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491017发布日期:2022-12-10 02:47阅读:48来源:国知局
储能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属于电力装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储能装置。


背景技术:

2.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生产中的电能供应已经从单一的电能供应发展为储能供应,储能供应技术需要依靠一个可完成存储电能和供电的系统,它在很大程度上方便用电方的管理,并且可以更充分地发挥电力设备的作用,从而降低电力供应成本。这一系统的核心就是由电池和逆变器共同组成的储能装置,电池能够存储电能,而逆变器则作为电池和电气设备之间的桥梁,其将电池输出的直流电转变为交流电,是使用存储电能时必不可少的一环。
3.由于电池比较容易损坏,现有储能装置在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将电池和逆变器同时拆卸下来后再进行维修,拆装过程繁琐,导致维修作业效率低下,维修成本居高不下。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储能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储能装置需要整体拆卸才能进行电池维护,导致维护操作复杂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6.提供一种储能装置,包括:
7.逆变模块,所述逆变模块的后侧沿从上到下的方向顺次形成有装配连接位和维护连接位;
8.壁挂结构,固定于立面,并与所述装配连接位或所述维护连接位可拆卸连接;
9.电池模块,位于所述逆变模块的下方,并与所述逆变模块上下对接,所述电池模块与所述逆变模块还通过引出线导电连接;以及
10.固定结构,所述电池模块通过所述固定结构固定于所述立面。
1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定义所述逆变模块的引出线为第一引出线,定义所述电池模块的引出线为第二引出线;
12.所述第一引出线自所述逆变模块的左侧和/或右侧引出,所述第二引出线自所述电池模块的左侧和/或右侧引出,所述第一引出线与所述第二引出线通过可拆卸的接口结构导电连接;
13.或者,所述第一引出线自所述逆变模块的左侧和/或右侧引出,所述第一引出线与所述电池模块之间通过可拆卸的接口结构导电连接;
14.或者,所述第二引出线自所述电池模块的左侧和/或右侧引出,所述第二引出线与所述逆变模块之间通过可拆卸的接口结构导电连接。
1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逆变模块的左侧和/或右侧,及所述电池模块的左侧和/或右侧分别可拆卸的连接有装饰板,所述装饰板能遮挡所述第一引出线、所述第二引出线和所述接口结构。
16.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装饰板上开设有散热孔。
17.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壁挂结构包括:
18.主挂架,固定于所述立面;以及
19.挂板,设于所述主挂架的前侧;
20.所述逆变模块的后侧形成有多个向后延伸的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从上至下顺次分布的装配挂口和维修挂口,所述装配挂口和所述维修挂口均能与所述挂板挂接适配,所述装配挂口形成所述装配连接位,所述维修挂口形成所述维护连接位。
21.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主挂架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形成有向前延伸的限位板,两个相对设置的所述限位板之间形成用于同时容纳多个所述连接板的限位空间。
22.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限位板和相邻的所述连接板之间通过紧固件锁定。
23.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壁挂结构还包括辅助限位架,所述辅助限位架位于所述主挂架下方,并能固定于所述立面,所述辅助限位架通过与所述逆变模块后侧面抵接以限制所述逆变模块向后摆动。
24.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连接板的后部形成有加强凸筋,所述装配连接位和所述维护连接位均位于所述加强凸筋。
