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文档序号:31730144发布日期:2022-10-05 01:43阅读:48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与流程

1.本技术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打孔屏由于具有较高的屏占比,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和感官冲击,应用越来越广泛。打孔屏中,水氧易由孔区侵入至显示区内而影响显示区的显示效果,目前业内的解决方案为在孔区周围形成隔断墙以对发光器件层进行隔断,隔断墙采用侧刻方式形成,侧刻量较小,屏体可靠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可提升显示面板的水氧隔绝效果、增强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4.本技术实施例第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具有孔区、隔断区和显示区,所述隔断区围绕所述孔区的至少部分设置,所述隔断区位于所述孔区和所述显示区之间,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5.衬底;
6.显示功能层,设置于所述衬底上且位于所述显示区,所述显示功能层包括层叠设置的像素电路层和第一发光功能层;
7.隔断组件,设置于所述衬底上且位于所述隔断区,所述隔断组件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隔断墙,所述隔断墙围绕所述孔区的至少部分,所述隔断墙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发光功能层,所述隔断墙包括隔断作用部,相邻所述隔断作用部靠近所述衬底的一端之间的间距大于远离所述衬底的一端之间的间距,所述衬底位于相邻所述隔断墙之间的部分上形成有第三发光功能层,所述第二发光功能层与所述第三发光功能层间断设置。
8.根据本发明第一方面的实施方式,相邻所述隔断作用部靠近所述衬底的一端之间的间距与远离所述衬底的一端之间的间距差为1μm-4μm;
9.优选的,所述隔断墙还包括位于所述隔断作用部背离所述衬底一侧的非作用部,相邻所述非作用部靠近所述衬底一端的间距小于或等于远离所述衬底一端的间距;
10.优选的,所述隔断区中,沿所述孔区中心指向所述显示区的方向,所述隔断墙的数量为7~15个。
11.本技术第二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12.提供衬底,所述衬底具有第一区域、第二区域和第三区域,所述第二区域围绕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二区域位于所述第一区域与所述第三区域之间;
13.在所述衬底的所述第二区域上形成第一材料层;
14.对所述第一材料层图案化,以形成交替分布的实体区和过孔区,每个所述实体区围绕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部分,相邻两个所述实体区靠近所述衬底的一端的间距大于远离所述衬底的一端的间距;
15.在所述第一材料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第二材料层,所述第二材料层包括位于所述过孔区的第一部分和位于所述实体区背离所述衬底一侧的第二部分;
16.对所述第二材料层图案化,以使所述第一部分形成间隔设置的隔断墙,所述隔断墙包括位于所述过孔区内的隔断作用部,相邻两个所述隔断作用部靠近所述衬底的一端的间距小于远离所述衬底的一端的间距;
17.去除所述第一材料层。
18.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材质为光刻胶,所述第二材料层的材质为金属。
19.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对所述第一材料层图案化,以形成交替分布的实体区和过孔区,每个所述实体区围绕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部分,相邻两个所述实体区靠近所述衬底的一端的间距大于远离所述衬底的一端的间距的步骤包括:
20.通过光刻工艺使得所述第一材料层图案化。
21.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对所述第二材料层图案化,以使所述第一部分形成间隔设置的隔断墙,所述隔断墙包括位于所述过孔区内的隔断作用部,相邻两个所述隔断作用部靠近所述衬底的一端的间距小于远离所述衬底的一端的间距的步骤包括:
22.在所述第二材料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第一光刻胶层;
23.通过光刻工艺对所述第一光刻胶层进行图案化,形成覆盖所述过孔区的第一遮光部以及位于相邻所述第一遮光部之间的第一透光部;
24.通过湿刻工艺去除所述第二材料层中与所述第一透光部相对的区域,以对所述第二材料层图案化;
25.优选的,还包括通过光刻工艺去除所述第一光刻胶层;
26.优选的,所述去除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步骤中包括:
27.通过光刻工艺去除所述第一材料层。
28.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材料层为金属,所述第二材料层为光刻胶。
29.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对所述第一材料层图案化,以形成交替分布的实体区和过孔区,每个所述实体区围绕所述第一区域的至少部分,相邻两个所述实体区靠近所述衬底的一端的间距大于远离所述衬底的一端的间距的步骤包括:
