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全自动圆柱形锂电池注液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343291发布日期:2022-08-31 11:03阅读:6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全自动圆柱形锂电池注液机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池注液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全自动圆柱形锂电池注液机。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电池注液机是圆柱电池生产过程中重要设备之一。在电池广泛生产与应用的今天,发挥着举足若轻的作用。锂电池是一类由锂金属或锂合金为负极材料、使用非水电解质溶液的电池,锂电池大致可分为两类:锂金属电池和锂离子电池;锂离子电池不含有金属态的锂,并且是可以充电的,锂离子电池一般是使用锂合金金属氧化物为正极材料、石墨为负极材料制作而成的,圆柱锂电池加工过程中需要对电池进行注液。
3.中国发明专利cn105679994a公开了一种碱性干电池电解液定量注射机构,包括工作台、滑块与注射简,滑块可移动设置在所述工作台上,注射简包括第一简体、注射杆和第二简体;第一简体的出液口与第二简体的进液口连通:电解液由第二杆体进入电解液通道,该电解液通道的末端具有连接口:还包括设置在第一简体下方且与液体仓连通的抽气机构:本发明提供了碱性干电池电解液注射机构,该机构中的电解液吸收方式为负压吸收,即电解液的吸收环境为负压环境,在这种环境下,电解液的吸收效果更好,且暴露在空气中的时间,电解液不易变质。
4.而上述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注液管进行注液,但是注液完成之后,注液管里面会有电解液的残留,虽然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不会向下流动,但在移动过程中或者受到震动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部分的电解液从注液管内部流出,进而造成了原材料的浪费,并且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
5.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全自动圆柱形锂电池注液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自动圆柱形锂电池注液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通过注液管进行注液,但是注液完成之后,注液管里面会有电解液的残留,虽然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不会向下流动,但在移动过程中或者受到震动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部分的电解液从注液管内部流出,进而造成了原材料的浪费,并且对环境也造成了一定的污染的问题。
7.基于上述思路,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包括注液箱和设置于注液箱一侧且与注液箱相连通的多个注液管,注液管的项部连通设置有进气管,所述注液管的内壁靠近底端的位置上设置有用于储存电解液的环形槽口;
8.所述注液管的底面上位于环形槽口处设置有贯穿的排液口,所述排液口处设置有密封块,所述注液管的内壁上设置有调节单元,注液过程中通过液体对注液管管壁的压力使得调节单元带动密封块向上移动并将注液管上的排液口打开,储存在环形槽口内的电极液通过排液口排出。
9.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单元包括设置于注液管内壁上的环形密封
带,所述注液管的内壁上开设有环状的密封腔室,所述环形密封带固定连接于此密封腔室内部,所述环形密封带的内侧与注液管的内侧面相平齐,所述环形密封带置于环形槽口的顶端,所述密封腔室内部填充有惰性气体使得环形密封带向着注液管的中心方向鼓起。
