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49341发布日期:2022-07-23 05:19阅读:202来源:国知局
光伏组件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实施例涉及太阳能电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光伏组件。


背景技术:

2.光伏组件,也叫太阳能电池板,通过“光伏打效应”而发电,是太阳能发电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光伏组件通常由电池片、盖板以及胶膜构成,其中,胶膜用于对电池片的上下表面进行封装,起到对电池片的保护作用。
3.然而,目前的光伏组件存在性能不佳的问题。分析发现,导致光伏组件的性能不佳的原因之一在于,胶膜一方面起到对电池片进行封装的效果,另一方面,胶膜也可以对入射至电池片表面的光线进行反射,以使光线重新反射至电池片中。目前,在实际制备光伏组件的过程中,发现电池片两侧的胶膜的厚度会影响胶膜的反射能力,从而影响电池片的光线吸收能力,从而使得光伏组件的性能不佳。


技术实现要素: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至少有利于提升光伏组件的性能。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第一盖板、第一胶膜、电池片、第二胶膜以及第二盖板,电池片的厚度为100μm~170μm,第一胶膜的厚度为300μm~550μm,第二胶膜的厚度为300μm~710μm,第一胶膜的厚度以及第二胶膜的厚度满足以下关系式:0.0007x
2-0.4297x+374.2≤y≤0.0034x
2-1.0297x+314.19,其中,x为第一胶膜的厚度,y为第二胶膜的厚度;还包括:焊带,焊带设置于电池片表面,焊带的厚度为200μm~400μm。
6.另外,第一胶膜与第二胶膜中的至少一者与电池片的厚度差为200μm~350μm。
7.另外,第一盖板的材料为玻璃,玻璃朝向电池片的表面具有压花结构,压花结构朝远离电池片的方向凹陷,且压花结构的凹陷深度为30μm~50μm。
8.另外,第二盖板的材料为背板,第一胶膜位于第一盖板与电池片之间,第二胶膜位于第二盖板与电池片之间,第二胶膜的厚度小于等于第一胶膜的厚度。
9.另外,第一盖板的厚度为2.7mm~3.2mm,背板的厚度为0.2mm~0.33mm。
10.另外,第一胶膜的厚度为330μm~510μm,第二胶膜的厚度为310μm~500μm。
11.另外,第二盖板的材料为玻璃。
12.另外,第一盖板的厚度与第二盖板的厚度为1.5mm~2mm。
13.另外,第一胶膜的厚度为310μm~500μm,第二胶膜的厚度为310μm~520μm。
14.另外,第一胶膜或者第二胶膜与焊带的厚度差为50μm~180μm。
15.另外,第一胶膜以及第二胶膜为poe胶膜或者eva胶膜中的至少一者。
16.另外,第一胶膜以及第二胶膜均为poe胶膜时,第一胶膜的厚度与第二胶膜的厚度相等。
1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的技术方案中,在电池片的厚度为100μm~170μm,第
一胶膜的厚度为300μm~550μm,第二胶膜的厚度为300μm~710μm的条件下,设置第一胶膜以及第二胶膜满足以下关系式:0.0007x
2-0.4297x+374.2≤y≤0.0034x
2-1.0297x+314.19,其中,x为第一胶膜的厚度,y为第二胶膜的厚度,如此,使得第一胶膜以及第二胶膜的厚度匹配,且第一胶膜以及第二胶膜的厚度与电池片的厚度相匹配,从而使得第一胶膜对入射光线吸收的能力与第二胶膜对入射光线吸收的能力相匹配,从而提高电池片对入射光线的吸收率,改善光伏组件的性能。此外,还在电池片表面设置焊带,并且设置焊带的厚度为200μm~400μm,使得焊带的厚度与第一胶膜以及第二胶膜的厚度适配,从而使位于焊带表面的第一胶膜或者第二胶膜对入射光线具有较好的吸收能力,整体有利于提高光伏组件的性能。
附图说明
18.一个或多个实施例通过与之对应的附图中的图片进行示例性说明,这些示例性说明并不构成对实施例的限定,除非有特别申明,附图中的图不构成比例限制。
19.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光伏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光伏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组件,包括:第一盖板、第一胶膜、电池片、第二胶膜以及第二盖板,设置在电池片的厚度为100μm~170μm,第一胶膜的厚度为300μm~550μm,第二胶膜的厚度为300μm~710μm的条件下,第一胶膜的厚度以及第二胶膜的厚度满足以下关系式:0.0007x
2-0.4297x+374.2≤y≤0.0034x
2-1.0297x+314.19,其中,x为第一胶膜的厚度,y为第二胶膜的厚度,如此,可以使得第一胶膜的厚度与第二胶膜的厚度分别与电池片匹配,从而使得第一胶膜以及第二胶膜对入射光线的吸收能力较强,提高电池片对入射光线的吸收利用率,从而改善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性能;此外,还设置焊带于电池片表面,设置焊带的厚度为200μm~400μm,使得焊带的厚度与第一胶膜以及第二胶膜的厚度相匹配,使得位于焊带表面的第一胶膜或者第二胶膜对入射光线具有较好的吸收能力。
21.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阐述。然而,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本技术各实施例中,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本技术而提出了许多技术细节。但是,即使没有这些技术细节和基于以下各实施例的种种变化和修改,也可以实现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
22.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组件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23.参考图1,光伏组件包括:第一盖板101、第一胶膜102、电池片103、第二胶膜104以及第二盖板105,电池片103的厚度为100μm~170μm,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为300μm~550μm,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为300μm~710μm,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以及第二胶膜104的厚度满足以下关系式:0.0007x
2-0.4297x+374.2≤y≤0.0034x
