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546705发布日期:2023-03-22 10:01阅读:50来源:国知局
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背景技术:

2.锂离子二次电池也被广泛用作手机、笔记本电脑等移动设备及混合动力汽车等的动力源。
3.随着电池的使用量的增加,需要能量密度高的锂离子二次电池。正极的高容量化是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能量密度的手段之一。
4.为了实现高能量密度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能够抑制高温时的气体产生的锂离子二次电池。
5.现有技术文献
6.专利文献
7.专利文献1:日本特表2016-526772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8.发明想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9.高容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正极有时会成为高电位。为了使锂离子二次电池稳定工作,需要即使在高电位也不易分解的非水电解液。
10.本公开是鉴于上述问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即使在高电位也能够稳定使用的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二次电池。
11.用于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
12.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以下的手段。
13.(1)第一方式的非水电解液,其包含下述的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
[0014][0015]
(2)在上述方式的非水电解液的上述化学式(1)中,单元结构的重复次数n可以为1以上且4以下。
[0016]
(3)上述方式的非水电解液可以包含0.1质量份以上且10质量份以下的所述化学式(1)所表示的化合物。
[0017]
(4)第二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其具有上述方式的非水电解液、正极、负极、以及位于所述正极和所述负极之间的隔膜。
[0018]
(5)在上述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也可以是,上述正极具有正极活性物质,所述正极活性物质含有选自镍、钴、锰、铝中的任意种。
[0019]
(6)在上述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也可以是,上述负极具有负极活性物质,所述负极活性物质为碳材料或能够与锂合金化的物质。
[0020]
(7)在上述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中,也可以是,上述物质含有硅、锡、锌、铅、锑。
[0021]
发明效果
[0022]
上述方式的非水电解液及锂离子二次电池即使在高电位也能够稳定地使用。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示意图。
[0024]
符号说明
[0025]
10隔膜
[0026]
20正极
[0027]
22正极集电体
[0028]
24正极活性物质层
[0029]
30负极
[0030]
32负极集电体
[0031]
34负极活性物质层
[0032]
40发电元件
[0033]
50外包装
[0034]
52金属箔
[0035]
54树脂层
[0036]
60、62端子
[0037]
100锂离子二次电池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以下,一边适当参照附图一边详细地说明实施方式。以下的说明中使用的附图有时为了容易理解特征,为方便起见将成为特征的部分放大表示,有时各构成要素的尺寸比率等与实际不同。以下的说明中示例的材料、尺寸等为一例,本发明不限定于这些,能够在不变更其宗旨的范围内适当变更并实施。
[0039]
锂离子二次电池
[0040]
