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压真空接触器的附件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37684发布日期:2023-03-04 01:39阅读:17来源:国知局
中压真空接触器的附件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气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中压(mv)真空接触器的附件设备。


背景技术:

2.众所周知,中压真空接触器是通常在中压电气系统中使用的开关装置,该开关装置用于控制和保护电机、变压器、功率因数校正组、开关系统等。
3.众所周知,这些开关装置的一个区别特征在于,对于每个电极,它们包括真空瓶,电触点被容纳在其中以在通过合适的致动装置致动时耦合/分离。
4.大多数中压真空接触器是所谓的“组装”类型,即它们的电极带有一个开放的绝缘外壳,真空瓶和其他内部部件可拆卸地安装在它们的工作位置。
5.其他中压真空接触器属于所谓的“嵌入式”类型。在这种情况下,电极的真空瓶和其他内部部件与绝缘外壳共同成型。
6.中压真空接触器通常设计用于操纵目的,即在电路的正常条件或过载条件下承载和分断电流。因此,与断路器或其他保护装置(例如熔断器)相比,它们的电流分断能力有限。
7.出于这个原因,真空接触器通常安装有串联电连接的保护装置(例如熔断器装置),以便当相对高的故障电流(例如短路电流)沿电路流动时,这种保护装置可以适当地进行干预。虽然如上所述,在运行中,当电路中发生故障事件时,中压真空接触器必须承受相对较高的电流。这主要是由于真空接触器和保护装置的额定电流不同(例如,真空接触器为5ka,熔断器装置为50ka)。因此,在发生故障事件(例如在短路负载上通电)的情况下,非常高的电流(例如具有数十ka的值)可以在相关的保护装置介入以中断电路之前沿真空接触器流动。在这种情况下,真空瓶中的电触点可能会出现焊接现象或强烈的排斥和弹跳现象(取决于真空接触器的工作条件),而电极中的其他导电内部部件通常会受到高电动态力量。
8.因此,电极中的真空瓶经常受到强烈的机械应力和振动,这可能导致它们的故障、位移或破裂。
9.很容易理解,上述不便之处对于“组装”的真空接触器来说尤其重要,因为在这些装置中,电极中的真空瓶没有牢固地连接到绝缘外壳上。
10.在市场上,对能够解决或减轻上述不便的技术解决方案存在大量需求。
11.为了响应这种需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根据所附权利要求1和相关从属权利要求的用于中压真空接触器的附件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12.根据本发明的附件设备板载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以便将电极的真空瓶牢固地保持在它们的工作位置。
13.所述的真空接触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极,每个电极包括一个开放的绝缘外壳和至
少一个容纳在绝缘外壳限定的内部空间中的真空瓶。
14.在一般定义中,本发明的附件设备包括第一支撑构件、第二支撑构件、多个第三支撑构件和一个或多个夹持构件。
15.第一支撑构件被构造为使得当附件设备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第一支撑构件在每个电极的绝缘外壳的第一侧处耦接到该绝缘外壳。
16.第二支撑构件被构造为使得当附件设备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第二支撑构件在每个电极的绝缘外壳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处耦接到该绝缘外壳。
17.每个第三支撑构件被构造为使得,当附件设备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所述第三支撑构件放置在电极的绝缘外壳的横向侧面处并横向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布置并且接合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构件。
18.每个夹持构件被构造为使得,当附件设备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所述夹持构件部分容纳在对应电极的内部空间中,并耦接到所述对应电极的真空瓶。
