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抗干扰低损耗微波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86508发布日期:2022-07-26 21:56阅读:142来源:国知局
一种抗干扰低损耗微波同轴电缆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抗干扰电缆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抗干扰低损耗微波同轴电缆。


背景技术:

2.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不仅信息的传送量成爆炸式的增长,而且对与之配套的电子元器件的技术指标越来越高,通信电缆要求具备耐高低温、耐油、防水、耐酸碱、耐老化、频带宽、抗干扰、损耗低、驻波低、高屏蔽和高稳定性等特征使其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使用。
3.现有的抗干扰电缆存在的缺陷是:
4.1、现有的抗干扰电缆一般都是采用简单的塑料材质对导体进行绝缘保护,使得电缆在对信号进行传输时损耗较大,另外在抗干扰方面主要是采用铝箔和金属编织网的方式实现屏蔽,屏蔽层只用一层,屏蔽效果较差,且在弯曲抖动时容易对信号传输造成影响,从而使得信号传输不稳定。
5.2、现有的抗干扰电缆因为内部的导体以及外部的护套,使得整个电缆的柔软性存在不足,在使用时存在弯曲不便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干扰低损耗微波同轴电缆,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干扰低损耗微波同轴电缆,包括镀银铜合金导体;所述镀银铜合金导体的外表面包裹有聚四氟乙烯绕包绝缘层,且聚四氟乙烯绕包绝缘层通过绕包的方式包裹在镀银铜合金导体的外表面,所述铜合金导体由多股铜合金绞合成内导体,且铜合金导体中每股铜合金的外表面皆采用镀银工艺,所述聚四氟乙烯绕包绝缘层的外侧依次包裹有第一屏蔽层与第二屏蔽层,且第二屏蔽层的外侧包裹有硅橡胶套;
8.所述聚四氟乙烯绕包绝缘层采用微孔聚四氟乙烯绕包绝缘,且聚四氟乙烯绕包绝缘层的内侧设有聚四氟乙烯薄膜;
9.所述第一屏蔽层包括第一镀银铜线编织层与镀银扁铜带,且第一镀银铜线编织层套装在镀银扁铜带外表面,所述第二屏蔽层包括第二镀银铜线编织层与铝箔,且第二镀银铜线编织层套装在铝箔的外表面。
10.优选的,所述镀银铜合金导体包括铜合金束带与铜合金导体,且铜合金束带等间距包裹在铜合金导体的外表面。
11.优选的,所述聚四氟乙烯绕包绝缘层与第一屏蔽层之间的空隙内设有第一绝缘发泡层,且第一屏蔽层与第二屏蔽层之间的空隙内设有第二绝缘发泡层。
12.优选的,所述第二屏蔽层与硅橡胶套之间包裹有抗干扰层,且抗干扰层采用内部设有石墨烯包裹层的铝塑复合带包裹。
13.优选的,所述硅橡胶套的内侧设有阻燃层,且硅橡胶套的外表面设有两组加厚抗
拉条,所述加厚抗拉条的内部设有四组橡胶加强芯。
14.优选的,所述加厚抗拉条的表面设有印刷台,且印刷台上平行印刷有印刷标识带与印刷刻度线。
15.优选的,所述第一镀银铜线编织层与第二镀银铜线编织层的编织密度皆大于95%。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7.1、本实用新型采用聚四氟乙烯绕包膜和微孔聚四氟乙烯绕包绝缘多层绕制形成复合绝缘方式降低了电缆信号传输的损耗,且能承受一定的电压,采用在双层屏蔽层加抗干扰层结合的方式,且外编织紧固层镀银铜线密度在95%,使其在弯曲抖动的使用环境中信号传输更加稳定。
18.2、本实用新型使用石墨烯材料,对外界电磁波起到了有效的阻隔作用,电缆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到柔软性,采用多股镀银铜线绞合而成内导体,选用硅橡胶护套有效的提高了电缆的柔软度,方便电缆在狭小环境的使用。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21.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外表面结构图。