10.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环形槽口的顶部设置有密闭的环形密封槽,所述环形密封槽内部滑动连接有环形板,所述环形板的顶部和环形密封槽的顶面之间设置有多个弹簧,所述环形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穿出环形密封槽并与注液管滑动连接,所述密封块固定连接于连接杆的底端,所述密封腔室和环形密封槽之间连通设置有导流槽。
11.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注液管靠近注液箱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所述注液管通过连接管与注液箱相导通,连接管的一端延伸至注液箱内部并且安装有电磁阀。
12.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环形槽口处固定设置有环状的固定板,所述固定板的内壁与注液管的内壁相齐平,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和环形槽口的顶壁之间设置为环形的进液槽,所述固定板的顶面设置为第一导流部,所述环形槽口的顶部棱边处设置有第二导流部。
13.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管的顶部连通设置有端盖,所述端盖内部转动设置有扇叶,所述端盖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盖板,所述盖板上设置有贯穿的滤孔,所述端盖内部转动设置有转轴,所述转轴贯穿盖板并与盖板转动连接,所述扇叶固定连接于转轴的外侧,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盖,所述转轴贯穿固定盖并与其转动连接,所述固定盖的内部设置有卷簧,所述卷簧套设于转轴的外侧,所述卷簧的一端与固定盖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卷簧的另一端与转轴的外侧圆周壁固定连接。
14.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注液管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导风板,所述导风板固定连接于进气管的底部,所述导风板设置为圆台状,所述导风板的外侧缠绕有拉绳,所述拉绳的两个自由端分别贯穿注液管后向上延伸至,所述转轴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绕线轮,所述拉绳延伸至注液管顶部的一端与绕线轮固定连接。
15.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进气管上设置有单向阀,使得外部的空气通过进气管单向地进入到注液管内部。
16.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注液箱内部滑动连接有压板,所述压板与注液箱密封连接,所述注液箱内部设置有丝杆和导向杆,所述丝杆贯穿压板并与其螺纹连接,所述导向杆贯穿压板并与其滑动连接,所述丝杆的一端延伸至注液箱的外侧并与电机传动连接。
17.作为本发明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杆的数量设置为多个,多个连接杆呈环形阵列分布于环形板底部。
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液体对注液管管壁的压力,使得调节单元带动密封块向上移动,从而将注液管上的排液口打开,进而使得之前储存在环形槽口内的电极液能够通过排液口排出,而当注液管内的液体完全排出后对注液管管壁的压力消除,此时在调节组件的作用下带动密封块向下移动将排液口封住,此时顺着注液管管壁向下流动的液体可以通过进液槽流动至环形槽口内部进行储存,由于此时密封块对排液口处于密封的状态,因此可以对进入到环形槽口内的液体进行储存,在下一次注液的过程中排出,因此,上述结构可以在注液的过程中通过调节单元将排液口打开,将之前储存的电解液
排出,而当注液完成之后,通过调节单元将排液口密封,从而对通过注液管管壁留下的电解液进行储存。
附图说明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20.图1是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1.图2是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图3是本发明的注液管结构示意图;
