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R角藏液的导针型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0893920发布日期:2022-07-26 22:45阅读:67来源:国知局
一种消除R角藏液的导针型电容器的制作方法
一种消除r角藏液的导针型电容器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消除r角藏液的导针型电容器。


背景技术:

2.导针型超级电容器是信息、电子、电力产业、新能源汽车、军工领域的重要元器件,针对电解质为液态的超级电容器,密封性一直是影响其寿命的重要指标。现有技术的导针型超级电容器的密封方法是将胶塞安装在外壳内,并通过在外壳外侧向内压一道束腰槽,从而将胶塞压紧,并通过胶塞的弹性变形使胶塞与外壳以及胶塞与导针紧密接触而实现密封的作用。
3.然而在实际自动化生产过程中,导针型超级电容器是将干燥后的卷芯浸泡在电解液缸里,待卷芯完全浸润后,卷芯再由传送带运送至封口设备进行上胶塞、滚槽、封口。在这一过程中,卷芯上用于封口的胶塞难以避免地会沾上电解液。这些电解液在后续的滚槽、封口过程中被包裹并聚集在封口r角内部,这里的封口r角指的是外壳端部所产生的圆角。在后续的清洗,烘烤乃至使用过程中,封口r角的电解液逐渐溢出,形成边缘漏液的不良现象。
4.因此如何消除因封口r角藏电解液导致边缘漏液的不良问题,对提高导针型超级电容单体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意在提供一种消除r角藏液的导针型电容器,以消除因封口r角藏电解液导致边缘漏液的不良问题,提高导针型超级电容单体的质量。
6.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消除r角藏液的导针型电容器,包括正极导针、负极导针、胶塞、卷芯和外壳,所述卷芯位于外壳内,所述胶塞位于卷芯的顶部,所述外壳的顶端向内倒角,所述倒角为封口r角,所述外壳的上部设有用于挤压胶塞的束腰槽,所述胶塞上开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位于封口r角内侧。
7.本方案的原理及优点是:本方案中在胶塞上开设有开口槽,有利于残留在导针型电容器单体封口r角上的电解液在后续的清洗和真空测漏过程中流出,这样本方案能够通过开口槽能够一次性排除聚集在封口r角的电解液,避免后期总是有电解液逐渐且持续的溢出。这样再次清洗后,可消除因封口r角藏液所致的边缘漏液的不良品。
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开口槽的形状为圆弧形或多边形。
9.本方案中开口槽的形状不限于一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具体的形状。
1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开口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胶塞厚度的1/8。
11.如此设置,本方案中开口槽的深度较小,由于胶塞在塞入外壳后还需要在外壳外侧向内压一道束腰槽,从而将胶塞压紧,本方案中开口槽的深度能够保证开口槽位于束腰槽的上方,避免在向内压外壳的过程中破坏或遮挡开口槽,从而使开口槽正常发挥出排除电解液的作用。
12.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胶塞为平头胶塞,所述开口槽位于平头胶塞的顶端。
13.本方案中胶塞为平头胶塞时,开口槽直接位于胶塞的顶端,当将平头胶塞完全塞入外壳内后,能够使胶塞上的开口槽位于封口r角内侧,起到排液的作用。
14.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胶塞为凸头胶塞,所述开口槽位于凸头胶塞的凸头一侧。
15.本方案中凸头胶塞的中部具有凸头,因此将开口槽设置在胶塞的凸头的一侧,能够确保在将胶塞塞入外壳顶端后,使凸头位于外壳上方,而开口槽能够被塞入封口r角内侧,从而使开口槽能够正常的起到排电解液的作用。
16.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开口槽的一端贯穿于胶塞的一侧,所述开口槽的另一端避开正极导针和负极导针的导针孔。
17.本方案中的开口槽的一端贯穿于胶塞的一侧,这样能够更好的导出电解液,而开口槽的另一端避开导针孔,这样能够确保电容器的密封性,避免电容器内的电解液再从导针孔流出。
附图说明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除r角藏液的导针型电容器实施例的半剖视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除r角藏液的导针型电容器实施例中凸头胶塞的立体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除r角藏液的导针型电容器实施例中平头胶塞的立体图。
21.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消除r角藏液的导针型电容器实施例中开口槽的横截面形状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23.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正极导针1、负极导针2、胶塞3、束腰槽4、卷芯5、外壳6、封口r角7、开口槽8、导针孔9、凸头10。