2-1.0297x+314.19,其中,x为第一胶膜102的厚度,y为第二胶膜104的厚度;还包括:焊带106,焊带106设置于电池片103表面,焊带106的厚度为200μm~400μm。
24.电池片103用于吸收入射光线中的光子,并产生电子空穴对,电子空穴对被电池片103中的内建电场分离,在pn结两端产生电势,从而将光能转换为电能。在一些实施例中,电
池片103的一个表面作为受光面,用于吸收入射光线。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片103的两个表面均作为受光面,用于吸收入射光线。在一些实施例中,电池片103可以是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例如可以是单晶硅太阳能电池或者多晶硅太阳能电池。可以理解的是,在一些实施例中,一个光伏组件中的电池片103数量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当电池片103的数量为多个时,可以以整片或者多分片(例如,1/2等分片、1/3等分片、1/4等分片等多分片)的形式电连接形成多个电池串,多个电池串以串联和/或并联的方式进行电连接。
25.设置电池片103的厚度为100μm~170μm,在这个厚度范围内,电池片103的厚度较小,从而可以降低电池片103整体的重量,从而可以实现光伏组件的轻量化。
26.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设置于电池片103的相对的两个表面,用于对电池片103进行封装,并且可以将电池片103与第一盖板101以及第二盖板105进行粘结。当入射光线照射至光伏组件表面时,会经由第一胶膜102或者第二胶膜104到达电池片103表面。基于电池片103的厚度,设置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为300μm~550μm,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为300μm~710μm,在这个厚度范围内,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与电池片103相匹配,即一方面使得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的厚度较厚,从而使得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对电池片103起到较好的封装效果,可以有效防止水汽进入电池片103内部而造成电池片103失效的问题。另一方面,在这个厚度范围内,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也不至于过厚,从而使得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对入射光线的吸收效果较好,可以增强电池片103对入射光线的利用率。此外,设置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的厚度在这个范围内,还能使制备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的用量较少,不仅有利于实现光伏组件的轻量化,还能够降低制备成本。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以及第二胶膜104的厚度是指位于电池片103表面的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的厚度。
2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中的至少一者与电池片103的厚度差为200μm~350μm。在这个范围内,使得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与电池片103之间的厚度差较大,即位于电池片103表面的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的厚度较大,从而使得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可以对电池片103的密封效果较好,可以较好地防止水汽进入电池片103中,从而使得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具有较好的抗pid(potential induced degradation,电势诱导衰减)效果。另一方面,在这个范围内,位于电池片103表面的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也不至于过大,从而使得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对入射光线的吸收能力较好,可以提高电池片103对入射光线的吸收利用率。
28.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是第一胶膜102与电池片103的厚度差为200μm~350μm;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是第二胶膜104与电池片103的厚度差为200μm~350μm;在又一些实施例中,还可以是第一胶膜102和第二胶膜104与电池片103的厚度差均为200μm~350μm。
29.当电池片103的相对两个表面均作为受光面以吸收入射光线时,入射光线照射至第一胶膜102或者第二胶膜104中的任一胶膜上时,将会有部分入射光线被第一胶膜102或者第二胶膜104反射,被反射的入射光线将会通过底面被反射至第一胶膜102或者第二胶膜104中的另一者,或者通过周围环境被衍射至第一胶膜102或者第二胶膜104中的另一者,从而被第一胶膜102或者第二胶膜104中的另一者重新吸收利用。其中,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的厚度对入射光线的吸收率具有较大的影响,例如,当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的
厚度越大时,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对入射光线的吸收率将越小。
30.基于上述分析以及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以及电池片103的厚度,设置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的厚度满足以下关系式:0.0007x
2-0.4297x+374.2≤y≤0.0034x
