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压电薄膜的极化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416572发布日期:2022-09-03 15:55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高稳定性压电薄膜的极化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取多组不锈钢辊,对于不锈钢辊加热升温至一定程度,对其进行保温,通过在内设置有对于薄膜的加热与加压过程,从而能够对于薄膜进行良好的厚度控制,同时在后续设置有对于薄膜的拉伸过程,从而能够有效对于薄膜的韧性与延展性,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对于该薄膜的后续极化加工效果;s2、取需要极化的压电薄膜置于s1中的保温钢辊上,施加一定压力,且恒温恒压保持一段时间,控制压电薄膜的厚度在一定程度;s3、取下压电薄膜,安装在拉伸机上,提高环境温度,将压电薄膜进行长度拉伸;s4、保持压电薄膜的拉伸长度,继续提高环境温度,并保持一段时间;s5、对于压电薄膜进行初步退火处理;s6、取退火后的压电薄膜置于两个介质之间,保持恒温环境;s7、施加一定直流电流,达到极化电场强度;在内还设置有施加一定直流电流,达到极化电场强度的过程,对于薄膜具有良好的电流通电处理效果,能够改变薄膜内的分子分布情况,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极化处理工艺的整体效果;s8、对于压电薄膜进行再次退火处理;s9、对于压电薄膜置于裁切台上,对其进行多块分切处理;s10、对于裁切的多块压电薄膜进行收存,利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定时间;s11、收入压电薄膜,并入库保存;在内设置有两次退火过程,能够有效细化薄膜晶粒,调整组织,消除组织缺陷,均匀材料组织和成分,改善材料性能,进一步提高整体极化处理工艺效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压电薄膜的极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中,取多组不锈钢辊,对于不锈钢辊加热升温至一定程度至40-60℃,对其进行保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压电薄膜的极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取需要极化的高稳定性压电薄膜置于s1中的保温钢辊上,施加6.6-8.6mpa压力,且恒温恒压保持5-8min,控制压电薄膜的厚度65-75μ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压电薄膜的极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3中,取下压电薄膜,安装在拉伸机上,提高环境温度,将压电薄膜进行长度拉伸至压电薄膜长度1.3-1.6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压电薄膜的极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4中,保持压电薄膜的拉伸长度,继续提高环境温度至100-120℃,并保持2-4h。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压电薄膜的极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6中,取退火后的压电薄膜置于两个介质之间,保持恒温环境,两个介质为两组金属丝和金属辊。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压电薄膜的极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7中,根据压电薄膜的厚度大小施加一定直流电流,达到极化电场强度。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压电薄膜的极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8中,对于压电薄膜进行再次退火处理,使压电薄膜等待自然冷却至室温。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压电薄膜的极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9中,对于压电薄膜置于裁切台上,对其进行多块分切处理至10-15块。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稳定性压电薄膜的极化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10
中,对于裁切的多块压电薄膜进行收存,利用紫外线灯照射25-35min。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稳定性压电薄膜的极化工艺,属于极化工艺技术领域,包括如下步骤:用多组不锈钢辊,对其加热升温至一定程度,并对其进行保温;本发明中,通过在内设置有对于薄膜的加热与加压过程,从而能够对于薄膜进行良好的厚度控制,同时在后续设置有对于薄膜的拉伸过程,从而能够有效对于薄膜的韧性与延展性,从而能够有效提高对于该薄膜的后续极化加工效果,同时通过在内还设置有施加一定直流电流,达到极化电场强度的过程,对于薄膜具有良好的电流通电处理效果,能够改变薄膜内的分子分布情况,从而能够有效提高极化处理工艺的整体效果,同时在内设置有两次退火过程,进一步提高整体极化处理工艺效果。提高整体极化处理工艺效果。提高整体极化处理工艺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管涛 管建国 胡志军 魏书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三三智能科技(日照)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6.15
技术公布日:2022/9/2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