19.每个夹持构件进一步被构造为使得当附件设备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所述夹持构件接合到第二支撑构件。
20.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夹持部,当所述附件设备安装在所述真空接触器上时,每个夹持部可与所述真空接触器的对应电极的绝缘外壳相耦接。
21.优选地,所述第一支撑构件包括一个或多个接合部,当所述附件设备安装在所述真空接触器上时,每个接合部可以接合到对应的第三支撑构件。
22.优选地,当所述附件设备安装在所述真空接触器上时,每个第三支撑构件耦接到一个或两个电极的绝缘外壳。
23.优选地,每个夹持构件包括第一套环元件,当所述附件设备安装在所述真空接触器上时,所述第一套环元件与对应电极的真空瓶耦接并接合到第二支撑构件。
24.优选地,每个夹持构件包括第二套环元件,该第二套环元件被构造为使得当附件设备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其在相对于所述第一套环元件的相对位置处耦接对应电极的真空瓶。
25.优选地,当附件设备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所述第二套环元件与所述第一套环元件接合。
26.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附件设备具有完全模块化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附件设备优选地包括:
[0027]-当附件设备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用于接合所述第一、第二和第三支撑构件的第一固定连接器;
[0028]-当附件设备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用于将每个夹持构件接合到所述第二支撑构件的第二固定连接器;
[0029]-当附件设备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用于接合每个夹持构件的第一和第二套环元件的第三固定连接器。
[0030]
本发明的一个方面还涉及一种附件设备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无论顺序如何):
[0031]-在所述绝缘外壳的第一侧处将所述第一支撑构件耦接到每个电极的绝缘外壳;
[0032]-在所述绝缘外壳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处将所述第二支撑构件耦接到每
个电极的绝缘外壳;
[0033]-将多个第三支撑构件成对放置在每个电极的绝缘外壳的相对横向侧面处,其中所述第三支撑构件横向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构件布置;
[0034]-将每个夹持构件耦接到对应电极的真空瓶上;
[0035]-将每个夹持构件接合到所述第二支撑构件;
[0036]-将所述第三支撑构件接合到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构件。
[0037]
本发明的进一步方面涉及一种组件,包括:
[0038]-一种中压真空接触器,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极,每个电极包括一个开放的绝缘外壳和至少一个容纳在由所述绝缘外壳限定的内部空间中的真空瓶;
[0039]-根据本发明,安装在所述真空接触器上的附件设备。
附图说明
[0040]
本发明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从根据本发明的真空接触器的优选但非排他性实施例的描述中显现,附图中提供了其非限制性示例,其中:
[0041]-图1-3是中压真空接触器的示意图;
[0042]-图4-5是根据本发明的附件设备的示意图;
[0043]-图6-10是包括中压真空接触器和根据本发明的板载安装在所述中压真空接触器上的附件设备的组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4]
参考所引用的附图,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中压(mv)真空接触器1的附件设备100。
[0045]
为了本技术的目的,术语“中压”(mv)涉及配电级别的工作电压,其高于1k vac和1.5kv dc直至几十kv,例如高达72kv ac和100kv dc。
[0046]