2-1.0297x+314.19,其中,x为第一胶膜102的厚度,y为第二胶膜104的厚度。当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满足该关系式时,使得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的厚度相匹配,且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的厚度分别与电池片103的厚度相匹配,从而使得照射至第一胶膜102或者第二胶膜104的入射光线被反射至第一胶膜102或者第二胶膜104中的另一者时,可以使得第一胶膜102或者第二胶膜104中的另一者对被反射的入射光线的吸收率较高,从而提高光伏组件对入射光线的吸收利用率。例如,当入射光线被照射至第一胶膜102表面时,会有部分入射光线被地面反射或者被周围的环境衍射至第二胶膜104表面,使得这部分入射光线可以重新被第二胶膜104吸收利用。
3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为poe(poly olefin elastomer,聚乙烯辛烯共弹性体)胶膜或者eva(ethylene vinyl acetate,乙烯树脂醋酸纤维)胶膜中的至少一者。poe胶膜具有优异的水汽阻隔能力和离子阻隔能力,且老化过程不会产生酸性物质,具有优异的抗老化性能以及抗pid效果。eva胶膜可以使短波段的入射光线更加顺利的通过,从而可以增加电池片103对入射光线的吸收利用率。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可以均为poe胶膜;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也可以均为eva胶膜;在又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中还可以均包含poe材料以及eva材料。例如,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为复合胶膜,复合胶膜由poe胶膜以及eva胶膜构成。
3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均为poe胶膜时,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与第二胶膜104的厚度相等。设置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与第二胶膜104的厚度相同,使得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对电池片103相对两个表面的水汽阻隔能力以及离子阻隔能力相当,从而可以对整个电池片103结构起到较好的封装作用,使电池片103保持较好的性能。
33.焊带106设置于电池片103的表面,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焊带106可以位于电池片103上的栅线表面,并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池片103,以电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池片103。焊带106被第一胶膜102或者第二胶膜104包覆,从而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可以将焊带106牢固地粘结在电池片103表面。基于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的厚度,设置焊带106的厚度为200μm~400μm,使得焊带106的厚度与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的厚度适配,从而使位于焊带106表面的第一胶膜102或者第二胶膜104对入射光线具有较好的吸收能力,整体提高光伏组件的性能。
34.具体地,参考图1,在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组件中多个电池片103间隔排布,且多个电池片103平行设置,焊带106通过分别连接相邻的两个电池片103的相对的两个表面,来形成两个电池片103之间的电连接。焊带106的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梯形或者三角形中的任一种。上述形状的焊带106具有较大的厚度,可以改善焊带106的电流传输性能。
35.参考图2,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光伏组件中的多个电池片103间隔排布,且相邻的两个电池片103之间部分重叠,使得两个电池片103之间的间距较近。基于此,焊带106的形状可以为扁平状,扁平状的焊带106具有较好的弯曲性能,有利于对光伏组件进行层压工艺,使得层压工艺更容易进行。此外,设置扁平状的焊带106,使得焊带106的厚度较小,如此,当
对第一盖板101、第一胶膜102、电池片103、第二胶膜104以及第二盖板105进行层压以形成光伏组件时,使得形成的光伏组件的厚度较薄,有利于实现光伏组件的小型化。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仅设置两个电池片103交叠部分对应的焊带106形状为扁平状,两个电池片103中未交叠部分所对应的焊带106形状可以为圆形、矩形、梯形或者三角形中的任一种。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整条焊带106的形状均为扁平状。
36.参考图3,可以理解的是,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当光伏组件中多个电池片103间隔排布,且多个电池片103平行设置时,也可以设置相邻的两个电池片103之间的焊带106的形状为扁平状。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扁平状的焊带106的厚度可以为100μm~150μm。
37.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膜102或者第二胶膜104与焊带106的厚度差为50μm~180μm。可以理解的是,这里所指的厚度差是指设置于电池片103表面的焊带106与第一胶膜102或者第二胶膜104的厚度差。在这个厚度差范围内,使得位于焊带106表面的第一胶膜102或者第二胶膜104的厚度较大,从而使得第一胶膜102或者第二胶膜104对焊带106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且第一胶膜102或者第二胶膜104对焊带106的粘结效果较好,从而焊带106可以牢固地粘结在电池片103表面。此外,还可以为光伏组件的层压工艺提供压缩空间,防止损伤第一盖板或者第二盖板。另一方面,在这个厚度范围内,位于焊带106表面的第一胶膜102或者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也不至于过厚,从而使得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的整体厚度较小,有利于制备轻量化的光伏组件。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焊带的厚度可以为260μm、280μm、300μm或者315μm。
