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线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412195发布日期:2023-03-10 22:01阅读:25来源:国知局
一种线板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电子器件技术领域,尤指提供一种线板连接器。


背景技术:

2.现有技术中,将两电路板通过线缆建立连接并以此传输高速信号,一种做法是,通过线缆一端的插座连接器与安装电路板建立连接,线缆另一端不限于采用不同连接器(类似于图个转接连接器)安装另一电路板建立连接,这样的连接形式多为板端设置受(接)插连接器(如插座),线端(如线缆两端)分别设有与板端母座相适配的连接器(如公头),通过线缆两端设有的公头分别适配两板端母座建立通信传输;另一种是通过板端设置的连接模块与另一板端相适配的连接模块直接扣插(即板对板连接器)建立信号传输。但这两种方式各有优缺点,最典型的缺点是:前一种线缆连接,公头与插座适配时必然导致整体较大、组装多,相互结合形成的串扰大,不能做到小型化,也不利成本考量,同时难以保证信号效果;而后一种的板对板连接器,是无线缆的直接使两块电路板扣接通信,虽然传输效果好,但板对板连接器的加工成本极高且板对板不同如线对板连接器可选择性另一端接头(如转接连接器)自由接插。
3.通过线对板连接器目的在于降低插头与插座适配的串扰,同时也能有效改小连接器体积而做到小型化。虽然市场在先有出现线对板连接器,采用线端连接器端子组件中端子的接触区高高露出于外端,通过端子弹性触脚压接于板端接触区,由此实现通信,由于端子组件中端子高高露出外头,如装配施力不均,却难以保证弹性触脚错位而影响使用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线板连接器。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
6..一种线板连接器,包括金属壳和组装于金属壳中的端子组件以及连接端子组件的线缆,其特征在于:金属壳具有安装部及安装部两侧形成的配合部,安装部设有供端子组件适配的收容腔,端子组件包括端子,端子具有弹性部和接线部,弹性部裸露于安装部下表面与电路板抵接,接线部裸露于安装部上表面与线缆连接。
7.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端子组件包括端子座、若干端子和接地片,端子座包括基部和立部,立部沿基部后边缘向上延伸形成并具有贯穿立部正面至后面的镂空部,基垫在基部底面凸出基部后边缘并在立部后面形成阶面;若干端子结构相同并包括以间隔形式排列的信号端子和接地端子;接地片以覆盖镂空部形式设于立部正面并包括板体和板体两侧对称延伸的覆盖镂空部的遮蔽部以及邻近遮蔽部两侧形成的弹臂。
8.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端子具有埋于立部的固定部,弹性部和接线部分别向后垂直连接固定部;立部正面在镂空部与两侧之间分别形成凸起以及在靠近镂空部上下两侧分别设有凹部,凹部相对接地端子固定部并使接地端子固定部裸露于凹部中;板体具有供凸起适配的铆孔,铆孔与凸起干涉使接地片与端子座固为一体,并使接地片的弹臂在凹部中与
接地端子固定部抵接,以此使端子组件中的接地端子之间通过接地片形成通路。
9.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进一步包括封装安装部的防护盖;收容腔包括前腔和后腔,前腔和后腔使安装部形成的前侧板、后侧板以及处于前、后侧板之间的居中板,前、后侧板和居中板分别设有供铆栓适配的穿孔,防护盖具有铆栓并通过铆栓与穿孔适配,使防护盖与金属壳结合一体。
10.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安装部上表面包括形成高度差的第一平面和第二平面,前腔及前侧板处于第一平面,前腔设置一端子组件,于前侧板的第一平面设有第一线槽,第一线槽限位与前腔的端子组件相连接的线缆;后腔、后侧板和居中板处于第二平面,于居中板的第二平面设有第二线槽,第二线槽限位与后腔的端子组件相连接的线缆。
11.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进一步包括限位件,弹性部延伸抵触部,抵触部具有自由端,限位件为条形板体,条形板体设有相对穿孔的通孔并在一长侧形成若干齿部,防护盖上的铆栓经穿孔与通孔铆接并将条形板体稳固于安装部下表面;相邻齿部之间形成供抵触部自由端适配的限位槽。
12.在本实施例中优选:进一步包括柔性绝缘材料形成的压条,压条压设在接线部和与接线部相连的线缆上并夹持在防护盖与金属壳之间。
13.在本实施例中优选:电路板具有贴片、导向孔和锁孔,贴片符合端子组件中的抵触部数量并以相对抵触部的位置设置,锁孔包括处于贴片左侧的锁孔和处于贴片右侧的锁孔,导向孔包括设在左侧锁孔外侧的导向孔和设在右侧锁孔外侧的导向孔。
14.在本实施例中优选:左侧锁孔外侧的导向孔的位置角度不限于为2250,右侧锁孔外侧的导向孔位置角度以错位对应左侧锁孔外侧的导向孔的形式不限于为450。