22.图中:1、镀银铜合金导体;101、铜合金束带;102、铜合金导体;2、聚四氟乙烯绕包绝缘层;201、聚四氟乙烯薄膜;3、第一绝缘发泡层;4、第一屏蔽层;401、第一镀银铜线编织层;402、镀银扁铜带;5、第二绝缘发泡层;6、第二屏蔽层;601、第二镀银铜线编织层;602、铝箔;7、抗干扰层;701、石墨烯包裹层;702、铝塑复合带包裹;8、硅橡胶套;801、阻燃层;9、加厚抗拉条;901、橡胶加强芯;10、印刷台;1001、印刷标识带;1002、印刷刻度线。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前端”、“后端”、“两端”、“一端”、“另一端”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设置有”、“连接”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6.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抗干扰低损耗微波同轴电缆,包括镀银铜合金导体1;镀银铜合金导体1的外表面包裹有聚四氟乙烯绕包绝缘层2,且聚四氟乙烯绕包绝缘层2通过绕包的方式包裹在镀银铜合金导体1的外表面,铜合金导体102由多股铜合金绞合成内导体,且铜合金导体102中每股铜合金的外表面皆采用镀银工艺,聚四氟乙烯绕包绝缘层2的外侧依次包裹有第一屏蔽层4与第二屏蔽层6,且第二屏蔽层6的外侧包裹有硅橡胶套8;
27.聚四氟乙烯绕包绝缘层2采用微孔聚四氟乙烯绕包绝缘,且聚四氟乙烯绕包绝缘层2的内侧设有聚四氟乙烯薄膜201;
28.第一屏蔽层4包括第一镀银铜线编织层401与镀银扁铜带402,且第一镀银铜线编织层401套装在镀银扁铜带402外表面,第二屏蔽层6包括第二镀银铜线编织层601与铝箔602,且第二镀银铜线编织层601套装在铝箔602的外表面;
29.具体的,镀银铜合金导体1内采用多股铜合金导体102绞合组成,从而保证了镀银铜合金导体1的柔软度,配合设置的硅橡胶套8可以保证电缆整体的柔软度,使得电缆能够在狭小环境下弯曲使用,采用聚四氟乙烯绕包绝缘层2通过绕包的方式包裹在镀银铜合金导体1的外表面,配合聚四氟乙烯薄膜201形成复合绝缘方式,降低了电缆信号传输的损耗,且能承受一定的电压,另外设置的由第一镀银铜线编织层401与镀银扁铜带402组成的第一屏蔽层4和由第二镀银铜线编织层601与铝箔602组成的第二屏蔽层6可以起到双层屏蔽的效果,进而保证电缆中信号传输的稳定性,且外编织紧固层镀银铜线密度在95%,使其在弯曲抖动的使用环境中信号传输更加稳定。
30.进一步,镀银铜合金导体1包括铜合金束带101与铜合金导体102,且铜合金束带101等间距包裹在铜合金导体102的外表面;
31.具体的,铜合金束带101可以保证绞合的铜合金导体102的牢固性,避免出现松散的情况。
32.进一步,聚四氟乙烯绕包绝缘层2与第一屏蔽层4之间的空隙内设有第一绝缘发泡层3,且第一屏蔽层4与第二屏蔽层6之间的空隙内设有第二绝缘发泡层5;
33.具体的,第一绝缘发泡层3可以配合聚四氟乙烯绕包绝缘层2起到进一步的绝缘效果,第二绝缘发泡层5可以对第一屏蔽层4与第二屏蔽层6之间进行绝缘保护,避免第一屏蔽层4与第二屏蔽层6相互干扰。
34.进一步,第二屏蔽层6与硅橡胶套8之间包裹有抗干扰层7,且抗干扰层7采用内部设有石墨烯包裹层701的铝塑复合带包裹702;
35.具体的,抗干扰层7内石墨烯包裹层701中的石墨烯材料,对外界电磁波起到了有效的阻隔作用,铝塑复合带包裹702可以保证石墨烯材质的效果,进一步增加电缆的抗干扰效果。
36.进一步,硅橡胶套8的内侧设有阻燃层801,且硅橡胶套8的外表面设有两组加厚抗拉条9,所述加厚抗拉条9的内部设有四组橡胶加强芯901;
37.具体的,阻燃层801可以起到阻燃保护的效果,加厚抗拉条9内的橡胶加强芯901可以提高整个硅橡胶套8的抗拉性能,避免硅橡胶套8因太柔软而出现拉扯断裂的情况。
38.进一步,加厚抗拉条9的表面设有印刷台10,且印刷台10上平行印刷有印刷标识带1001与印刷刻度线1002;
39.具体的,印刷台10可以方便对印刷标识带1001以及印刷刻度线1002的印刷,印刷标识带1001与印刷刻度线1002可以方便工作人员对电缆进行区分,且可以对长度进行判断。
40.进一步,第一镀银铜线编织层401与第二镀银铜线编织层601的编织密度皆大于95%;
41.具体的,编织密度大于95%的第一镀银铜线编织层401与第二镀银铜线编织层601,可以保证电缆在弯曲抖动时能够对信号进行稳定的传输。
42.工作原理:使用时,镀银铜合金导体1内采用多股铜合金导体102绞合组成,从而保证了镀银铜合金导体1的柔软度,配合设置的硅橡胶套8可以保证电缆整体的柔软度,使得电缆能够在狭小环境下弯曲使用,采用聚四氟乙烯绕包绝缘层2通过绕包的方式包裹在镀银铜合金导体1的外表面,配合聚四氟乙烯薄膜201形成复合绝缘方式,降低了电缆信号传输的损耗,且能承受一定的电压,第一屏蔽层4和第二屏蔽层6可以对电缆起到双层屏蔽的效果,进而保证电缆中信号传输的稳定性,配合抗干扰层7内石墨烯包裹层701中的石墨烯材料,对外界电磁波起到了有效的阻隔作用,从而保证电缆全方位的抗干扰效果,编织密度大于95%的第一镀银铜线编织层401与第二镀银铜线编织层601,使得电缆在弯曲抖动的使用环境中信号传输更加稳定。
43.本实用新型未详述之处,均为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公知技术。
44.最后所要说明的是:以上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和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