38.第一盖板101与第二盖板105分别位于电池片103相对的两个表面,第一盖板101可以覆盖第一胶膜102表面,第二盖板105可以覆盖在第二胶膜104表面。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板101可以位于电池片103的正面,第二盖板105可以位于电池片103的背面。在另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板101也可以位于电池片103的背面,第二盖板105也可以位于电池片103的正面。第一盖板101以及第二盖板105具有较好的绝缘性、阻水性以及耐老化性,因此,第一盖板101以及第二盖板105位于电池片103的相对的两个表面,可以对电池片103起到保护以及支撑的作用。
39.继续参考图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盖板101的材料为玻璃,玻璃朝向电池片103的表面具有压花结构,压花结构朝远离电池片103的方向凹陷,且压花结构的凹陷深度为30μm~50μm。玻璃具有较好的透光性,因此,设置第一盖板101的材料为玻璃,可以提升光伏组件对入射光线的吸收效果。在玻璃表面设置压花结构,使得玻璃表面为凹凸表面,如此,当入射至电池片103表面的入射光线被电池片103表面反射后,被反射的入射光线将会在玻璃表面的压花结构上发生漫反射,从而使得被反射的入射光线再次被玻璃表面的压花结构反射至电池片103表面,从而可以使得光伏组件的光学增益较大,从而提高光伏组件的发电功率。
40.设置压花结构的凹陷深度为30μm~50μm,例如可以为50μm,在这个范围内,压花结构的凹凸程度较大,从而使得压花结构的粗糙程度较大,具有较好的漫反射效果,可以提高对入射光线的吸收利用率。
41.在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盖板101为玻璃时,第二盖板105的材料为背板,第一胶膜102位于第一盖板101与电池片103之间,第二胶膜104位于第二盖板105与电池片103之间,第二胶膜104的厚度小于等于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也就是说,光伏组件为单玻组件。具体
地,在一些实施例中,背板可以为tpc背板、ppc背板或者cpc背板,中的任一种。由于玻璃的厚度大于背板的厚度,因此,设置第一胶膜102的厚度大于第二胶膜104的厚度,如此,可以防止在层压过程中,由于玻璃的硬度过大而损伤第一胶膜102的问题。
42.由于背板与玻璃的材料特性不同,因此,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优选为330μm~510μm,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优选为310μm~500μm。在这个范围内,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与玻璃的厚度相匹配,第二胶膜104与背板的厚度相匹配,有利于层压工艺的进行。此外,在这个范围内,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的厚度较小,有利于轻量化的光伏组件的制备。此外,由于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的厚度较小,可以进一步加强对入射光线的吸收。具体地,当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为330μm时,基于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之间的关系式,第二胶膜104的厚度可以设置为308μm~350μm,当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为510μm,可以设置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为335μm~500μm。设置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的厚度满足关系式,使得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对入射光线的透过能力相匹配,如此,当入射光线由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中的任一者被反射至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中的另一者时,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中的另一者可以将大部分被反射的光线再次透过,直至被电池片103所吸收利用。从而可以提高光伏组件对入射光线的利用率。
43.由于入射光线首先经过第一盖板101以及第二盖板105之后,再入射至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且被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反射的入射光线将照射至第一盖板101以及第二盖板105的内表面,第一盖板101以及第二盖板105的内表面将该部分入射光线重新反射至电池片103表面,因此第一胶膜102与第一盖板101的厚度匹配以及第二胶膜104与第二盖板105的厚度匹配对入射光线的吸收率具有较大的影响。
44.因此,基于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与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以及第一盖板101与第二盖板105的材料特性,可以设置第一盖板101的厚度为2.7mm~3.2mm,背板的厚度为0.2mm~0.33mm。从而使得第一盖板101的厚度与第一胶膜102的厚度匹配,且第二盖板105的厚度与第二胶膜104匹配,不仅可以提高层压工艺的成功率,使得制备得到的光伏组件具有较好的性能,还使得第一盖板101与第一胶膜102对入射光线的吸收能力匹配,且第二盖板105与第二胶膜104对入射光线的吸收能力相匹配,从而提高光伏组件对入射光线的吸收利用率。
45.可以理解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中,基于电池片103的厚度设置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的厚度,基于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的厚度设置第一盖板101以及第二盖板105的厚度,也就是说,电池片103的厚度、第一盖板101以及第二盖板105的厚度、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之间均为相互匹配的关系,从而使得光伏组件对入射光线的吸收利用率较高,改善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性能。
