释放防火电线电缆智能生产系统,所述低热释放防火电线电缆包括导电线芯、以及沿导电线芯的半径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矿物绝缘层、填充层、第一隔氧层、金属护套层、第二隔氧层、耐火层和外护层;所述生产系统包括采集模块、缠绕模块、供应模块、评估模块、平移模块;所述供应模块用于对所述矿物绝缘层和第一隔氧层的材质进行供应,以配和所述缠绕模块在所述导电线芯的外周进行绕包;所述缠绕模块用于对所述导电线芯的外周进行绕包,以形成对所述导电线芯的外
周形成保护层;所述平移模块用于对所述导电线芯进行平移,以配合所述缠绕模块对导电线芯的不同位置进行缠绕;所述采集模块用于对所述缠绕模块绕包形成的所述矿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隔氧层、耐火层进行采集,以配合所述评估模块对所述矿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隔氧层、耐火层进行评估;所述评估模块基于所述矿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隔氧层、耐火层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所述缠绕模块的缠绕参数进行调整;所述采集模块包括采集单元和分析单元,所述采集单元用于对所述矿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隔氧层、耐火层的图像数据进行采集;所述分析单元根据所述采集单元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所述采集单元包括采集探头、调整构件和数据存储器,所述采集探头用于对所述矿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隔氧层、耐火层的图像数据进行采集;所述调整构件用于对所述采集探头的位置进行调整;所述数据存储器用于对所述采集探头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所述分析单元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灰度化,以获取灰度曲线;从所述灰度曲线图中获取相邻波峰和波谷区域的最大灰度值与最小灰度值的差值,以确定第i个疏密距离leveli;根据疏密距离leveli,计算疏密指数un_soomth,式中,leveli为第i个疏密距离;`h为所述矿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隔氧层、耐火层缠绕时的平均疏密距离;若所述疏密指数un_soomth超过设定的缠绕阈值,则缠绕阈值的缠绕速度v和供应模块的供应速度supply;对于所述缠绕速度v,根据下式进行调整:式中,η为缠绕速度调节系数,其值与所述矿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隔氧层、耐火层和缠绕模块的缠绕间距有关;s为所述缠绕模块与所述矿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隔氧层、耐火层的接触面积;μ0为动摩擦系数;p为缠绕模块的输出功率;δv为所述导电线芯的平移的纠正速度;d为采集探头进行图像采集时的延迟距离;δt为采集探头采集时的延迟时间;τ为所述平移模块驱动所述导电线芯的平移速度;对于所述供应速度supply,根据下式进行调整:
式中,s0为供应速度基数,其值与供应模块的供应距离有关;un_soomth为疏密指数;v为缠绕速度。
9.可选的,所述供应模块包括供应单元和存储单元,所述供应单元用于向所述缠绕模块供应矿物质材料制成的带材和玻纤带,以配合对所述导电线芯进行绕包;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对所述矿物质材料制成的带材和玻纤带;所述存储单元包括存储腔和支撑构件,所述支撑构件用于对所述矿物质材料制成的带材和玻纤带进行支撑,且所述矿物质材料制成的带材和玻纤带存储在所述存储腔中。