25.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储能装置还包括辅助对接结构,所述辅助对接结构包括设于所述逆变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其中之一的定位凸起,还包括开设于所述逆变模块和所述电池模块其中之另一的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凸起与所述定位凹槽上下插接配合。
26.本技术实施例所示的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逆变模块重量较轻的特点,将逆变模块置于电池模块的上方,当壁挂结构与装配连接位连接时,逆变模块处于与电池模块正常对接装配的状态;若需要进行电池维护,则移动逆变模块使壁挂结构与装配连接位分离,并与维护连接位连接,此时逆变模块与电池模块解除上下对接的状态,并相对于电池模块向上移动一定距离,逆变模块与电池模块之间形成维修空间,可以在不从立面上拆除逆变模块的情况下完成电池模块的单独拆卸取出,实现电池维护不拆机的效果,有效改善了电池维护操作复杂的问题。
附图说明
27.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的状态图一,其中的逆变模块处于与电池模块上下对接的状态;
28.图2为图1的后视立体图;
29.图3为图2中散热器与壁挂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30.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壁挂结构的立体图;
31.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装配挂口、维修挂口和第一固定孔的分布图;
32.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的状态图二,其中的逆变模块处于与电池模块上下分离的状态;
33.图7为图6中储能装置的另一视角图;
34.图8为图6的后视立体图。
35.附图标记说明:
36.100、逆变模块;10a、装配连接位;10b、维护连接位;110、连接板;111、第二固定孔;112、加强凸筋;120、装配挂口;130、维修挂口;140、逆变器;150、散热器;
37.200、壁挂结构;210、主挂架;211、限位板;212、第一固定孔;213、限位翻边;220、挂板;230、辅助限位架;
38.300、电池模块;310、电池;
39.400、固定结构;
40.500、装饰板;510、过线开口;520、散热孔;
41.600、辅助对接结构;610、定位凸起;620、定位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了使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43.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第一”、“第二”或“第三”等,都是为了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
44.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术语“前”指的是背离立面的方向,反之则为“后”,其余方位词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上”、“下”、“顶”、“底”、“高”、“低”、“左”、“右”、“中心”、“横向”、“纵向”、“垂直”、“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乃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和位置关系,且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或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所以也不能理解为限制本发明的具体保护范围。
45.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除非另有明确限定,如使用术语“固接”或“固定连接”,应作广义理解,即两者之间没有位移关系和相对转动关系的任何连接方式,也就是说包括不可拆卸地固定连接、可拆卸地固定连接、连为一体以及通过其他装置或元件固定连接。
46.本发明的权利要求书、说明书及上述附图中,如使用术语“包括”、“具有”以及它们的变形,意图在于“包含但不限于”。
47.请一并参阅图1至图8,现对本发明提供的储能装置进行说明。所述储能装置,包括逆变模块100、壁挂结构200、电池模块300和固定结构400;逆变模块100的后侧沿从上到下的方向顺次形成有装配连接位10a和维护连接位10b;壁挂结构200固定于立面,并与装配连接位10a或维护连接位10b可拆卸连接;电池模块300位于逆变模块100的下方,并与逆变模块100上下对接,电池模块300与逆变模块100还通过引出线导电连接;电池模块300通过固定结构400固定于立面。
