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排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628734发布日期:2022-07-05 18:40阅读:319来源:国知局
铜排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连接器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铜排连接器。


背景技术:

2.新能源电动汽车能源动力部分主要由电池组、电控、电机构成,电机与电控之间都是通过大电流连接器穿墙式连接。目前大电流连接器一般采用铜排连接器。
3.铜排一般指铜母线,铜母线是制造电机绕组、高低压电器、开关触头,以及供配电安装用导线等不可缺少的导电材料,铜母线是铜加工材中的一个主要品种。铜母线具有较高的机械性能,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优良的抗腐蚀性、电镀性、钎焊性,美观漂亮的金属光泽及良好的成形加工性能等,因此用它制作的各种输变电、电器装备等在电力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4.但是传统的连接器的结构复杂,不便安装,且连接端子插接过程中,容易退出。


技术实现要素:

5.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目前传统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铜排连接器,该铜排连接器的结构设计合理,便于安装与拆卸,具备防退结构,插接过程中,卡接效果好,插接稳定。
6.一种铜排连接器,包括外壳体及设置于所述外壳体内的连接端子,所述连接端子包括第一端子件、第二端子件及连接所述第一端子件与所述第二端子件的连接件,所述第一端子件包括第一上接触弹片和第一下接触弹片,所述第二端子件包括第二上接触弹片和第二下接触弹片,所述第一上接触弹片与所述第二上接触弹片形成第一插接区域,所述第一下接触弹片与所述第二下接触弹片形成第二插接区域,所述外壳体开设有防退槽,所述第一端子件和所述第二端子件与所述防退槽抵接。
7.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开设有插入口,所述铜排由所述插入口处插入。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弧形连接部及与所述弧形连接部一体成型设置的安装部,所述安装部两侧开设有安装通孔。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安装板和至少两组的极片,所述极片设置在所述安装板上并与所述安装通孔对应设置。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折角,所述折角与所述安装部一体成型设置,所述折角一端与所述极片抵接。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外壳体设置有内凸件,所述连接件开设有贯穿的开口,所述内凸件与所述开口卡接。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卡接部,所述外壳体开设有与所述卡接部卡接的卡槽。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上接触弹片的数量为七组,所述第二上接触弹片的数量为七组。
1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下接触弹片的数量为四组,所述第二下接触弹片
的数量为四组。
1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端子件和第二端子件顶部相向倾斜设置;所述第一插接区域与所述第二插接区域对应设置。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7.本实用新型设置的铜排连接器的结构设计合理,便于安装与拆卸,具备防退结构,插接过程中,卡接效果好,插接稳定,第一端子件、第二端子件及连接件一体成型设置,稳定性好,第一端子件的第一上接触弹片与第二端子件的第二上接触弹片对应设置,并形成第一插接区域,第一端子件的第一下接触弹片与第二端子件的第二下接触弹片对应设置,并形成第二插接区域,第一插接区域与第二插接区域对应设置,插接过程稳定性好,外壳体开设有防退槽,第一端子件和第二端子件的顶部与防退槽抵接,有效防止了连接端子插接过程中被退出。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铜排连接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图1的铜排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图2的铜排连接器的a-a处剖视图;