图1至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用于中压电气系统的真空接触器的一些视图。显然,从整体上看,中压真空接触器1包括前侧1a、一对平行的横向侧面1b和后侧1c。以真空接触器的正常“垂直”安装位置为参考,如所引用的附图所示,在中压真空接触器1中,可以识别上部1d和下部1e,接触器的电极布置在该上部1d处,接触器的致动装置布置在该下部1e处。
[0047]
中压真空接触器1包括一个或多个电极10(图1至图3)。
[0048]
优选地,中压真空接触器1是多相型的,例如三相型的,如所引用的附图中所示。在这种情况下,它包括多个电极,例如三个电极,它们彼此间隔开并且优选地平行布置。
[0049]
每个电极10包括对应的绝缘外壳2(例如由热塑性或热固性材料制成),其限定了用于容纳电极的内部部件的内部空间3。
[0050]
每个电极的绝缘外壳2具有细长形状(例如,如所引用的附图中所示的带有圆形边缘的平行六面体的形状),并且它具有相对的第一侧21和第二侧22以及相对的横向侧面23。
[0051]
绝缘外壳的第一侧21和第二侧22沿基本平行的参考平面布置。类似地,绝缘外壳2的横向侧面23沿基本平行的参考平面布置,该参考平面基本垂直于第一侧21和第二侧22的参考平面。
[0052]
优选地,如引用的附图所示,每个绝缘外壳2的第一侧21和第二侧22实际上放置在真空接触器的前侧1a和后侧1c处。
[0053]
通常,中压真空接触器1为“组装”型。因此,每个电极的绝缘外壳2是开放的绝缘外壳,其包括至少一个进入开口2a。优选地,如引用的附图所示,绝缘外壳2包括在第二侧22(接触器的后侧1c)处的扩大的进入开口2a。在这种情况下,绝缘外壳2在绝缘外壳的第二侧22处完全打开。
[0054]
每个电极10包括第一电极端子8和第二电极端子9,它们可以借助于法兰机械地固定到绝缘壳体2。
[0055]
在操作中,电极端子8、9与电线的对应电导体(例如相导体)电连接。
[0056]
有利地,每个电极的电极端子8、9在绝缘外壳2的第一侧21(接触器的前侧1a)处从绝缘外壳2的合适的通孔突出。
[0057]
对于每个电极10,中压真空接触器1包括分别电连接到第一和第二电极端子的固定触点11和活动触点12。
[0058]
活动触点12可沿合适的位移轴线(例如与电极的主纵向轴线重合)可逆地移动,这些位移轴线优选地彼此平行并且位于共同的位移平面上。
[0059]
具体地,活动触点12可在它们与对应的固定触点11分离的第一位置(断开位置)和它们与固定触点11耦合的第二位置(闭合位置)之间可逆地移动。
[0060]
活动触点12从第一位置到第二位置的转变代表中压真空接触器的闭合动作,而活动触点12从第二位置到第一位置的转变代表中压真空接触器的断开动作。
[0061]
每个电极10包括一个真空瓶4,其中放置了对应的固定触点11和活动触点12,并且可以分别在中压接触器的闭合或断开动作期间相互耦合或分离。
[0062]
优选地,真空瓶4具有圆柱形形状,如引用的附图所示。
[0063]
优选地,真空瓶4由玻璃或陶瓷材料制成。
[0064]
如上所述,在下部1e处,中压真空接触器1包括致动装置以致动电极的活动触点12。
[0065]
以真空接触器的正常“垂直”安装位置作为参考,这种致动装置位于电极10下方。
[0066]
优选地,所述致动装置包括活动电枢16,该活动电枢通过合适的柱塞17机械地连接到每个电极的活动触点12,以及至少一个致动器18(例如电磁致动器或电动机),其可操作地耦合到活动电枢16。根据需要,上述驱动装置可以进一步包括附加的驱动部件,诸如弹簧、运动机构等。
[0067]
通常,中压真空接触器1可以根据已知类型的方案来布置。
[0068]
因此,在下文中,为了简洁起见,将仅参考与本发明相关的技术方面进行描述。
[0069]
在下文中,仅为了简单起见,将特别参考三相型真空接触器(如所引用的附图中所示)来描述本发明,而无意以任何方式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0070]
如上所述,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中压真空接触器1的附件设备100。
[0071]
附件设备100适于安装在中压真空接触器1上,以将真空瓶4夹持在电极中,并将其机械绑定到对应电极的绝缘外壳2上。这样,对真空瓶4施加了约束力,即使在真空接触器的使用寿命期间它们受到机械应力或振动,真空瓶4也可以牢固地保持在其工作位置。
[0072]
图6-10示出了包括图1-3的中压真空接触器和板载安装在所述真空接触器上的附件设备100的组件200。
[0073]
附件设备100的安装可以在中压真空接触器1的制造过程、调试过程或安装过程中
以使得已经与附件设备100一起板载安装在现场的方式进行。
[0074]
然而,当中压真空接触器1已经在现场运行时,例如在维护干预期间,可以执行附件设备100的安装。在这种情况下,附件设备100可以适当地用于改造目的。
