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161336发布日期:2022-11-12 02:40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微型显示器作为其中一种oled技术,背板采用ic集成电路对oled进行控制,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面板的分辨率。分辨率的提高导致很难利用传统的并排单色器件工艺进行蒸镀,因此,oled微型显示器通常进行整面蒸镀,即制得的发白光的oled器件,之后再通过彩膜进行色转以实现全彩显示。然而,不同颜色的彩膜透过率不同,蓝色子像素对应的彩膜透过率低,导致蓝光效率低,显示器件的光效不平衡,影响显示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用以平衡显示产品光效。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位于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子像素,位于子像素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多个聚光结构;
5.多个子像素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多个第二子像素以及多个第三子像素;
6.多个聚光结构包括:与第一子像素一一对应的第一聚光结构,与第二子像素一一对应的第二聚光结构,以及与第三子像素一一对应的第三聚光结构;
7.第一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第二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面积,且第一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第三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面积。
8.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与第二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二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与第三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
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与第三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二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与第三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
10.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面积等于第三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面积。
1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与第二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等于第一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与第三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
12.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第三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面积。
13.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与第二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小于第一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与第三聚光结构在衬底
基板的正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
1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子像素的发光区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
15.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子像素的发光区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之内,或/和第三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位于第三子像素的发光区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之内。
16.在一些实施例中,子像素包括发光器件,发光器件包括白光发光器件;子像素还包括:位于白光发光器件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彩膜;
17.第一子像素为蓝色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为红色子像素,第三子像素为绿色子像素;
18.蓝色子像素包括的彩膜为蓝色彩膜,红色子像素包括的彩膜为红色彩膜,绿色子像素包括的彩膜为绿色彩膜。
19.在一些实施例中,白光发光器件包括:第一发光单元,以及位于第一发光单元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第二发光单元;
20.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红光有机发光层以及位于红光有机发光层背离衬底基板一侧的绿光有机发光层;
21.第二发光单元包括蓝光有机发光层。
22.在一些实施例中,发光器件的发光区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落入彩膜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内。
23.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同子像素包括的彩膜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面积均相等。
24.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同子像素包括的发光器件的发光区面积均相等。
2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2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即显示装置,在子像素背离衬底基板一侧设置有聚光结构,聚光结构可以提高子像素的出光光效以及出光亮度,从而可以降低显示面板功耗。并且,第一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面积大于其余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面积,第一聚光结构比其余聚光结构接收入射光的面积大,第一聚光结构可以比其余聚光结构接收更多的光,从而可以增大第一子像素的出光效率,进而可以平衡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以及第三子像素的出光效率,避免第一子像素出光效率低影响显示效果,提升用户体验。此外,由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平衡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以及第三子像素的出光效率,当对显示面板进行伽玛调试时,可以减小不同子像素之间的电流的差异,避免第一子像素电流过大、负载过大导致较快衰减,避免第一子像素的寿命小于其余子像素的寿命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整体寿命。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要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8.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沿图1中aa’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沿图3中bb’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并且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5.除非另外定义,本技术使用的技术术语或者科学术语应当为本技术所属领域内具有一般技能的人士所理解的通常意义。本技术中使用的“第一”、“第二”以及类似的词语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包括”或者“包含”等类似的词语意指出现该词前面的元件或者物件涵盖出现在该词后面列举的元件或者物件及其等同,而不排除其他元件或者物件。“连接”或者“相连”等类似的词语并非限定于物理的或者机械的连接,而是可以包括电性的连接,不管是直接的还是间接的。