30.在所述第一材料层背离所述衬底的一侧形成第二光刻胶层,所述第二光刻胶层包括与所述第一材料层中用于形成实体区的部分相对的预设保留区、以及与所述第一材料层中用于形成过孔区的部分相对的预设去除区;
31.通过光刻工艺对所述第二光刻胶层进行图案化,去除所述预设去除区以形成第二透光部;
32.通过湿刻工艺去除所述第一材料层中与所述第二透光部相对的区域,以对所述第一材料层图案化。
33.根据本发明第二方面前述任一实施方式,所述对所述第二材料层图案化,以使所述第一部分形成间隔设置的隔断墙,所述隔断墙包括位于所述过孔区内的隔断作用部,相邻两个所述隔断作用部靠近所述衬底的一端的间距小于远离所述衬底的一端的间距的步
骤包括:
34.通过光刻工艺,去除所述第二部分;或者,
35.通过光刻工艺,去除所述第二部分,并使得所述第一部分沿所述衬底的厚度方向的厚度减薄;
36.优选的,所述去除所述第一材料层的步骤中包括:
37.通过湿刻工艺去除所述第一材料层。
38.本技术第三方面的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技术第一方面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面板。
39.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包括孔区、隔断区和显示区,隔断区包括间隔设置的隔断墙,在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中,第一发光功能层、第二发光功能层和第三发光功能层为同时制备,由于相邻隔断墙之间的隔断作用部靠近衬底的一端之间的间距大于远离衬底的一端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在制备第一发光功能层、第二发光功能层和第三发光功能层时,第二发光功能层和第三发光功能层可更好的被隔断墙隔断,使得第二发光功能层位于隔断墙背离衬底一侧,第三发光功能层直接位于衬底上,第二发光功能层与第三发光功能层相互不连续设置,从而隔断由孔区入侵的水氧向第一发光功能层的传递,减小水氧对第一发光功能层的影响,从而使得显示面板的显示区显示效果更好,使得显示面板的可靠性更强。
附图说明
4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所描述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41.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42.图2是图1中沿p-p’的剖视图;
43.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剖视图;
44.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剖视图;
45.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孔区及其周边的结构示意图;
46.图6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孔区及其周边的结构示意图;
47.图7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48.图8至图13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的膜层变化示意图;
49.图14至图15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的膜层变化示意图;
50.图16至图18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的膜层变化示意图;
51.图19至图21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的膜层变化示意图;
52.图22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的膜层变化示意图;
53.图23至图24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的膜层变化示意图;
54.图25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的膜层变化示意图;
55.图26至图27是本技术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中的膜层变化示意图;
56.图28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57.附图中:
58.hl-孔区;na-隔断区;aa-显示区;1-显示面板;10-衬底;11-显示功能层;111-像素电路层;112-第一发光功能层;12-隔断组件;121-隔断墙;1211-隔断作用部;1212-非作用部;13-第二发光功能层;14-第三发光功能层;15-第一材料层;151-实体区;152-过孔区;153-保留区;154-待去除区;16-第二材料层;161-第一部分;162-第二部分;19-光罩;191-第一区域;192-第二区域;20-第一光刻胶层;201-第一遮光部;202-第一透光部;21-第二光刻胶层;211-预设保留区;212-预设去除区;213-第二透光部;q1-第一区域;q2-第二区域;q3-第三区域;2-显示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59.下面将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各个方面的特征和示例性实施例。在下面的详细描述中,提出了许多具体细节,以便提供对本技术的全面理解。但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很明显的是,本技术可以在不需要这些具体细节中的一些细节的情况下实施。下面对实施例的描述仅仅是为了通过示出本技术的示例来提供对本技术的更好的理解。