[0075]
现在还参考图4-5,附件设备100包括合适的第一、第二和第三支撑构件101、102、103以及一个或多个夹持构件104,它们可彼此牢固地连接。
[0076]
支撑构件101、102、103适于耦接到电极的绝缘外壳2的外表面21a、22a、23a(图1-3),以便为夹持构件104提供支撑。夹持构件104适于将真空瓶4夹在电极中,从而使真空瓶牢固地连接到支撑构件101、102、103,并因此连接到对应电极的绝缘外壳2。
[0077]
优选地,附件设备100的支撑构件101、102、103和夹持构件104由电绝缘材料(例如,热塑性或热固性材料)制成。
[0078]
根据本发明,附件设备100包括第一支撑构件101,第一支撑构件101可在每个绝缘外壳的第一侧21(前侧)处耦接到每个电极10的绝缘外壳2(图8)。
[0079]
优选地,第一支撑构件101由电绝缘材料的异形棒形成,其总长度基本上对应于真空接触器的电极10的总宽度(在真空接触器的横向侧面1b之间)。因此,第一支撑构件101的长度基本上取决于电极10的数量。
[0080]
当附件设备100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第一支撑构件101跨过真空接触器前侧1a处的电极10大致在真空瓶4的水平面处放置。
[0081]
当附件设备100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第一支撑构件101在每个电极的第一侧101处被夹持到每个电极的绝缘外壳2。
[0082]
为此,第一支撑构件101优选地包括一个或多个夹持部1010,即用于真空接触器的每个电极10的一个夹持部。
[0083]
当第一支撑构件101包括多个夹持部1010(真空接触器1具有多个电极)时,这些夹持部根据电极之间的间距方便地彼此间隔开(图4-5)。
[0084]
每个夹持部1010限定第一耦接面1011,该第一耦接面1011成形为大致在真空瓶4的水平面处与绝缘外壳2的对应第二耦接面21a贴合。以这种方式,每个夹持部1010可以在第一侧21(图1、6、8)处耦接到对应电极10的绝缘外壳2。
[0085]
当附件设备100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第一支撑构件101接合到附件设备的每个第三支撑构件103。
[0086]
为此目的,第一支撑构件101优选地包括多个接合部1012,每个接合部可以接合到附件设备的对应第三支撑构件103(图4-5)。
[0087]
有利地,第一支撑构件101包括布置在其相对端处的至少一对接合部1012。当存在多个夹持部1010时,第一支撑构件101还包括位于所述夹持部之间的对应一个或多个中间位置的一个或多个接合部1012(图5)。
[0088]
优选地,每个接合部1012限定第一接合面1013,该第一接合面1013被成形为贴合附件设备的对应第三支撑构件103的第三接合面1033。
[0089]
根据本发明,附件设备100包括第二支撑构件102,该第二支撑构件102可在所述绝缘外壳的第二侧22(真空接触器的后侧1c)处耦接到每个电极10的绝缘外壳2(图7、10)。
[0090]
优选地,第二支撑构件102由电绝缘材料条形成,该电绝缘材料条具有对应于第一支撑构件101的总长度的总长度。当附件设备100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第二支撑构件102
跨过真空接触器后侧1c处的电极10大致在真空瓶4的水平面处放置,并且优选地平行于第一支撑构件101(图6-10)。特别地,第二支撑构件102跨过每个电极的绝缘外壳2的进入开口2a放置。
[0091]
优选地,第二支撑构件102包括第三耦接面1021,该第三耦接面1021可以与绝缘外壳的对应第四耦接面22a耦接。第四耦接面22a优选地限定绝缘外壳的进入开口2a(图3、7、10)。
[0092]
作为一个示例,参考引用的附图所示的实施例,由于每个电极的绝缘外壳2在第二侧22处完全打开,因此第二支撑构件102耦接到每个电极的绝缘外壳2的一对侧边缘,该侧边缘限定进入开口2a。这样的侧边缘形成绝缘外壳2的第四耦接面22a,其可耦接到第二支撑构件102的对应第三耦接面1021。
[0093]
当附件设备100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第二支撑构件102接合到附件设备的每个第三支撑构件103。
[0094]
优选地,第二支撑构件102包括多个第二接合面1020,每个第二接合面1020可以耦接到第三支撑构件103的对应第四接合面1034(图4-5)。
[0095]
当附件设备100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第二支撑构件102接合到附件设备的每个夹持构件104。