36.需要注意的是,附图中各图形的尺寸和形状不反映真实比例,目的只是示意说明本技术内容。并且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
37.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如图1、图2所示,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位于衬底基板1一侧的多个子像素2,位于子像素2背离衬底基板1一侧的多个聚光结构3;
38.多个子像素2包括:多个第一子像素201,多个第二子像素202以及多个第三子像素203;
39.多个聚光结构3包括:与第一子像素201一一对应的第一聚光结构301,与第二子像素202一一对应的第二聚光结构302,以及与第三子像素203一一对应的第三聚光结构303;
40.第一聚光结构301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第二聚光结构302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的面积,且第一聚光结构301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第三聚光结构303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的面积。
41.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中,在各子像素的发光区面积均相等的情况下,在光线到达聚光结构之前,第一子像素的出光光效低于其余子像素的出光光效。
4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子像素背离衬底基板一侧设置有聚光结构,聚光结构可以提高子像素的出光光效以及出光亮度,从而可以降低显示面板功耗。并且,第一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面积大于其余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面积,第一聚光结构比其余聚光结构接收入射光的面积大,从而第一聚光结构可以比其余聚光结构接收更多的光,可以增大第一子像素的出光效率,进而可以平衡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以及第三子像素的出光效率,避免第一子像素出光效率低影响显示效果,提升用户体验。此外,由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平衡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以及第三子像素的出光效
率,当对显示面板进行伽玛调试时,可以减小不同子像素之间的电流的差异,避免第一子像素电流过大、负载过大导致较快衰减,避免第一子像素的寿命小于其余子像素的寿命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整体寿命。
43.需要说明的是,图1仅示出显示面板的部分区域,且图1中子像素2的区域即为子像素的发光区,图2为图1中aa’的截面图。
4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不同子像素2的发光区面积均相等。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子像素2包括发光器件204;即不同子像素2包括的发光器件204的发光区面积均相等。
45.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聚光结构3为凸透镜。
46.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任意相邻的两个子像素2为不同种子像素2。在具体实施时,任意相邻两个子像素2的发光区之间的距离相等。
4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聚光结构301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与第二聚光结构302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h1,小于第二聚光结构302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与第三聚光结构303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h2;
48.第一聚光结构301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与第三聚光结构303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h3,小于第二聚光结构302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与第三聚光结构303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h2。
49.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增大第一聚光结构的面积的情况下,减小第一聚光结构和与其相邻的其余聚光结构之间的距离,这样,即便增大第一聚光结构的面积,也无需改变子像素发光区之间的距离,避免影响显示面板的分辨率。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二聚光结构302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的面积等于第三聚光结构303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的面积。
5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聚光结构301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与第二聚光结构302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h1,等于第一聚光结构301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与第三聚光结构303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h3。
52.需要说明的是,第二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面积与第三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面积之差在第一误差范围内即可认为第二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面积等于第三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面积。第一误差例如为0.46平方微米,即第二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面积与第三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面积之差小于等于0.46平方微米可认为第二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面积等于第三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的面积。h1与h3之差在第二误差范围内即可认为h1=h3。第二误差例如为0.05微米,即h1与h3之差小于等于0.05微米即可认为h1=h3。
53.在具体实施时,h1=h3例如约为0.4微米,h2例如约为0.8微米。
54.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图4所示,第二聚光结构302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的面积大于第三聚光结构303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的面积。