图1是第一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示意图。图1所示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00具备发电元件40、外包装50、以及非水电解液(省略图示)。外包装50包覆发电元件40的周围。发电元件40利用连接的一对端子60、62与外部连接。非水电解液被收容于外包装50内。
[0041]
(发电元件)
[0042]
发电元件40具备隔膜10、正极20、以及负极30。
[0043]
〈正极〉
[0044]
正极20例如具有正极集电体22和正极活性物质层24。正极活性物质层24与正极集电体22的至少一面相接。
[0045]
[正极集电体]
[0046]
正极集电体22例如为导电性的板材。正极集电体22例如为铝、铜、镍、钛、不锈钢等金属薄板。重量轻的铝适合用于正极集电体22。正极集电体22的平均厚度例如为10μm以上且30μm以下。
[0047]
[正极活性物质层]
[0048]
正极活性物质层24例如包含正极活性物质。正极活性物质层24也可以根据需要包含导电助剂、粘合剂。
[0049]
正极活性物质包含能够可逆地进行锂离子的吸附及释放、锂离子的脱离及插入(插层,intercalation)、或锂离子和平衡阴离子的掺杂及脱掺杂的电极活性物质。
[0050]
正极活性物质例如为复合金属氧化物。复合金属氧化物例如为钴酸锂(licoo2)、镍酸锂(linio2)、锰酸锂(limno2)、锂锰尖晶石(limn2o4)、及通式:lini
x
coymnzmao2的化合物(在通式中,x+y+z+a=1,0≤x<1,0≤y<1,0≤z<1,0≤a<1,m为选自al、mg、nb、ti、cu、zn、cr中的1种以上的元素)、锂钒化合物(liv2o5)、橄榄石型limpo4(其中,m表示选自co、ni、mn、fe、mg、nb、ti、al、zr中的1种以上的元素或vo)、钛酸锂(li4ti5o
12
)、lini
x
coyalzo2(0.9<x+y+z<1.1)。正极活性物质也可以为有机物。例如,正极活性物质也可以为聚乙炔、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polythiophene)、聚并苯。
[0051]
正极活性物质可以含有例如选自镍、钴、锰、铝中的任意种。正极活性物质是含有例如选自镍、钴、锰、铝中的任意种的三元系化合物。镍
·

·
锰酸锂(ncm)、镍
·

·
铝酸锂(nca)为三元系化合物的例子。三元系化合物即使在高电位也能够使用。
[0052]
正极活性物质也可以为不含锂的材料。不含锂的材料例如为fef3、包含有机导电性物质的共轭系聚合物、谢弗雷尔相化合物(chevrel phase compound)、过渡金属硫族化物、钒氧化物、铌氧化物等。不含锂的材料可以仅使用任一种材料,也可以组合多种使用。在正极活性物质为不含锂的材料的情况下,例如,首先进行放电。通过放电,向正极活性物质插入锂。除此之外,也可以对正极活性物质为不含锂的材料,进行化学或电化学地预掺杂锂。
[0053]
导电助剂可以提高正极活性物质之间的电子传导性。导电助剂例如为碳粉末、碳纳米管、碳材料、金属微粉、碳材料及金属微粉的混合物、导电性氧化物。碳粉末例如为炭黑、乙炔黑、科琴黑等。金属微粉例如为铜、镍、不锈钢、铁等粉末。
[0054]
正极活性物质层24中的导电助剂的含有率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相对于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助剂、粘合剂的总质量,导电助剂的含有率为0.5质量%以上且20质量%以下,优选为1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
[0055]
正极活性物质层24中的粘合剂将正极活性物质彼此结合。粘合剂能够使用公知的粘合剂。另外,粘合剂也可以为与后述的负极活性物质层34中所使用的物质同样的物质。粘合剂优选不溶解于电解液,优选具有抗氧化性且具有粘接性。粘合剂例如为氟树脂。粘合剂例如为聚偏二氟乙烯(pvdf)、聚四氟乙烯(ptfe)、聚酰胺(pa)、聚酰亚胺(pi)、聚酰胺酰亚胺(pai)、聚苯并咪唑(pbi)、聚醚砜(pes)、聚丙烯酸及其共聚物、聚丙烯酸及其共聚物的金属离子交联体、接枝了马来酸酐的聚丙烯(pp)、接枝了马来酸酐的聚乙烯(pe)、或它们的混合物。正极活性物质层中使用的粘合剂特别优选为pvdf。
[0056]
正极活性物质层24中的粘合剂的含有率没有特别限定。例如,相对于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助剂、粘合剂的总质量,粘合剂的含有率为1质量%以上且15质量%以下,优选为1.5质量%以上且5质量%以下。当粘合剂的含有率少时,正极20的粘接强度变弱。当粘合剂的含有率高时,由于粘合剂在电化学上为惰性,对放电容量没有贡献,因此,锂离子二次电池100的能量密度变低。