10.可选的,所述缠绕模块包括缠绕单元和转动单元,所述缠绕单元用于对所述导电线芯进行缠绕,以形成所述矿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隔氧层、耐火层;所述转动单元用于驱动所述缠绕单元,以配合所述缠绕单元对所述矿物质材料制成的带材和玻纤带进行缠绕;所述缠绕单元包括支撑板、若干个缠绕杆、聚拢构件和制动构件,所述支撑板用于对各个若干个缠绕杆、聚拢构件和制动构件进行支撑;各个缠绕杆用于对所述矿物质材料制成的带材和玻纤带进行支撑;所述聚拢构件用于对各个所述缠绕杆的位置进行调整;所述制动构件用于对所述带材和所述玻纤带进行制动,以配合所述转动单元进行缠绕。
11.可选的,各个所述缠绕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板体边沿进行铰接,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支撑板的一侧伸出;且所述缠绕杆的背部设置有通行槽和通行孔,所述带材和所述玻纤带沿着所述通行槽并贯穿所述通行孔,并缠绕在所述导电线芯上;所述制动构件设置在所述通行孔中;所述聚拢构件包括聚拢杆和聚拢驱动机构,所述聚拢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的板体铰接,所述聚拢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缠绕杆的杆体铰接;所述聚拢驱动机构与所述聚拢杆驱动连接。
12.可选的,所述评估模块包括评估单元和协调单元,所述评估单元根据所述分析单元的分析结果对缠绕状态进行评估;所述协调单元根据所述评估单元的评估结果协同所述缠绕模块的缠绕速度和所述供应模块的供应速度。
13.可选的,所述供应单元包括供应腔和供应构件,所述供应构件用于对所述矿物质材料制成的带材和玻纤带进行驱动,以配合所述缠绕单元进行缠绕;其中,所述供应构件设置所述供应腔中;所述供应构件包括一组供应辊、供应驱动机构和固定板,一组供应辊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伸出;其中,一组所述供应辊平行设置,且将所述矿物质材料制成的带材和玻纤带夹持在一组所述供应辊之间;所述供应驱动机构分别与一组供应辊驱动连接。
14.可选的,所述评估单元包括比较器和反馈器,所述比较器用于将分析结果与设定的缠绕阈值进行比较,若超过设定的缠绕阈值,则通过反馈器将比较结果向所述缠绕单元进行反馈;若未超过设定的缠绕阈值,则不触发反馈器的反馈;所述反馈器用于将比较器的比较结果传输至所述缠绕单元中,以动态对缠绕的半径和缠绕速度进行调整。
15.本发明所取得的有益效果是:1. 通过评估模块根据采集模块相互配合,并基于采集模块的数据进行评估,以根
据评估结果调整缠绕模块的参数,以提升整个电缆的生产效率,同时兼顾整个系统的智能性;2.通过缠绕模块与平移模块相互配合,使得在对导电线芯进行卷绕后形成矿物绝缘层、第一隔氧层和耐火层,并对导电线芯进行协同平移运输,以提升整个电缆的生产效率;3.通过弹簧力将一组供应辊对带材和玻纤带进行夹持,并在供应驱动机构对带材和玻纤带进行运输,以配合缠绕模块进行缠绕;4. 通过聚拢构件和制动构件相互配合,使得对带材或玻纤带进行缠绕过程中,不会过于松驰造成包络或缠绕效果不佳;5.通过采集模块对矿物绝缘层、第一隔氧层、耐火层的加工疏密数据进行采集,以配合评估模块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缠绕单元进行动态调整;6. 通过评估模块与采集模块的配合,能够根据评估的结果对缠绕模块进行动态调整,以生产出更加优质且符合低热释放防火电线电缆的要求;同时,兼顾电缆的生产效率和电缆生产的可靠性;7.本发明还兼顾缠绕单元与转动单元的配合使得缠绕单元能沿着缠绕单元的轴线进行转动,以提升对导电线芯的包络效率;8.本发明通过电缆的七个保护层使得低热释放防火电线电缆防护效果达到最佳,也提升了电缆的防护效果。
16.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发明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发明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发明加以限制。
附图说明
17.从以下结合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发明。图中的部件不一定按比例绘制,而是将重点放在示出实施例的原理上。在不同的视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定对应的部分。