[0096]
优选地,第二支撑构件102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五接合面1023,每个第五接合面1023可以耦接至夹持构件104的对应第六接合面1041a(图4-5)。
[0097]
根据本发明,附件设备100包括多个第三支撑构件103,每个第三支撑构件103可以放置在至少一个电极10的绝缘外壳2的横向侧面23处。
[0098]
优选地,每个第三支撑构件103由电绝缘材料的异形棒形成,该异形棒具有对应于电极10的侧向厚度的总长度,或更准确地说在附件设备100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当第一和第二支撑构件101、102耦接到电极10时,对应于第一支撑构件101和第二支撑构件102之间的间距的总长度。
[0099]
优选地,当附件设备100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第三支撑构件103成对设置在每个电极的绝缘外壳2的相对的横向侧面23处。如果真空接触器具有多个电极,如引用的附图所示,则单个第三支撑构件103放置在两个相邻电极之间的每个中间间隔处。
[0100]
原则上,当附件设备100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第三支撑构件103可以与电极的绝缘外壳2间隔开。然而,为了获得附件设备100与每个电极10的更强的耦接,每个第三支撑构件103被耦接到单个电极的绝缘外壳2或两个相邻电极的绝缘外壳2。
[0101]
优选地,每个第三支撑构件103包括一个或多个第五耦接面1030,该第五耦接面1030被成形为贴合一个或多个电极的绝缘外壳2的对应的第六耦接面23a。
[0102]
附件设备100包括相对的端子第三支撑构件103,该第三支撑构件包括单个第五耦接面1030,该第五耦接面1030可以耦接到对应电极的绝缘外壳2的横向侧面23的第六耦接面23a(图2-4)。
[0103]
如从图6-10明显看出,当附件设备100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中时,端子第三支撑构件103有利地布置在真空接触器的相对横向侧面1b处。
[0104]
当真空接触器包括多个电极时,附件设备100包括一个或多个中间第三支撑构件103,每个中间第三支撑构件103包括一对方便地布置在其相对侧的第五耦接面1030。第五
耦接面1030可与两个相邻电极的绝缘外壳2的横向侧面23的对应第六耦接面23a(彼此相对)耦接。从图6-10可以明显看出,每个端子第三支撑构件103有利地布置在两个相邻电极之间的对应中间位置处。
[0105]
当附件设备100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第三支撑构件103横向(优选垂直)布置于第一和第二构件101、102(图6-10)并且接合到第一和第二构件101、102两者。
[0106]
优选地,每个支撑构件103包括第三和第四接合面1033、1034(图4-5),其可以分别耦接到第一支撑构件101的对应第一接合面1010和第二支撑构件102的第二接合面1020。
[0107]
根据本发明,附件设备100包括一个或多个夹持构件104,即用于每个电极10的夹持构件。
[0108]
当附件设备100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每个夹持构件104部分地容纳在对应电极10的内部空间3中,并与该电极的真空瓶4耦接。为了进入对应的电极10的内部空间,每个夹持构件104在绝缘外壳2的后侧22(真空接触器的后侧1c)处穿过绝缘外壳2的进入开口2a。
[0109]
当附件设备100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每个夹持构件104接合到第二支撑构件102。这样,每个夹持构件104由第二支撑构件102支撑,第二支撑构件102继而由耦接到电极的绝缘外壳2的第一和第三支撑构件101、103支撑。
[0110]
优选地,每个夹持构件104包括至少一个第一套环元件104a。
[0111]
当附件设备100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第一夹持构件104a穿过对应电极10的绝缘外壳2的进入开口2a,并与对应电极的真空瓶4耦接。
[0112]
优选地,第一套环元件104a包括第一接合部1041,第一接合部1041接合至第二支撑构件102,以及一对对称的第一夹持臂1042,第一夹持臂1042从接合部1041突出并形成与真空瓶4的外表面贴合的半圆形夹持面。
[0113]