46.具体地,当第一盖板101为玻璃,第二盖板105为背板的情况下,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电池片103的厚度为130μm,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为330μm,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为308μm,第一盖板101的厚度为2.7mm,第二盖板105的厚度为0.2mm。基于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的厚度,还可以设置位于电池片103上的焊带106的厚度为260μm,位于相邻的两个电池片103之间的焊带106的厚度为100μm。
4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电池片103的厚度为150μm,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为445μm,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为431μm,第一盖板101的厚度为2.95mm,第二盖板105的厚度为0.265mm。基于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的厚度,还可以设置位于电池片103上的焊带
106的厚度为280μm,位于相邻的两个电池片103之间的焊带106的厚度为125μm。
48.在又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电池片103的厚度为155μm,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为461μm,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为450μm,第一盖板101的厚度为3mm,第二盖板105的厚度为0.28mm。基于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的厚度,还可以设置位于电池片103上的焊带106的厚度为300μm,位于相邻的两个电池片103之间的焊带106的厚度为135μm。
49.在再一些实施例中,也可以设置电池片103的厚度为167μm,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为510μm,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为385μm,第一盖板101的厚度为3.2mm,第二盖板105的厚度为0.3mm~0.33mm。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盖板105可以为tpc背板、ppc背板或者cpc背板中的任一种,当第二盖板105为tpc背板时,第二盖板105的厚度可以为0.32mm;当第二盖板105为ppc背板时,第二盖板105的厚度可以为0.315mm;当第二盖板105为cpc背板时,第二盖板105的厚度可以为0.305mm。基于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的厚度,还可以设置位于电池片103上的焊带106的厚度为315μm,位于相邻的两个电池片103之间的焊带106的厚度为150μm。
50.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盖板101为玻璃时,第二盖板105的材料也可以为玻璃。也就是说,光伏组件为双玻组件,由于双玻组件的电池片103两侧均设置玻璃,使得双玻组件的结构对称,使得电池片103两侧具有重量一致性,可以有效提高机械强度,从而更好的保护电池片103。
51.基于双玻组件的设置,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为310μm~500μm,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为310μm~520μm。在这个厚度范围内,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与玻璃之间的匹配度较高,即可以使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较薄,又能够防止在层压过程中,由于玻璃的硬度较大而导致第一胶膜102或者第二胶膜104损伤的问题。
52.基于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与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以及第一盖板101与第二盖板105的材料特性,可以设置第一盖板101的厚度与第二盖板105的厚度为1.5mm~2mm。即第一盖板101与第二盖板105的厚度可以相同,这是因为,由于第一盖板101与第二盖板105的材料相同,因此,设置第一盖板101与第二盖板105的厚度相同使得第一盖板101与第二盖板105的重量相近或者相同,从而使得电池片103两侧的重量相近,有利于保持光伏组件的平衡,从而有利于提高光伏组件的机械强度以及安装稳定性。
53.基于第一盖板101与第二盖板105均为玻璃的情况,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电池片103的厚度为130μm,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为310μm,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为310μm,第一盖板101的厚度为1.5mm,第二盖板105的厚度为1.5mm。基于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的厚度,还可以设置位于电池片103上的焊带106的厚度为260μm,位于相邻的两个电池片103之间的焊带106的厚度为100μm。
54.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电池片103的厚度为150μm,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为415μm,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为396μm,第一盖板101的厚度为1.75mm,第二盖板105的厚度为1.75mm。基于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的厚度,还可以设置位于电池片103上的焊带106的厚度为290μm,位于相邻的两个电池片103之间的焊带106的厚度为125μm。