15.在本实施例中优选:配合部下表面相对锁孔设有内螺纹,在内螺纹两侧设有供导向孔适配的导向柱。
16.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7.通过模块化设计,解决了结构紧凑的高速、高传输速率的线板连接器制成难的技术问题,实现了模块化自动机制成,起到了提升品质、增产和扩容的良好效果。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发明的立体分解图。
19.图2是本发明的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
20.图3是本发明一端子组件立体分解图。
21.图4是本发明一端子组件另一视角立体分解图。
22.图5是本发明一端子组件组装后的立体图。
23.图6是本发明保护件及两个端子组件并列组合立体图。
24.图7是图6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25.图8是本发明金属壳立体图。
26.图9是图8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27.图10是本发明未套设防护盖结构的立体图。
28.图11是图10俯视方向的示意图。
29.图12是图11在a-a方向的剖面图。
30.图13是图11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31.图14是本发明组装后的立体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00线板连接器、1端子组件、11端子座、111基部、112立部、113镂空部、114凸起、115凹部、116基垫、12端子、121固定部、122弹性部、123抵触部、124接线部、13接地片、131板体、132铆孔、133遮蔽部、134弹臂、2金属壳、21安装部、211第一平面、212第二平面、22配合部、221导向柱、222内螺纹、23收容腔、24穿孔、3限位件、31通孔、32齿部、33限位槽、4压条、5防护盖、51开放槽、6铆栓、7线缆、71芯线、8电路板、81贴片、82导向孔、83锁孔。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描述中,为了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定,提出了诸如特定系统结构、技术之类的具体细节,以便透彻理解本技术实施例。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清楚,在没有这些具体细节的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实现本技术。在其他情况中,省略对众所周知的系统、装置、电路以及方法的详细说明,以免不必要的细节妨碍本技术的描述。
34.应当理解,当在本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时,术语“包括”指示描述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和/或组件的存在,但并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元素、组件和/或集合的存在或添加。
35.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另外,以使图面简洁便于理解,在有些图中具有相同结构或功能的部件,仅示意性地绘示了其中的一个,或仅标出了其中的一个。在本文中,“一个”不仅表示“仅此一个”,也可以表示“多于一个”的情形。
36.还应当进一步理解,在本技术说明书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相关联列出的项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组合以及所有可能组合,并且包括这些组合。
37.在附图所示的实施例中,方向的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和后)用以解释本发明的各种组件的结构和运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当这些组件处于附图所示的位置时,这些说明是合适的。如果这些组件的位置的说明发生改变时,则这些方向的指示也相应地改变。
38.另外,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3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照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并获得其他的实施方式。