优选地,第一套环元件104的第一接合部1041包括第六接合面1041a,第六接合面1041a可以接合至第二支撑构件102的对应第五接合面1023。
[0114]
当附件设备100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第一套环元件104a通过进入开口2a插入对应电极的内部空间中,使得第一夹持臂1042与真空瓶4相耦接并施加对真空瓶4的约束力。第一套环元件104a的第一接合部1041从进入开口2a突出,使得其能够在第六接合面1041a处接合至第二支撑构件102。
[0115]
原则上,每个夹持构件104可以包括唯一的第一套环元件104a。
[0116]
然而,优选地,夹持构件104包括第二套环元件104b,该第二套环元件104b可以接合到第一套环元件104a。
[0117]
优选地,第二套环元件104b具有与第一套环元件104a相似的结构。因此第二套环元件104b包括第二接合部1043和一对对称的第二夹持臂1044,所述第二夹持臂1044从第二接合部1043突出并形成与真空瓶4的外表面贴合的夹持面。
[0118]
优选地,当附件设备100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对于每个夹持构件104,第一和第二套环元件104a、104b的接合部1041、1042相对于同一个对应的真空瓶4布置在相对的位置,同时第一和第二套环元件104a、104b的第一和第二夹持臂1042、1044相互面对。
[0119]
优选地,当附件设备100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对于每个夹持构件104,第一和第二套环元件104a、104b的第一和第二夹持臂1042、1044相互接合。特别地,第一夹持臂1042的自由端接合到第二夹持臂1044的自由端。
[0120]
当夹持构件104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第二套环元件104b通过进入开口2a插入并在相对于进入开口2a的相对位置处容纳在对应电极10的内部空间3中,使得第二夹持臂1044在相对于所述进入开口(相对于真空瓶4)的相反位置处耦接到真空瓶4。
[0121]
然后将第一套环元件104a通过进入开口2a插入对应电极10的内部空间3中,使得第一夹持臂1042在相对于第二夹持臂1044的相对位置处耦接到真空瓶4(相对于真空瓶4)。
[0122]
第二套环元件104b最终与第一套环元件104a接合,使得第一和第二套环元件104a、104b的第一和第二夹持臂1042、1044可以对真空瓶4施加约束力。然后将第一套环元件104a接合到第二支撑构件102,使得夹持构件104可以将真空瓶4绑定到第二支撑构件102。
[0123]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附件设备100具有完全模块化的结构。在这种情况下,支撑构件101、102、103以及第一和第二套环元件104a、104b由电绝缘材料的自立体形成。该解决方案非常有利,因为支撑构件101、102、103以及每个夹持构件104的第一和第二套环元件104a、104b可以通过相对简单的模制工艺在工业水平上容易地制造。
[0124]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附件设备100包括:
[0125]-当附件设备100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用于接合第一、第二和第三支撑构件101、102、103的第一固定连接器105;
[0126]-当附件设备100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用于将每个夹持构件104接合到第二支撑构件102的第二固定连接器106;
[0127]-当附件设备100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用于接合每个夹持构件104的第一和第二套环元件104a、104b的第三固定连接器107。
[0128]
优选地,第一、第二和第三固定连接器105、106、107由螺钉形成。
[0129]
然而,根据其他变型,支撑构件101、102、103以及每个夹持构件104的第一和第二套环元件104a、104b可以通过不同类型的连接例如卡扣配合连接来接合。
[0130]
如从上文明显看出的,本发明的进一步方面涉及一种将根据本发明的附件设备100安装在真空接触器1上的方法。
[0131]
现在将参考优选的执行顺序来描述附件设备100的安装方法的步骤,该优选的执行顺序特别适用于改造已经安装在现场的真空接触器。
[0132]