60.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在没有更多限制的情况下,由语句“包括
……”
限定的要素,并不排除在包括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中还存在另外的相同要素。
61.发明人经研究发现,打孔屏作为一种当下较流行的显示屏,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屏占比,从而给人们带来全新的视觉体验和感官冲击,成为了显示厂商追捧的对象。打孔屏在制备过程中,需要使用激光对基板进行切割以形成孔区。激光切割过程中,通过使基板吸收特定波段的激光能量产生烧蚀而切断。切割时水氧易由孔区侵入显示区内而使得屏体失效。目前业内的解决方案为在孔区周围形成隔断墙以对发光器件层进行隔断。但是现有技术中的隔断墙采用侧刻方式形成,侧刻量较小,且制作复杂,使得屏体可靠性较差。基于对上述问题的研究,发明人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以提升显示面板的水氧隔绝效果、增强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62.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下面结合图1至图2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显示面板1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2进行详细描述。
63.请参阅图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具有孔区hl、隔断区na和显示区aa,隔断区na围绕孔区hl的至少部分设置,隔断区na位于孔区hl和显示区aa之间。
64.如图2所示,显示面板1包括衬底10、显示功能层11和隔断组件12。显示功能层11设置于衬底10上且位于显示区aa,显示功能层11包括层叠设置的像素电路层111和第一发光功能层112。隔断组件12设置于衬底10上且位于隔断区na,隔断组件12包括多个间隔分布的隔断墙121,隔断墙121围绕孔区hl的至少部分,隔断墙121背离衬底10的一侧形成有第二发光功能层13,隔断墙121包括隔断作用部1211,相邻隔断作用部1211靠近衬底10的一端之间的间距大于远离衬底10的一端之间的间距,衬底10位于相邻隔断墙121之间的部分上形成
有第三发光功能层14,第二发光功能层13与第三发光功能层14间断设置。
65.本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1中,包括孔区hl、隔断区na和显示区aa,隔断区na包括间隔设置的隔断墙121,由于相邻隔断墙121之间的隔断作用部1211靠近衬底10的一端之间的间距大于远离衬底10的一端之间的间距,从而使得在制备第一发光功能层112、第二发光功能层13和第三发光功能层14时,第二发光功能层13和第三发光功能层14可更好的被隔断墙121隔断,使得第二发光功能层13位于隔断墙121背离衬底10一侧,第三发光功能层14直接位于衬底10上,第二发光功能层13与第三发光功能层14相互不连续设置,从而隔断由孔区hl入侵的水氧向第一发光功能层112的传递,减小水氧对第一发光功能层112的影响,从而使得显示面板1的显示区aa显示效果更好,使得显示面板1的可靠性更强。
66.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相邻隔断作用部1211靠近衬底10的一端之间的间距与远离衬底10的一端之间的间距差为1μm-4μm。从而可进一步提升隔断墙12的隔断效果,以进一步减小水氧对第一发光功能层112的影响,进一步提升显示面板的可靠性。
67.具体地,第一发光功能层112、第二发光功能层13和第三发光功能层14的膜层结构可相同,均包括共通层和位于共通层背离衬底10一侧的电极层,共通层包括沿远离衬底10方向层叠设置的电子注入层(eil)、电子传输层(etl)、空穴阻挡层(hbl)、电子阻挡层(ebl)、空穴传输层(htl)、空穴注入层(hil)中的至少一种;具体地,电极层可以为阴极层。
68.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3和图4所示,隔断墙121还可包括位于隔断作用部1211背离衬底10一侧的非作用部1212,相邻非作用部1212靠近衬底10一端的间距小于或等于远离衬底10一端的间距。
6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隔断墙121还包括非作用部1212,非作用部1212位于作用部远离衬底10的一侧且与作用部一体成型设置。相邻非作用部1212靠近衬底10一端之间的距离小于或等于作用部远离衬底10一端之间的距离。
70.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隔断区na中,沿孔区hl中心指向显示区aa的方向,隔断墙121的数量为7~15个。通过设置7~15个隔断墙121可便于在兼顾隔断区na的宽度的同时、提升隔断组件12的隔断效果。
71.具体地,隔断区na围绕孔区hl的至少部分设置,隔断墙121也围绕孔区hl的至少部分设置,沿围绕孔区hl的方向延伸。如图5所示,当孔区hl为圆形孔,隔断区na可以为围绕孔区hl设置的圆环状,此时,隔断墙121也可以为围绕孔区hl设置的圆环状,从而可实现更好的隔断效果。
72.可以理解的是,孔区hl的形状不限于圆形,还可以为方形、不规则形状等。隔断区na也不限于完全围绕孔区hl的圆环状、方环状等,也可部分围绕孔区hl。隔断墙121沿围绕孔区hl的至少部分的方向延伸,可以完全围绕孔区hl,也可围绕孔区hl的部分、且多个隔断墙121沿围绕孔区hl的方向排列等,本技术不作特别限定。如图6所示,当隔断墙121围绕孔区hl的部分、且多个隔断墙121沿围绕孔区hl的方向排列时,沿孔区hl中心指向显示区aa的方向,多个隔断墙121可交错设置,以实现更好的隔断效果。
