漏电保护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75577发布日期:2023-12-22 06:00阅读:36来源:国知局
漏电保护模块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低压电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漏电保护模块。


背景技术:

1、低压断路器,可用来分配电能和保护线路及电源设备的过载和短路,还可作为线路的不频繁转换和电动机不频繁启动之用。随着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小体积,模块化成为低压断路器的趋势。

2、现有的低压断路器通常具有漏电保护功能,但具备漏电保护功能的断路器通常采用一体式结构,也就是将断路器极与漏电保护模块集成在外壳的同一个安装腔内,这种结构无法满足现有断路器模块化发展趋势,且漏电保护模块与断路器极的接线过程较为繁琐,不利于自动化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接线方便且满足模块化发展的漏电保护模块。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漏电保护模块,包括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二壳体内装配有漏电检测电路以及由漏电检测电路驱动的漏电脱扣机构,所述漏电检测电路包括两个接线端子和零序互感器,所述漏电检测电路还包括至少一个接线片,至少一个接线片的一端与接线端子连接,另一端穿过零序互感器的穿线孔形成接插片,接插片与第二壳体侧壁的第二接线口相对设置。

4、进一步,所述第二接线口位于第二壳体的侧壁上与零序互感器的穿线孔相对设置的位置。

5、进一步,所述漏电检测电路包括两个接线片,两个接线片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接线端子连接,两个接线片的另一端均穿过零序互感器的穿线孔,以形成两个并排设置的接插片。

6、进一步,零序互感器在穿线孔内设置有电气隔离板,所述电气隔离板将穿线孔分隔为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两个接线片分别从第一穿线孔、第二穿线孔穿过。

7、进一步,两个接线端子分别为l极出线端子和n极出线端子,

8、连接在l极出线端子的接线片为第一接线片,第一接线片位于零序互感器的一侧且不穿过零序互感器的穿线孔或第一接线片穿过零序互感器的穿线孔,

9、连接在n极出线端子的接线片为第二接线片,所述第二接线片穿过零序互感器的穿线孔。

10、进一步,所述第一接线片穿过零序互感器的穿线孔,第一接线片包括第一导电板、第二导电板和延展板,

11、所述第一导电板的一端作为第一接线片的第一端与l极出线端子连接,第一导电板的另一端向背离l极出线端子的一侧弯折,

12、延展板的一端与第一导电板的另一端边侧连接,延展板的另一端向远离第一导电板的方向弯折,

13、第二导电板作为第一接线片的第二端,第二导电板的一端连接在延展板远离第一导电板的边侧,第二导电板的另一端穿过零序互感器的穿线孔。

14、进一步,在延伸板的边侧开设有第一抵接槽,在第二壳体内还装配有漏电测试回路,

15、所述漏电测试回路包括试验按钮、第一弹性件以及第二弹性件,所述第一弹性件与第二弹性件配合形成漏电测试回路的断点;

16、所述漏电流检测电路包括与零序互感器连接的线路板;

17、所述第二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抵接槽弹性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线路板连接。

18、进一步,所述第一接线片不穿过零序互感器的穿线孔,第一接线片包括第一导电板和第二导电板,

19、所述第一导电板的一端作为第一接线片的第一端与l极出线端子连接,第一导电板的另一端向远离l极出线端子的一侧弯折,

20、第二导电板作为第一接线片的第二端,第二导电板的一端与第一导电板的另一端边侧连接,第二导电板沿远离第一导电板的方向延伸并靠近零序互感器的穿线孔。

21、进一步,在第二导电板的另一端边侧上开设有第一抵接槽,所述第一抵接槽与零序互感器的穿线孔相对应。

22、进一步,所述第二接线片整体呈板状结构,第二接线片与n极出线端子电连接,第二接线片的第二端穿过零序互感器的穿线孔形成接插片。

23、进一步,第二接线片的第一端边侧开设有第二抵接槽,

24、所述漏电流检测电路包括第三弹性件和与零序互感器连接的线路板;

25、所述第三弹性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二抵接槽弹性抵接,另一端与所述线路板连接。

26、本发明的漏电保护模块,采用模块化的漏电保护模块,连接在接线端子上的接线片形成接插片,使漏电保护模块可以通过插接方式与断路器极连接,并从断路器极的主回路取电,以替代现有技术通过导线连接漏电保护模块与断路器极,有利于实现漏电保护模块与断路器极的自动化装配,符合断路器的模块化发展。

27、此外,接线片与零序互感器的穿线孔相对应,缩短了接线片的长度,既方便接线,又利于缩小体积。

28、此外,零序互感器的穿线孔设置电气隔离板,利于对第一接线片、第二接线片进行电气隔离。

29、此外,第一接线片可以穿过或不穿过零序互感器的穿线孔,可以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



技术特征:

1.一种漏电保护模块,包括第二壳体(12),在所述第二壳体(12)内装配有漏电检测电路以及由漏电检测电路驱动的漏电脱扣机构,所述漏电检测电路包括两个接线端子和零序互感器(34),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检测电路还包括至少一个接线片,至少一个接线片的一端与接线端子连接,另一端穿过零序互感器(34)的穿线孔形成接插片(44),接插片(44)与第二壳体(12)侧壁的第二接线口(121)相对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线口(121)位于第二壳体(12)的侧壁上与零序互感器(34)的穿线孔相对设置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漏电检测电路包括两个接线片,两个接线片的一端分别与两个接线端子连接,两个接线片的另一端均穿过零序互感器(34)的穿线孔,以形成两个并排设置的接插片(44)。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漏电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零序互感器(34)在穿线孔内设置有电气隔离板(345),所述电气隔离板(345)将穿线孔分隔为第一穿线孔和第二穿线孔,两个接线片分别从第一穿线孔、第二穿线孔穿过。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漏电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两个接线端子分别为l极出线端子(41-1b)和n极出线端子(41-2b),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漏电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片(42)穿过零序互感器(34)的穿线孔,第一接线片(42)包括第一导电板(42a)、第二导电板(42b)和延展板(42c),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漏电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在延伸板(42c)的边侧开设有第一抵接槽(421),在第二壳体(12)内还装配有漏电测试回路,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漏电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接线片(42)不穿过零序互感器(34)的穿线孔,第一接线片(42)包括第一导电板(42a)和第二导电板(42b),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漏电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在第二导电板(42b)的另一端边侧上开设有第一抵接槽(421),所述第一抵接槽(421)与零序互感器(34)的穿线孔相对应。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漏电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接线片(43)整体呈板状结构,第二接线片(43)与n极出线端子(41-2b)电连接,第二接线片(43)的第二端穿过零序互感器(34)的穿线孔形成接插片(44)。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漏电保护模块,其特征在于:第二接线片(43)的第一端边侧开设有第二抵接槽(431),


技术总结
一种漏电保护模块,包括第二壳体,在所述第二壳体内装配有漏电检测电路以及由漏电检测电路驱动的漏电脱扣机构,所述漏电检测电路包括两个接线端子和零序互感器,所述漏电检测电路还包括至少一个接线片,至少一个接线片的一端与接线端子连接,另一端穿过零序互感器的穿线孔形成接插片,接插片与第二壳体侧壁的第二接线口相对设置。本发明采用模块化的漏电保护模块,连接在接线端子上的接线片形成接插片,使漏电保护模块可以通过插接方式与断路器极连接,并从断路器极的主回路取电,以替代现有技术通过导线连接漏电保护模块与断路器极,有利于实现漏电保护模块与断路器极的自动化装配,符合断路器的模块化发展。

技术研发人员:朱俊,邵江华,陈杨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