21.图4为图1的铜排连接器的连接端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2.附图标记说明:
23.铜排10、外壳体20、插入口21、防退槽22、内凸件23、卡槽24、连接端子30、第一端子件31、第一上接触弹片31a、第一下接触弹片31b、第二端子件32、第二上接触弹片32a、第二下接触弹片32b、连接件33、弧形连接部331、安装部332、安装通孔332a、折角333、开口334、卡接部335、安装板40、极片41。
具体实施方式
24.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26.请参考图1至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一种铜排连接器,该铜排连接器的结构设计合理,便于安装与拆卸,具备防退结构,插接过程中,卡接效果好,插接稳定。
27.在本实施例中,该铜排连接器用于与铜排10配合使用,包括外壳体20及设置于外壳体20内的连接端子30,连接端子30包括第一端子件31、第二端子件32及连接第一端子件31与第二端子件32的连接件33,第一端子件31包括第一上接触弹片31a和第一下接触弹片31b,第二端子件32包括第二上接触弹片32a和第二下接触弹片32b,第一上接触弹片31a与第二上接触弹片32a形成第一插接区域,第一下接触弹片31b与第二下接触弹片32b形成第二插接区域,外壳体20开设有防退槽22,第一端子件31和第二端子件32与防退槽22抵接;本实施例中,第一端子件31、第二端子件32及连接件33一体成型设置,稳定性好,第一端子件
31的第一上接触弹片31a与第二端子件32的第二上接触弹片32a对应设置,并形成第一插接区域,第一端子件31的第一下接触弹片31b与第二端子件32的第二下接触弹片32b对应设置,并形成第二插接区域,第一插接区域与第二插接区域对应设置,插接过程稳定性好,外壳体20开设有防退槽22,第一端子件31和第二端子件32的顶部与防退槽22抵接,有效防止了连接端子30插接过程中被退出。
28.外壳体20开设有插入口21,铜排由插入口21处插入,便于插入。
29.连接件33包括弧形连接部331及与弧形连接部331一体成型设置的安装部332,安装部332两侧开设有安装通孔332a,开设安装通孔332a方便进行安装。
30.本实用新型的铜排连接器还包括安装板40和至少两组的极片41,极片41设置在安装板40上并与安装通孔332a对应设置,本实施例中,连接端子30通过安装通孔332a安装在安装板40上,连接端子30与极片41接触形成回路。
31.连接件33包括折角333,折角333与安装部332一体成型设置,折角333一端与极片41抵接;本实施例中,折角333能够保证连接端子30更好的与极片41接触,以便更好地的传输。
32.外壳体20设置有内凸件23,连接件33开设有贯穿的开口334,内凸件23与开口334卡接,卡接效果好,稳定性好。
33.连接件33包括卡接部335,外壳体20开设有与卡接部335卡接的卡槽24,卡接部335与卡槽24的卡接效果好,使得连接更加稳定,不易脱落。
34.第一上接触弹片31a的数量为七组,第二上接触弹片32a的数量为七组;第一下接触弹片31b的数量为四组,第二下接触弹片32b的数量为四组。
35.第一端子件31和第二端子件32顶部相向倾斜设置;第一插接区域与第二插接区域对应设置。
36.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37.铜排10插入过程中,首先接触到第一上接触弹片31a与第二上接触弹片32a形成的第一插接区域,第一上接触弹片31a与第二上接触弹片32a对铜排10形成一定的挤压,同时铜排10给第一上接触弹片31a和第二上接触弹片32a向外的反作用力,由于第一端子件31与第二端子件32顶部相对倾斜设置,此时,第一下接触弹片31b和第二下接触弹片32b向内挤压铜排10,这时铜排10又给第一下接触弹片31b和第二下接触弹片32b向外的反作用力,使得第一上接触弹片31a与第二上接触弹片32a对铜排10形成一定的挤压,第一插接区域和第二插接区域对应设置,配合使用,插接效果好,传输稳定,卡接部335与卡槽24卡接配合,以及防退槽22与第一端子件31与第二端子件32的配合,有效防止了连接端子30插接过程中被退出。
38.本实用新型的铜排连接器的结构设计合理,便于安装与拆卸,具备防退结构,插接过程中,卡接效果好,插接稳定,第一端子件31、第二端子件32及连接件33一体成型设置,稳定性好,第一端子件31的第一上接触弹片31a与第二端子件32的第二上接触弹片32a对应设置,并形成第一插接区域,第一端子件31的第一下接触弹片31b与第二端子件32的第二下接触弹片32b对应设置,并形成第二插接区域,第一插接区域与第二插接区域对应设置,插接过程稳定性好,外壳体20开设有防退槽22,第一端子件31和第二端子件32的顶部与防退槽22抵接,有效防止了连接端子30插接过程中被退出。
39.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