24.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所示:一种消除r角藏液的导针型电容器,包括正极导针1、负极导针2、胶塞3、卷芯5和外壳6,卷芯5位于外壳6内,本实施例中外壳6为铝壳。结合图2和图3所示,胶塞3上开设有两个导针孔9,两个导针孔9用于引出正极导针1和负极导针2,正极导针1和负极导针2通过其底端的铝舌与卷芯5中的极片铆接固定。
25.如图1所示,胶塞3位于卷芯5的顶部,外壳6的顶端向内倒角,该倒角为封口r角7,封口r角7为圆角结构。外壳6的上部设有用于挤压胶塞3的束腰槽4,通过在外壳6上部向内挤压而形成的凹槽为束腰槽4,束腰槽4的设置能够对胶塞3形成挤压,使胶塞3与外壳6之间紧密接触,且由于胶塞3具有弹性,胶塞3被挤压后也能够增强胶塞3与正极导针1和负极导针2之间的紧密性,从而实现初步密封的效果。
26.本实施例中在胶塞3上开设有开口槽8,胶塞3塞进外壳6顶端后开口槽8位于封口r角7内侧,开口槽8的设置用于后续工段,如清洗、烘烤、真空测漏等过程中排除封口r角7中残留的电解液。
27.开口槽8的深度小于或等于胶塞3厚度的1/8,本实施例中胶塞3的厚度为4mm。
28.通常胶塞3分为平头胶塞和凸头胶塞,如图2所示,凸头胶塞的顶端且位于其中央具有凸头10,对于凸头胶塞,其开口槽8位于凸头胶塞的凸头10一侧,如图3所示,平头胶塞
的顶端为平面,开口槽8位于平头胶塞3的顶端,且本实施例中开口槽8均位于胶塞3的边缘处。本实施例中开口槽8的一端贯穿于胶塞3的一侧(实际设计过程中开口槽8也可以不用贯穿于胶塞3的一侧),开口槽8的另一端避开正极导针1和负极导针2的导针孔9,即开口槽8未贯穿于导针孔9。
29.如图4所示,开口槽8的形状为圆弧形或三角形、矩形、梯形等多边形,本实施例中的开口槽8为矩形结构。
30.本实施例中的导针型超级电容器的结构还适用于导针型的赝电容器、混合型电容器和电池电容器等。
31.本实施例中在胶塞3的边缘设置开口槽8,有利于残留在导针型电容器单体封口r角上的电解液在后续的清洗和真空测漏过程中流出。再次清洗后,可消除因封口r角藏液所致的边缘漏液不良品。
32.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技术方案和/或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技术特征:
1.一种消除r角藏液的导针型电容器,包括正极导针、负极导针、胶塞、卷芯和外壳,所述卷芯位于外壳内,所述胶塞位于卷芯的顶部,所述外壳的顶端向内倒角,所述倒角为封口r角,所述外壳的上部设有用于挤压胶塞的束腰槽,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塞上开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位于封口r角内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r角藏液的导针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的形状为圆弧形或多边形。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r角藏液的导针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开口槽的深度小于或等于胶塞厚度的1/8。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r角藏液的导针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塞为平头胶塞,所述开口槽位于平头胶塞的顶端。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r角藏液的导针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胶塞为凸头胶塞,所述开口槽位于凸头胶塞的凸头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r角藏液的导针型电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槽的一端贯穿于胶塞的一侧,所述开口槽的另一端避开正极导针和负极导针的导针孔。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容器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消除R角藏液的导针型电容器,包括正极导针、负极导针、胶塞、卷芯和外壳,所述卷芯位于外壳内,所述胶塞位于卷芯的顶部,所述外壳的顶端向内倒角,所述倒角为封口R角,所述外壳的上部设有用于挤压胶塞的束腰槽,所述胶塞上开设有开口槽,所述开口槽位于封口R角内侧。本实用新型能够消除因封口R角藏电解液导致边缘漏液的不良问题,提高导针型超级电容单体的质量。提高导针型超级电容单体的质量。提高导针型超级电容单体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谢雄 苟禄升 谢彭彬 刘双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中科超容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02.09
技术公布日:2022/7/2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