附件设备100的安装方法最初包括将每个夹持构件104耦接到对应电极10的真空瓶4的步骤。
[0133]
优选地,将夹持构件104与对应的电极10的真空瓶4耦接的步骤包括以下步骤:
[0134]-将所述夹持元件104的第二套环元件104b穿过绝缘外壳的进入开口2a插入对应电极10的内部空间3中;
[0135]-将第二套环元件104b耦接至对应电极10的真空瓶4;
[0136]-移动第二套环元件104b,以将第二套环元件104b耦接到真空瓶4的外表面,该外表面位于相对于进入开口2a的相对位置。第二套环元件104b的运动可以有利地通过在第二套环元件104b已经耦接到真空瓶4之后旋转180
°
来获得;
[0137]-将夹持元件104的第一套环元件104a穿过绝缘外壳2的进入开口2a插入对应电极10的内部空间3中;
[0138]-将第一套环元件104a耦接到对应的电极10的真空瓶4,使得第一套环元件104a耦
接到真空瓶的外表面,该外表面位于进入开口2a附近。因此第一和第二套环元件104a、104b在相对位置(相对于所述真空瓶)处定位并耦接到真空瓶4;
[0139]-将第一套环元件104a与第二套环元件104b接合。
[0140]
附件设备100的安装方法则有利地包括以下步骤:
[0141]-在所述绝缘外壳的第二侧22处,将第二支撑构件102耦接到每个电极10的绝缘外壳2;
[0142]-将每个夹持构件104接合到第二支撑构件22。
[0143]
附件设备100的安装方法则有利地包括以下步骤:
[0144]-将多个第三支撑构件103成对放置在每个电极10的绝缘外壳2的相对横向侧面23处;
[0145]-将第三支撑构件103接合到第二支撑构件102。
[0146]
附件设备100的安装方法则有利地包括以下步骤:
[0147]-在所述绝缘外壳的第一侧21处,将第一支撑构件101耦接到每个电极10的绝缘外壳2;
[0148]-将第三支撑构件103接合到第一支撑构件101。
[0149]
优选地,将第一支撑构件101耦接到每个电极10的绝缘外壳2的步骤包括将第一支撑构件101的每个夹持部1010耦接到对应电极10的绝缘外壳2。
[0150]
然而,根据需要,执行顺序的变化是可能的,特别是当在真空接触器的制造过程、调试过程或安装过程期间直接安装附件设备100时。因此,更一般而言,附件设备100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无论顺序如何):
[0151]-在所述绝缘外壳的第一侧21处,将第一支撑构件101耦接到每个电极10的绝缘外壳2;
[0152]-在所述绝缘外壳的与所述第一侧21相对的第二侧22处,将第二支撑构件102耦接到每个电极10的绝缘外壳2;
[0153]-将多个第三支撑构件103成对地放置在每个电极10的绝缘外壳2的相对横向侧面23处,其中所述第三支撑构件103横向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支撑构件布置;
[0154]-将每个夹持构件104耦接到对应电极10的真空瓶4上;
[0155]-将每个夹持构件104接合到第二支撑构件22;
[0156]-将第三支撑构件103接合到第一和第二支撑构件101、102。
[0157]
如从上文显而易见的,本发明的又一方面涉及一种组件200,包括:
[0158]-如上所述的中压真空接触器1;
[0159]-如上所述,安装在所述真空接触器上的附件设备100。
[0160]
如上所述,组件200可以在真空接触器1的制造过程、调试过程或安装过程中或者当真空接触器1已经安装在现场时实现。
[0161]
根据本发明的附件设备100提供了显著的优点。
[0162]
当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时,附件设备100对电极的真空瓶4施加强大的约束力,即使电极的内部部件受到相关的机械应力或振动的影响,也可以牢固地将所述真空瓶保持在其工作位置。
[0163]
因此,附件设备100允许加强“组装”型的真空接触器的整体结构,从而使真空接触
器可以在坚固性和对机械应力的抵抗力方面提供与“嵌入式”类型的真空接触器相似的性能。这样,附件设备100可以显著提高“组装”型真空接触器的整体可靠性。
[0164]
附件设备100的特征在于使用中的高度灵活性。它可以选择性地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这些接触器在其使用寿命期间可能会受到高电流的影响,即使这些接触器已经在现场运行。
[0165]
附件设备100的工业生产相对容易且便宜,并且可以容易地安装在真空接触器上。如上所示,附件设备100可以具有完全模块化的结构,这极大地简化了其在工业水平上的制造及其在真空接触器上的安装,即使真空接触器已经在现场运行。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