55.在又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电池片103的厚度为155μm,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为440μm,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为468μm,第一盖板101的厚度为1.81mm,第二盖板105的厚度为1.81mm。基于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的厚度,还可以设置位于电池片103上的焊带
106的厚度为300μm,位于相邻的两个电池片103之间的焊带106的厚度为131μm。
56.在再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电池片103的厚度为167μm,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为500μm,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为520μm,第一盖板101的厚度为2mm,第二盖板105的厚度为2mm。基于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的厚度,还可以设置位于电池片103上的焊带106的厚度为315μm,位于相邻的两个电池片103之间的焊带106的厚度为150μm。
57.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当第一盖板101与第二盖板105均为玻璃时,第一盖板101的厚度与第二盖板105的厚度也可以不同。例如第一盖板101的厚度大于第二盖板105的厚度。具体地,第一盖板101的厚度可以为1.8mm~2mm,第二盖板105的厚度可以为1.5mm~1.7mm。
58.具体地,在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电池片103的厚度为155μm,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为440μm,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为468μm,第一盖板101的厚度为1.8mm,第二盖板105的厚度为1.5mm。
59.在另一些实施例中,可以设置电池片103的厚度为167μm,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为500μm,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为500μm,第一盖板101的厚度为2mm,第二盖板105的厚度为1.7mm。
60.上述不同实施例的组合中,基于电池片103的厚度,设置了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且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的厚度满足关系式:0.0007x
2-0.4297x+374.2≤y≤0.0034x
2-1.0297x+314.19,使得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与电池片103的厚度相匹配,且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与第二胶膜104的厚度相匹配,从而令第一胶膜102与第二胶膜104的光学性能相匹配,进而可以令更多的入射光线透过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照射至电池片103的表面。此外,基于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的厚度设置了第一盖板101与第二盖板105的厚度以及焊带106的厚度,由此得到的光伏组件中,电池片103的厚度、第一盖板101以及第二盖板105的厚度、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之间均为相互匹配的关系,从而使得光伏组件对入射光线的吸收利用率较高,改善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性能。
61.上述实施例提供的光伏组件中,设置在电池片103的厚度为100μm~170μm,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为300μm~550μm,第二胶膜104的厚度为300μm~710μm的条件下,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以及第二胶膜104的厚度满足以下关系式:0.0007x
2-0.4297x+374.2≤y≤0.0034x
2-1.0297x+314.19,其中,x为第一胶膜102的厚度,y为第二胶膜104的厚度,如此,可以使得第一胶膜102的厚度与第二胶膜104的厚度分别与电池片103匹配,从而使得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对入射光线的吸收能力较强,提高电池片103对入射光线的吸收利用率,从而改善光伏组件的光电转换性能;此外,设置焊带106的厚度为200μm~400μm,使得焊带106的厚度与第一胶膜102以及第二胶膜104的厚度相匹配,使得位于焊带106表面的第一胶膜102和第二胶膜104对入射光线具有较好的吸收能力。
62.本技术虽然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但并不是用来限定权利要求,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都可以做出若干可能的变动和修改,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本技术权利要求所界定的范围为准。
63.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上述各实施方式是实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在实际应用中,可以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对其作各种改变,而不偏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自更动与修改,因此本申
请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限定的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