40.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所示,图中提供了一种线板连接器100,包括:端子组件1、供端子组件1组装的金属壳2、连接在端子组件1上的限位件3、压于端子组件1与线缆7连接位置并具有防护功能的压条4、与金属壳2结合且封装安装部的防护盖5,防护盖5通过铆栓6稳固于金属壳2上。本例中,线板连接器100压接于电路板8实现信号传输(图14所示)。
41.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至图5,图中组成本线板连接器100的端子组件1为多组,本例优选为4组,各端子组件1包括端子座11、若干端子12、接地片13,其中若干端子12通过压模
成的端子座11稳固一体。各端子包括固定部121及固定部两端分别垂直连接的弹性部122和接线部124,弹性部122延伸抵触部123,抵触部123具有自由端;固定部121通过压模成型埋于端子座中、以使弹性部122和接线部124分别裸露于端子座11外,并且接线部124与抵触部123均向固定部121同面垂直。端子座11包括基部111和立部112,立部在基部111后边缘向上延伸并使之端子埋于体内,立部112正面向后面贯穿形成镂空部113,本例中优选两个镂空部113,在后面镂空部113之间和镂空部113与两侧之间形成有供接地片13固定结合的凸起114,接地片13覆盖镂空部113,邻近镂空部113上侧和下侧分别形成有局部暴露固定部的凹部115;基部111底面设有基垫116用于定位一组端子12的接线部124。
42.在本实施例中,如图3、图5和图6,图中接地片13覆盖镂空部113并具有板体131,板体131具有供凸起114适配的铆孔132,板体131的上下两侧以盖住镂空部113形式形成遮蔽部133,各遮蔽部133两侧相对于凹部115设有弹臂134,弹臂134透过凹部115与端子的固定部121抵接导通,以此通过接地片13连通接地端子,从而有效提升屏蔽效果和降低外界信号干扰。
43.在本实施例中,如图8和图9,金属壳2包括安装部21及沿安装部21左右两侧分别延伸形成的配合部22,安装部21设有供端子组件1固定的收容腔23,收容腔23包括前后两排四个收容腔,安装部21上表面具有第一平面211与第二平面212,第一平面211低于第二平面212,第一、二平面分别设有供芯线71设置的凹槽(未标注);于第一、二平面211、212的内侧贯穿设在安装部21下表面的穿孔24;左右配合部22侧角错开设有一对导向柱221,导向柱221与电路板8安装时起到精准导向作用,各配合部22分别设有内螺纹222。
44.在本实施例中,如图6、图7、图10和图11,图中端子组件1组装金属壳2收容腔23,在安装部21下表面安装限位件3,限位件3相对安装部21的穿孔24位置设有通孔31,限位件3的内侧向端子组件1的端子12弹性部122方向延伸有齿部32,齿部32相对每个端子12弹性部122开设有若干个限位槽33,弹性部122未端形成的抵触部123位于限位槽33中。
45.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12和图13,图中压条4注塑形成,本例优选压条4为两个,分别对应金属壳2的第一平面211、第二平面212,用于覆盖保护接线部124与线缆7的芯线71部位,对线缆芯线起到保护。
46.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和图14,图中防护盖5为注塑形成并具有用于适配金属壳2安装部21的开放槽51,金属壳2安装部21上表面底接开放槽51表面上,使安装部21内的端子12外露于开放槽,再通过铆栓6经通孔2进入穿孔24将(组成的)半成品固定一起(如图14)。本例中,压条通过uv胶粘在焊接好的线脚(即接线部124与线缆相连部位)上,防护盖5扣合金属壳2时挤压压条4使之变形并覆盖在线脚上而起到保护作用。
47.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2、图10和图11,图中线板连接器100与电路板8安装时,导向柱221适配电路板8导向孔82,由于导向柱221为错开结构设计,可以防止线板连接器100与电路板组装时方向装反,可使电路板8安装时防误安装;配合部22中间的内螺纹与电路板8的锁孔83重叠在同一线上,通过铆栓结构将电路板8锁扣在线板连接器100上,此时,由于电路板8通过铆栓强行锁合压接在端子组件1的端子12弹性部122上,弹性部122未端形成抵触部123正好抵在电路板8上的中间贴片81,压力使弹性部122压缩变形,以使抵触部123正好位于限位件3的限位槽33内限位并控制弹性部122不至于移动范围,从而使抵触部123可以精准对接在电路板8的贴片81,这样,可以方便线板连接器100使用并保证线板连接器100
与电路板建立有效的通信传输。
48.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各个实施例的描述都各有侧重,某个实施例中没有详细描述或记载的部分,可以参见其他实施例的相关描述。
49.应当说明的是,上述实施例均可根据需要自由组合。以上仅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