18.图1为本发明的线缆的矿物绝缘层、填充层、第一隔氧层和金属护套层生产的方框示意图。
19.图2为本发明的线缆的第二隔氧层、耐火层和外护层生产的方框示意图。
20.图3为本发明的供应模块的侧视的示意图。
21.图4为图2中a-a处的剖视示意图。
22.图5为本发明的供应构件的结构示意图。
23.图6为本发明的缠绕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4.图7为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25.图8为本发明的支撑板与转动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6.图9为本发明的采集模块与限位单元、导电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27.图10为本发明的限位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号说明:1、导电线芯;2、供应模块;3、支撑杆;4、转动单元;5、材带或玻纤带;6、支撑构件;7、带材卷或玻纤带卷;8、支撑板;9、聚拢杆;10、缠绕杆;11、转动驱动机构;12、供应辊;13、弹簧;14、调节杆;15 、通行槽;16、限制构件;17、通行孔;18、采样探头;19、限位座;20、限位块;21、限位腔;22、限位孔;23、立杆。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是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来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了解本发明的优点与效果。本发明可通过其他不同的具体实施例加以施行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不悖离本发明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与变更。另外,本发明的附图仅为简单示意说明,并非依实际尺寸的描绘,事先声明。以下的实施方式将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相关技术内容,但所公开的内容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30.实施例一。
31.根据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低热释放防火电线电缆智能生产系统,所述低热释放防火电线电缆包括导电线芯1、以及沿导电线芯1的半径由内到外依次设置有矿物绝缘层、填充层、第一隔氧层、金属护套层、第二隔氧层、耐火层和外护层;所述生产系统包括采集模块、缠绕模块、供应模块2、评估模块、平移模块;所述供应模块2用于对所述矿物绝缘层和第一隔氧层的材质进行供应,以配和所述缠绕模块在所述导电线芯1的外周进行绕包;所述缠绕模块用于对所述导电线芯1的外周进行绕包,以形成对所述导电线芯1的外周形成保护层;所述平移模块用于对所述导电线芯1进行平移,以配合所述缠绕模块对导电线芯1的不同位置进行缠绕;所述采集模块用于对所述缠绕模块绕包形成的所述矿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隔氧层、耐火层进行采集,以配合所述评估模块对所述矿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隔氧层、耐火层进行评估;所述评估模块基于所述矿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隔氧层、耐火层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所述缠绕模块的缠绕参数进行调整;所述生产系统还包括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分别与所述采集模块、所述缠绕模块、所述供应模块2、所述评估模块和所述平移模块控制连接,并通过所述处理器对所述采集模块、所述缠