73.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1的制备方法,如图7所示,包括:
74.s100,如图8所示,提供衬底10,衬底10具有第一区域q1、第二区域q2和第三区域q3,第二区域q2围绕第一区域q1的至少部分,第二区域q2位于第一区域q1与第三区域q3之间。
75.其中,衬底10可以包括层叠设置的有机层101和无机层102等,本技术不作特别限定,具体地,有机层可以选用聚酰亚胺。
76.s200,如图9所示,在衬底10的第二区域q2上形成第一材料层15。
77.s300,如图10所示,对第一材料层15图案化,以形成交替分布的实体区151和过孔区152,每个实体区151围绕第一区域q1的至少部分,相邻两个实体区151靠近衬底10的一端的间距大于远离衬底10的一端的间距。
78.s400,如图11所示,在第一材料层15背离衬底10的一侧形成第二材料层16,第二材料层16包括位于过孔区152的第一部分161和位于实体区151背离衬底10一侧的第二部分162。
79.s500,如图12所示,对第二材料层16图案化,以使第一部分161形成间隔设置的隔断墙121,隔断墙121包括位于过孔区152内的隔断作用部1211,相邻两个隔断作用部1211靠近衬底10的一端的间距小于远离衬底10的一端的间距。
80.s600,如图13所示,去除第一材料层15。
8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300中,相邻实体区151之间的过孔区152为后续形成隔断墙121提供了空间,可通过控制相邻实体区151之间间距实现对后续隔断墙121的形状和尺寸的控制,例如,可实现对相邻隔断作用部1211靠近衬底10的一端之间的间距与远离衬底10的一端之间的间距差的控制,使得隔断墙121可实现更好的隔断效果。
82.上述实施方式中,步骤s500中,对第二材料层16图案化可包括去除每个第二部分162的至少部分,从而使得各个第一部分161不连续设置,从而形成间隔设置的隔断墙121。
83.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显示面板1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在衬底10的第一区域q1上同步进行上述步骤,即在第一区域q1也同步形成隔断墙121,本技术不做特别限定。
84.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上述显示面板1的制备方法还包括对与第一区域q1相对的区域进行打孔以形成孔区hl,包括去除与第一区域q1相对的部分。具体可包括使用激光对与第一区域q1相对的区域进行切割,通过激光能量产生烧蚀作用而进行切割以形成显示面板1的孔区hl。
85.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材料层15和第二材料层16选用可通过不同工艺进行图案化的材质,以避免在对第二材料层16图案化的过程中损坏第一材料层15、而对隔断墙121的最终形状以及尺寸造成影响。
86.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材料层15的材质为光刻胶,第二材料层16的材质为金属。
87.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材料层15与第二材料层16的材料不同,从而可便于通过不同图案化工艺对第一材料层15和第二材料层16分别进行图案化。
88.具体地,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4和图15所示,步骤s300包括:
89.s311,通过光刻工艺使得第一材料层15图案化。
90.第一材料层15的材质为光刻胶,s311具体包括:第一材料层15包括与用于形成实体区151的部分对应的保留区153以及与用于形成过孔区152的部分对应的待去除区154。可在第一材料层15背离衬底10的一侧设置光罩19,在光罩19背离衬底10的一侧设置光源(图中未示出),光罩19包括与保留区153相对的第一区域q1、以及与待去除区154相对的第二区域q2,第一区域q1的透光率小于第二区域q2的透光率。具体地,第一区域q1可为过孔,第二
区域q2的透光率可为遮光区。然后通过曝光、显影可去除待去除区154,以形成过孔区152,未被去除的保留区153形成实体区151,从而形成交替分布的实体区151和过孔区152,以实现对第一材料层15的图案化。
91.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可通过调节第一材料层15的厚度、调节光照参数等来调节实体区151的侧壁与衬底10之间的夹角,从而为第二材料层16所形成的隔断墙121的尺寸调节提供基础。上述对隔断墙121的尺寸的调节方式简单,同时可使得相邻隔断作用部1211靠近衬底10的一端之间的间距与远离衬底10的一端之间的间距差更大,使其隔断效果更好。
92.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6至18所示,第二材料层16的材质为金属,步骤s500包括:
93.s511,如图16所示,在第二材料层16背离衬底10的一侧形成第一光刻胶层20。
94.s512,如图17所示,通过光刻工艺对第一光刻胶层20进行图案化,形成覆盖过孔区152的第一遮光部201以及位于相邻第一遮光部201之间的第一透光部202。
95.s513,如图18所示,通过湿刻工艺去除第二材料层16中与第一透光部202相对的区域,以对第二材料层16图案化。
96.在上述实施方式中,步骤s512中的光刻工艺的具体实施方式与步骤s311类似,本技术不再赘述。步骤s513中,通过湿刻工艺去除第二材料层16中与第一透光部202相对的区域,具体地,可选用与第二材料层16的金属材质相匹配的湿刻药液,以对第二材料层16中与第一透光部202相对的区域进行去除。采用湿刻工艺进行刻蚀的刻蚀效果更好,且在对第二材料层16进行湿刻的过程中,湿刻药液仅与第二材料层16反应,不与第一材料层15、第一光刻胶层20以及衬底10反应,从而可防止损伤第一材料层15以及衬底10,且采用湿刻工艺的刻蚀时间短、制备效率高。