23.图4是本发明图3的a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4.图5是本发明的进气管和端盖结构示意图;
25.图6是本发明的环形密封带和密封腔室结构示意图;
26.图7是本发明图6的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7.图8是本发明图6的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9是本发明的导风板和拉绳结构示意图;
29.图10是本发明的连接杆和密封块结构示意图。
30.图中:1、注液箱;2、注液管;3、丝杆;4、电机;5、压板;6、端盖;7、进气管;8、连接管;9、拉绳;10、扇叶;11、转轴;12、盖板;13、卷簧;14、固定盖;15、环形密封带;16、密封腔室;17、导流槽;18、导风板;19、第一导流部;20、第二导流部;21、环形密封槽;22、环形板;23、弹簧;24、环形槽口;25、连接杆;26、密封块;27、固定板;28、进液槽。
具体实施方式
31.如图1-2所示,一种全自动圆柱形锂电池注液机,包括注液箱1和设置于注液箱1一侧的多个注液管2,注液管2靠近注液箱1的一侧设置有连接管8,而注液管2则通过连接管8与注液箱1相导通,实际使用过程中,连接管8的一端延伸至注液箱1内部并且安装有电磁阀,而为了将注液箱1内部的电解液注入到注液管2内部,在注液箱1内部滑动连接有压板5,压板5与注液箱1密封连接,安装过程中,可以在压板5的外侧固定套设密封环,以增加压板5与注液箱1之间的密封性。
32.实际使用时,将连接管8上的电磁阀打开,通过压板5在注液箱1内部移动时,可以将注液箱1内部的电解液通过连接管8排出至注液管2内部,从而通过注液管2导出至圆柱形锂电池内部。
33.如图3-8、10所示,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当注液完成电磁阀关闭之后,注液管2里面会有电解液的残留,虽然在大气压力的作用下不会向下流动,但在移动过程中或者受到震动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一部分的电解液从注液管2内部露出,因此,在注液管2的顶部连通设置有进气管7,进气管7上设置有供外部气体单向地进入到注液管2内部的单向阀,实际使用过程中,当电磁阀关闭时,此时注液管2的顶端和底端均与外部大气相连通,因此在液体的重力作用下向下流动,从而将注液管2内残留的电解液排出至锂电池内部。
34.在实际使用时,当电解液从注液管2内排出之后,注液管2的内壁上仍会有电极液残留,使得在等候下一次注入电解液的过程中,注液管2上的电解液顺着其管壁向下流动,一方面造成原料的浪费,另一方面电解液的排出也会对外部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在
注液管2的内壁靠近底端的位置上设置有环形槽口24,环形槽口24处固定设置有环状的固定板27,固定板27的内壁与注液管2的内壁相齐平,且固定板27的顶部和环形槽口24的顶壁之间设置为环形的进液槽28,而固定板27的顶面设置为第一导流部19,环形槽口24的顶部棱边处设置有第二导流部20,当电极液从注液管2内部完成排出之后,残留在注液管2管壁上的电极液会顺着管壁向下流动至第二导流部20处,进而通过第二导流部20流动至进液槽28处并滴落在第一导流部19上,之后顺着第一导流部19流动至环形槽口24内进行储存。
35.而注液管2的底面上位于环形槽口24处设置有贯穿的排液口,排液口处设置有密封块26,而注液管2的内壁上设置有调节单元,当电磁阀关闭注液管2内部的液体排出时,通过液体对注液管2管壁的压力,使得调节单元带动密封块26向上移动,从而将注液管2上的排液口打开,进而使得之前储存在环形槽口24内的电极液能够通过排液口排出,而当注液管2内的液体完全排出后对注液管2管壁的压力消除,此时在调节组件的作用下带动密封块26向下移动将排液口封住,此时顺着注液管2管壁向下流动的液体可以通过进液槽28流动至环形槽口24内部进行储存,由于此时密封块26对排液口处于密封的状态,因此可以对进入到环形槽口24内的液体进行储存,在下一次注液的过程中排出,因此,上述结构可以在注液的过程中通过调节单元将排液口打开,将之前储存的电解液排出,而当注液完成之后,通过调节单元将排液口密封,从而对通过注液管2管壁留下的电解液进行储存。