绕模块、所述供应模块2、所述评估模块和所述平移模块集中控制,使得对电缆的生产效率;同时,通过所述缠绕模块与所述平移模块相互配合,使得在对所述导电线芯1进行卷绕后形成矿物绝缘层、第一隔氧层和耐火层,并对导电线芯1进行协同平移运输,以提升整个电缆的生产效率;另外,所述供应模块2与所述缠绕模块相互配合,使得所述导电线芯1的所述矿物绝缘层和第一隔氧层的材质进行供应,提升所述电缆的所述矿物绝缘层和第一隔氧层的材质的防护效果;同时,所述缠绕模块与所述采集模块、评估模块相配合,并基于所述采集模块的采集数据、评估模块的评估结果,调整所述缠绕模块的缠绕速度和缠绕量,提升所述电缆各层的所述矿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隔氧层、耐火层的生产效果;所述评估模块根据所述采集模块相互配合,并基于所述采集模块的数据进行评估,以将评估结果调整所述缠绕模块的参数;
可选的,所述供应模块2包括供应单元和存储单元,所述供应单元用于向所述缠绕模块供应矿物质材料制成的带材和玻纤带,以配合对所述导电线芯1进行绕包;所述存储单元用于对所述矿物质材料制成的带材和玻纤带;所述存储单元包括存储腔和支撑构件6,所述支撑构件6用于对所述矿物质材料制成的带材和玻纤带进行支撑,且所述矿物质材料制成的带材和玻纤带存储在所述存储腔中;其中,将带材卷或玻纤带卷7分别存储在所述存储腔中,并与所述供应单元进行配合,以向所述缠绕模块传递所述带材和玻纤带进行供应,以配合所述缠绕模块对所述导电线芯1进行绕包;其中,通过所述支撑构架对所述带材卷或玻纤带卷7进行支撑,并配合所述供应单元进行供应;所述支撑构件6包括支撑座和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的一端与所述支撑座垂直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3的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支撑座的一侧垂直伸出;其中,所述带材卷或玻纤带卷7嵌套在所述支撑杆3上,以配合所述供应单元对所述带材和玻纤带进行供应;可选的,所述供应单元包括供应腔和供应构件,所述供应构件用于对所述矿物质材料制成的带材和玻纤带进行驱动,以配合所述缠绕单元进行缠绕;其中,所述供应构件设置所述供应腔中;所述供应构件包括一组供应辊12、供应驱动机构和固定板,一组供应辊12的一端与所述固定板连接,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固定板的一侧伸出;其中,一组所述供应辊12平行设置,且将所述矿物质材料制成的带材和玻纤带夹持在一组所述供应辊12之间;所述供应驱动机构分别与一组供应辊12驱动连接;所述供应构件还包括调节杆14和一组弹簧13,一组所述弹簧13嵌套在所述调节杆14的一端,一组所述弹簧13的另一端与所述供应辊12的端部连接,以向一组所述供应辊12之间的距离,使得所述供应辊12的表面能与所述材带和玻纤带进行接触,以向所述缠绕模块的方向供应所述材带和玻纤带;通过所述弹簧13力将一组所述供应辊12对所述带材和所述玻纤带进行夹持,并在所述供应驱动机构对所述带材和所述玻纤带进行运输,以配合所述缠绕模块进行缠绕;可选的,所述缠绕模块包括缠绕单元和转动单元4,所述缠绕单元用于对所述导电线芯1进行缠绕,以形成所述矿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隔氧层或耐火层;所述转动单元4用于驱动所述缠绕单元,以配合所述缠绕单元对所述矿物质材料制成的带材和玻纤带进行缠绕;所述缠绕单元包括支撑板8、若干个缠绕杆10、聚拢构件和制动构件,所述支撑板8用于对各个若干个缠绕杆10、聚拢构件和制动构件进行支撑;各个缠绕杆10用于对所述矿物质材料制成的带材和玻纤带进行支撑;所述聚拢构件用于对各个所述缠绕杆10的位置进行调整;所述制动构件用于对所述带材和所述玻纤带进行制动,以配合所述转动单元4进行缠绕;所述支撑板8的板体上设有贯穿板体的第一通行腔,其中,所述第一通行腔用于供所述导电线芯1或包裹填充层的所述导电线芯1通行;可选的,各个所述缠绕杆10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8的板体边沿进行铰接,另一端朝向远离所述支撑板8的一侧伸出;且所述缠绕杆10的背部设置有通行槽15和通行孔17,所述带材和所述玻纤带沿着所述通行槽15并贯穿所述通行孔17,并缠绕在所述导电线芯1上;所述制动构件设置在所述通行孔17中;所述聚拢构件包括聚拢杆9和聚拢驱动机构,所述聚拢杆9的一端与所述支撑板8的板体铰接,所述聚拢杆9的另一端与所述缠绕杆10的杆体铰接;所述聚拢驱动机构与所述