48.本实施例中的立面可以是墙体墙面、机柜的侧壁面等竖向设置的立面,该立面可以是平直面,也可以是曲面,能使壁挂结构200和固定结构400适应立面的形态并实现装配即可,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49.本实施例的电池模块300包括多个以一定方式分布的电池310,每个电池310上分别对应连接有固定结构400。本实施例示例性的示出采用上下堆叠的方式进行多个电池310的布设,每个电池310的左右两侧均设置固定结构400。
50.本实施例中的固定结构400实现了电池模块300与立面的相对固定,也能从立面或电池模块300上拆卸下来,以满足电池模块300拆卸维护的需求。本实施例示例性的将固定结构400示出为具有安装孔的结构,可通过螺纹连接件(例如螺钉)实现与立面的可拆卸连接。
51.本实施例中,装配连接位10a的数量和维护连接位10b的数量不做唯一限定限定,能满足装配及维护的需求即可。
52.本实施例提供的储能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利用逆变模块100重量较轻的特点,将逆变模块100置于电池模块的300上方,当壁挂结构200与装配连接位连接10a时,逆变模块100处于与电池模块200正常对接装配的状态;若需要进行电池维护,则移动逆变模块100使壁挂结构200与装配连接位10a分离,并与维护连接位10b连接,此时逆变模块199与电池模块300解除上下对接的状态,并相对于电池模块300向上移动一定距离,逆变模块100与电池模块300之间形成维修空间,可以在不从立面上拆除逆变模块100的情况下完成电池模块300的单独拆卸取出,实现电池维护不拆机的效果,有效改善了电池维护操作复杂的问题。
53.在一些实施例中,定义逆变模块100的引出线为第一引出线,定义电池模块300的引出线为第二引出线。逆变模块100和电池模块300之间的接线方式有如下几种:
54.1)第一引出线自逆变模块100的左侧和/或右侧引出,第二引出线自电池模块300的左侧和/或右侧引出,第一引出线与第二引出线通过可拆卸的接口结构导电连接。其中,逆变模块100的输入端具有两根第一引出线,第二引出线具有分别连接于电池模块300正极和负极的两根,两根第二引出线分别通过接口结构连接于对应的第一引出线。
55.2)第一引出线自逆变模块100的左侧和/或右侧引出,第一引出线与电池模块300之间通过可拆卸的接口结构导电连接。
56.3)第二引出线自电池模块300的左侧和/或右侧引出,第二引出线与逆变模块100之间通过可拆卸的接口结构导电连接。
57.本实施例通过接口结构实现逆变模块100和电池模块300之间的导电连接,可以实现快速插拔,方便将在完全拆掉电池模块300之前较快的断开电池模块300与逆变模块100之间的导电连接,有利于提高维护效率。本实施例中的接口结构可以通过商购的方式获得,例如h4 utx直流端子连接器,以第一引出线和第二引出线同时存在的情况举例,h4 utx直流端子连接器的公头连接于第一引出线和第二引出线的其中之一,母头则设于第一引出线和第二引出线的其中之另一。具体实施时,为了方便理线,逆变模块100和电池模块300在同一侧进行导电连接。
58.在此需要说明的是,逆变模块100除了设有第一引出线之外,还设有与,光伏极板、负载等模块的连接线,连接线需要预留足够的长度,避免逆变模块100在装配状态和维护状态之间切换移动的过程中拉扯连接线,导致与光伏极板、负载等模块的导电连接通路受损的问题。类似的,第一引出线也需要预留足够长度,避免逆变模块100在装配状态和维护状态之间切换移动的过程中拉扯第一引出线,避免第一引出线、第二引出线和接口结构因拉扯而受损。
59.在一些实施例中,逆变模块100的左侧和/或右侧,及电池模块300的左侧和/或右侧分别可拆卸的连接有装饰板500,装饰板500能遮挡第一引出线、第二引出线和接口结构,如图1、图2、图6至图8所示,通过遮挡第一引出线、第二引出线和接口结构,不仅能避免引出
线带来的凌乱视觉感受,还对引出线和接口结构起到防护作用,避免关键的接线结构磕碰受损,保证使用的可靠性。
60.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为了方便安装,同时在逆变模块100和电池模块300的左右两侧形成针对引出线接头等电器件的避位空间,装饰板500呈罩体结构。基于此实施方式,设于逆变模块100的装饰板500的下侧,及设于电池模块300的装饰板500的上侧分别开设有过线开口510,如图6至图8所示。以第一引出线和第二引出线同时存在的情况为例,在装配状态下,接口结构可位于设于逆变模块100的装饰板500之内,在逆变模块100的维护连接位10b与壁挂结构200连接后,接口结构在重力作用下向下穿过该装饰板500上开设的过线开口510,继而在维护状态下暴露出接口结构,方便接口结构中公头与母头的分离。若第一引出线和第二引出线只能择一存在,在装配状态下,接口结构的插接区域与上下两个过线开口510的对接位置大致对其,在逆变模块100上移后,接口结构的插接区域直接暴露在装饰板之外。