[0057]
〈负极〉
[0058]
负极30例如具有负极集电体32和负极活性物质层34。负极活性物质层34形成于负极集电体32的至少一面。
[0059]
[负极集电体]
[0060]
负极集电体32例如为导电性的板材。负极集电体32能够使用与正极集电体22同样的物质。
[0061]
[负极活性物质层]
[0062]
负极活性物质层34例如包含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层34也可以根据需要包含导电助剂、粘合剂。
[0063]
负极活性物质只要是能够吸附
·
释放离子的化合物即可,能够使用用于公知的锂离子二次电池的负极活性物质。负极活性物质例如为金属锂、锂合金、碳材料、能够与锂合金化的物质。碳材料例如为能够吸附
·
释放离子的石墨(天然石墨、人造石墨)、碳纳米管、难石墨化碳、易石墨化碳、低温烧成碳等。能够与锂合金化的物质例如含有硅、锡、锌、铅、锑。能够与锂合金化的物质例如可以是这些的单体金属,也可以是含有这些元素的合金或氧化物。另外,能够与锂合金化的物质也可以是其表面的至少一部分被导电性材料(例如,碳材料)等包覆的复合体。
[0064]
如上所述,负极活性物质层34例如也可以含有锂。锂可以是金属锂,也可以是锂合金。负极活性物质层34也可以为金属锂或锂合金。锂合金例如为选自si、sn、c、pt、ir、ni、cu、ti、na、k、rb、cs、fr、be、mg、ca、sr、sb、pb、in、zn、ba、ra、ge、al中的1种以上的元素和锂的合金。作为一例,在负极活性物质为金属锂的情况下,有时负极30称为li负极。负极活性物质层34也可以为锂的片材。
[0065]
负极30在制作时,也可以不具有负极活性物质层34,而仅为负极集电体32。当对锂离子二次电池100充电时,在负极集电体32的表面上析出金属锂。金属锂为锂离子析出得到的单体的锂,金属锂作为负极活性物质层34发挥作用。
[0066]
导电助剂及粘合剂能够使用与正极20同样的物质。负极30中的粘合剂除了正极20中列举的物质之外,例如也可以是纤维素、苯乙烯
·
丁二烯橡胶、乙烯
·
丙烯橡胶、聚酰亚胺树脂、聚酰胺酰亚胺树脂、丙烯酸树脂等。纤维素例如也可以为羧甲基纤维素(cmc)。
[0067]
〈隔膜〉
[0068]
隔膜10被正极20和负极30夹持。隔膜10将正极20和负极30隔离,防止正极20和负极30的短路。隔膜10沿着正极20及负极30在面内扩展。锂离子能够穿过隔膜10。
[0069]
隔膜10例如具有电绝缘性的多孔质结构。隔膜10例如为聚烯烃膜的单层体、层叠体。隔膜10也可以是聚乙烯或聚丙烯等混合物的延伸膜。隔膜10也可以是由选自纤维素、聚酯、聚丙烯腈、聚酰胺、聚乙烯及聚丙烯中的至少1种构成材料构成的纤维无纺布。隔膜10例如也可以为固体电解质。固体电解质例如为高分子固体电解质、氧化物系固体电解质、硫化物系固体电解质。隔膜10也可以为无机涂层隔膜。无机涂层隔膜是在上述膜的表面上涂布有pvdf或cmc等树脂和氧化铝或二氧化硅等无机物的混合物的隔膜。无机涂层隔膜的耐热性优异,抑制从正极溶出的过渡金属向负极表面的析出。
[0070]
〈非水电解液〉
[0071]
非水电解液被封入外包装50内,含浸于发电元件40。非水电解液例如具有非水溶
剂和电解质盐。电解质盐溶解于非水溶剂中。
[0072]
非水电解液包含下述的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
[0073][0074]
该化合物的最高电子占据轨道(homo)水平比普通的碳酸酯系溶剂高。因此,该化合物比碳酸酯系化合物先被氧化分解。在初次充电时从该化合物氧化分解的分解物在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上生成保护层。该保护层即使在例如4.5v以上的高电位,也抑制电解液的分解。
[0075]
另外,该化合物与从正极活性物质溶出的金属阳离子形成络离子(complex ion)。换言之,从正极活性物质溶出的金属阳离子被该化合物捕捉。金属阳离子是分解负极活性物质表面的sei被膜的原因之一,成为锂离子二次电池100的劣化的原因。另外,负极中的过渡金属的析出是内部短路的原因之一。通过该化合物捕捉金属阳离子,能够防止锂离子二次电池100的劣化及内部短路。
[0076]
在化学式(1)中,单元结构的重复次数n例如为1以上且4以下。在单元结构的重复次数n为该范围时,能够抑制来自正极20的气体产生,并且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100的循环特性。非水电解液中的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可以全部是相同的重复次数n的单元结构的化合物,也可以混合存在重复次数n不同的单元结构的化合物。