聚拢杆9驱动连接;通过所述聚拢构件和所述制动构件相互配合,使得对所述带材或所述玻纤带进行缠绕过程中,不会过于松驰造成包络效果不佳;同时,所述缠绕单元与所述转动单元4的配合使得所述缠绕单元能沿着所述缠绕单元的轴线进行转动,以提升对所述导电线芯1的包络效率;如图6所示,其中,所述转动单元4包括三个转动齿轮、内齿轮、连接齿轮和转动驱动机构11,所述支撑板8沿着板体内凹形成容纳内齿轮的连接腔,所述内齿轮与所述支撑板8的板体进行连接,且所述内齿轮与所述支撑板8同轴设置,使得所述支撑板8能验证内齿轮的轴线进行转动;转动齿轮、所述内齿轮和所述连接齿轮相互啮合,其中,三个转动齿轮呈三角分布,且所述连接齿轮设置在所述转动齿轮之间,所述转动驱动机构11与三个转动齿轮中的任意一个驱动连接;所述缠绕模块还包括限位单元,所述限位单元用于对所述导电线芯1或包裹填充层的所述导电线芯1进行绕包,提升绕包缠绕的效果,使导电线芯1缠绕的外周更加的平整;所述限位单元包括限位座19、一组立杆、若干种类型的限位块20,一组所述立杆对称设置在所述限位座19的两侧,且所述限位座19设有供所述导电线芯1通行的第二通行腔;同时,所述第二通行腔与所述第一通行腔同轴设置;所述限位块20用于对所述导电线芯1或包裹填充层的所述导电线芯1进行限制,使得所述带材和玻纤带可靠在所述导电线芯1上;其中,所述限位块20优选的采用耐磨的硬性硅橡胶材质,以防止所述带材和玻纤带柔性接触;另外,所述限位座19设有限位腔21,所述限位腔21供所述限位块20进行放置,以配合所述缠绕模块对所述导电线芯1或包裹填充层的所述导电线芯1进行绕包;所述限位块20的本体上设有用于加工所述矿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隔氧层或耐火层的限位孔22,且各种型号的限位块20与加工电缆的所述矿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隔氧层或耐火层的周径适配;同时,在加工电缆的过程中,可选择适配的各种型号的限位块20放置在所述限位腔21中;所述平移模块包括一组夹持单元和间距调节单元,一组所述夹持单元用于对所述导电线芯1进行运输,以配合所述缠绕模块对所述矿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隔氧层或耐火层进行加工;所述间距调节单元用于对一组所述夹持单元的间距进行调整;其中,所述夹持单元包括传输带、支撑架、以及一组运输辊,所述一组运输辊设置在所述支撑架上,以对所述传输带进行支撑;所述传输带嵌套在所述支撑架、一组运输辊的外周,并通过传动轴将所述传输驱动机构输出的驱动力作用于任一个所述运输辊上;所述间距调整单元包括调整杆、调整驱动机构、固定座和距离检测件,所述调整杆用于对一组所述夹持单元的间距进行调整;所述调整驱动机构驱动所述调整杆进行伸缩动作;所述距离检测件设置在一组所述夹持单元上,并反馈至所述处理器中,并通过所述调整驱动机构对一组所述夹持单元之间的间距;固定座用于对所述调整杆和调整驱动机构进行支撑;另外,在所述缠绕模块对所述导电线芯1的所述矿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隔氧层、耐火层进行加工的过程中,还需要通过所述采集模块采集缠绕的图像进行采集,并配合所述评估模块对加工操作进行评估,若不满足加工的缠绕阈值,则调整所述缠绕模块的缠绕角度;其中,所述采集模块包括采集单元和分析单元,所述采集单元用于对所述矿物绝
缘层、所述第一隔氧层、耐火层的图像数据进行采集;所述分析单元根据所述采集单元的图像数据进行分析;所述采集单元包括采集探头、调整构件和数据存储器,所述采集探头用于对所述矿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隔氧层、耐火层的图像数据进行采集;所述调整构件用于对所述采集探头的位置进行调整;所述数据存储器用于对所述采集探头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存储;所述分析单元对所述图像数据进行灰度化,以获取灰度曲线;从所述灰度曲线图中获取相邻波峰和波谷区域的最大灰度值与最小灰度值的差值,