61.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装饰板500可以采用如图1、图2、图6至图8所示结构。参见图1、图2、图6至图8,装饰板500上开设有散热孔520,保持逆变模块100和电池模块300侧部散热的的可靠性。散热孔520的具体分布方式根据实际散热需求设置,装饰板500至少在其主板面(及装饰板500远离逆变模块100或电池模块300的一侧板面)上开设有散热孔520;若逆变模块100或电池模块300发热较为严重,还可在呈罩体的装饰板500的前侧板面和/或后侧板面也开设散热孔520,以增强空气流通量。散热孔520可采用圆孔、长条孔多边形孔等孔型,分布方式可采用矩形阵列、线性阵列、圆形阵列、不规则分布等方式,在此不做唯一限定。
62.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壁挂结构200可以采用如图2至图4及图8所示结构。参见图至图4及图8,为了实现壁挂结构200与逆变模块100的挂接,壁挂结构200包括主挂架210和挂板220;主挂架210固定于立面,挂板220设于主挂架210的前侧。对应的,逆变模块100的后侧形成有多个向后延伸的连接板110,连接板110上开设有从上至下顺次分布的装配挂口120和维修挂口130,装配挂口120和维修挂口130均能与挂板220挂接适配,装配挂口120形成装配连接位10a,维修挂口130形成维护连接位10b。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保证逆变模块100挂接的可靠性,连接板110需要在逆变模块100的两侧对称分布,以保持挂接后受力均匀为宜。本实施例示例性的示出了两个挂板220,并将挂板220设于主挂架210上部的左右两侧,两个挂板220之间能形成避位空间,避免与逆变模块100发生干涉,同时也能在前后方向上缩小壁挂结构200整体的厚度,使壁挂结构200整体紧凑性更强。本实施例中的主挂架210开设有安装孔,可通过螺栓等螺纹连接件实现与立面的固定。
63.在上述壁挂结构200的基础上,为了增强连接板110挂接位置的强度,避免长时间挂接后连接板110变形,连接板110的后部形成有加强凸筋112,装配连接位10a和维护连接位10b均位于加强凸筋112。
64.在上述壁挂结构200的基础上,主挂架210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形成有向前延伸的限位板211,两个相对设置的限位板211之间形成用于容纳多个连接板110的限位空间,如图4所示。通过同时容纳多个连接板110,限位空间能在左右两侧对逆变模块100进行限位,避免挂接后逆变模块100左右晃动;更进一步的,还能在限位空间的开口处形成喇叭状的导向空间,使连接板110更容易导入限位空间之内。
65.在设有限位板211的基础上,限位板211和相邻的连接板110之间通过紧固件锁定,彻底固定住逆变模块100。本实施例示例性的在限位板211上开设竖向设置且呈腰型的第一固定孔212,连接板110上开设有多个上下分布的第二固定孔111,第一固定孔212与其中一个第二固定孔111对应并通过紧固件(螺栓等螺纹连接件,或固定销等销接件)实现位置锁定。
66.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主挂架210的上下两边缘还分别向前延伸形成限位翻边213,限位翻边213与逆变模块100的后侧面接触,避免挂接后逆变模块100的下部向后摆动,保持挂接的稳定性。
67.在一些实施例中,为了进一步避免逆变模块100晃动,使挂接后的逆变模块100更加稳定,壁挂结构200还包括辅助限位架230,辅助限位架位230于主挂架210下方,并能固定于立面,辅助限位架230通过与逆变模块100后侧面抵接以限制逆变模块100向后摆动。
68.在具体实施时,逆变模块100包括逆变器140和散热器150,散热器150设于逆变器140的后侧,散热器140的翅片形成连接板110,如图2、图3、图5及图8所示。
69.或者,逆变模块100包括逆变器140、散热器150和位于散热器150左右两侧的连接板110,连接板110独立于散热器150设置,图中未示出。
70.在一些实施例中,储能装置还包括辅助对接结构600,辅助对接结构600包括设于逆变模块100和电池模块300其中之一的定位凸起610,还包括开设于逆变模块100和电池模块300其中之另一的定位凹槽620,定位凸起610与定位凹槽620上下插接配合。在逆变模块100下移与电池模块300对接的过程中,定位凸起610和定位凹槽620起到辅助导向定位的作用,保证逆变模块100能与电池模块300上下对正,也使逆变模块100上的装配挂口120能准确的挂到壁挂结构200上。为了使定位凸起610便于对准定位凹槽620,定位凸起610为锥体,定位凹槽620对应设为锥形槽。
71.本实施例示例性的将定位凹槽620开设于逆变器140的下表面,而定位凸起610位于电池模块300的上表面,同时,定位凹槽620在逆变器140下表面上呈对角设置,定位凸起610在电池模块300上表面上也呈对角设置,起到防呆作用。需要理解的是,定位凹槽620与定位凸起610的分布方式并不限于上述举例方式,能满足定位需求即可。
72.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