[0077]
另外,例如,在设为非水电解液整体100质量份时,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非水电解液中的存在比为0.1质量份以上且10质量份以下。当化合物的比例为该范围时,能够抑制来自正极20的气体产生,并且提高锂离子二次电池100的循环特性。
[0078]
非水电解液也可以在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之外,还包含其它的有机溶剂。作为其它的有机溶剂,例如,可举出非质子性有机溶剂。例如,电解液也可以包含环状碳酸酯、链状碳酸酯、醚类等。环状碳酸酯化合物例如为碳酸亚乙酯(ec)、碳酸亚丙酯(pc)等。链状碳酸酯化合物例如为碳酸二乙酯(dec)、碳酸甲乙酯(emc)、碳酸二甲酯(dmc)等。环状酯化合物例如为γ-丁内酯等。链状酯化合物例如为丙酸丙酯、丙酸乙酯、乙酸乙酯等。环状碳酸酯的介电常数高,链状碳酸酯的粘性低。通过电解液包含环状碳酸酯和链状碳酸酯双方,不会妨碍电解质离子的移动,能够提高电池容量。
[0079]
电解质盐例如为锂盐。电解质例如为lipf6、liclo4、libf4、licf3so3、licf3cf2so3、lic(cf3so2)3、lin(cf3so2)2、lin(cf3cf2so2)2、lin(cf3so2)(c4f9so2)、lin(cf3cf2co)2,libob、lin(fso2)2等。锂盐可以单独使用1种,也可以并用2种以上。从电离度的观点来看,电解质优选包含lipf6。
[0080]
〈外包装〉
[0081]
外包装50在其内部密封发电元件40及非水电解液。外包装50抑制非水电解液向外部的漏出及来自外部的水分等向锂离子二次电池100内部的侵入等。
[0082]
例如如图1所示,外包装50具有金属箔52、层叠于金属箔52的各面的树脂层54。外包装50是利用高分子膜(树脂层54)从两侧涂布金属箔52的金属层压膜。
[0083]
作为金属箔52,例如能够使用铝箔。树脂层54中能够利用聚丙烯等高分子膜。构成
树脂层54的材料也可以在内侧和外侧不同。例如,作为外侧的材料,可以使用熔点高的高分子、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酰胺(pa)等,作为内侧的高分子膜的材料,可以使用聚乙烯(pe)、聚丙烯(pp)等。
[0084]
〈端子〉
[0085]
端子60、62分别连接于正极20和负极30。连接于正极20的端子60为正极端子,连接于负极30的端子62为负极端子。端子60、62承担与外部的电连接。端子60、62由铝、镍、铜等导电材料形成。连接方法可以是焊接,也可以是螺丝紧固。端子60、62为了防止短路,优选利用绝缘带进行保护。
[0086]
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造方法
[0087]
锂离子二次电池100通过分别准备负极30、正极20、隔膜10、电解液、外包装50,并将它们组装而制作。以下,说明锂离子二次电池100的制造方法的一例。
[0088]
负极30通过例如依次进行浆料制作工序、电极涂布工序、干燥工序、压延工序而制作。
[0089]
浆料制作工序是混合负极活性物质、粘合剂、导电助剂及溶剂来制作浆料的工序。溶剂例如为水、n-甲基-2-吡咯烷酮等。负极活性物质、导电材料、粘合剂的构成比率以质量比计优选为70wt%~100wt%:0wt%~10wt%:0wt%~20wt%。这些的质量比可以以整体成为100wt%的方式进行调整。
[0090]
负极活性物质也可以是一边对活性物质颗粒和导电性材料施加剪切力一边混合而复合化得到的物质。当在活性物质颗粒不变质的程度内施加剪切力进行混合时,活性物质颗粒的表面被导电性材料包覆。另外,能够通过该混合的程度来调整负极活性物质的粒径。另外,也可以使制作后的负极活性物质通过筛子,来使粒径一致。
[0091]
电极涂布工序是对负极集电体32的表面涂布浆料的工序。浆料的涂布方法没有特别限制。例如,能够将狭缝模涂法、刮刀法用作浆料的涂布方法。
[0092]
干燥工序是从浆料除去溶剂的工序。例如,使涂布有浆料的负极集电体32在80℃~150℃的气氛下干燥。通过浆料进行干燥,从而在负极集电体32上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34。
[0093]
压延工序可根据需要进行。压延工序是对负极活性物质层34施加压力,并调整负极活性物质层34的密度的工序。压延工序由例如用辊压装置等进行。
[0094]