以确定第i个疏密距离leveli;根据疏密距离leveli,计算疏密指数un_soomth,式中,leveli为第i个疏密距离;`h为所述矿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隔氧层、耐火层缠绕时的平均疏密距离;若所述疏密指数un_soomth超过设定的缠绕阈值,则缠绕阈值的缠绕速度v和供应模块的供应速度supply;对于所述缠绕速度v,根据下式进行调整:式中,η为缠绕速度调节系数,其值与所述矿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隔氧层、耐火层和缠绕模块的缠绕间距有关;s为所述缠绕模块与所述矿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隔氧层、耐火层的接触面积;μ0为动摩擦系数;p为缠绕模块的输出功率;δv为所述导电线芯的平移的纠正速度;d为采集探头进行图像采集时的延迟距离;δt为采集探头采集时的延迟时间;τ为所述平移模块驱动所述导电线芯的平移速度;对于所述供应速度supply,根据下式进行调整:式中,s0为供应速度基数,其值与供应模块的供应距离有关;un_soomth为疏密指数;v为缠绕速度;通过采集模块对所述矿物绝缘层、所述第一隔氧层、耐火层的加工疏密数据进行采集,以配合所述评估模块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对缠绕单元进行动态调整;可选的,所述评估模块包括评估单元和协调单元,所述评估单元根据所述分析单元的分析结果对缠绕状态进行评估;所述协调单元根据所述评估单元的评估结果协同所述缠绕模块的缠绕速度和所述供应模块2的供应速度;可选的,所述评估单元包括比较器和反馈器,所述比较器用于将分析结果与设定的缠绕阈值进行比较,若超过设定的缠绕阈值,则通过反馈器将比较结果向所述缠绕单元
进行反馈;若未超过设定的缠绕阈值,则不触发反馈器的反馈;所述反馈器用于将比较器的比较结果传输至所述缠绕单元中,以动态对缠绕的半径和缠绕速度进行调整;其中,所述处理器根据所述反馈器的反馈结果,对所述缠绕模块进行调整,提升电缆的加工精度,且更加智能和可靠;通过所述评估模块与所述采集模块的配合,能够根据评估的结果对所述缠绕模块进行动态调整,以生产出更加优质且符合低热释放防火电线电缆的要求;同时,兼顾所述电缆的生产效率和电缆生产的可靠性。
32.实施例二。
33.本实施例应当理解为至少包含前述任一一个实施例的全部特征,并在其基础上进一步改进,根据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所示,还在于提供一种低热释放防火电线电缆,所述低热释放防火电线电缆包括导电线芯1、矿物绝缘层、填充层、第一隔氧层、金属护套层、第二隔氧层、耐火层和外护层;并沿着导电线芯1的半径的方向由内层到外层依次设置;所述导电线芯1采用铜导体材质,且与常规导体一致,起到电力传输作用;沿着导电线芯1半径往外延伸的第一层为矿物绝缘层;其中,所述矿物绝缘层采用矿物质带材绕包以达到绝缘的效果;其中,所述矿物绝缘层采用矿物质带材绕包并通过缠绕模块单层连续性搭盖绕包方式;绝缘作为仅次于导电线芯1的核心部件,在结构设计中尤为重要,本发明绝缘层采用由矿物质材料制成的带材进行绕包而成,经多次绕包组成绝缘层,具有绝缘电阻高、耐温高达1100℃的优势,在耐火试验950℃~1000℃的温度下,依然保持较高的绝缘电阻,且不会产生附加产物,无热量及助燃物产生;沿着导电线芯1半径往外延伸的第二层为填充层;其中,所述填充层采用耐高温无机纸填充层,能有效的保证了多芯电缆的圆整度,且通过所述填充层起到隔热、阻燃作用;其中,将无机纸缠绕在包裹有所述矿物绝缘层的导电线芯1,使得电缆具有隔热、阻燃作用;沿着导电线芯1半径往外延伸的第三层为第一隔氧层,其中,所述第一隔氧层采用单层隔热较好的玻纤带绕包而成,并通过缠绕模块单层连续性搭盖绕包方式;单层连续性搭盖绕包,搭盖率30%~35%;所述第一隔氧层能在有限的热量冲击下隔绝热量,同时,作为金属护套层下的垫层,有效保护绝缘线芯不至于在金属护套层轧纹时造成应力损伤;沿着导电线芯1半径往外延伸的第四层为金属护套层,其中,所述金属护套层采用0.8mm铝带,并通过纵包焊接的生产方式;同时,后续通过高强度吸油纸绕包吸走润滑用油;所述金属护套层的生产方式包括:已切边的铝带通过成型导轮成管后,用氩弧焊机将带材两边焊接成一平管,再经轧纹装置,将平管轧成有波纹状的铝管,轧纹期间不断滴入变压器油或硅油,起到润滑作用,轧纹成管后,采用高强度吸油纸吸走管表面油质,在下道后续生产时拆除;通过铝带能保证耐火试验能够通过的前提下,节约了成本;润滑油:采用变压器油或硅油,润滑作用,避免轧纹刀对铝管的应力损伤;高强度吸油纸作用保持滴油对轧纹工序的优势,同时避免收线上盘后金属护套之间的应力摩擦造成缺陷;同时,在本工序消除润滑用的变压器油或硅油对下道工序及燃烧性能等级b1级试验的影响;沿着导电线芯1半径往外延伸的第五层为第二隔氧层,其中,所述第二隔氧层采用氢氧化镁、硅酸钠混制的防火材料;且采用双螺杆挤出的方式生产;所述第二隔氧层能避免