55.需要说明的是,图4为沿图3中bb’的截面图。
56.需要说明的是,在光线到达聚光结构之前,第一子像素的出光效率低于其余子像素的出光效率,并且,第二子像素的出光效率低于第三子像素的出光效率。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在第一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面积大于其余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
正投影面积的情况下,进一步设置第二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面积大于第三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面积,第二聚光结构比第三聚光结构接收入射光的面积大,第二聚光结构可以比第三聚光结构接收更多的光,从而可以增大第二子像素的出光效率,可以进一步平衡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以及第三子像素的出光效率,避免第一子像素出光效率低影响显示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57.相应的,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第一聚光结构301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与第二聚光结构302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h1,小于第一聚光结构301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与第三聚光结构303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之间的最小距离h3。
58.在具体实施时,h1例如约为0.25微米,h3例如约为0.4微米,h2例如约为0.65微米。
59.在具体实施时,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为微型有机发光二极管(micro oled)显示面板。
60.在具体实施时,micro oled显示面板的衬底基板例如为硅基衬底基板;如图2、图4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衬底基板1与发光器件204之间的驱动电路层7。其中,驱动电路层例如为集成电路,驱动电路层包括与发光器件一一对应电连接的像素驱动电路;像素驱动电路例如可以包括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
61.在具体实施时,micro oled显示面板的驱动电路层采用包括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晶体管的集成电路,像素驱动电路尺寸较小,从而可以提高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可以实现micro oled显示面板的分辨率大于3000像素密度(ppi)。即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为高分辨率显示面板。
62.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子像素2包括的发光器件204为白光发光器件;子像素2还包括:位于白光发光器件204背离衬底基板1一侧的彩膜205。
63.需要说明的是,由于micro oled显示面板的分辨率较高,而传统的精细金属掩膜板(fine metal mask,fmm)最多可以做到分辨率800ppi左右,很难采用fmm以并排单色器件(side by side,sbs)的方式进行有机发光层的蒸镀。因此,发光器件为白光发光器件时,可以采用整面蒸镀工艺,以实现高分辨率显示。子像素还包括彩膜,从而白光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经过彩膜后可以出射与子像素颜色一致的光,以实现全彩显示。
64.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4所示,第一子像素201为蓝色子像素b,第二子像素202为红色子像素r,第三子像素203为绿色子像素g;
65.相应的,蓝色子像素b包括的彩膜205为蓝色彩膜b,红色子像素r包括的彩膜205为红色彩膜r,绿色子像素g包括的彩膜205为绿色彩膜g。
66.需要说明的是,是目前红色彩膜、绿色彩膜的透过率仅仅只有20%左右,蓝色彩膜的透过率往往不到20%,因此,蓝色子像素自身的出光效率较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第一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面积大于其余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面积,第一聚光结构比其余聚光结构接收入射光的面积大,第一聚光结构可以比其余聚光结构接收更多的光,从而可以增大蓝色子像素的出光效率,进而可以平衡蓝色子像素、红色子像素以及绿色子像素的出光效率,避免蓝色子像素出光效率低影响显示效果,提升用户体验。并且,当对显示面板进行伽玛调试时,可以减小不同子像素之间的电流的差异,避免蓝色子像素电流过大、负载过大导致较快衰减,避免蓝色子像素的寿命小于其余子像素的寿命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整体寿命。
6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发光器件204包括:相对设置的阳极2041和阴极2042,位于所述阳极2041和阴极2042之间的发光单元2043;发光单元2043包括:有机发光层20431。
6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2、图4所示,显示面板还包括:位于相邻子像素之间限定子像素2的发光区的像素定义层6,位于发光器件204和彩膜205之间的封装层4,以及与彩膜205位于同层的遮光层5,彩膜205位于遮光层5的开口内。
69.在具体实施时,封装层例如包括叠层设置的无机封装层/有机封装层/无机封装层。
70.在具体实施时,像素定义层的厚度小于阳极的厚度。例如,像素定义层的厚度/阳极的厚度大于等于1/3且小于等于1/2。
71.在具体实施时,如图2、图4所示,发光器件仅包括一个发光单元,即发光器件采用单一有机发光层的结构实现白光发光,有机发光层例如采用多种不同的发光材料组合实现白光。
72.或者,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发光器件204包括在阳极2041和阴极2042之间叠层设置的多个发光单元2043,以及位于发光单元之间的电荷产生层2044。
73.需要说明的是,对于发光器件仅包括一个发光单元的情况,采用单一有机发光层实现白光,发光器件的发光亮度通常不高,如果采用包括该发光器件的显示面板实现高亮度显示,需要增大显示面板的功耗,影响显示面板的寿命。
7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发光器件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每一发光单元均包括有机发光层,从而发光器件发出的光为多个发光单元叠加的效果,可以提高发光器件的亮度,进而可以降低显示面板的功耗、提升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
75.需要说明的是,图5中以发光器件204包括两个叠层设置的发光单元2043为例进行举例说明。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白光发光器件204包括:第一发光单元2043-1,以及位于第一发光单元2043-1背离衬底基板1一侧的第二发光单元2043-2;
76.第一发光单元2043-1包括:红光有机发光层r’以及位于红光有机发光层r’背离衬底基板1一侧的绿光有机发光层g’;
77.第二发光单元2043-2包括:蓝光有机发光层b’。
78.在具体实施时,电荷产生层用于产生电子和空穴,从而向第一发光单元提供电子,向第二发光单元提供空穴。
79.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发光器件204的发光区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落入彩膜205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内。从而可以使得发光器件发出的光更多的入射到彩膜,提高子像素的出光效率。