正极20可以通过与负极30同样的顺序制作。隔膜10及外包装50能够使用市售品。
[0095]
接着,以隔膜10位于制作的正极20及负极30之间的方式将它们层叠,制作发电元件40。在发电元件40为卷绕体的情况下,以正极20、负极30及隔膜10的一端侧为轴,将它们卷绕。
[0096]
最后,将发电元件40封入外包装50。非水电解液注入外包装50内。通过在注入非水电解液后进行减压、加热等,从而在发电元件40内含浸非水电解液。通过施加热等来密封外包装50,从而可以得到锂离子二次电池100。此外,也可以不向外包装50中注入电解液,而将发电元件40含浸于非水电解液。
[0097]
第一实施方式的锂离子二次电池100在施加4.5v以上的高电压时,气体产生少,循环特性优异。认为这是由于,如上所述,非水电解液所含的化合物(1)比碳酸酯系溶剂先分解,并在正极活性物质的表面形成保护膜,以及非水电解液所含的化合物(1)捕捉金属阳离
子。
[0098]
换而言之,当非水电解液包含该化合物(1)时,能够将锂离子二次电池100设为高电位,并能够将锂离子二次电池100设为高能量密度。
[0099]
以上,参照附图详细叙述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各实施方式的各结构及它们的组合等为一例,能够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进行结构的附加、省略、置换、及其它的变更。
[0100]
实施例
[0101]
实施例1
[0102]
对厚度15μm的铝箔的一面涂布正极浆料。正极浆料通过混合正极活性物质、导电助剂、粘合剂、以及溶剂而制作。
[0103]
正极活性物质使用了li
x
coo2。导电助剂使用了炭黑。粘合剂使用了聚偏二氟乙烯(pvdf)。溶剂使用了n-甲基-2-吡咯烷酮。将97质量份的正极活性物质、1质量份的导电助剂、2质量份的粘合剂、以及70质量份的溶剂混合,从而制作了正极浆料。干燥后的正极活性物质层中的正极活性物质的担载量设为25mg/cm2。在干燥炉内从正极浆料除去溶剂,并制作了正极活性物质层。通过辊压将正极活性物质层进行加压,并制作了正极。
[0104]
接着,在厚度10μm的铜箔的一面涂布负极浆料。负极浆料通过混合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助剂、粘合剂、和溶剂而制作。
[0105]
负极活性物质设为石墨。导电助剂使用了炭黑。粘合剂设为羧甲基纤维素(cmc)、苯乙烯
·
丁二烯橡胶(sbr)。负极活性物质、导电助剂、以及粘合剂以质量比计成为90:5:5。使该负极合剂分散于蒸馏水中,从而制作了负极浆料。然后,在厚度10μm的铜箔的一面涂布负极浆料。干燥后的负极活性物质层中的负极活性物质的担载量设为2.0mg/cm2。通过干燥从负极浆料除去溶剂,形成负极活性物质层。
[0106]
接着,制作了非水电解液。溶剂使用了碳酸亚乙酯和碳酸二乙酯,添加以上述的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以下,有时称为添加剂)。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重复单元的重复次数n设为1。电解质盐设为lipf6。lipf6的浓度设为1mol/l。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质量比相对于非水电解液设为1质量%。
[0107]
(评价用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制作)
[0108]
将制作的负极和正极以正极活性物质层和负极活性物质层相对的方式,经由隔膜(多孔质聚乙烯片材)而层叠,得到了层叠体。对层叠体的负极安装了镍制的负极引线。对层叠体的正极安装了铝制的正极引线。正极引线及负极引线通过利用超声波焊接机而焊接。将该层叠体插入铝层压膜的外包装内,将除周围的一个部位之外进行热封,从而形成闭口部。而且,最后,向外包装内注入上述电解液后,利用真空密封机对剩余的1个部位一边进行减压,一边通过热封进行密封,从而制作了锂离子二次电池。
[0109]
(100个循环后容量维持率的测定)
[0110]
测定了锂离子二次电池的循环特性。循环特性使用二次电池充放电试验装置(北斗电工株式会社制)来进行。
[0111]
以充电倍率1.0c(25℃下进行恒流充电时,在1小时内充电结束的电流值)的恒流充电进行充电,直至电池电压成为4.5v,以放电倍率1.0c的恒流放电进行放电,直至电池电压成为3.0v。检测充电放电结束后的放电容量,求得循环试验前的电池容量q1。
[0112]