36.进一步地,调节单元包括设置于注液管2内壁上的环形密封带15,环形密封带15由橡胶材料制成,具体地,在注液管2的内壁上开设有环状的密封腔室16,而环形密封带15则固定连接于此密封腔室16内部,且环形密封带15的内侧与注液管2的内侧面相平齐,环形密封带15置于环形槽口24的顶端,实际使用时,在密封腔室16内部填充有惰性气体,例如氮气等,从而对环形密封带15形成压力,使其向着注液管2的中心鼓起。
37.在环形槽口24的顶部设置有密闭的环形密封槽21,在环形密封槽21内部滑动连接有环形板22,而环形板22的顶部和环形密封槽21的顶面之间设置有多个弹簧23,多个弹簧23呈环形阵列分布于环形板22的顶部,且在环形板22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连接杆25,连接杆25穿出环形密封槽21并与注液管2滑动连接,而密封块26则固定连接于连接杆25的底端。
38.在密封腔室16和环形密封槽21之间连通设置有导流槽17,具体地,导流槽17的顶端与密封腔室16的底端相连通,导流槽17的底端置于环形板22底部且与环形密封槽21相导通。
39.实际使用时,在注液的过程中,电极液注慢注液管2内部,从而对其内壁形成压力,此时可以将环形密封带15挤压至密封腔室16内部,从而将密封腔室16内部填充的惰性气体通过导流槽17挤压至环形密封槽21内部,进而使得环形板22克服弹簧23的作用力向上移动,有利于将通过连接杆25带动密封块26向上移动将排液口打开,将之前通过环形槽口24储存的电解液排出,当注液完成之后便失去对注液管2管壁的压力,此时在弹簧23的作用力下带动环形板22向下移动,从而通过连接杆25带动密封块26向下移动至排液口内部将其密封,此时通过管壁向下流动的液体可以被储存在环形槽口24内部,综上所述,此结构通过环形密封带15和导流槽17的配合,可以在注液的过程中将排液口密封,而当注液完成之后打开排液口,有利于对电解液进行收集和排放。
40.如图3-5、9所示,在进气管7的项部连通设置有端盖6,端盖6内部转动设置有扇叶10,具体地,在端盖6的顶部和底部均设置有盖板12,盖板12上设置有贯穿的滤孔,同时在端
盖6内部转动设置有转轴11,转轴11贯穿盖板12并与盖板12转动连接,而扇叶10则固定连接于转轴11的外侧。
41.进一步地,在盖板12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盖14,转轴11贯穿固定盖14并与其转动连接,而在固定盖14的内部设置有卷簧13,卷簧13套设于转轴11的外侧,具体地,卷簧13的一端与固定盖14的内壁固定连接,卷簧13的另一端与转轴11的外侧圆周壁固定连接。
42.更进一步地,在注液管2的内部顶端设置有导风板18,导风板18固定连接于进气管7的底部,且导风板18设置为圆台状,其顶端开口较小,并且在导风板18的外侧缠绕有拉绳9,而拉绳9的两个自由端分别贯穿注液管2后向上延伸至,在转轴11的顶端固定连接有绕线轮,拉绳9延伸至注液管2顶部的一端则与绕线轮固定连接,而在拉绳9的拐角处设置有滑轮,以减小拉绳9移动的摩擦力,滑轮端盖6相连接。
43.具体使用时,当电磁阀关闭后,注液管2内部的电解液继续向下流动,使得注液管2内位于液体的上方形成负压,从而促使外部空气通过端盖6和进气管7进入到注液管2内部,当气流经过端盖6时可以带动扇叶10转动,从而带动转轴11转动,转轴11带动绕线轮转动对拉绳9进行缠绕,从而将缠绕在导风板18上的拉绳9系紧,使得导风板18收缩,而通过进气管7进入到注液管2内部的气体经过导风板18之后会吹向注液管2的内壁,有利于加速管壁上的液体向下流动,而当拉绳9被收紧时,导风板18收缩使其向外倾斜的角度逐渐减小,此时通过导风板18的气体则会吹向管壁较低的位置,因此在导风板18形变的过程中,气流逐渐由管壁的顶部吹向管壁的底部,从而进一步加速液体顺着注液管2管壁向下流动的速度,可以大大缩短液体顺着管壁流动至环形槽口24内部的时间,从而避免了电解液在管壁上停留较长的时间而被外界环境所污染,同时,并且可以促使注液管2的管壁快速干燥,之后通过卷簧13带动绕线轮反转复位,从而松开拉绳9,有利于下一次的使用。
44.如图1所示,而为了带动压板5在注液箱1内部移动,在其内部设置有丝杆3和导向杆,具体地,导向杆与注液箱1固定连接,而丝杆3则与注液箱1转动连接,丝杆3贯穿压板5并与其螺纹连接,而导向杆则设置于丝杆3的外侧,其导向杆贯穿压板5并与其滑动连接,丝杆3的一端延伸至注液箱1的外侧并与电机4传动连接,使得电机4的输出轴可以带动丝杆3转动,进而通过丝杆3带动压板5在注液箱1内部移动,两电解液通过连接管8排出,注液箱1上靠近电机4的一侧还开设有泄压孔,从而有利于压板5在注液箱1内部移动,泄压孔的一侧设置有注液口,便于相注液箱1内部补充电解液。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