80.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不同子像素2包括的彩膜205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面积均相等。
8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第一发光单元2043-1还包括:位于红光有机发光层r’与阳极2041之间的空穴注入层20432,位于红光有机发光层r’与空穴注入层20432之间的空穴传输层20433,以及位于绿光有机发光层g’与电荷产生层2044之间的电子传输层20434;第二发光单元2043-2还包括:位于蓝光有机发光层b’与电荷产生层2044之间的空穴注入层20432,位于蓝光有机发光层b’与空穴注入层20432之间的两层空穴传输层20433,位
于蓝光有机发光层b’与阴极2042之间的电子传输层20434,位于蓝光有机发光层b’与电子传输层20434之间的空穴阻挡层20435,以及位于电子传输层20434与阴极2042之间的电子注入层20436。
82.在具体实施时,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空穴阻挡层、电子注入层以及电荷产生层在制备过程中均可以采用整面蒸镀工艺。
83.在一些实施例中,不同子像素对应的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空穴阻挡层、电子注入层以及电荷产生层可以一体连接,即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空穴阻挡层、电子注入层以及电荷产生层为共通层。
84.或者,在具体实施时,在子像素的发光区之间的区域,还包括隔断结构,用于使得整面蒸镀形成的电荷产生层在隔断结构处断开。
85.需要说明的是,电荷产生层的横向导电率较大,如果电荷产生层在相邻子像素之间连续,则容易导致出现子像素之间的串色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设置有使得整面蒸镀形成的电荷产生层在隔断结构处断开的隔断结构,以避免子像素之间的串色问题。
86.在具体实施时,隔断结构例如可以为高分隔柱(tall fence,tf)或像素间挖孔(dig on wafer,dow)、底部内切(undercut)等。
87.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隔断结构为dow形成的隔断槽结构;驱动电路层7包括第一绝缘层701,第一绝缘层701背离衬底基板1一侧的表面形成隔断槽结构7011,后续形成的像素定义层6在隔断槽结构7011处也形成凹槽结构,这样,整面蒸镀形成的电荷产生层在隔离槽结构7011对应的区域断开。
88.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一聚光结构301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覆盖子像素2的发光区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
89.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发光器件包括两个叠层设置的发光单元时,蓝光有机发光层位于上层发光单元,即蓝光有机发光层相比于其他有机发光层更靠近阴极。但是由于隔离槽结构的设置,在隔离槽结构的区域会产生凹陷,因此在该区域阳极与阴极之间的距离较近,在子像素的发光区中间的区域阳极与阴极之间的距离较远,这就造成子像素边缘区域的电阻较子像素中间区域小,从而电流更容易从子像素的边缘区域流向阴极,而对于多个发光单元堆叠设置的发光器件中,蓝光有机发光层相较于红光有机发光层和绿光有机发光层靠近阴极,因此发光器件出射的蓝光较红光和绿光更易受到阴极形貌的影响,因此造成蓝光较红光、绿光在子像素边缘存在更多的杂散光。
90.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第一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覆盖子像素的发光区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从而蓝色子像素边缘的杂散光可以更多的入射到第一聚光结构,从而可以进一步增大蓝色子像素的出光效率,进一步平衡蓝色子像素、红色子像素以及绿色子像素的出光效率,避免蓝色子像素出光效率低影响显示效果,提升用户体验。
91.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第二聚光结构302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子像素202的发光区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之内,或/和第三聚光结构303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位于第三子像素203的发光区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之内。
92.需要说明的是,图1、图3以第二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位于第二子像素的发光区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之内且第三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位于第三子像素的
发光区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之内为例进行举例说明。
93.在一些实施例中,如图1、图3所示,子像素2的发光区的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的形状为六边形,相邻两行子像素2错位排列;聚光结构3在衬底基板1的正投影的形状为圆形。当然,在具体实施时,子像素发光区也可以为矩形、五边形等其他形状、子像素的排列方式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在此不进行限制。
9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包括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
9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为: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可穿戴显示产品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对于该显示装置的其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均为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具有的,在此不做赘述,也不应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制。该显示装置的实施可以参见上述显示面板的实施例,重复之处不再赘述。
96.综上所述,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即显示装置,在子像素背离衬底基板一侧设置有聚光结构,聚光结构可以提高子像素的出光光效以及出光亮度,从而可以降低显示面板功耗。并且,第一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面积大于其余聚光结构在衬底基板的正投影面积,第一聚光结构比其余聚光结构接收入射光的面积大,第一聚光结构可以比其余聚光结构接收更多的光,从而可以增大第一子像素的出光效率,进而可以平衡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以及第三子像素的出光效率,避免第一子像素出光效率低影响显示效果,提升用户体验。此外,由于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平衡第一子像素、第二子像素以及第三子像素的出光效率,当对显示面板进行伽玛调试时,可以减小不同子像素之间的电流的差异,避免第一子像素电流过大、负载过大导致较快衰减,避免第一子像素的寿命小于其余子像素的寿命而影响显示面板的整体寿命。
97.尽管已描述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发明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
98.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技术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技术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技术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