再次使用二次电池充放电试验装置,以充电倍率1.0c的恒流充电对上述中求得电池容量q1的电池进行充电,直至电池电压成为4.5v,以放电倍率1.0c的恒流放电进行放电,直至电池电压成为3.0v。将上述充放电计数为一个循环,并进行100个循环的充放电。然后,检测100个循环充放电结束后的放电容量,并求得100个循环后的电池容量q2。
[0113]
从上述中求得的容量q1、q2求得100个循环后的容量维持率e。容量维持率e通过e=q2/q1×
100求得。实施例1的容量维持率为92%。
[0114]
(气体产生量的测定)
[0115]
制作与测定了循环特性的样品相同的样品,求得来自锂离子二次电池的气体产生量。
[0116]
通过气体产生量(%)=(保存试验后的电池体积/保存试验前的电池体积-1)
×
100来求得。保存试验中,以4.5v的充电状态维持锂离子二次电池,在维持于65℃的恒温槽内保持24小时。实施例1的气体产生量为7%。
[0117]
实施例2~7
[0118]
实施例2~7中,变更了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的重复单元的重复次数n,这一点与实施例1不同。实施例2中设为n=2,实施例3中设为n=3,实施例4中设为n=4,实施例5中设为n=5,实施例6中设为n=6,实施例7中设为n=7。其它的条件与实施例1同样,求得了容量维持率及气体产生量。将其结果汇总于表1中。
[0119]
实施例8~14
[0120]
实施例8~14中,变更了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添加剂)相对于非水电解液的质量比,这一点与实施例1不同。实施例8中将添加剂设为0.05质量%,实施例9中将添加剂设为0.1质量%,实施例10中将添加剂设为0.5质量%,实施例11中将添加剂设为5.0质量%,实施例12中将添加剂设为10.0质量%,实施例13中将添加剂设为15.0质量%,实施例14中将添加剂设为20.0质量%。其它的条件与实施例1同样,从而求得了容量维持率及气体产生量。将其结果汇总于表1中。
[0121]
实施例15、16
[0122]
实施例15、16中,改变了正极活性物质,这一点与实施例1不同。实施例15中,正极活性物质中使用了lini
1/3
co
1/3
mn
1/3
o2(ncm)。实施例16中,正极活性物质中使用了lini
0.85
co
0.12
a1
0.03
o2(nca)。其它的条件与实施例1同样,求得了容量维持率及气体产生量。将其结果汇总于表1中。
[0123]
实施例17、18
[0124]
实施例17、18中,改变了负极活性物质,这一点与实施例1不同。实施例17中,负极活性物质中使用了硅。实施例18中,负极活性物质使用了氧化硅。其它的条件与实施例1同样,从而求得了容量维持率及气体产生量。将其结果汇总于表1中。
[0125]
实施例19~21
[0126]
实施例19~21中,变更了循环试验及气体产生试验时的充电电压,这一点与实施例1不同。实施例19中将充电电压设为4.6v。实施例20中将充电电压设为4.7v。实施例21中将充电电压设为4.8v。其它的条件与实施例1同样,求得了容量维持率及气体产生量。将其结果汇总于表1中。
[0127]
比较例1
[0128]
比较例1中,非水电解液中没有添加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这一点与实施例1不同。其它的条件与实施例1同样,求得了容量维持率及气体产生量。将其结果汇总于表1中。
[0129]
比较例2、3
[0130]
比较例2、3中,改变了正极活性物质,这一点与比较例1不同。比较例2中,正极活性物质中使用了lini
1/3
co
1/3
mn
1/3
o2(ncm)。比较例3中,正极活性物质中使用了lini
0.85
co
0.12
a1
0.03
o2(nca)。其它的条件与比较例1同样,求得了容量维持率及气体产生量。将其结果汇总于表1中。
[0131]
比较例4、5
[0132]
比较例4、5中,改变了负极活性物质,这一点与比较例1不同。比较例4中,负极活性物质中使用了硅。比较例5中,负极活性物质中使用了氧化硅。其它的条件与比较例1同样,求得了容量维持率及气体产生量。将其结果汇总于表1中。
[0133]
比较例6~8
[0134]
比较例6~8中,变更了循环试验及气体产生试验时的充电电压,这一点与比较例1不同。比较例6中,将充电电压设为4.6v。比较例7中将充电电压设为4.7v。比较例8中将充电电压设为4.8v。其它的条件与比较例1同样,求得了容量维持率及气体产生量。将其结果汇总于表1中。
[0135]
【表1】
[0136][0137]
从表1能够确认到,当将化学式(1)表示的化合物添加到非水电解液中时,气体产生量变少,循环特性提高。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