97.具体地,还可以通过干刻工艺去除第二材料层16中与第一透光部202相对的区域,本技术不做特别限定。
98.具体地,第二材料层16可以为钼金属层,或者沿远离衬底10方向层叠设置的钛金属层、铝金属层和钛金属层等,本技术不做特别限定。
99.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在步骤s513之后,还包括通过光刻工艺去除第一光刻胶层20。去除方式简单,且不会损伤隔断墙121。
100.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步骤s600包括:
101.s611,通过光刻工艺去除第一材料层15。
102.上述实施方式中,对第一材料层15的去除方式简单,且不会损伤隔断墙121。
103.在另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第一材料层15为金属,第二材料层16为光刻胶。
104.在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一材料层15与第二材料层16的材料不同,从而可便于通过不同图案化工艺对第一材料层15和第二材料层16分别进行图案化。
105.具体地,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19至图21所示,步骤s300包括:
106.s321,如图19所示,在第一材料层15背离衬底10的一侧形成第二光刻胶层21,第二光刻胶层21包括与第一材料层15中用于形成实体区151的部分相对的预设保留区211、以及与第一材料层15中用于形成过孔区152的部分相对的预设去除区212。
107.s322,如图20所示,通过光刻工艺对第二光刻胶层21进行图案化,去除预设去除区212以形成第二透光部213。
108.s323,如图21所示,通过湿刻工艺去除第一材料层15中与第二透光部213相对的区域,以对第一材料层15图案化。
109.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图案化的第二光刻胶层21覆盖第一材料层15中用于形成实体区151的部分,通过第二透光部213暴露第一材料层15中用于形成过孔区152的部分。然后通过湿刻工艺(采用刻蚀药液)对第二透光部213所暴露的部分第一材料层15进行去除,以形成过孔区152。通过湿刻工艺对第一材料层15进行图案化的刻蚀效果更好,且在对第一材料层15进行湿刻的过程中,湿刻药液仅与第一材料层15反应,不与第二光刻胶层21以及衬底10反应,从而可防止损伤衬底10,且采用湿刻工艺的刻蚀时间短、制备效率高。
110.上述步骤s300还包括:
111.s324,如图22所示,去除第二光刻胶层21。可通过剥离工艺去除该第二光刻胶层21。
112.步骤s300后还包括s400,在采用金属的第一材料层15背离衬底10的一侧形成第二材料层16,第二材料层16的材质为光刻胶,第二材料层16包括位于过孔区152的第一部分161和位于实体区151背离衬底10一侧的第二部分162。
113.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3和图24所示,步骤s500包括:
114.s521,通过光刻工艺,去除第二部分162。
115.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材料层16的材料为光刻胶,具体可为聚酰亚胺。第二材料层16中位于相邻第一部分161之间的部分的间距由靠近衬底10的一端向远离衬底10的一端逐渐增加,第二材料层16中位于相邻实体区151之间的部分即为隔断墙121的隔断作用部1211,以及位于隔断作用部1211远离衬底10一侧的非作用部1212。
116.或者,如图25所示,步骤s500包括:包括s522,通过光刻工艺,去除第二部分162,并使得第一部分161沿衬底10的厚度方向的厚度减薄。
117.上述实施方式中,第二材料层16的材料为光刻胶,具体可为聚酰亚胺。通过光刻工艺去除第二部分162后以及第一部分161高于实体区151的部分后,可使第二材料层16中位于相邻第一部分161之间的部分的间距由靠近衬底10的一端向远离衬底10的一端逐渐增加,从而使得隔断墙121包括位于相邻实体区151之间的过孔区152内的隔断作用部1211。
118.在一种可行的实施方式中,如图26和图27所示,步骤s600包括:
119.通过湿刻工艺去除第一材料层15。
120.由于第一材料层15为金属材质,因此可通过湿刻工艺去除第一材料层15,由于第二材料层16的材质为光刻胶,因此采用湿刻工艺去除第一材料层15时,湿刻药液仅与第一材料层15反应,不与第二材料层16以及衬底10反应,从而可防止损伤第二材料层16以及衬底10,且采用湿刻工艺的刻蚀时间短、去除效果更为彻底。
121.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2,如图28所示,包括上述实施方式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面板1。
122.该显示装置2可有效避免由于水氧由孔区hl入侵显示面板1的显示区aa而造成显示不良的现象发生,提升了显示装置2的良率与显示效果。该显示装置2可以为显示器、电视机等固定终端,或者为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还可以为手表等可穿戴设备,本技术不作特别限定。
123.依照本技术如上文的实施例,这些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
该发明仅为的具体实施例。显然,根据以上描述,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技术领域技术人员能很好地利用本技术以及在本技术基础上的修改使用。本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