外护层脱落后直接对金属护套进行灼烧,保证耐火试验过程中金属护套的完整性;同时,通过双螺旋挤出使高温下析出水分,起到降温、分散热量作用,使耐火试验过程中内部结构受热不超过600℃;其中,通过双螺杆挤出的方式形成的第二隔氧层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手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查询相关的技术手册获知该技术,因而在本实施例中不再一一赘述;沿着导电线芯1半径往外延伸的第六层为耐火层,其中,所述耐火层采用双层玻纤带,并通过缠绕模块单层连续性搭盖绕包方式;所述耐火层将内层扎紧,避免挤出型的第二隔氧层受火冲击掉落;同时,具有耐火作用,玻纤带受明火灼烧时仍能保持原有状态,具有很好的耐火作用;另外,沿着导电线芯1半径往外延伸的第七层为外护层,其中,所述外护层的材质采用低热量释放、不滴落的低烟无卤阻燃b1级聚烯烃材料;并通过挤压的方式形成外护保护层;通过外护层使得电缆具有低热量释放、低烟、毒性指数低、不滴落的材料本身优势;同时,通过挤压式的挤出生产方式,加强电线电缆成品的整体性;从阻燃b1级试验指标出发,对电线电缆进行结构设计,从燃烧机理及电缆受热温度辐射曲线出发,从外至内采用相应防火、隔热满足要求的结构及原材料,保证耐火、燃烧性能等级b1级且不滴落等重要指标,使结构更合理科学,实施性强;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线线芯还可以铝代铜,以降低成本;其中,通过挤压式的方式形成外护保护层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熟知的技术手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查询相关的技术手册获知该技术,因而在本实施例中不再一一赘述;从制造过程解决润滑用油对试验造成的影响,且保留了润滑用油本身的优势,相对目前市场产品,质量更优;另外,本实施例通过对结构进行优化,增加由氢氧化镁、硅酸钠混制而成的防火层,避免外护层脱落后直接对金属护套进行灼烧,分散热量,保证耐火试验过程中金属护套的完整性,解决了目前行业内存在的小截面耐火试验通过率不高的难题,耐火时间更是长达4h,为消防救灾争取更多的宝贵时间;同时,本实施例通过增加防火层,分散热量,采用金属铝护套代替金属铜护套,完全可以满足耐火180min的试验要求,同时节约了成本;另外,本实施例在轧纹金属护套工序增加高强度吸油纸进行绕包,一方面保持滴油对轧纹工序的优势,同时避免收线上盘后金属护套之间的应力摩擦造成缺陷,另外一方面在本工序消除润滑用的变压器油或硅油对下道工序及燃烧性能等级b1级试验的影响;通过挤压的方式对低烟无卤阻燃b1级聚烯烃材料进行挤压形成防护层,使得导电线材最外层的防护层能够被精准的挤压出来,提升最外层的导电线芯1的防护能力,同时也兼顾低热释放防火电线电缆的防护效果;另外,通过电缆的七个保护层,使得低热释放防火电线电缆防护效果达到最佳,也提升了电缆的防护效果。
34.以上所公开的内容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可行实施例,并非因此局限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所以凡是运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做的等效技术变化,均包含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此外,随着技术发展其中的元素可以更新的。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